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农民工《城市梦想》之 白云峰&李根建
人到了一定的年龄总觉得时间不够用,无形之中丢掉了很多习惯,比如看电视。昨天闲极无聊,打开电视,CCTV2正在播出《城市梦想》,纪录片很对胃口。节目的中心思想和出发点是关注农民工,反应当代农民工问题。
第一期节日体验者白云峰,最年轻的上市公司CEO,以大学生身份体验送奶工的生活。当然被体验者并不知道体验者的真实身份。节目中让我记忆深刻的不是白云峰的动情。孩子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李根建夫妇带着孩子去看有没有合适孩子的幼儿园,到了幼儿园孩子流露出对同龄生活应该享受的生活的向往。镜头里一对年青夫妇却无能为力的无力感,一种不是靠努力就能打破的无形的阶级的高墙横亘在他们面前。此刻白云峰的内心也是不平静的,而他的泪水和发自内心觉得说出的不公平恰恰证明,他真的不知道在社会低层乃至社会普通阶层这是一种常态。每年新闻都会报道入托难入学难的问题,以至于人们开始对这种状态已经麻木,一个普通人即便不麻木改到这种状态也是相当困难,据学者研究马太效应会越来越明显,这是表现之一。
李根建儿子的干妈,她的大女儿在老家喝农药自杀。她的孩子曾说:
——妈妈我什么都不要,不要玩具,不要新衣服,只要你和爸爸回来陪陪我。
把两个孩子都接到身边挣的钱不够开销,只能把孩子放到老家。她说大女儿的死是她心里一辈子的痛,一辈子对不起孩子,如此沉重的十字架,背负一生。她在饭桌是流着泪说这些,也只有一顿饭的时间,她的情绪还沉浸其中时。一个电话就把一切打回原形,要开始干活了,晚上九点多要开始干活了。哪个刽子手也没生活残酷。生活最终也会把她变成祥林嫂吧。
告别,白云峰回到公司和同事讨论李根建的问题。
李根建一家三口来到白云峰的办公室,知道白云峰是白总的那一刻,分明表情里有一丝意外和局促。白云峰帮他实现了一家团圆的梦想,故事圆满结束了。
真的是这样吗?真的是圆满的结束了吗?
做为一个农民工每个人艰辛的背后,还要承受无尽的孤独和寂寞。做为一个农民工,李根建要努力一年、两年甚至更多年才舍得实现自己和一家人在北京团圆的梦想。白总一个紧急会议就解决了他努力很久才能解决的问题。背后的巨大落差,不是白总能体会到的吧。体验者离开后,被曝光的一段热度后,生活终归要回到以前的平静中,李根建的内心是否能回到以前的平静中。
湖南卫视有一档节目《变形记》形式有点像美国交换生,城市和农村孩子互相交换,分别体会对方的生活。印象深刻的一期,林一伦的儿子林子豪和一个偏远农村的女孩杨杜娟互换。节目播出后网站上对林子豪的家庭素养好评如潮。不说节目组的初衷是什么。林一伦想让一个贫穷到家里的食物只有土豆的人,去体验北京最好的教育,王府井学校,学校里先进的教育环境,双语教学,无纸化教学,开放的学习氛围,多种可选的兴趣班,等等。让杜娟的情绪面临崩溃,仿佛一个人从地狱到达了天堂,让人惊恐的不是天堂太美好,是认清她在天堂能留下最多的也就是“到此一游”这些短暂的虚无。这些好意过后也让杜娟看清了自己与别人的差距,何止云泥之别。
每个人都应该去关注农民工,然而不是关注之后给被关注者留在内心的一片狼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