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家王宁专访:遥望泰山
王宁,男,1965年生于山东龙口,中国职业书画家。现为山东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职业书画家,一级美术师,北京长城书画家协会会员,北京国画艺术家协会山水创研室副主任,中国艺术家联合总会展览部主任,张贤国画工作室画家。他的泰山山水画文化底蕴扎实,传统功力深厚,大气磅礴,粗狂朴拙,笔墨淋漓尽致,皴法独树一帜,构图宏大致远,富有诗情律韵,雅俗共赏,被誉为"浩然大气真山水,圣山神韵大泰山"。
从“身在此山中”到遥望泰山,王宁经历的不仅是时空的转换,其艺术历程也由此破茧。由远及近,由近到远,目之所至,心之所托,王宁在全方位感受泰山后,以自己的方式解读了五岳独尊承载的文化艺术内涵。于是在王宁的笔下,泰山不仅仅是一座气势磅礴、苍劲刚直的大山,也是一座历史和精神的丰碑。
商报:作为一名山水画家,选择画什么样的山水至关重要,在这方面您是怎么考虑的?
王宁:一般来讲,山水画家都会找一个文化“靠山”,使自己的创作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这种艺术取向往往以自己最熟悉的生活为目标,如生你养你的地方,从骨子里就有种亲切感。
我生于山东龙口,最熟悉的风景就是泰山,所以在我内心深处,极其想表达出泰山之美。从巍巍泰山一直延伸到海滨日照的广袤大地及其周围区域,可以称为“海岱文化圈”,她是陆乡文化与海洋文化融合形成的中国区域文明,其核心就是泰山。
泰山日出 王宁风水靠山图作品《旭日东升》
商报: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泰山对您有着怎样的吸引力?
王宁:泰山作为五岳之首,有着数千年精神文化的渗透渲染,以及人文景观的背景,成为民族精神文化的缩影,如今是世界珍贵遗产。泰山不仅是道教兴盛之地,也是历代帝王朝拜之山。在中国历史上曾有12位皇帝到泰山封禅,因此泰山被誉为“中国封禅第一山”。此外,历代文人墨客也都喜好到泰山咏怀抒志,留下了大量名句,如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李白的“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王奕的“手摩红日登三观,袖佛黄埃看九州”。泰山文化遗产极为丰富,这对于一个画家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宝库。
商报:您是如何解读泰山的?
王宁:关键是写生。在山东生活的时候,有着非常便利的条件,一有闲暇,就开着车到泰山周围转。泰山已爬了无数次了,其周围地方,一般人很少去。有段时间,我就春夏秋冬地去泰山周围转。望岳和登山,感觉是不同的。在泰山周围也积淀了很多历史,了解了之后再去爬泰山,就会感悟更多。泰山不仅饱含历史文化精神,也融入了人类很多智慧。从一天门开始登山,一直到南天门,一步一景,而且步步都是在跟历史对话。有了这种深刻体会,才能形成自己的观念,从而在画面中表达出来。
五岳独尊大靠山 王宁六尺山水画作品《泰山旭日》
商报:您在创作中做了哪些取舍?
王宁:泰山有王者风范,所以画泰山一定要画出一种大度和大气,而不是专注于细节。古人画山可居可游,细小地方表现得很到位,但对大场景的表现不足。现在观赏空间变了,画家要有大展厅意识,画面要增强视觉冲击力,这也是笔墨当随时代发展。
商报:您喜欢画什么时候的泰山?
王宁:泰山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各具特色,而我最喜欢画秋天的泰山。秋天最为丰实和多彩,入画后呈暖调,雄浑中不失浪漫温馨。秋季也是看日出的最好时节。日出是泰山最壮观的奇景之一,我在《紫气东来》中表现的就是这一幕。如果我不常去写生,就不敢把泰山顶画成红色。我觉得画面颜色还不够浓烈,真实景观比这还要红,还要壮观。
风水画靠山图 王宁最新国画泰山作品《旭日东升》
商报:从古至今一直有人在画泰山,您如何有别于他们?
