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春天
描写春天的诗句甚多,但我觉得写的最有趣味,与我心有戚戚焉的一首莫过于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二首: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苏轼是个既会吃又会做的很有情趣的胖子(不知为何此刻我脑海里浮现的竟然是大紧摇曳生姿的样子),读完这首诗,不禁让人对江南的春天心生向往,最是一年春色好,万紫千红总是春,春天不管在何处都是活泼的可爱的,但却又是短暂易逝的,春天的味道便也和春天的景致一般稍纵即逝。
春天的食物带有地域性,总是能在柳絮飘飘,杏花微雨的时节中勾起人们的乡愁和对过往的记忆。蒌蒿我看汪曾祺写过,也许是江浙一带的特色,炒腊肉最是鲜嫩可口,蒌蒿的清嫩能综合腊肉的油腻让人百吃不厌,这东西四川是没有的,但蒜薹炒腊肉,我倒是常吃的,想来蒌蒿的口感和这个差不多,四舍五入也相当于我吃过了吧。
四川的春天倒是有一些常吃的,仿佛吃过了这些,才算过了一个真正的春天。记得我小的时候,婆婆家的院子里有一棵香椿树,经过两场春雨的滋润,谷雨后的椿芽是最嫩不过的,大人们通常拿一柄长长的铁钩,去勾那最嫩最嫩的部分,去鸭屁股后面摸两只鸭蛋,把椿芽洗净切碎和着蛋液搅匀,在铁锅里抹上点自家榨的菜籽油,一盘金黄清香的香椿煎蛋就做好了,好多人吃不惯椿芽的气味,觉得闻起来让人头闷难受,但我却是很喜欢那股子冲味儿,充满了春天的勃勃生机,每到这个时候我就食欲大开,能多加一碗饭。民间有个说法:“门前一棵椿,青菜不担心”,椿芽的食用期是很长的,来上班,自己买菜做饭,有时五月底还能见到卖椿芽的,但那个时候的椿芽已经变老了,虽然还有香味,但口感已大不如谷雨前的了,所以才有“雨前椿芽嫩如丝,雨后椿芽如木质”的说法。
能和椿芽一起吃的还有嫩胡豆,读书的时学过的文章都已经还给先生了,但是对鲁迅的社戏还记忆犹新,那里面我最喜欢他们偷罗汉豆在船上煮来吃的情节,充满了童趣和小孩子天真的义气,对那撒点盐同煮就香甜好吃的罗汉豆无限向往,长大以后才知道罗汉豆不过是那常吃的胡豆而已,对它的神秘感顿时失去了大半,但仍不耽误我爱吃那口美味。
胡豆,也叫蚕豆,顾名思义不是我国特产,相传是张骞自西域引入中原,徐霞客游记中曾写过:“过一村,即药师寺也。遂停杖其中。其僧名性严,坐余小阁上,摘蚕豆为饷”可知蚕豆在我国是很平常,随处可见的食物。现在大棚种植技术深入推广,一年四季也能在超市买到胡豆,但那种胡豆吃起来,外壳硬而里面的肉软烂,有股不见天日的水臭味,远不如当季的胡豆吃起来爽利,鲜甜。
如果能买到刚刚长起来,还不成形的牛皮菜就最好了,一把香椿,一捧胡豆,香椿切成一条一条的,拿开水焯掉涩味,胡豆用水煮熟,牛皮菜拿开水断生,加上香油,蒜末,姜末,白糖,生抽,熟油辣椒同拌。香椿的清香,胡豆的嫩甜,牛皮菜的清爽相互成全,仿佛这三样菜本就该如此和谐。
如果胡豆长出了黑眉毛,就不适合凉拌了,泡菜坛子里捞两片冬天新制的青菜,切的碎碎的,用一勺猪油,几片生姜逼出酸菜的的味道,加一瓢清水,慢慢地熬制一锅酸汤,胡豆剥去外衣,拿清水漂去生味,倒入锅中煮沸,再关小火好使酸菜的味道尽快的渗入到胡豆瓣儿里,装入白瓷碗,酸菜的墨绿和胡豆瓣儿的嫩绿相映成趣,如果吃的辣,还可以切两个干辣椒同煮,红红绿绿,煞是好看。一口酸汤下肚,仿佛打通了任督二脉,再用勺子吃一大口胡豆瓣儿,粉粉糯糯的,胡豆自身带来的清甜和着酸菜的酸势如破竹,直勾的人肚里的馋虫大动,令人胃口大开,食欲倍增。
春天的味道是时令性的,样样作物皆要等候时间才能享用到它们恰如其分地美味,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古人遵循自然的作息,才能得到大自然最美好的馈赠,那些长在温室里的蔬果,固然能让人觉得新鲜,但也没有了经过一冬漫长的等待以后不期而遇的惊喜。春天的味道同春天一道,蛰伏一冬也令人期待一冬。
