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什么孤独显得自己缺心眼倒不如自我安慰
我向来是否认孤独这个状态的。
一般情况下独处的时间也够自己体验人生。然而在追求刺激以及无所事事的时候,好像觉得自己没有依靠,并且没有什么能深入发展的异性朋友,并且同性朋友也难能交心。
微信,全都是大妈和微商。
秋秋,全都是小学生中学生。
其他交友软件,过于成熟去融入。
好了,太气了。根本没有地方说话。
所以至此私认为,线上的社交深入绝不及现实中的一半来的感官刺激以及体验丰富。
社交还是应该往线下拓展。
说完了浅显易懂的道理。再说一下线下社交的难点以及尴尬之处。
首先,渠道问题。
朋友的朋友,不妥。八卦容易传开。
社团,🙂可能是最好的渠道,但是害羞😨
路边搭讪,对方年龄看起来比我大。
同班同学,太寂寥。
再又自己慢热,被动,生活过的特别随意。
🙂好了,真的是一蹶不振。
假设我有了女朋友,是通过某次社团联谊认识的,其他学院,同级,又漂亮。
开始变忙,自己心痒痒。
鉴于女朋友大体是不会给我洗衣服的,而自己又要保持干净,所以一定程度上自己会变得整洁。同时打无聊的单机游戏时间也多出来了,可以和女朋友一起看书学习么么哒。
处了一段时间之后发现还是很聊得来。
开始进入理想阶段,
学习人生理想散步未来规划远方,
有可能还会嘿嘿哒。
并且在熊性激素的调节下,自己也变得帅气牛皮MMP了。
绩点愈发高涨,考研谈笑风生。
同学嫉妒老师羡慕院长问候家长关心。
人生赢家。
毕业之前又和女友共同攒起人生第一桶金。
完满奔向人生第二阶段。
期间,女友考研,共上交大。
骑单车载她在交大校园内荡漾。
亦或是在湖里推开波浪。
硕士之后,我们在不同公司实习。工作。
又开始进一步探寻生活的足记。
和独立生活后的诗意。
这时候的理想肯定大不相同,
而我也肯定变得黯然失色。
久经求职跳槽升职,
我们终于安定了一段时日。
这时候大莫二十八九岁,
来自 豆瓣App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