王宁:相对而言,画泰山的人不算多,因为泰山难画,不好表现。其外形就是一座山,非常直白,如果找不到立意,就表现不出其深刻内涵。
元代赵孟頫、清代罗聘,以及近现代名家潘天寿、陆俨少、傅抱石、李可染都画过泰山,各有千秋。我就想,我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山东的第三代山水画家,一定要画出我心中的泰山。
我观察了各种状态下的泰山,觉得泰山虽然质朴,却承载了太多的内涵,为此,我尝试把泰山画成了一座丰碑,顶天立地,气宇轩昂。比如《泰山颂》,是表现泰山背面的一幅作品,我用了一年时间构思,半年时间完成。画面主体是丰碑状的大山,全景式布局中,营造了天上和人间两重景,并照顾到了泰山各处标志性的符号。
五岳独尊大靠山 王宁国画泰山日出作品《紫气东来》
王宁,一个忠实的艺术追随者,从小热爱美术,十几岁时便拎着颜料桶在家乡挨家挨户的画照壁,壁画。至如今,几十年如一日一直坚持临习经典的艺术作品,并且加入自己的创意元素,一步一步接近自己的艺术目标。
国画作品《塬上春色》入选由中国美协主办的大路画展并在中国美术馆展出。有多幅作品在《中国画论坛》《南方水墨》《国画经典》《华夏美术》等美术专业刊物发表及评述。其小楷作品道德经、金钢经、心经等作品深受欢迎,大量作品被国内外友人、收藏家、书画爱好者收藏。
评论---王宁山水画名家点评
在王宁的作品面前,我的心情有一种特别的畅快。他作品的境界十分宽远,格调也十分明朗大方。像《旭日东升》、《紫气东来》这两幅,景色平地拔起,直上云霄,全幅气势非常顺畅地升腾起来。在我看来,这种直抒胸臆的明朗表达的是他健康情怀的显露,同时也是能够打动人、感染人的。
在当代山水中,有不少作品是画家寂寥心境、孤独意识的符号,画面往往阴气迷茫、愁肠百结,而刘罡以他旷达的心绪描绘出一番如澄似练的江山和郁郁葱葱的生命意态,我以为是别出一格的。他
的结构章法很单纯,笔墨也很单纯,特别多地使用了温暖的色调,构筑了霞光弥漫的自然与宇宙,这是一种独特的品质与境界,也是一种亲和自然的现代意识,我相信他再往前发展,能够真正走出一条与众不同的宽阔道路。
——中国国家画院张志民工作室画家 刘连河
王宁画如其人。他的山水有一种浪漫情怀,未曾哲理深沉,但求诗意烂漫,创造出笔墨与视觉的意象空间。画面结构稳定,气势升腾,景色峻厚苍茫,云烟弥漫,他以淋漓的笔墨和浓淡虚实对比,展示出雄劲的有生命律动的自然气象,他以独特的直觉把握,于水墨流溢中,表现出灵秀空蒙的山水风采。作品反映出画家心境明澈,襟怀开朗,视域宽远的生命意态,灵活运用传统语汇,深情拥抱山水自然,在笔墨挥写的微妙变化中,享受山水创作的美哉快感。画境既磅礴大气,又单纯温暖,既氤氲浮动,又宁静和谐,具有鲜明的风格特点和审美魅力。
——张贤国画工作室画家 张贤
结语:当今国画界,画家王宁的出现,是令人欣喜的,十分引人注目。在群星璀璨的国画艺术世界,游历世界,学贯中西,受到书画爱好者的广泛青睐。
![]() |
从“身在此山中”到遥望泰山,王宁经历的不仅是时空的转换,其艺术历程也由此破茧。由远及近,由近到远,目之所至,心之所托,王宁在全方位感受泰山后,以自己的方式解读了五岳独尊承载的文化艺术内涵。于是在王宁的笔下,泰山不仅仅是一座气势磅礴、苍劲刚直的大山,也是一座历史和精神的丰碑。
商报:作为一名山水画家,选择画什么样的山水至关重要,在这方面您是怎么考虑的?
王宁:一般来讲,山水画家都会找一个文化“靠山”,使自己的创作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这种艺术取向往往以自己最熟悉的生活为目标,如生你养你的地方,从骨子里就有种亲切感。
我生于山东龙口,最熟悉的风景就是泰山,所以在我内心深处,极其想表达出泰山之美。从巍巍泰山一直延伸到海滨日照的广袤大地及其周围区域,可以称为“海岱文化圈”,她是陆乡文化与海洋文化融合形成的中国区域文明,其核心就是泰山。
![]() |
泰山日出 王宁风水靠山图作品《旭日东升》
商报: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泰山对您有着怎样的吸引力?
王宁:泰山作为五岳之首,有着数千年精神文化的渗透渲染,以及人文景观的背景,成为民族精神文化的缩影,如今是世界珍贵遗产。泰山不仅是道教兴盛之地,也是历代帝王朝拜之山。在中国历史上曾有12位皇帝到泰山封禅,因此泰山被誉为“中国封禅第一山”。此外,历代文人墨客也都喜好到泰山咏怀抒志,留下了大量名句,如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李白的“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王奕的“手摩红日登三观,袖佛黄埃看九州”。泰山文化遗产极为丰富,这对于一个画家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宝库。
商报:您是如何解读泰山的?
