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避真的就是弱者么?
![]() |
这是一篇跟人力资源没什么关系的文章,纯粹又是我的一些闲言碎语了,感谢大家能看看。在此我先对标题这个设问句回答一个我的看法:我认为不是!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现代化市场经济社会,我们都不自觉的进入到一个高速运转的节奏中。忽略了本心,一心向前,摔倒了只能快速爬起来,继续前行。在这个情况下,我想问一句:各位辛苦么?
看到这个问题,大家一定会说,辛苦啊,但是不拼不行啊。对啊,或许为盛名所累,或许为生活所迫,我们总有不得不去拼搏的理由。可人终究还是一个社会化的生物,我建议大家时不时的考虑一下要不要继续这么拼搏。
举个例子,你被利器弄伤,划破了肌肤,你会懂得用创可贴或者其他应急措施进行处理,而不是任由伤口放纵。对待身体是这样,那为什么对待自己的内心就要一次次的受伤,然后不等伤口愈合就再次受创。短期可能没什么影响,但是久而久之这会对你的心理造成不可逆的伤害。但往往为了追求一些短期的利益,这点被忽视了。
再举个例子,现在身边太多声音告诉我们要坚持、要持续、要告诉自己你能行;要敢于剖析自我,努力的去战胜自己。祺哥我当时年轻啊,就信了。把自己的不足暴露出去,然后不管不顾的迎难而上了,结果可想而知,遍体鳞伤。后来我知道了,这种行为在心理学上属于“暴露治疗”,是需要在专业人士的引导下进行的,那我们看看自己身边,有专业的心理学人士么?想来大部分是没有的,那到底是什么样的勇气才让我们不断建立自我再打碎自我呢?所以你在听到有人说:没关系,你能行。这种话时候,不要盲从,而是先细想一下自己要从哪个方向能行。
也想跟那些乐于说“加油,坚持一下你就能行的”这类话的人,这句话你说的轻巧,但是对于听到的人无异于千斤重担。说的时候可能是出于好心,但是要是遇到心重的人,那就是。。。不好说了。
当然了,这个逃避并不是说遇到事情就躲闪。而是经过思考后得出的一个符合当前情况的抉择。历史上有多少次知名的战略性转移和战略性撤退,就能看出,名将之所以为名将,除去战功显赫外,更能审时度势更能高瞻远瞩。对于生活,我们虽然不用那么拔高,但起码要是知道进退。比如你做了好多年人力资源了,还是不上不下,并且自己也没太大乐趣和成就感,那你要考虑的是要不要继续做hr,而不是怎么做好hr了。也许你去做了市场工作,早就功成名就也说不定。
在这个所有人都关心你飞的高不高,而没人关心你飞的累不累的时代,要学会拥抱自己。
#专栏作家#
Tony,HR百科互助社专栏作家。个人公众号:qigeshuoshi。
一个打小在四九城长大的北京贫蛋。误打误撞从事了人力资源这一行当,辛辛苦苦十多年,略懂了人力这些事。自认为是懂HR的人都没我逗逼,比我逗逼的都没我懂HR,现在也多少做点创投的事,欢迎各位高人来指教。不谈理论,只谈实事。借各位宝地分享亲身(或投稿朋友们)经历过的案例,在博得众位一笑的同时,如能起到一些提醒或警示的作用,那就更是极好的了。
更多人力资源热文请关注微信公众号HR百科互助社-在线学习-专栏热文
![]() |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