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影檐花夜话长
▶疏雨明灯夜话长
翻高翔的作品看到这幅《疏林夜话图》,和他流传下来的众多小景山水一样,布局极简,用色清淡典雅,景致被浓浓大雾包裹住,全幅留白范围大过实景。要说虚静空灵,也许不如四僧和梅清。高翔的小景山水给人的感觉是那种,虽不似蓬莱仙山遥不可及,却又像水中的月亮一碰就碎。他的山水贵在缥缈的烟火气,天地中造化,遗世而独立。

竹叶离披覆短墙,疏林明灯夜话长。一个雨后初霁的夜晚,朦胧可辨月亮,氤氲水汽弥漫疏林,房屋掩映其中,两人围坐几案,秉烛夜谈。地面以淡墨色渲染,复加墨笔勾勒树木枝干,表现夜晚景物的黯淡模糊,月亮周围的云和房屋后的竹林均用淡花青渲染,又以显现在淡淡月光下部分景物的澄明。这大概是他当时最真实的心境写照,无意远离尘世,却天生带着超凡脱俗的气质。
作为扬州八怪一怪的高翔,据说生性慵懒,每天睡不醒,他自嘲“山盹睡迟三市晓,一窗红日不知醒。”有时候即使睡醒了也喜欢赖在被子里,在儿女的读书声和妻子的织布声里闭目养神(“卧听儿读妻织屦”)。扬州八怪的其他成员都在忙着拼命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好在繁华的扬州城里多换得几个钱养活自己,这其中以金农尤甚,他听闻郑板桥有言“画竹多于买竹钱”就真的买了一百棵竹子学画竹,郑板桥回扬州了自知比不过他就改学画梅花……甚至干脆给自己取了一个“古泉”(即古钱)的名号,为了赚钱真可谓穷尽办法……

高翔竟然可以靠每天睡大觉留得一世画名?高翔的“怪”恐怕不在懒,而在明明可以靠才华吃饭却心甘情愿过着贫苦的日子,在其他画家顺应潮流争相以花鸟取胜的时候,偏偏成为扬州八怪里山水画得顶好的一个。要说白天怎么都睡不醒却还能留下画作,一席之间能一口气作出一百多首诗的人……除了天生异禀,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晚上熬夜,白天睡觉。下面这幅高翔为姜恭寿题诗补图的《夜月图》很可能就是高翔夜生活的写照。“夜月青灯漏正长,窗前静读味生香。图成我亦增幽绪,竹叶离披覆短墙。”云中月下,梧桐、山石、短墙、丛竹都是夜晚的色彩,只有灯火下的衣衫、茶壶和字纸著了色。真好,诗写得清静,画画的雅致,连画里的人也是好的。

高翔不喜欢和尘世有过多来往,为人洁身自好,甘于清贫,这一点或许受他的老师石涛影响。或许在他看来,与其在繁杂的名利场与人周旋,不如与书,与月,与青灯,翠竹为伴。他虽然交友不多,但能和他成为朋友的人一定也不会差,像同为寒士布衣的汪士慎,忘年交如石涛,还有家财万贯的富商如马氏兄弟(马曰琯、马曰璐)。如果高翔还在的话,他必定不愿意自己的这些朋友被冠以这些形容词……虽然石涛大他近五十岁但依旧亲切地称他“小友”,虽然马氏兄弟富甲一方但对高翔也是极为尊重,更不会违其心性将钱财施予他。高翔哪怕在交友上也抛却外物追求内在精神的永恒,这种永恒,大概就是他的山水画里独有的东西,也是他的精神他的生命里独有的东西。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要说喜欢熬夜的古人,不能少了沈周。明清的“夜话图”中,沈周的就占了大多数。仅他一人就有《雨意图》、《秋林小集图》、《苍崖高话图》、《樽酒夜话图》、《雨夜止宿图》、《夜雪燕集图》等多幅。
他自己也说“性喜夜坐”,“每摊书灯下。反复之。迨二更方以为当……”(《夜坐记》)有时危坐之间起了“兴作之思”,便于更长明烛之下捉搦笔管,挥毫翰墨。甚至夜半醒来,来了兴致,也会在灯前月下赋诗作画。一个人时斋心孤坐,“以求事物之理”(《夜坐记》)。不甘寂寞的时候,沈周就和三五朋友结伴成行,秉烛夜游。或与友人互访,留宿夜话。
实在想象不到一个五六十岁的大男人跟人聊天一连数日聊到夜深回不了家,睡一觉起来继续聊究竟是怎样一种体验……况且被沈周“宿”过的人还不止一两个。毕竟沈周交往的人“上自朝廷重臣,下至布衣隐士”,光是《石田稿》中出现的人物就多达百余人……

