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东野圭吾《恶意》有感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了路不如高人指路,在没有高人也也没有时间行路的情况下,我只能低头读书。《恶意》是我看的东野的第五本小说,也是用时最短的一本,在带娃的现在,一天之内看完真的是大耗元气的一件事,可以称的上废寝忘食了。这本书从日高死了那刻开始,我就被东野牵着鼻子走了。读到一半的时候,我以为知道了真相,心里还在嘀咕后面一半的内容东野要交待些什么,结果我是小觑了东野的才,这是本局中局,套中套,抽丝剥茧到最后的小说。古话说以人为镜,可以明是非。每次看完书,我总会去拿自己周遭和书中人物对比,希望能够通过书中人物的故事折射一点到自己生活的现实中,好的坏的,或多或少有点警示和帮助。
(一)面对生活中的落差 可羡不可妒
现实生活是存在着诸多的落差,贫富、美丑、运气、才能等等,各个因素不同组合排列就会有着不同的命运。野野口修之所以要如此颇费心力与精力布此局,追根溯源还是因为妒,也是这边书的核心词汇“恶意”。对于书中的妒我不想过多的赘述,因为是本推理小说,剧透只会让还没来得及看的读者失掉很多过程中的乐趣。
看完书后,我问自己是否是个善妒之人,自醒一番,我不是。对待生活中的很多落差,特别是别人比自己好的地方,我多数是以羡的心态来对待。在自己最不如意的那一年,回到重庆看到我最好的闺蜜即将步入婚姻的殿堂,心里是说不出的羡慕。到现在我都还跟老公说,我很羡慕她,人生际遇是那么平顺,读大学时遇到不错的另一半,毕业后顺利找到工作现在结婚生子,一切都那么顺利。可同样的东西,我想得到就要大费周折费好大的劲,可我从来没有过嫉妒,摸着良心说一丝丝都没有。羡慕会让人产生冒泡泡那般美好向上的情绪,比如“哇,她身材好好”这会让你也想好好锻炼拥有和她一样的身材。“好羡慕她带两个娃还能把事业操持的如火如荼“这会让你把现在带娃的苦和累缩小一百倍,发誓自己也要是个面面生风的能干女子。”我好羡慕她能拥有现在的幸福“这会让你总结自己,为何总是遇人不淑。可见,羡是有力量推你前进的。可妒不然。善是天使,妒就是恶魔。对妒这个字,发生在生活中的事例也比比皆是,可我不太想花功夫记录,一是觉得本来现在属于自己的时间就有限,我要浪费在美好的事情上,二是本身再回忆起被妒攻击的时刻,难免会心里不舒服一阵。所以,愿世间多点美好的善,少点阴暗的妒。
(二)黑暗的校园暴力
我想也许东野写这本书的用意之一应该也是想引起大家对校园暴力的关注吧。看完后我在网上查了下数据,浙江大学《青少年攻击性行为的社会心理研究》调查显示约有87%的学生表示曾遭受到其他同学不同程度的暴力行为,而校园暴力现在是呈低龄化、群体化和反复性方向在发展。学生时代,我也曾受到过类似的威胁,原因很简单,就如同书上写的那样“看你不爽”,同样我没有选择告诉家长,选择自己硬着头皮面对,这点和书中的日高有相似之处吧,至少表面上我也是挺有骨气的,还好这件事被老师发现及时叫停,没有酿成太大的伤害,不管是身体还是心灵的。只是从那时起,我懂得“枪打出头鸟”“树大招风”这些道理,为人处事低调了很多,也失掉了很多活泼。现在我已为人母,想着以后怎样让子女能够规避掉这些,不欺负人,也不被人欺负。想来想去,觉得也没有太高明的招,我愿她一路没有太大的坎坷,但是未来的命数由不得我为她安排,未来也只能见招拆招,能做的就是多留意,多交流,多关心。做她的妈妈,也做她的知己。
(三)子女的性格源于家长的言传身教
野野口修的牢狱之灾可能在他孩童时期就埋下伏笔了吧,为什么?因为他的妈妈是个计较之人,好事之人,善妒之人。总是把社会的不公,命运的不济,自己的不幸加载给野野口。在野野口遇到一点不如意时,想的不是总结自己而是归责于别人。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人也比比皆是。我认识一个单亲妈妈,准确地说算是耳闻,不算认识。她和前夫离了婚后,前夫有了自己的新生活,她心里开始有些许不平衡。于是她开始通过细微种种告诉她的女儿,“你爸爸不爱你了,你爷爷奶奶不爱你了,只有妈妈最爱你。”本来乐观开朗不爱多想的女儿也开始怀疑家人是否爱她?我心想,多么愚蠢的女人啊,这样做这样说能给你女儿带来什么?快乐?幸福?健康的身心?还是落差后的比较或是教会她放大自己的不幸?对子女的教育,拼的是父母的人生功底,子女是父母的延生,所以要教育好子女,就得先栽培好自己。这句话送给自己。
(四)小心“第一印象”的坑
很多人跟我一样,一开始都会觉得日高是个冷酷无情之人,为什么?因为文章一开头就交待了“杀猫事件”。我们很容易掉进“第一印象”这个坑里,掉进去就会用有色眼镜去看。记得之前微博有这样一则消息,金星一开始不喜欢杨幂,因为网上黑杨幂的人很多,也因此差点推掉了《分手大师》这部戏,只是转念金星又想,“我不能因为网上说什么就是什么啊,得自己亲自接触接触。”后来吧自然是180度大转变,觉得杨幂认真敬业又乖巧而且脚一点都不臭。写了那么多,想说的其实很简单,对任何人任何事都别一锤定音,因为“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改变本身”一切都在改变,对事对物对人也应如此。
