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要养一只茶宠
水為茶之母,器為茶之父。在壹壺清香飄溢的品茗天地裏,有壹種令人矚目的賞玩寵物,業內人士稱之為“茶寵”。對於老茶友來說,茶寵並不陌生。壹般在茶樓、茶葉店或是不少茶友的家裏,都有壹張大茶桌或者茶盤,上面除了杯、壺等茶具之外,還會擺上幾個茶寵。置於茶臺之上,靠茶水日久滋養的茶寵,大多是用紫砂或澄泥燒制的陶質工藝品,其設計精妙、造型別致、意蘊悠雅。喝茶時用茶蘸茶湯塗抹或剩茶水直接淋漓,天長日久,茶寵就會溫潤可人,茶香四溢,帶給飲茶者壹種欣賞的愉悅。
怡情養性添茶趣
品茗講究良茶美器。時下越來越多的人註重個人品位和生活情趣,加之茶寵小巧玲瓏,價格也相對便宜,收藏者越來越多,許多傳統文化習俗、審美習慣在茶寵上都有體現。它們或有吉祥寓意,或富文化氣息,或是搞笑逗樂,或是趣味童真,不同設計造型各有意趣,全憑主人喜好。
與茶器不同,茶寵沒有前生記載,茶寵原本不屬於茶具用品,應該屬於文房用具,是古人用來裝點書房文化的小物件,茶寵的誕生可追溯到明清時期。在上世紀80年代初,混在文房江湖的紫砂小擺件,才來到了茶香裊裊的茶臺之上。茶寵的題材可分三類:壹類是神話傳說,如金蟾、貔貅、麒麟、彌勒佛、散財童子等,壹類是取諧音的吉祥物,如竹子上有個知了寓意“知足常樂”,兩只蝙蝠環抱壽桃寓意“福壽雙全”;還有壹類是日常之物,如花生、蓮蓬等瓜果,以及魚、龜、蛙等動物。
歷史、神話人物,諸如觀音、關公、彌勒佛造型的茶寵,不大適合拿茶水來養,這些較多是放在家裏、店裏、公司裏供養著。神獸類的茶寵,諸如金蟾、貔貅、長壽龜,因其在傳說中都有著各自神通的本領,或辟邪、或鎮宅、或旺財、或賜福,養這類茶寵的茶友比較多。
目前流行的茶寵主要是采用紫砂、澄泥、樹脂或者陶土制作而成。壹些茶寵制作工藝精湛,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有些茶寵別具趣味性,比如用熱茶湯澆淋後會變色、吐泡、噴水等。這類內部為中空結構、利用空氣熱脹冷縮設計的茶寵都有壹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只有嘴,沒有肛門,只進不出,迎合了國人講究的傳統“財源廣進,滴水不漏”的生財理念。林林總總的茶寵已經成為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壹部分,讓人在喝茶時可陶冶性情,增添樂趣。
三分材質七分養
對壹些老茶友來說,喝茶時用茶掃蘸茶湯塗抹或剩茶水直接淋漓,年長日久,茶寵就會溫潤可人,茶香四溢。那養茶寵又有什麽講究呢?在有經驗的收藏玩家看來,三分材質七分養,剛買來的茶寵是很新的紫砂色,或紅或紫或偏白,表面微微起砂,摸起來有些粗糙磨手,可感覺到的是壹種未開化的稚嫩氣息。