沈周与史鉴是儿女亲家,史鉴曾与沈周一道为朝廷所召,但都拒绝仕途,选择了隐居,二人诗文联袂,快意山水之间。成化十九年癸卯(公元1483),沈周季女归史永龄,史永龄即史鉴之子,此后翁婿二人游虞山,访道观,绘画题诗不在话下。《雨意图》画的就是沈周和史永龄在雨后有竹居中夜话的场景。
从落款可知,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7年)十二月初三,小婿史永龄来访有竹居,正值夜雨,二人灯下话长,沈周一时兴至,写此《雨意图》相赠。图中作近处山岩两座,岩间茅屋一具,溪水承远山瀑流自茅屋下而出。岩上丛木用混点和墨点画其叶,或直或斜,用来表示风雨后的变化。屋中人即沈周与史永龄,两人相对言欢。远山云雾缭绕,山头仿米点法,极得虚实相间、映衬烘托之妙。

吴宽是沈周交契最深的朋友,沈周常常“赴吴宽家,相与话竟日”。成化十四年(公元1478)沈周应招赴吴宽家,又因为说了一天的话留宿吴宽家中。有《雨夜止宿图》并诗记之。题诗及跋云:
“雨中客舍苦局促,故人招我有尺牍。书云竹居可闲坐,烹茶煎韭亦不俗。得书径往兴亦豪,何虑泥街涴双足。开门山林在城市,湿绿如云亚群竹。主人罄折故意深,道慰契阔须信宿。榻上为我设衾枕,堂中为我罗酒肉。我时肺病久绝饮,强举一觞连五六。长谈细辨困仆夫,灯影簷花乱诗尾。羡君有弟雅谊同,山水光明倍珠玉。故事方思卫八家,还咏逍遥堂后木。人生良会岂易得,他日知今又难卜。写画题诗纪一时,雪泥聊尔知鸿鹄。正月廿六日,匏翁吴先生知予雨中岑寂,以书见招。相与道旧竟日,且留医俗亭。其弟源辉亦爱客如兄之谊。余虽不饮,不觉为之霑醉。因作诗与画,以识其迹。戊戌沈周。”
题诗中一句“人生良会岂易得,他日知今又难卜”从杜甫《赠卫八处士》中来,“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以前读《赠卫八处士》没有什么真切的感受,可能因为我爱的亲朋都还健在,即使生别离也没有永不得见的经历。但是翻出沈周的这段话再回来读杜诗,才忽然明白《赠卫八处士》里别易会难的苦痛无奈。
沈周活到那么大年纪,八十三岁,死别成了沈周后半辈子不得不面对的事情,自己至亲至爱的人一个个从身边加紧离去,他哭之挽之,感叹物是人非,试图醉心绘事排解忧愁。“人生良会岂易得,他日知今又难卜。”写下《雨夜止宿吴匏庵宅》的时候,沈周的父亲沈恒辞世一年,也许从那个时候甚至更久之前,他就开始意识到有些事情是自己没有办法把握住的,虽然来日方长世事难料,但是朋友我今天与你一处就要把酒逍遥,和情谊比起来,病痛都是身外物,谁知道明天出了这个门还能不能再相见呢!这大概就是沈周选择珍重的方式吧。

▶白首兄弟相见少,人生能得几知音
王翚的《晚梧秋影图》是另一幅具有代表性的夜话图。作于康熙二十五年丙寅(1686年),画中题识有二:
“鱼窥人影跃清池,绿挂秋风柳万丝。石岸散衣闲立久,碧梧阴下纳凉时。丙寅秋日,石谷王子同客玉峰园池。每于晚凉翰墨余暇,与石谷立池上,商论绘事,极赏心之娱。时星汉晶然,清露未下,暗睹梧影,辄大叫曰,好墨叶,好墨叶。因知北苑、巨然、房山、海岳,点墨最淋漓处,必浓淡相兼,半明半暗。乃造化先有此境,古匠力为摹仿,至于得意忘言,始洒脱畦径,有自然之妙。此真我辈无言之师。王郎酒酣兴发,戏为造化留此景致,以示赏音,抽豪洒墨,如张颠濡发时也。修翁先生见而爱之,因以为赠,他日贻之文孙蔚兄以成世契。南田寿平。”
“晚梧秋影。丙寅七夕后三日王翚秉烛戏墨。”

