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气致祥
结婚后,我搬到了城乡结合的尧化门,每次进一趟城,约莫1小时40分钟车程,来回即3小时上。如果既要来回赶,又要买菜烧饭,难免吃力而迟滞,但厨房是一个家的核心,周末已不能为先生做饭,房子太远,难免是“幸福”定义下,障碍性的遗憾。
车程中,必经的一号线地铁,在人挤人的高峰中,我经常愣神地“阅读”过,许许多多的公益广告。说想做一个“特级”教师,时时刻刻在备课,确实一点也不为过。总想把一切的所见、所感,编撰到为时50分钟的课程中,语文应是“活动”,一切在更新的求知本身。手持地铁车把时,看到了每两扇地铁门间,一幅幅相同的宣传画——“和气致祥”。这个“致”字,也是我儿子姓名中,“致远”的致。动词,无疑是句子的文眼,值得用所有生活历程,去通灵抵达其深度。
曾经三年找配偶,误以为自己甚至做好了独身的准备,够独立、够丰富,不需要人云亦云、得过且过,却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我直到现在每天醒来,依然看见丈夫熟睡,是心里泛起的喜悦和爱惜。但在鸡零狗碎的各种日子的渣滓里,怨与怼难免每隔时日,打破原先兑想的涟漪。在母亲一而再再而三,倾诉我家门口诸多化工厂,四五个烟囱昼夜不停释放的有毒气体,每个清晨跑步时从电梯口端见,内心是笼罩一丝阴霾的,总想老公的家人为何置办房产,在这个地点。
在婚后一两年,几次过年又到访老公亲戚家,才慢慢觉得,这个家的“高垒”之高,我注定无法坐享其成,自己只是其中筑高,努力的一环而已。公公的父亲在那个年代,是被正法的国民党将领,他虽然文理兼懂、资质不俗,但坎坷波折的出生,形成了不容世俗的性情,让他既耽误了婚姻,也没有让天赋得到视野上,该匹配的见识。在我先生上一辈人的境遇里,由于被限制的崎岖不得志,长达大半生的物质贫乏只是一方面,公公和大伯伯(他长兄)的婚姻都屈从了“现实”,伯母和婆婆两人,虽性情温和家务拘谨,但情感上也许永远无法达到,夫妻的一种协调相对。大伯母的户口没有劳保,只能取数量极少的低保;而婆婆则是无法做生活中,诸多的判断,例如教育、医疗、择校、职场,逻辑不明的她会交流紊乱,这全是物质决定的匹配。而经济和素养,又变相决定,小家庭诸多生活细节里,矛盾的激发概率。或许原生态家庭注定会制约,你介入“富”一代、二代,或三代的速度。它注定那十几年积累的你自己,是否有足够的厚度,能融入积“富”。
你看清了“家”的传承,它究竟经历了什么,通过一代代人的资质和教育,这个“家”获得了怎样的更新和优化,又或者是沦陷和凋敝。门户里,这样的比较显而易见。我们积累学区房,我们择校,我们看似折腾却又似乎是先于他人地渴求优善,那是一种眼光,一种只有进化后,企图“快人一筹”,修缮子嗣更高学养、更充沛之状的崭新人生。正因为家庭里一二个子嗣的异禀,才有了新的希望,寻觅更好的配偶去构建,也许不一样的社会等级,那也许同样是艰辛,但至少不苟且,它不会再是一圈又一圈,同等宿命的轮回。“穷”不过三,“富”不过三,与其指物质,不如确指眼光和见识。正因如此,在“变”途中,新旧两代的磨合才有过让人,心力的疲乏之感,因为你能看到那变数,可大多数人的本质,并非想“逆转”。
在看到“和气致祥”这四个字时,返照一直在选择的我,已经在每一次都踏入了“最优选”。那么对“最优选”的负面,例如其中住房的偏远,为何要埋怨,既然我已明白,这个可以在现实中,选到的最好的丈夫,已经避开了见得到的“暗礁”,那我想要的“富庶”,也许是物质和精神,并济的一代代积淀而成:我想要的婆媳门户,可以通过教育子嗣,让自己去提升,所匹配儿媳的教养;我想要的不动产,也完全可以通过,中年事业分水岭的超越。和气致祥的和,小人之间一个人就可破裂,君子之间一人即可实现,平静、平和的难能可贵,在于辈分间的识大体顾大局。
人内心纠结的深处,只是你与这个世界的和解;如能契合缓解,必然高傲强大。也许用了半生缘去渡过,一些生而富贵者,从未途径过的弯道,但用时光跋涉过的内心兼程,岂非更好。