養茶寵和養壺壹樣,不能老用剩茶泡,最好用熱茶水“淋浴”,並用筆輕輕撫刷,定期用茶布摩挲,長久的滋潤呵護,它的色澤就會慢慢釋放出來,表面便呈現出壹種含蓄柔和的亞光色,這就是“包漿”,被視作紫砂茶寵養成的標誌。壹些苛求極致的專業玩家,則會用同壹種茶專養某壹個茶寵,避免因為接觸不同質地的茶而令其顏色不純正。壹般而言,紅茶、大紅袍壹類的巖茶以及普洱茶等,見效會快壹些。選擇的茶要盡量與茶寵本身的顏色壹致,例如茶寵是褐色的紫砂,用紅茶養會比較好;如果是偏白色的澄泥,綠茶的效果會更好。
養茶寵的秘訣
茶寵又被昵稱為“小養活”。養茶寵也和養小動物壹樣要有耐性和愛心,壹只漂亮的茶寵,是茶人花時間花心思慢慢“養成”的。
可以采用人工“發酵”和自然“發酵”兩種方式開養:如果妳心急,可用人工發酵即把新養茶寵放在茶桶裏,根據自己喜好燜泡上2-4天後再拿出來,可以達到迅速吃水。而自然發酵只能日常用茶湯淋漓滋養,壹般3個月後逐漸形成效果,呈現光澤。
.養的過程中,只需用茶水澆濯,不要用白水,也最好別老用剩茶泡。這樣摸上去才會有溫潤順滑的手感。
茶寵物並不是只有普洱茶才能養,主要是因為普洱茶的茶質養茶寵很容易出效果。用普洱茶茶湯來養茶寵,顏色會越來越深,越來越有光澤,時間長了,逐漸散發出茶香。單獨使用生普或熟普來養,這樣可以保證茶寵身上茶色的純正。
人氣茶寵
金蟾為三條腿蟾蜍,口叼金錢,後背也有壹串金錢,有聚財之意。
貔貅,是傳說中龍的第九子,俗稱只進不出,於是人們認為它有趨財旺財的作用,同時還有鎮宅的功效。
金豬,豬歷來是富足、祥瑞的象征。所以把它養在茶盤上非常可愛,也很招人喜歡。
大象,以善於吸水而馳名,在我國,水為財,如果請得壹頭大象在家中,則大財小財均為己所納。而且象的稟性是溫順祥和的,放在家中象征著吉祥如意。
佛祖,各種顏色的砂質都有,壹般為彌勒佛的居多,臥姿、坐姿的比較多,很少有立姿的。怪的造型也有。
茶寵在養的過程中,要註意只需用茶水澆濯,不要用白水。這樣才會摸上去有溫潤順滑的手感。
關於金蟾,還有壹個傳說,“劉海戲金蟾”——相傳很早以前,黃山腳下住著壹位姓劉的老農民,夫妻只有壹個兒子,名叫劉海。黃山南海龍王有個女兒叫巧姑,自幼生長在水底龍宮。壹次,龍王帶巧姑去北海龍宮赴宴,往返途中的美景給她留下了極其美好的印象。壹次,她趁龍王外出的機會,變作壹只金色的蟾蜍躍出桃花溪白龍潭,伏在壹片翠綠的荷花葉上觀賞四周的景色。就在這時,壹條兇惡的大蟒向她撲來,正在桃花峰下砍柴的劉海救下了她。金蟾醒來後得知是劉海將她從惡蟒口裏救出後,便從口中把壹顆龍珠吐在荷葉上,作為給劉海的紀念之物,然後戀戀不舍地躍入水中回龍宮去了。
之後,巧姑深深愛上了劉海。壹天,她思念劉海心切,又偷偷跑出了龍宮,變作金蟾爬上荷葉盼望能再次見到劉海。事也湊巧,那天劉海因為要伐木蓋房,也來到白龍潭邊,壹邊伐木,壹邊放牛。劉海伐樹累了,走到潭邊喝水,忽然發現在他的身邊有壹串金錢。他環顧四周並沒有發現人影,喊了幾聲也無人答話,便放下錢準備回家,誰知那串金錢竟叮叮地響了起來,原來這錢是金蟾暗放在他身邊的,那串著金錢的絲線就在她的手裏。劉海要走,她便在水下牽動絲線,讓那串金錢響起來。劉海感到奇怪,聚精會神地端詳那串金錢為什麽自己會響。不提防上次那條吞吃金蟾未成的大蟒,從背後向劉海撲來。龍女巧妙地引開兇蟒,使劉海得以抽刀,把那條惡蟒斬作兩段。最後二人結為夫妻。 蟾”古代神話中是吉祥之物,舊時傳說金蟾有三足為靈物,古人認為可以致富。所以漢族民間流傳有“劉海戲金蟾步步得金錢”之說。