画中的两人一个是王翚自己,另一即恽寿平。题跋的大意是有一年秋天,每到傍晚这两人写字画画之余,就在园子里散步聊天,看到秋天的梧桐在星月光辉下影影绰绰,不禁惊呼这不就是画上的墨叶嘛!王翚借着酒意挥毫写就这幅画。从恽寿平这段短短的题跋里看到的满是对王的欣赏,甚至觉得酒酣兴发真性情的王就像张旭!这绝不是面子上的吹捧,相传恽寿平早先见到王翚的山水画后自愧不如,才从此改在花卉上钻研功夫,这个传说虽然有待考证,但两人对彼此的歆慕和敬重是绝对假不了的。
王翚比恽寿平大两岁,王翚二十五岁那年,在恽寿平的书斋中两人一同喝茶画画,相与笑乐,二人的交情自此开始,这段友情持续了三十多年,直到恽寿平去世。甚至恽寿平身后萧条,不能具丧,都是王翚为之经理。
“夜话”本是一件私密性极高的事情,能与之夜话的人,定是能推心置腹的知己。作者并不仅仅以图像的方式还原着夜话的场景和事件,更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记录下朋友之间的情谊。清代高简作《慧香夜话图》时题诗:
“惆怅年华逝水同,一春又半雨声中。杏花已过桃花尽,无数闲愁对晓风。茆堂日午湿云埋, 没径春泥客不来。独有阿甥能忆我,雨中蹑屐破苍苔。”
春日连绵阴雨,道路泥泞不堪,能有人记起自己并冒着风雨来看望,对高简来说是惊喜,他也因此倍感珍惜。真正的朋友是即便风霜雪雨也不能阻挡他前来看你的人。对高翔来说,便是年龄即使相差半个世纪也可以为师为友的忘年至交,是无论贫穷富贵都能通晓彼此心意并且相互敬重的朋友。对沈周来说,更是知晓他雨天岑寂便以书招之的朋友,在他感到败兴之时冒雨来访与之小酌赋诗的朋友,在他卧病时冒雨来看望他的朋友,在他尚好的时候踏雪来访、杯酒笙歌的朋友。

其实从“夜话图”全幅的比例来看,人在当中并没有扮演主导角色,但也并不因为占的比重较轻就意味着从属于山水景物。“夜话图”将人迹和自然融合,表现的既是人与人的对话,也是人在这山水之中与自然的交流与沟通,无论“夜话”发生在屋宇之中还是在苍崖之上,抑或是于庭前漫步时,“夜话图”都将活动场景置于山水大环境之中。夜晚寂静的环境也最能激发人的纯粹感情,喜悦、哀愁、焦虑、感怀诸种情绪在寂寂山水之中最易察觉,而天地之大,独我二人相知,愈加显现了这纯粹感情的弥足珍贵。
-
亦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2-03-15 21:41:12
-
.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3-16 23:25:36
-
也想做圣贤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3-07 01:05:54
-
绿光森林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10-05 22:36:46
-
Faye0406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10-03 09:21:37
-
从耳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7-12 21:22:27
-
灌园童子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1-06 09:00:47
-
绿光森林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09-01 22:31:21
-
花葬潇湘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7-03-27 00:49:05
-
wenwen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7-03-23 20:33:45
-
小小莹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7-03-13 17:06:04
-
啊潇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7-03-12 10:44:45
-
江畔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7-03-12 08:44:02
-
花开满月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7-03-09 11:52:44
-
Growing Light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7-03-07 13:53:22
-
眺望东桥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7-03-03 19:38:30
-
风晚林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7-03-02 20:44:52
-
钱小样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7-03-01 17:43:56
-
坡瑞爱创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7-02-28 19:42:05
-
Constantine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7-02-28 17:03:17
-
一沙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7-02-28 16:0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