王宁:关键是写生。在山东生活的时候,有着非常便利的条件,一有闲暇,就开着车到泰山周围转。泰山已爬了无数次了,其周围地方,一般人很少去。有段时间,我就春夏秋冬地去泰山周围转。望岳和登山,感觉是不同的。在泰山周围也积淀了很多历史,了解了之后再去爬泰山,就会感悟更多。泰山不仅饱含历史文化精神,也融入了人类很多智慧。从一天门开始登山,一直到南天门,一步一景,而且步步都是在跟历史对话。有了这种深刻体会,才能形成自己的观念,从而在画面中表达出来。
![]() |
五岳独尊大靠山 王宁六尺山水画作品《泰山旭日》
商报:您在创作中做了哪些取舍?
王宁:泰山有王者风范,所以画泰山一定要画出一种大度和大气,而不是专注于细节。古人画山可居可游,细小地方表现得很到位,但对大场景的表现不足。现在观赏空间变了,画家要有大展厅意识,画面要增强视觉冲击力,这也是笔墨当随时代发展。
商报:您喜欢画什么时候的泰山?
王宁:泰山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各具特色,而我最喜欢画秋天的泰山。秋天最为丰实和多彩,入画后呈暖调,雄浑中不失浪漫温馨。秋季也是看日出的最好时节。日出是泰山最壮观的奇景之一,我在《紫气东来》中表现的就是这一幕。如果我不常去写生,就不敢把泰山顶画成红色。我觉得画面颜色还不够浓烈,真实景观比这还要红,还要壮观。
![]() |
风水画靠山图 王宁最新国画泰山作品《旭日东升》
商报:从古至今一直有人在画泰山,您如何有别于他们?
王宁:相对而言,画泰山的人不算多,因为泰山难画,不好表现。其外形就是一座山,非常直白,如果找不到立意,就表现不出其深刻内涵。
元代赵孟頫、清代罗聘,以及近现代名家潘天寿、陆俨少、傅抱石、李可染都画过泰山,各有千秋。我就想,我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山东的第三代山水画家,一定要画出我心中的泰山。
我观察了各种状态下的泰山,觉得泰山虽然质朴,却承载了太多的内涵,为此,我尝试把泰山画成了一座丰碑,顶天立地,气宇轩昂。比如《泰山颂》,是表现泰山背面的一幅作品,我用了一年时间构思,半年时间完成。画面主体是丰碑状的大山,全景式布局中,营造了天上和人间两重景,并照顾到了泰山各处标志性的符号。
![]() |
五岳独尊大靠山 王宁国画泰山日出作品《紫气东来》
王宁,一个忠实的艺术追随者,从小热爱美术,十几岁时便拎着颜料桶在家乡挨家挨户的画照壁,壁画。至如今,几十年如一日一直坚持临习经典的艺术作品,并且加入自己的创意元素,一步一步接近自己的艺术目标。
国画作品《塬上春色》入选由中国美协主办的大路画展并在中国美术馆展出。有多幅作品在《中国画论坛》《南方水墨》《国画经典》《华夏美术》等美术专业刊物发表及评述。其小楷作品道德经、金钢经、心经等作品深受欢迎,大量作品被国内外友人、收藏家、书画爱好者收藏。
评论---王宁山水画名家点评
在王宁的作品面前,我的心情有一种特别的畅快。他作品的境界十分宽远,格调也十分明朗大方。像《旭日东升》、《紫气东来》这两幅,景色平地拔起,直上云霄,全幅气势非常顺畅地升腾起来。在我看来,这种直抒胸臆的明朗表达的是他健康情怀的显露,同时也是能够打动人、感染人的。
在当代山水中,有不少作品是画家寂寥心境、孤独意识的符号,画面往往阴气迷茫、愁肠百结,而刘罡以他旷达的心绪描绘出一番如澄似练的江山和郁郁葱葱的生命意态,我以为是别出一格的。他
的结构章法很单纯,笔墨也很单纯,特别多地使用了温暖的色调,构筑了霞光弥漫的自然与宇宙,这是一种独特的品质与境界,也是一种亲和自然的现代意识,我相信他再往前发展,能够真正走出一条与众不同的宽阔道路。
——中国国家画院张志民工作室画家 刘连河
王宁画如其人。他的山水有一种浪漫情怀,未曾哲理深沉,但求诗意烂漫,创造出笔墨与视觉的意象空间。画面结构稳定,气势升腾,景色峻厚苍茫,云烟弥漫,他以淋漓的笔墨和浓淡虚实对比,展示出雄劲的有生命律动的自然气象,他以独特的直觉把握,于水墨流溢中,表现出灵秀空蒙的山水风采。作品反映出画家心境明澈,襟怀开朗,视域宽远的生命意态,灵活运用传统语汇,深情拥抱山水自然,在笔墨挥写的微妙变化中,享受山水创作的美哉快感。画境既磅礴大气,又单纯温暖,既氤氲浮动,又宁静和谐,具有鲜明的风格特点和审美魅力。
——张贤国画工作室画家 张贤
结语:当今国画界,画家王宁的出现,是令人欣喜的,十分引人注目。在群星璀璨的国画艺术世界,游历世界,学贯中西,受到书画爱好者的广泛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