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稻城亚丁
自从我看了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心里就决定一定要到亚丁去一趟。那年夏天和前女友准备去稻城亚丁,但是我们没有熬过中间的波折,就这样我打算不再去稻城亚丁,从电影开播之后我决定必须去。
藏族人全民信教,他们终极一生,做的最多的事,该是转山转水转佛塔。这一次,我去稻城亚丁,看到三座深山,转了神圣的三个海子,也围着佛塔转了三圈,整个人像活过来似的。
最初知道稻城亚丁,该是3年前的事。得益于马蜂窝旅游网,我在上面看看许许多多人的游记,了解到不同的人不同的人生旅程。有那么一群人,他们的目的地是西藏,稻城亚丁,墨脱等这些我很少听说的名字。看过一位女生写的文章,她由于工作遇到瓶颈,于是辞职跟着别人骑行318国道进藏;有一位男生写的文章是他随驴友团步行去墨脱看莲花的历程......看着一篇篇充满热血的文章,我感觉自己内心火焰被点燃,他们用勇气和毅力征服一个个困难,最终到达心中最美的圣地。当时,在心里,我升起的愿望是,有一天我也要去稻城亚丁看最美的风景。这是我心里最纯粹的想法,我没想过318国道是什么,也不知道西藏有多远,更不知道稻城亚丁具体是怎么一回事,但是内心深处的意愿是我想去,仅仅想去而已,去那里爬山,看雪山,看圣湖。
电影播放就在这个时候,稻城亚丁重新回到我的眼里,再一次,我把它列为我出行的目的地。它像一个灯塔,伫立在远远的地方,散发着理性的光芒,我相信它能给我答案;它像一个神灵,在给予我启示,让我拾起信心和勇气出发;它很神秘,它独树一帜,我在心里认定了它会给予我想要的答案的。于是,即便家事缠身,我还是坚持要出发。
毫不忌讳地说,在我看的书的影响下,我学会了与一个远方的“它”说话,我在心里面把它定义成我无名的朋友,我可以跟它诉说我心底最深处的秘密,随时随地。可能有人会觉得这种方法有点自寻安慰,但其实它跟我写日记是一样,都是跟一个无名的“它”说话。这样的举动让我变得沉稳和舒服了很多,因为我找到了宣泄自己内心情感的出口,把本来不想被别人知道的东西传达给一个永远不会暴露我秘密的人。在我与“它”对话的时候,很多时候,问题就自然而然地变成不是问题了。如果理性地看,其实那个“它”只是另外一个“我”,只是平常,我们很少真正停下来跟自己对话。我把另一个“我”定义成“它”,因为我想把“它”看成是来自远方的东西,它的神秘和辽远,总是在提醒我:世界很宽广啊,走出去吧,跳出思维框框的,去拥抱新事物吧,去爱吧,去感受吧,去相信吧......
抱着强烈的愿望,我定了国庆期间去稻城亚丁。这是一次敞开心扉的旅程,我对自己如斯说。
就这样我抱着忐忑的心里开始我的稻城之旅,为了纪念我那逝去的爱情。
第一天
成都-雅安-康定-新都桥
我们一团有50多个人,从成都出发,一路要不断地适应海拔升高带来的不适。路过泸定桥,见过情歌故里康定,然后翻越巍巍的折多山(海拔4298米),到达新都桥。在折多山留影的时候,已经是羽绒服加身了,深切地感受到气候的威力,高原的风非常的凌厉,可能伴随着轻微的高原反应,头已经开始痛了。
新都桥被誉为摄影天堂,是每位路过的游客必须要留影的地方。这里是实实在在的藏族地区,能看到藏族的房子,烤牦牛肉串,还有各种具地方特色的水果。这里的风景线,主要是当夕阳西下之时,阳光照射下的树,草地,牦牛,小溪完美搭配成的一帧帧独特的美景。这里很安静,除了强劲的风声和潺潺的溪水声外,其它的一切都像被隔绝在外,我也让自己紧绷的神经逐渐舒展开来。
高原的住宿环境是恶劣的,从第一晚在新都桥就感受到了。从水龙头里面出来的水断断续续,更别说能洗个热水澡了,我想应该是水压和供水量的问题。第一晚,真的应了一句话“洗洗睡了”。
第二天
新都桥-雅江-理塘-稻城
离开新都桥,翻越海拔(4412米)的高尔寺山经过雅江后穿越剪子弯山隧道(长2238米),接着翻越卡子拉山(海拔4718米),来到毛垭大草原,感受了辽阔的大草原后又翻越青藏高原古冰体遗址海子山(4500米),抵达稻城。