怡情養性添茶趣
品茗講究良茶美器。時下越來越多的人註重個人品位和生活情趣,加之茶寵小巧玲瓏,價格也相對便宜,收藏者越來越多,許多傳統文化習俗、審美習慣在茶寵上都有體現。它們或有吉祥寓意,或富文化氣息,或是搞笑逗樂,或是趣味童真,不同設計造型各有意趣,全憑主人喜好。
與茶器不同,茶寵沒有前生記載,茶寵原本不屬於茶具用品,應該屬於文房用具,是古人用來裝點書房文化的小物件,茶寵的誕生可追溯到明清時期。在上世紀80年代初,混在文房江湖的紫砂小擺件,才來到了茶香裊裊的茶臺之上。茶寵的題材可分三類:壹類是神話傳說,如金蟾、貔貅、麒麟、彌勒佛、散財童子等,壹類是取諧音的吉祥物,如竹子上有個知了寓意“知足常樂”,兩只蝙蝠環抱壽桃寓意“福壽雙全”;還有壹類是日常之物,如花生、蓮蓬等瓜果,以及魚、龜、蛙等動物。
歷史、神話人物,諸如觀音、關公、彌勒佛造型的茶寵,不大適合拿茶水來養,這些較多是放在家裏、店裏、公司裏供養著。神獸類的茶寵,諸如金蟾、貔貅、長壽龜,因其在傳說中都有著各自神通的本領,或辟邪、或鎮宅、或旺財、或賜福,養這類茶寵的茶友比較多。
目前流行的茶寵主要是采用紫砂、澄泥、樹脂或者陶土制作而成。壹些茶寵制作工藝精湛,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有些茶寵別具趣味性,比如用熱茶湯澆淋後會變色、吐泡、噴水等。這類內部為中空結構、利用空氣熱脹冷縮設計的茶寵都有壹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只有嘴,沒有肛門,只進不出,迎合了國人講究的傳統“財源廣進,滴水不漏”的生財理念。林林總總的茶寵已經成為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壹部分,讓人在喝茶時可陶冶性情,增添樂趣。
三分材質七分養
對壹些老茶友來說,喝茶時用茶掃蘸茶湯塗抹或剩茶水直接淋漓,年長日久,茶寵就會溫潤可人,茶香四溢。那養茶寵又有什麽講究呢?在有經驗的收藏玩家看來,三分材質七分養,剛買來的茶寵是很新的紫砂色,或紅或紫或偏白,表面微微起砂,摸起來有些粗糙磨手,可感覺到的是壹種未開化的稚嫩氣息。
養茶寵和養壺壹樣,不能老用剩茶泡,最好用熱茶水“淋浴”,並用筆輕輕撫刷,定期用茶布摩挲,長久的滋潤呵護,它的色澤就會慢慢釋放出來,表面便呈現出壹種含蓄柔和的亞光色,這就是“包漿”,被視作紫砂茶寵養成的標誌。壹些苛求極致的專業玩家,則會用同壹種茶專養某壹個茶寵,避免因為接觸不同質地的茶而令其顏色不純正。壹般而言,紅茶、大紅袍壹類的巖茶以及普洱茶等,見效會快壹些。選擇的茶要盡量與茶寵本身的顏色壹致,例如茶寵是褐色的紫砂,用紅茶養會比較好;如果是偏白色的澄泥,綠茶的效果會更好。
