晴雯之死与袭人究竟有多大关系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那又是谁诽谤了晴雯呢?多猜是袭人,真是如此吗?
红楼梦第五回中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来到“薄命司”看到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和又副册,他先看了双副册,第一个判词便是晴雯的,道是“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对应着晴雯被撵之前袭人曾到王夫人处建议将宝玉挪出大观,顺便告秘了一些宝玉平时与丫头们的玩笑话。所以王夫人清理大观园的时候,知道”耶律雄奴“想把柳家的五儿送进怡红院,知道四儿与宝玉同月同日生说过“同日生的便是夫妻”这样的话……再加上宝玉事后也的确疑过袭人,问平时说的话为什么太太知道了,为什么别人都有错却不挑你和麝月秋纹的错。所以“寿夭多因诽谤生”定指的是袭人无疑了。
那么袭人究竟对晴雯的死要负多大责任呢?对于袭人来讲,有什么要除掉晴雯的理由吗?
先来分析一下整个职场形势:
宝玉身边有四个大丫鬟是贴身侍候的:袭人、晴雯、麝月、秋纹,其中又以袭人为首
她们未来的升职通道有二:一是升级为宝玉的小妾;二是另行配人后再进来作为嬷嬷,如林之孝家的、周瑞家的都是这种身份
袭人是一门心思想要当宝玉的小妾的,那么她诽谤晴雯的动机只有一个,就是晴雯可能成为她晋升小妾之路的阻碍
一般认为,晴雯对袭人的威胁主要有 :
1、针线了得,强过袭人
书中一开始对晴雯的着墨并不多,并且这个丫头从一开始也并不惹人喜爱,先是自己弄坏一个宝玉的小玩意被说了几句就同主子吵起来了,后来还是主子拿扇子给她撕了一把又一把才哄好了;之后又是对小红跟了凤姐一事冷嘲热讽;对其他小丫头更是不客气,动不动要揭人家的皮,拿簪子扎坠儿的手……但是真吵起架来又拿捏不住人家,都是麝月出来把人说一通。整一个鲁莽、嘴臭、娇气的形象
一直到袭人因生娘过世回家,她病中为宝玉夜补雀金裘,方才知道这个丫头针线极好,一出手便惊艳四座
这就给袭人造成极大的心理冲击:宝玉平时不肯用外头的针线,都是袭人在做,她还为此烦过湘云和莺儿,如今明摆着一个比自己能干的同事在,这些年苦心经营的贤惠形象不是被她毁了?更可恨的是,这晴雯一逮着我不在的机会就狠狠表现,以后万一我有个转身不注意的时候岂不是被她钻了空子、压了一头也不自知?这放下去不是变成了定时炸弹?如何了得!
2、开始陪夜服侍宝玉,有代替之势。
书中讲因晴雯警醒,手脚又轻便,就陪在内房里服侍宝玉,就在她被撵出大观园的当天夜里,宝玉夜里起床口中还习惯性地叫着“晴雯”,似乎亲近贴心更在袭人之上。
3、掌握了袭人的致命痛脚
书中晴雯因弄坏了宝玉的扇坠被骂,与宝玉吵了起来,袭人来劝,说了句“原是我们不好”。晴雯一听“我们”两字添了酸意,道“别叫我替你们害臊了,便是你们鬼鬼祟祟干的那事儿,也瞒不过我去”。口无遮拦地说出了两人的首尾。要知道,袭人在贾府经营的形象一直是老实持重的,尤其是这个形象深入王夫人之心。万一被王夫人知道自己这个老实持重只是装出来的,背地里早就暗度陈仓,王夫人会怎么想?不要说形象和姨娘了,连命都不一定有了。那金钏不过是和宝玉调笑了几句,就被王夫人赶走,自己偷偷行了人事,还了得!
因此,袭人的确是有充分的动机对付晴雯的。那么她采取了哪些办法呢?
一则就是大家都知道的向王夫人告秘,先入为主。
总的来看,在袭人晋升小妾的路上,宝玉是不足为患的。先是两人已有首尾,袭人也用放回家去来试探过宝玉对自己的态度,在宝玉心里,袭人肯定是小老婆无疑的,这点她是定心丸吃的。所以在晴雯出事后,她笃定地说过晴雯再怎么样也越不过我去,即便海棠死了是暗示着怡红院要死人,也是我还轮不到晴雯。
所以即使宝玉再喜欢晴雯,也不过是多了一个姨娘,不会有被代替的问题。
吃到宝玉的定心丸之后,她清楚,真正对宝玉的婚姻和妻妾有话语权和决定权的是王夫人。
因此开始转攻王夫人,就是乘着宝玉挨打一事,展现自己一心为宝玉好,老实持重的一面,并向王夫人递了投名状,表示会用自己的身份监督好宝玉极其身边的人,为王夫人当好耳目。
她的策略无疑是成功的,得到了王夫人的认可和承诺。得了姨娘的份例,相当于是”括号姨娘“,就等走程序过明路了。
之后她肯定也时不时地去向王夫人汇报工作,芳官是后头来的,王夫人知道她的绰号,还有她举荐柳五儿来怡红院做事的事,定是她说的。
二则是安排晴雯到宝玉房里上夜。
书中写她为了更加尊重,加上夜里起来吹了风会咳血,就没回王夫人,安排晴雯去陪了。这招真心是高明,一来她不用晚上起来可以自己保养身子,有了身体的本钱才能走上姨娘的位子,脑子真是再清楚没有了;二来她最担心的是晴雯把她和宝玉之事告诉别人,因此先是在王夫人那里先入为主,表现出自己的好形象,万一哪天有些言语传出去王夫人未必信,同时更希望晴雯上夜时也与宝玉有点说不清楚的事,如此一来,大家乌鸦一般黑,你也别来说我,从此高枕无忧。
为什么我认为袭人并不是致死晴雯的幕后黑手?