走过一段318国道,终于体会到那些骑行318国道的人的辛劳。一路上都能看到有人在骑行,他们都是向着西藏去的吧。孤身简装,但是毫不畏惧,我惊讶于他们的毅力和恒心。这一天的路程都在海拔3000多米以上,我的身体是有点吃不消的,最终在海子山吐了。海子山的景观非常壮丽,这是青藏高原上最大的古冰体遗迹。嶙峋怪石和大大小小的海子(湖泊)星罗棋布,在平均海拔4500米高的山上,1145个海子在阳光的照射下,发出像钻石般的闪亮光芒。
可恨的是,在到达海子山的时候,我全身乏力,头非常晕,呕吐了,连下车都困难。我强撑着身体下了车,眺望了一下远处,正当夕阳当下的红亮,照亮了我的眼睛。虽然脑袋已几近无意识,但我仍然记下了海子散发光芒的那个瞬间。在回程的路上,我坐在车窗边的位置,得以更贴近地去看海子山的苍茫。我们以为高原满是连绵的山,我们以为高原也有一列列的树,我们以为高原有数不尽的草甸子,却不知道高原上还有这样一处以石头和海子为景的地方。这里没有丝毫的绿色生机,像是远处星球上的疙瘩,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的确,谁能知道当时这里发生了什么事呢?每天,日落日出,都只是怪石与海子之间的对话,宁静而无惧。我多想自己能坐在海子山上的某一块石头上,静静沉思一段时间。
到达稻城,吃过饭之后,我的身体彻底崩塌了,只想找一张床躺下,可最终还是折腾到晚上9点钟才入睡。我心里忐忑不安,因为害怕第二天不能爬山,但是我也不能思考了。在睡与醒之间,伴着严重的高原反应,我想应该有睡着吧。
第三天
稻城-亚丁
这一天要征服亚丁景区,早早地起床,只在车上吃了面包。一路上我才真正地体会到要来到亚丁的不容易,除非坐直达飞机到稻城省去许多周折,不然都是要经历以下的路程:外地到达成都-两天汽车的路程到达稻城-坐1个多小时的车到香格里拉镇-坐一个多小时盘山公路的车程到达亚丁景区游客中心 -坐20分钟的观光车才真正到达亚丁景区。
到达亚丁景区的时候,天空已经放晴,但能略微地感觉到当天是阴天。我们一行四人走走拍拍,似乎想优哉游哉地欣赏这被秋色浸染的风景,但是考虑到要待会要爬山,也是不敢耽误的。走了十几分钟,来到洛绒牛场,从这里就可以眺望神山仙乃勇,那一瞬间,我心里真的很感动,原来神山已是这么近了,它静静地在那里,看着芸芸众生,像在笑着说:你来啦。我向它说了一声谢谢,感恩它鼓励我来到它的身边 。我们在洛绒牛场逗留了很长时间,但是考虑到要爬山,还真是不敢耽误的。临近11点的时候,我们找了一块面对着神山的草地坐下,简单吃过东西,就像牛奶海和珍珠海出发。我的午餐是一个三明治和一个苹果。
整个上午,我的精神状态都很好,我以为自己在爬山的时候会颇轻松的,但事实是,我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也低估了高原反应。
第四天
亚丁
这天早上,我返回景区的游客中心寄明信片,总共寄了6张,希望都能被收到。每一张明信片上都写下我最深切的话语。我这人不喜欢说大话空话,但愿收到明信片的人都能感受到我的真意。
下午的行程是到一个叫龙谷的藏族民俗村参观,借此机会,我得以真正进入一个藏族人家的房子参观。这栋房子,一楼是厨房和放杂物的地方,二楼是他们的经堂,也是每家每户最神圣和尊贵的地方。我们去的那家屋子,经堂里面放了大大小小十来个佛像,在里面连走路都要小心。我个人对佛教不认识,但起码知道敬畏天命,我相信存在即是合理的。它有它独特的能量。那位漂亮的卓姆拉姆跟我们介绍藏族人民的一些文化风俗,其中讲到的葬礼文化颇契合我心。藏族里面有天葬,火葬,水葬,其中水葬是最低级的,通常用来处置坏人,天葬是最高尚的,通常用来给对民族有特别贡献的人,而火葬是最普遍的,也是大家认可的。他们相信生命在时,要适时珍惜,活在当下,当死去的时候,化成灰,归于天空自然,一切随心,无所牵挂和执着。这种想法跟汉族人民非常地不一样,虽然现在我们这边的人也大多火葬,但是火葬之后,仍然要找地方埋骨灰和立碑之类的,说到底还是“执”。在这方面,我看得非常开,我的愿望一定是让自己归于大海的,因为我相信自己是自由的。
这段话给我的另一个启示还有“活在当下”。虽然身边总是充满着纷纷扰扰的人事物,但请记住生命的意义,是活在单下。每一个当下都值得被好好对待,当我懂得觉察和看到每个当下的意义时,才能给生命以意义。另外,我要寻找到自己此生的人生意义,我想人生肯定不止一个面向,也肯定不止我的所见所想,一定还有更多未知的,在等待着我的发现,而我需要的是,保持无畏的胆量,愿意去发现,愿意去承担,愿意去享受。
