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常菜
五楼的阳台,向外眺望着,一堵墙外,喧嚣的吆喝声,从未间断。
没有什么牌坊,也没有什么名气,可大家还是默认了这条小吃街,肉夹馍,菜煎饼,扬州炒饭,鸡蛋灌饼,煎饼果子……在这些店的后面,还有一家叫做家常菜的小店。
家常菜的老板无论什么时候都带着简单的笑容,随和近人;碎发小眼睛,精干简练;一年四季长马褂,大方朴实;掌勺的利落娴巧,又不失大气。
喊叫大叔,感觉更加亲切些,没有老板那么陌生,而且大叔人也很好,经常给我们多放很多菜,小店的名字,也是那么的普通,平易——家常菜。
大叔每天开着那辆破旧的电动三轮车来卖饭,三轮车后面拖拉的是用绳子拉的快餐车,哼着小曲儿,晃晃悠悠缓缓到达摊位。
桌子,椅子,板凳,碗,筷,饭,一件件,一个个娴熟地从车上拿下来,布置好,饭菜热好,不时用勺子舀起,把菜翻炒均匀,吆喝着“家——常——菜”悠长而又生脆的嗓音,静静地等待着……
围墙上写着大大字——禁止攀爬,违者必究,但字像透明一样,我们依旧翻过那面围墙来到了那条街,虽然危险了点,却可以让我们少走一段路程,看来,我们懒得也可以……
直到现在,在阳台上也不时可以看到有人提着饭菜,从那边的围墙翻过来。后来才知道,围墙的那个梯子上写着家常菜三个字,原来,梯子是大叔放的。
经常在家常菜那吃饭,最大的原因,也许仅仅是因为实惠,一顿饭仅仅5,6块就可以吃饱,而且加的菜很多,闷菜花,烧茄子,炖白菜,青豆腐,土豆丝……虽然没有饭店的饭菜色香味俱全,有的只是粗茶淡饭和简陋的座位,但大叔的关怀却弥补了这些缺口。
也许因为经常过去吃饭的缘故,在大叔那边混个脸熟,每次看到我们,都会和我们打招呼:“同学,今天又来啦。”;每次都会按照我们的选择加菜;每次都会多加我们最喜欢的花生米;每次都会问我们够不够吃的,不够吃的话,就多加点菜。大叔笑哈哈地说着一口流利的徐州话,关系不知觉又近了些……
我对朋友说了这件事,他冷冷对我说,饭菜比不过其他家店,也只能在服务上超过其他人了。放梯子,让你们感到便捷,让你们更想去他家吃饭;每天热情对你们,让你们感动,也只是想留住你们这些常客;然后再经常好好对你们,时间一长,你们就会帮他宣传。哪有什么温情,温情也不过是他卖饭的一种手段而已。
后来我想了朋友说的话,或许事实确实如此,但是我还是不想这样去想,或许是我太天真了吧。
但为什么人和人之间的信任变成这样了?为什么我们不能去相信一个人呢?或许大叔所做的一切只是因为他的善良,而那些金钱的收益也只是他善良的馈赠。
大叔依旧在干着手中的活,但那双眼眸却总是看着远方,那双眼睛中在渴盼什么呢?在等待着我们这群去吃饭的人呢?是等待着天黑的时候好归去呢?还是在担忧着刚刚放学回家,没人照顾的儿子呢?
楼下的樱花,含苞,怒放,瓣瓣落地,枯萎,泛黄。
对面的小区,来了一家人,又走了一家人。
后面的街道,大妈扫了一遍,又脏了一遍。
这边的家常菜,早来,晚归。
岁岁年年,忙忙碌碌。
记于2016-4-1 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