http://mp.weixin.qq.com/s/V5aX2Y1qdFrCKcCT3OjB0w
苏轼是个既会吃又会做的很有情趣的胖子(不知为何此刻我脑海里浮现的竟然是大紧摇曳生姿的样子),读完这首诗,不禁让人对江南的春天心生向往,最是一年春色好,万紫千红总是春,春天不管在何处都是活泼的可爱的,但却又是短暂易逝的,春天的味道便也和春天的景致一般稍纵即逝。
春天的食物带有地域性,总是能在柳絮飘飘,杏花微雨的时节中勾起人们的乡愁和对过往的记忆。蒌蒿我看汪曾祺写过,也许是江浙一带的特色,炒腊肉最是鲜嫩可口,蒌蒿的清嫩能综合腊肉的油腻让人百吃不厌,这东西四川是没有的,但蒜薹炒腊肉,我倒是常吃的,想来蒌蒿的口感和这个差不多,四舍五入也相当于我吃过了吧。
四川的春天倒是有一些常吃的,仿佛吃过了这些,才算过了一个真正的春天。记得我小的时候,婆婆家的院子里有一棵香椿树,经过两场春雨的滋润,谷雨后的椿芽是最嫩不过的,大人们通常拿一柄长长的铁钩,去勾那最嫩最嫩的部分,去鸭屁股后面摸两只鸭蛋,把椿芽洗净切碎和着蛋液搅匀,在铁锅里抹上点自家榨的菜籽油,一盘金黄清香的香椿煎蛋就做好了,好多人吃不惯椿芽的气味,觉得闻起来让人头闷难受,但我却是很喜欢那股子冲味儿,充满了春天的勃勃生机,每到这个时候我就食欲大开,能多加一碗饭。民间有个说法:“门前一棵椿,青菜不担心”,椿芽的食用期是很长的,来上班,自己买菜做饭,有时五月底还能见到卖椿芽的,但那个时候的椿芽已经变老了,虽然还有香味,但口感已大不如谷雨前的了,所以才有“雨前椿芽嫩如丝,雨后椿芽如木质”的说法。
能和椿芽一起吃的还有嫩胡豆,读书的时学过的文章都已经还给先生了,但是对鲁迅的社戏还记忆犹新,那里面我最喜欢他们偷罗汉豆在船上煮来吃的情节,充满了童趣和小孩子天真的义气,对那撒点盐同煮就香甜好吃的罗汉豆无限向往,长大以后才知道罗汉豆不过是那常吃的胡豆而已,对它的神秘感顿时失去了大半,但仍不耽误我爱吃那口美味。
胡豆,也叫蚕豆,顾名思义不是我国特产,相传是张骞自西域引入中原,徐霞客游记中曾写过:“过一村,即药师寺也。遂停杖其中。其僧名性严,坐余小阁上,摘蚕豆为饷”可知蚕豆在我国是很平常,随处可见的食物。现在大棚种植技术深入推广,一年四季也能在超市买到胡豆,但那种胡豆吃起来,外壳硬而里面的肉软烂,有股不见天日的水臭味,远不如当季的胡豆吃起来爽利,鲜甜。
如果能买到刚刚长起来,还不成形的牛皮菜就最好了,一把香椿,一捧胡豆,香椿切成一条一条的,拿开水焯掉涩味,胡豆用水煮熟,牛皮菜拿开水断生,加上香油,蒜末,姜末,白糖,生抽,熟油辣椒同拌。香椿的清香,胡豆的嫩甜,牛皮菜的清爽相互成全,仿佛这三样菜本就该如此和谐。
如果胡豆长出了黑眉毛,就不适合凉拌了,泡菜坛子里捞两片冬天新制的青菜,切的碎碎的,用一勺猪油,几片生姜逼出酸菜的的味道,加一瓢清水,慢慢地熬制一锅酸汤,胡豆剥去外衣,拿清水漂去生味,倒入锅中煮沸,再关小火好使酸菜的味道尽快的渗入到胡豆瓣儿里,装入白瓷碗,酸菜的墨绿和胡豆瓣儿的嫩绿相映成趣,如果吃的辣,还可以切两个干辣椒同煮,红红绿绿,煞是好看。一口酸汤下肚,仿佛打通了任督二脉,再用勺子吃一大口胡豆瓣儿,粉粉糯糯的,胡豆自身带来的清甜和着酸菜的酸势如破竹,直勾的人肚里的馋虫大动,令人胃口大开,食欲倍增。
春天的味道是时令性的,样样作物皆要等候时间才能享用到它们恰如其分地美味,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古人遵循自然的作息,才能得到大自然最美好的馈赠,那些长在温室里的蔬果,固然能让人觉得新鲜,但也没有了经过一冬漫长的等待以后不期而遇的惊喜。春天的味道同春天一道,蛰伏一冬也令人期待一冬。
http://mp.weixin.qq.com/s/V5aX2Y1qdFrCKcCT3OjB0w
![]() |
来自 豆瓣App
-
zzjj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3-01 22:2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