好了,最后用 唐诺《查令十字街84号》后记里的一段话作为结束语吧。人类发明了文字,懂得写成并印刷成书籍,我们便不再徒然无策地只受时间的摆弄宰制,我们甚至可以局部地、甚负意义地击败时间。
写于2017年2月22日星期三
(一)面对生活中的落差 可羡不可妒
现实生活是存在着诸多的落差,贫富、美丑、运气、才能等等,各个因素不同组合排列就会有着不同的命运。野野口修之所以要如此颇费心力与精力布此局,追根溯源还是因为妒,也是这边书的核心词汇“恶意”。对于书中的妒我不想过多的赘述,因为是本推理小说,剧透只会让还没来得及看的读者失掉很多过程中的乐趣。
看完书后,我问自己是否是个善妒之人,自醒一番,我不是。对待生活中的很多落差,特别是别人比自己好的地方,我多数是以羡的心态来对待。在自己最不如意的那一年,回到重庆看到我最好的闺蜜即将步入婚姻的殿堂,心里是说不出的羡慕。到现在我都还跟老公说,我很羡慕她,人生际遇是那么平顺,读大学时遇到不错的另一半,毕业后顺利找到工作现在结婚生子,一切都那么顺利。可同样的东西,我想得到就要大费周折费好大的劲,可我从来没有过嫉妒,摸着良心说一丝丝都没有。羡慕会让人产生冒泡泡那般美好向上的情绪,比如“哇,她身材好好”这会让你也想好好锻炼拥有和她一样的身材。“好羡慕她带两个娃还能把事业操持的如火如荼“这会让你把现在带娃的苦和累缩小一百倍,发誓自己也要是个面面生风的能干女子。”我好羡慕她能拥有现在的幸福“这会让你总结自己,为何总是遇人不淑。可见,羡是有力量推你前进的。可妒不然。善是天使,妒就是恶魔。对妒这个字,发生在生活中的事例也比比皆是,可我不太想花功夫记录,一是觉得本来现在属于自己的时间就有限,我要浪费在美好的事情上,二是本身再回忆起被妒攻击的时刻,难免会心里不舒服一阵。所以,愿世间多点美好的善,少点阴暗的妒。
(二)黑暗的校园暴力
我想也许东野写这本书的用意之一应该也是想引起大家对校园暴力的关注吧。看完后我在网上查了下数据,浙江大学《青少年攻击性行为的社会心理研究》调查显示约有87%的学生表示曾遭受到其他同学不同程度的暴力行为,而校园暴力现在是呈低龄化、群体化和反复性方向在发展。学生时代,我也曾受到过类似的威胁,原因很简单,就如同书上写的那样“看你不爽”,同样我没有选择告诉家长,选择自己硬着头皮面对,这点和书中的日高有相似之处吧,至少表面上我也是挺有骨气的,还好这件事被老师发现及时叫停,没有酿成太大的伤害,不管是身体还是心灵的。只是从那时起,我懂得“枪打出头鸟”“树大招风”这些道理,为人处事低调了很多,也失掉了很多活泼。现在我已为人母,想着以后怎样让子女能够规避掉这些,不欺负人,也不被人欺负。想来想去,觉得也没有太高明的招,我愿她一路没有太大的坎坷,但是未来的命数由不得我为她安排,未来也只能见招拆招,能做的就是多留意,多交流,多关心。做她的妈妈,也做她的知己。
(三)子女的性格源于家长的言传身教
野野口修的牢狱之灾可能在他孩童时期就埋下伏笔了吧,为什么?因为他的妈妈是个计较之人,好事之人,善妒之人。总是把社会的不公,命运的不济,自己的不幸加载给野野口。在野野口遇到一点不如意时,想的不是总结自己而是归责于别人。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人也比比皆是。我认识一个单亲妈妈,准确地说算是耳闻,不算认识。她和前夫离了婚后,前夫有了自己的新生活,她心里开始有些许不平衡。于是她开始通过细微种种告诉她的女儿,“你爸爸不爱你了,你爷爷奶奶不爱你了,只有妈妈最爱你。”本来乐观开朗不爱多想的女儿也开始怀疑家人是否爱她?我心想,多么愚蠢的女人啊,这样做这样说能给你女儿带来什么?快乐?幸福?健康的身心?还是落差后的比较或是教会她放大自己的不幸?对子女的教育,拼的是父母的人生功底,子女是父母的延生,所以要教育好子女,就得先栽培好自己。这句话送给自己。
(四)小心“第一印象”的坑
很多人跟我一样,一开始都会觉得日高是个冷酷无情之人,为什么?因为文章一开头就交待了“杀猫事件”。我们很容易掉进“第一印象”这个坑里,掉进去就会用有色眼镜去看。记得之前微博有这样一则消息,金星一开始不喜欢杨幂,因为网上黑杨幂的人很多,也因此差点推掉了《分手大师》这部戏,只是转念金星又想,“我不能因为网上说什么就是什么啊,得自己亲自接触接触。”后来吧自然是180度大转变,觉得杨幂认真敬业又乖巧而且脚一点都不臭。写了那么多,想说的其实很简单,对任何人任何事都别一锤定音,因为“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改变本身”一切都在改变,对事对物对人也应如此。
好了,最后用 唐诺《查令十字街84号》后记里的一段话作为结束语吧。人类发明了文字,懂得写成并印刷成书籍,我们便不再徒然无策地只受时间的摆弄宰制,我们甚至可以局部地、甚负意义地击败时间。
写于2017年2月22日星期三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