養茶寵的秘訣
茶寵又被昵稱為“小養活”。養茶寵也和養小動物壹樣要有耐性和愛心,壹只漂亮的茶寵,是茶人花時間花心思慢慢“養成”的。
可以采用人工“發酵”和自然“發酵”兩種方式開養:如果妳心急,可用人工發酵即把新養茶寵放在茶桶裏,根據自己喜好燜泡上2-4天後再拿出來,可以達到迅速吃水。而自然發酵只能日常用茶湯淋漓滋養,壹般3個月後逐漸形成效果,呈現光澤。
.養的過程中,只需用茶水澆濯,不要用白水,也最好別老用剩茶泡。這樣摸上去才會有溫潤順滑的手感。
茶寵物並不是只有普洱茶才能養,主要是因為普洱茶的茶質養茶寵很容易出效果。用普洱茶茶湯來養茶寵,顏色會越來越深,越來越有光澤,時間長了,逐漸散發出茶香。單獨使用生普或熟普來養,這樣可以保證茶寵身上茶色的純正。
人氣茶寵
金蟾為三條腿蟾蜍,口叼金錢,後背也有壹串金錢,有聚財之意。
貔貅,是傳說中龍的第九子,俗稱只進不出,於是人們認為它有趨財旺財的作用,同時還有鎮宅的功效。
金豬,豬歷來是富足、祥瑞的象征。所以把它養在茶盤上非常可愛,也很招人喜歡。
大象,以善於吸水而馳名,在我國,水為財,如果請得壹頭大象在家中,則大財小財均為己所納。而且象的稟性是溫順祥和的,放在家中象征著吉祥如意。
佛祖,各種顏色的砂質都有,壹般為彌勒佛的居多,臥姿、坐姿的比較多,很少有立姿的。怪的造型也有。
茶寵在養的過程中,要註意只需用茶水澆濯,不要用白水。這樣才會摸上去有溫潤順滑的手感。
關於金蟾,還有壹個傳說,“劉海戲金蟾”——相傳很早以前,黃山腳下住著壹位姓劉的老農民,夫妻只有壹個兒子,名叫劉海。黃山南海龍王有個女兒叫巧姑,自幼生長在水底龍宮。壹次,龍王帶巧姑去北海龍宮赴宴,往返途中的美景給她留下了極其美好的印象。壹次,她趁龍王外出的機會,變作壹只金色的蟾蜍躍出桃花溪白龍潭,伏在壹片翠綠的荷花葉上觀賞四周的景色。就在這時,壹條兇惡的大蟒向她撲來,正在桃花峰下砍柴的劉海救下了她。金蟾醒來後得知是劉海將她從惡蟒口裏救出後,便從口中把壹顆龍珠吐在荷葉上,作為給劉海的紀念之物,然後戀戀不舍地躍入水中回龍宮去了。
之後,巧姑深深愛上了劉海。壹天,她思念劉海心切,又偷偷跑出了龍宮,變作金蟾爬上荷葉盼望能再次見到劉海。事也湊巧,那天劉海因為要伐木蓋房,也來到白龍潭邊,壹邊伐木,壹邊放牛。劉海伐樹累了,走到潭邊喝水,忽然發現在他的身邊有壹串金錢。他環顧四周並沒有發現人影,喊了幾聲也無人答話,便放下錢準備回家,誰知那串金錢竟叮叮地響了起來,原來這錢是金蟾暗放在他身邊的,那串著金錢的絲線就在她的手裏。劉海要走,她便在水下牽動絲線,讓那串金錢響起來。劉海感到奇怪,聚精會神地端詳那串金錢為什麽自己會響。不提防上次那條吞吃金蟾未成的大蟒,從背後向劉海撲來。龍女巧妙地引開兇蟒,使劉海得以抽刀,把那條惡蟒斬作兩段。最後二人結為夫妻。 蟾”古代神話中是吉祥之物,舊時傳說金蟾有三足為靈物,古人認為可以致富。所以漢族民間流傳有“劉海戲金蟾步步得金錢”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