我并不抱怨那些没有登临的“一蹴而就”,那些暴发兴许容易,但没有修炼的“和”气,高处碰到的危险,注定无法驾驭化解。和气致祥,想透了一切弯道里的原委,那些的祥兆才算硬正,也更成了命定。
车程中,必经的一号线地铁,在人挤人的高峰中,我经常愣神地“阅读”过,许许多多的公益广告。说想做一个“特级”教师,时时刻刻在备课,确实一点也不为过。总想把一切的所见、所感,编撰到为时50分钟的课程中,语文应是“活动”,一切在更新的求知本身。手持地铁车把时,看到了每两扇地铁门间,一幅幅相同的宣传画——“和气致祥”。这个“致”字,也是我儿子姓名中,“致远”的致。动词,无疑是句子的文眼,值得用所有生活历程,去通灵抵达其深度。
曾经三年找配偶,误以为自己甚至做好了独身的准备,够独立、够丰富,不需要人云亦云、得过且过,却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我直到现在每天醒来,依然看见丈夫熟睡,是心里泛起的喜悦和爱惜。但在鸡零狗碎的各种日子的渣滓里,怨与怼难免每隔时日,打破原先兑想的涟漪。在母亲一而再再而三,倾诉我家门口诸多化工厂,四五个烟囱昼夜不停释放的有毒气体,每个清晨跑步时从电梯口端见,内心是笼罩一丝阴霾的,总想老公的家人为何置办房产,在这个地点。
在婚后一两年,几次过年又到访老公亲戚家,才慢慢觉得,这个家的“高垒”之高,我注定无法坐享其成,自己只是其中筑高,努力的一环而已。公公的父亲在那个年代,是被正法的国民党将领,他虽然文理兼懂、资质不俗,但坎坷波折的出生,形成了不容世俗的性情,让他既耽误了婚姻,也没有让天赋得到视野上,该匹配的见识。在我先生上一辈人的境遇里,由于被限制的崎岖不得志,长达大半生的物质贫乏只是一方面,公公和大伯伯(他长兄)的婚姻都屈从了“现实”,伯母和婆婆两人,虽性情温和家务拘谨,但情感上也许永远无法达到,夫妻的一种协调相对。大伯母的户口没有劳保,只能取数量极少的低保;而婆婆则是无法做生活中,诸多的判断,例如教育、医疗、择校、职场,逻辑不明的她会交流紊乱,这全是物质决定的匹配。而经济和素养,又变相决定,小家庭诸多生活细节里,矛盾的激发概率。或许原生态家庭注定会制约,你介入“富”一代、二代,或三代的速度。它注定那十几年积累的你自己,是否有足够的厚度,能融入积“富”。
你看清了“家”的传承,它究竟经历了什么,通过一代代人的资质和教育,这个“家”获得了怎样的更新和优化,又或者是沦陷和凋敝。门户里,这样的比较显而易见。我们积累学区房,我们择校,我们看似折腾却又似乎是先于他人地渴求优善,那是一种眼光,一种只有进化后,企图“快人一筹”,修缮子嗣更高学养、更充沛之状的崭新人生。正因为家庭里一二个子嗣的异禀,才有了新的希望,寻觅更好的配偶去构建,也许不一样的社会等级,那也许同样是艰辛,但至少不苟且,它不会再是一圈又一圈,同等宿命的轮回。“穷”不过三,“富”不过三,与其指物质,不如确指眼光和见识。正因如此,在“变”途中,新旧两代的磨合才有过让人,心力的疲乏之感,因为你能看到那变数,可大多数人的本质,并非想“逆转”。
在看到“和气致祥”这四个字时,返照一直在选择的我,已经在每一次都踏入了“最优选”。那么对“最优选”的负面,例如其中住房的偏远,为何要埋怨,既然我已明白,这个可以在现实中,选到的最好的丈夫,已经避开了见得到的“暗礁”,那我想要的“富庶”,也许是物质和精神,并济的一代代积淀而成:我想要的婆媳门户,可以通过教育子嗣,让自己去提升,所匹配儿媳的教养;我想要的不动产,也完全可以通过,中年事业分水岭的超越。和气致祥的和,小人之间一个人就可破裂,君子之间一人即可实现,平静、平和的难能可贵,在于辈分间的识大体顾大局。
人内心纠结的深处,只是你与这个世界的和解;如能契合缓解,必然高傲强大。也许用了半生缘去渡过,一些生而富贵者,从未途径过的弯道,但用时光跋涉过的内心兼程,岂非更好。
我并不抱怨那些没有登临的“一蹴而就”,那些暴发兴许容易,但没有修炼的“和”气,高处碰到的危险,注定无法驾驭化解。和气致祥,想透了一切弯道里的原委,那些的祥兆才算硬正,也更成了命定。
来自 豆瓣App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