卓姆拉姆介绍完之后,就跟大家介绍藏药银的功效和希望大家购买之类的,虽然我也买了一些,权当纪念,在这不多记录。
第五,六天 原路回程
回程是按原路返回。途中经过来时没有停下来看的一个佛塔。我围绕着佛塔转了三圈(导游说只能转单数),一边转一边反省和许愿。这个过程跟我前面提到跟远方的“它”说话是一样的,只是那时在我身边,有一个确切的实体,当我转动着转经轮的时候,感觉自己与“它”融为一体了,我看到“它”真正的力量,它在无条件地与友好相连,它真诚地接纳我正如我承认”它“的存在一样。
在我转的同时,也看到许多当地人在转,他们的口中都会念着一些话,让我近距离看到他们的真诚。
朝圣,这个词,从我开始接触西藏和稻城亚丁以来,我就不听地在想,它究竟该怎么定义。是说我们最终到达一个圣地,如布达拉宫;是说我们心里有种信仰;还是说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朝圣意义。
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该有的朝圣意义。正如我自己,现在我认为的朝圣是到达自己的梦想所在地,那里有力量,那里有意义,所以值得我花费心力。正如我看《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一样,牧羊少年也是历经艰辛去寻找炼金术,也正如作者保罗 ·柯艾略走去圣地亚哥的朝圣路一样,都是在寻找自己的人生意义。因为每个人的生命意义都是独特,圣洁的,值得守护的。我们要选择相信和拥抱属于自己的内心最向往的地方。
这趟旅程是我内心自我与自我的真正对话,它让我看到梦想的魅力,让我看到自己的无畏,让我相信自己和未来。
我并不知道自己的极限在哪里,我宁愿相信它是无限的。
这一路也算纪念了我的爱情,或许我还会在来,或许这就是最后一次。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会去面对,让我们勇敢的站起来面对一切。
藏族人全民信教,他们终极一生,做的最多的事,该是转山转水转佛塔。这一次,我去稻城亚丁,看到三座深山,转了神圣的三个海子,也围着佛塔转了三圈,整个人像活过来似的。
最初知道稻城亚丁,该是3年前的事。得益于马蜂窝旅游网,我在上面看看许许多多人的游记,了解到不同的人不同的人生旅程。有那么一群人,他们的目的地是西藏,稻城亚丁,墨脱等这些我很少听说的名字。看过一位女生写的文章,她由于工作遇到瓶颈,于是辞职跟着别人骑行318国道进藏;有一位男生写的文章是他随驴友团步行去墨脱看莲花的历程......看着一篇篇充满热血的文章,我感觉自己内心火焰被点燃,他们用勇气和毅力征服一个个困难,最终到达心中最美的圣地。当时,在心里,我升起的愿望是,有一天我也要去稻城亚丁看最美的风景。这是我心里最纯粹的想法,我没想过318国道是什么,也不知道西藏有多远,更不知道稻城亚丁具体是怎么一回事,但是内心深处的意愿是我想去,仅仅想去而已,去那里爬山,看雪山,看圣湖。
电影播放就在这个时候,稻城亚丁重新回到我的眼里,再一次,我把它列为我出行的目的地。它像一个灯塔,伫立在远远的地方,散发着理性的光芒,我相信它能给我答案;它像一个神灵,在给予我启示,让我拾起信心和勇气出发;它很神秘,它独树一帜,我在心里认定了它会给予我想要的答案的。于是,即便家事缠身,我还是坚持要出发。
毫不忌讳地说,在我看的书的影响下,我学会了与一个远方的“它”说话,我在心里面把它定义成我无名的朋友,我可以跟它诉说我心底最深处的秘密,随时随地。可能有人会觉得这种方法有点自寻安慰,但其实它跟我写日记是一样,都是跟一个无名的“它”说话。这样的举动让我变得沉稳和舒服了很多,因为我找到了宣泄自己内心情感的出口,把本来不想被别人知道的东西传达给一个永远不会暴露我秘密的人。在我与“它”对话的时候,很多时候,问题就自然而然地变成不是问题了。如果理性地看,其实那个“它”只是另外一个“我”,只是平常,我们很少真正停下来跟自己对话。我把另一个“我”定义成“它”,因为我想把“它”看成是来自远方的东西,它的神秘和辽远,总是在提醒我:世界很宽广啊,走出去吧,跳出思维框框的,去拥抱新事物吧,去爱吧,去感受吧,去相信吧......