一是没必要去特地害她。
晴雯对袭人的威胁根本不能改变怡红院的格局,因而无需下此毒手。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袭人和晴雯两个其实不在一个重量级上,晴雯再出挑也不能挤走袭人,她也就和麝月、秋纹是一个档次的,远远还没有入更高级别管理层——王夫人的眼。属于在团队里蹦跶但大老板还不知道你哪位的阶段。何况也只是针线特别突出,其他方面一窍不通,连个银两大小也不认识,更不懂打理宝玉的穿搭,袭人回娘家那段时间,怡红院的运作是混乱的。再加上晴雯自己没有学习的意愿,能躲懒就躲懒,也不主动往宝玉跟前凑做贴心事,没有取而代之的“上进心”,袭人在怡红院的地位仍然是稳固的。
二是没有做什么真正加害她的事。
纵然一般认为袭人肯定在王夫人面前打过晴雯的小报告了,故而王夫人想收拾她。但我认为,作为一个有脑子的耳目,阻挡下属最好的办法是让她们没有机会进入领导层的视野。大家看王夫人清理怡红院的时候,只说”与宝玉同日生的是哪一个“、”谁是耶律雄奴“,她只知道事情,但事和人是对不起来的。说明袭人没有特别点出过谁的名字。再加上她在真正处置晴雯之前曾把晴雯叫到跟前训过一顿,晴雯当时说她不大往宝玉跟前去,只在外屋伏侍,显然她在扯慌,但王夫人信了,说明她并不了解晴雯,显然,袭人并没有在面前怎么嘀咕过晴雯。
三是投鼠忌器不敢动她。
刚才说了晴雯知道袭人和宝玉的首尾,等于是捏住了袭人的大把柄,而晴雯自己却和宝玉清白,即便袭人真心想她一万个死,在不能确保自己安全的前提下也不敢轻易动她。万一被她把事情嚷出来岂不得不尝失?想想那些被人捏住把柄的人,都是千方百计把把柄先去了,比如谋反的人先得把书信拿到手,再来收拾掌握事件真相的人。
所以真正将晴雯推向死亡的是谁呢?
我认为——
一是王善保家的。她是明确在王夫人面前告过晴雯状的,而且是指名道姓就说了晴雯一人,直指她是妖孽,犯了王夫人的大忌。
二是王夫人。她是直接动手造成晴雯死亡的人,这点毋庸置疑,似乎她是不用特别指出的。但这里我想特别说的是身居高位而无能之人的愚之可恨。王夫人实际是个能力很差的人,她的蠢表现在几个方面:
1、贾母就说过她太老实实际上是嫌她不能干
2、绣春荷包一事,凤姐只看一眼便说出6点疑问以示清白,她自己居然一点也想不到,看到邢夫人送过来就直接想到是凤姐。稍一动脑就知道,凤姐的正经婆婆是邢夫人,真是凤姐的,最没脸的是邢夫人不是自己吧。
3、邢夫人因讨要鸳鸯不成被贾母疏远心中不忿,借着尤氏在宁国府受气一事发作凤姐,令凤姐当场没脸。凤姐是王夫人的内侄女又是替王夫人管理贾府,这个时候应该胳膊肘往里拐护着凤姐才是,最起码也安慰一下凤姐。她完全没搞明白怎么个形势,却道一句“老太太千秋要紧”,反倒显得凤姐不懂事计较言语,把凤姐气哭了。
4、查抄大观园一事,本来已经听从凤姐的胳膊折在袖子里悄悄地办,一经王善保家的挑唆马上血气上脑,大动干戈。也不看看王善保家的是谁的派系,就跟着人家的思路走。结果探春发作、宝钗搬出,她还没有醒悟做法不合适,继续大闹怡红院。
其实蠢不要紧,身居高位就蠢也不要紧,关键是要有自知之名,懂得用聪明的有能力的人来弥补自己的能力,懂得借别人的脑来修补自己的智商。可问题是,王夫人偏偏选择自己直接动手蛮干。那就是灾难了。
三是晴雯自己。王夫人撵她时,一群老婆子笑道“阿弥陀佛!今天天睁了眼,把这一个祸害妖精退送了!”说明晴雯人缘很差。加上王夫人说这前见过一个人训小丫头,甚是轻狂。天生模样标志已经树大招风了,为人做事还不圆润低调,目中无人、嘴下刻薄(当着众丫头讽刺小红攀高枝、拐弯骂袭人是狗、自说自话遣了坠儿、看见宝玉给麝月篦头要数落一回……),从不施惠于人,心中又无算计(不管她想不想跟宝玉,宝玉都不是能决定她命运的人,凤姐、王夫人、贾母总要选一个来作为靠山),得罪了一个又一个,怎的不落个鼓破众人锤的下场!但凡管理层面前有个说得上话的人替她说好话,也不至于丢了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