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之骄子,世之凡人
2015年9-12月,在台大交换期间,旁听中国绘画史一课。学期末,讲到清代绘画,专门提及了乾隆,适逢台北举办郎世宁的画展。在评价弘历的艺术品位及自恋性格时,林圣智博士推荐了欧立德先生的《皇帝亦凡人》,它的简体版更为直接,名为《乾隆帝》。
2016年11月,在亚马逊买下此书。但忙于其它,直到最近才有时间阅读。
按照欧立德的说法,此书专为美国的大学生所写。在我理解下,这算是科普类书籍,可读性强,有史料支撑,不像二月河等人的演义小说。
此书的逻辑很清晰。首先是按照弘历的生命成长,讲述了他与祖父康熙、父亲雍正的关系。尽管接触时间不长,但康熙深深影响了他的这个外孙。然后,介绍了弘历的家庭。接着,综述了弘历在位期间的功绩——边疆战争、文化成就、出京巡游、平衡满汉关系、对外交往。最后,解释了帝国的衰落。
满洲人入主中原,满汉冲突一直是爱新觉罗氏心头之痛。他们歆羡汉人的文化成就,又鄙夷其软弱、骄奢。这种心理在弘历身上一览无余。他尚武,年过八旬还参与围猎,历次边疆战争,自诩“十全老人”;他崇文,多次前往曲阜祭孔,写诗,收藏绘画。他前往盛京祭祖,想告诫同胞,自己从何而来,保持满洲的文化特性。事与愿违,很多旗人只会讲汉语。
清代是背负了很多历史包袱的时代。身为最后一个王朝,是中华最后的荣光,但却由异族统治,所谓夷狄。并且,清朝经历了西方文明入侵,百年耻辱。这两个因素,使人很难以正常的眼光来评判清朝、满洲和清帝,夹杂了太多个人情感。
比如弘历,我们该以什么标准来评判他。异族统治者?中国皇帝?傲慢的男人?缺乏实学的文人?从不同的立场,可以发现不同的清高宗。
我只能说,弘历不是最坏的皇帝。相比后辈,他是最后一个值得尊敬的满洲人。他努力做到最好,可有些事是个人无能为力的。弘历无法阻止满洲人的堕落,一如他无法阻止自己的老去以及帝国的迟暮。
我很喜欢此书的结语里欧立德的评价。弘历的生命即将终结时,他想起的是自己的青春岁月,和富察氏共度的美好时光。享尽60年的天子称号,但他也只是有喜怒哀乐,无法逃离生死的凡人。
1928年,弘历去世129年,清朝覆灭17年,军阀孙殿英盗窃清东陵,弘历及富察氏尸骸无存。溥仪在《我的前半生》里提过此事。孙殿英躲过惩罚,这也许是溥仪投敌的某个原因吧。
PS:最近打算读《饥饿的盛世》和《叫魂》,作为了解弘历的另一个侧面,
2016年11月,在亚马逊买下此书。但忙于其它,直到最近才有时间阅读。
按照欧立德的说法,此书专为美国的大学生所写。在我理解下,这算是科普类书籍,可读性强,有史料支撑,不像二月河等人的演义小说。
此书的逻辑很清晰。首先是按照弘历的生命成长,讲述了他与祖父康熙、父亲雍正的关系。尽管接触时间不长,但康熙深深影响了他的这个外孙。然后,介绍了弘历的家庭。接着,综述了弘历在位期间的功绩——边疆战争、文化成就、出京巡游、平衡满汉关系、对外交往。最后,解释了帝国的衰落。
满洲人入主中原,满汉冲突一直是爱新觉罗氏心头之痛。他们歆羡汉人的文化成就,又鄙夷其软弱、骄奢。这种心理在弘历身上一览无余。他尚武,年过八旬还参与围猎,历次边疆战争,自诩“十全老人”;他崇文,多次前往曲阜祭孔,写诗,收藏绘画。他前往盛京祭祖,想告诫同胞,自己从何而来,保持满洲的文化特性。事与愿违,很多旗人只会讲汉语。
清代是背负了很多历史包袱的时代。身为最后一个王朝,是中华最后的荣光,但却由异族统治,所谓夷狄。并且,清朝经历了西方文明入侵,百年耻辱。这两个因素,使人很难以正常的眼光来评判清朝、满洲和清帝,夹杂了太多个人情感。
比如弘历,我们该以什么标准来评判他。异族统治者?中国皇帝?傲慢的男人?缺乏实学的文人?从不同的立场,可以发现不同的清高宗。
我只能说,弘历不是最坏的皇帝。相比后辈,他是最后一个值得尊敬的满洲人。他努力做到最好,可有些事是个人无能为力的。弘历无法阻止满洲人的堕落,一如他无法阻止自己的老去以及帝国的迟暮。
我很喜欢此书的结语里欧立德的评价。弘历的生命即将终结时,他想起的是自己的青春岁月,和富察氏共度的美好时光。享尽60年的天子称号,但他也只是有喜怒哀乐,无法逃离生死的凡人。
1928年,弘历去世129年,清朝覆灭17年,军阀孙殿英盗窃清东陵,弘历及富察氏尸骸无存。溥仪在《我的前半生》里提过此事。孙殿英躲过惩罚,这也许是溥仪投敌的某个原因吧。
PS:最近打算读《饥饿的盛世》和《叫魂》,作为了解弘历的另一个侧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