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是赛博格 | Lens新知
编者按:安柏·凯斯(Amber Case)是一位赛博格(cyborg,即机械化生物)人类学家,她研究人与机器之间的共生关系,思考现今高速发展的技术怎样影响和改变我们的价值观和文化。在TED的演讲中,她认为,技术正在将我们进化成一种盯着屏幕、点击按钮的新新人类,我们现在依靠“外接大脑”(例如手机和计算机)来交流、记忆,甚至生活在第二人生。这些机器最终会把我们联系在一起还是征服我们呢?

安柏·凯斯(Amber Case) 赛博格(cyborg,即机械化生物)人类学家

我要告诉你们,大家都是赛博格,不是你们想的那种,你不是机器战警,也不是魔鬼终结者,但是,每一次你看电脑屏幕,每一次你使用手机时,就会变成一个半机器人。

赛博格该怎么定义呢?1960年一篇有关太空旅行的文章里说,赛博格就是被安上外来元件,以适应新环境的生物组织。仔细想想的话,太空还是很可怕的,人一般不太会去那里啦,但是大家的好奇心又很强。倘若在身体上加点配件,无论爬上阿尔卑斯山,还是畅游海底世界,就都不在话下了。 再让我们看看传统人类学的概念,一个人到了别的国家,他说:“这些人真有趣,他们用的工具也很有意思,他们的文化真特别!”然后他把自己的见闻写下来,其他人类学家会读,我们看了也觉得很新奇。这是为什么?因为,我们突然发现了一个新品种! 而我,作为一个赛博格人类学家,我要说:“嚯!我们突然变成了新品种的人类!”看看这些超炫的文化和奇特的仪式:所有人都在点击按键、浏览屏幕。为什么要研究这种新的人类学?因为从一开始,从几千年前开始,工具的使用就是对人类自身肢体的改造。工具帮我们超越身体的极限,让我们跑得更快、更有力气,但工具也是有极限的。现在我们研究的,不再是对我们身体的延伸,而是对我们心理的延伸。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能更快地移动,用各种不同的方式传递信息。还有一件与以前不一样的事情,那就是,我们都携带着魔法般的科技设备:我们可以把想带的东西加进去,却不会增加重量,我们还可以把所有东西都拿出来。你电脑里都装了些什么?如果把那些你带着到处跑的东西都拿出来,它们加起来可能有几千磅重呢。如果你不小心把这些东西弄丢了,也只会在心理上蒙受损失,你觉得有些东西不见了,但是你却看不见。可真是奇怪的感觉。

还有一个新现象,你有第二个自己。不管你喜不喜欢,你开始以数码的形式出现了。其他人也会跟数码的你互动,甚至在你不在的时候。你要在网络生活里展现自己,维护自己,同时提防别人在半夜时跑到你Facebook的涂鸦墙上去乱写一气。网络世界里的你,跟现实世界里的你也没什么两样,就像你早上起床、洗澡、换衣服,在网络世界里,你也要学着为数码的你做同样的事。问题来了,现在很多人,尤其是青少年,要经历两个青春期,现实生活里有一次已经够糟了,还要再经历一次,真是可怕。在这个实实在在的网络社会中,你在网上经历的一切都被记录下来了。刚接触新科技的人,在网络上都算青春期少年,这些事对所有人都不容易呀。 我小时候,有天我爸跟我说:“我来教教你未来的时空概念。”我说:“好啊。”他说:“空间里两点之间最近的距离是什么?”我说:“一条直线。”我还以为自己很聪明。他说:“不不,我有个更好的答案。”他拿出一张纸,画了AB两个点,然后把纸对折,让AB两点相触。“这是最短的距离。”他说,“你必须扭转时间和空间,这需要很大的能量,这就是你要做的。”在接下来的十年、二十年里,晚上在床上我常想:我要成为第一个制造虫洞-时光隧道的人,我要加速事情的发生速度,我要做一台时光机。 但是上了大学后,我才了解,原来科技不会只因为有用就会被采用,一项科技之所以被采用,是因为有人用,它必须是顺应人性的设计。因此我开始读人类学。在我写关于手机的论文时,我忽然发现,每个人口袋里的手机都是虫洞,穿越时空的不是我们的身体,而是我们的心理。你按下一个键,就能联系AB两点。我想:我找到了!太棒了!因为有了手机,时间和空间开始逐渐变得越来越紧密,你在世界的一端轻声说话,另一端的人就能听见。 另一个延伸出来的概念:事实上,我们使用的每个设备都是一种不同类型的时间,每个网页都是一个不同的时间轴,你因此而四处挖掘自己延伸的记忆,我们都成了古生物学家,我们都在口袋里的外接大脑(硬盘和信息存储装置)里挖掘我们忘记的事情,这难免引起恐慌:东西到底存到哪去了?!

我们跟不上信息的脚步,因此,我们把这些带到了社交空间里,结果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查看电话。这种情况可称之为“亲密环境”,我们不是跟每个人都时刻联系,但是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和任何人交流。如果你把你手机上的人都聚集起来,一个屋子都装不下。不过这随之也带来一些心理影响,我担心的是,你不再花时间停下来自我反省,你不再放慢速度或者停下来思考。你时刻跟你认识的所有人都在一起,在同一个时间界面,试图取得所有人的注意。可是,你们并不在一起。真的,你不必受那么多外来影响,只有这样,才能保留一段创造自我的时间,制定长远计划、发现自己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只有这么做了,你才能弄清楚怎样合理地展现第二个自我,而不是等待事情发生,然后临阵应对,噢,我得做这个,做这个,做那个。 如今的孩子,他们缺乏这种停机休息的时间,他们生活在不断点击的文化中,所有事物都向他们扑面而来,他们因此而异常兴奋,也很容易上瘾,世界不会停下来。这些设备只是在帮助我们,帮助我们更好地相互沟通和交流,将人与人联系在一起。这种链接,并不是技术化,而是有机的,人类诞生以来,我们第一次像这样连接在一起,机器并没有主宰我们,它们只是让我们更加人性化,成功的技术帮我们扫清障碍,帮我们生活得更好。事物是美好的,归根结底还是在于人类之间的联系,我们有打破地理位置的约束、相互联系在一起的能力。这是我们人类的特性,也是我研究赛博格人类学的原因。 原刊于2011年6月号lens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更多关于lens读物及购买详情请戳这 > 更多人文生活美学内容和原创视频 > 关注微信公号“WeLens”(ID:we-lens)

-
她想长大了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4-29 23:30:09
Lens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一位英国新闻工作者的美国梦 (7人喜欢)
- “当我闭上眼睛回望童年,看到的是村口那片高低错落的田野......” (35人喜欢)
- 一个不听话的女孩,改变了世界对童年的想象 (29人喜欢)
- 为了穿好看校服,学生们努力考上名校 (20人喜欢)
- 贝拉·塔尔:故事早就讲完了 (20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