抱着强烈的愿望,我定了国庆期间去稻城亚丁。这是一次敞开心扉的旅程,我对自己如斯说。
就这样我抱着忐忑的心里开始我的稻城之旅,为了纪念我那逝去的爱情。
![]() |
第一天
成都-雅安-康定-新都桥
我们一团有50多个人,从成都出发,一路要不断地适应海拔升高带来的不适。路过泸定桥,见过情歌故里康定,然后翻越巍巍的折多山(海拔4298米),到达新都桥。在折多山留影的时候,已经是羽绒服加身了,深切地感受到气候的威力,高原的风非常的凌厉,可能伴随着轻微的高原反应,头已经开始痛了。
新都桥被誉为摄影天堂,是每位路过的游客必须要留影的地方。这里是实实在在的藏族地区,能看到藏族的房子,烤牦牛肉串,还有各种具地方特色的水果。这里的风景线,主要是当夕阳西下之时,阳光照射下的树,草地,牦牛,小溪完美搭配成的一帧帧独特的美景。这里很安静,除了强劲的风声和潺潺的溪水声外,其它的一切都像被隔绝在外,我也让自己紧绷的神经逐渐舒展开来。
高原的住宿环境是恶劣的,从第一晚在新都桥就感受到了。从水龙头里面出来的水断断续续,更别说能洗个热水澡了,我想应该是水压和供水量的问题。第一晚,真的应了一句话“洗洗睡了”。
![]() |
第二天
新都桥-雅江-理塘-稻城
离开新都桥,翻越海拔(4412米)的高尔寺山经过雅江后穿越剪子弯山隧道(长2238米),接着翻越卡子拉山(海拔4718米),来到毛垭大草原,感受了辽阔的大草原后又翻越青藏高原古冰体遗址海子山(4500米),抵达稻城。
走过一段318国道,终于体会到那些骑行318国道的人的辛劳。一路上都能看到有人在骑行,他们都是向着西藏去的吧。孤身简装,但是毫不畏惧,我惊讶于他们的毅力和恒心。这一天的路程都在海拔3000多米以上,我的身体是有点吃不消的,最终在海子山吐了。海子山的景观非常壮丽,这是青藏高原上最大的古冰体遗迹。嶙峋怪石和大大小小的海子(湖泊)星罗棋布,在平均海拔4500米高的山上,1145个海子在阳光的照射下,发出像钻石般的闪亮光芒。
可恨的是,在到达海子山的时候,我全身乏力,头非常晕,呕吐了,连下车都困难。我强撑着身体下了车,眺望了一下远处,正当夕阳当下的红亮,照亮了我的眼睛。虽然脑袋已几近无意识,但我仍然记下了海子散发光芒的那个瞬间。在回程的路上,我坐在车窗边的位置,得以更贴近地去看海子山的苍茫。我们以为高原满是连绵的山,我们以为高原也有一列列的树,我们以为高原有数不尽的草甸子,却不知道高原上还有这样一处以石头和海子为景的地方。这里没有丝毫的绿色生机,像是远处星球上的疙瘩,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的确,谁能知道当时这里发生了什么事呢?每天,日落日出,都只是怪石与海子之间的对话,宁静而无惧。我多想自己能坐在海子山上的某一块石头上,静静沉思一段时间。
到达稻城,吃过饭之后,我的身体彻底崩塌了,只想找一张床躺下,可最终还是折腾到晚上9点钟才入睡。我心里忐忑不安,因为害怕第二天不能爬山,但是我也不能思考了。在睡与醒之间,伴着严重的高原反应,我想应该有睡着吧。
![]() |
第三天
稻城-亚丁
这一天要征服亚丁景区,早早地起床,只在车上吃了面包。一路上我才真正地体会到要来到亚丁的不容易,除非坐直达飞机到稻城省去许多周折,不然都是要经历以下的路程:外地到达成都-两天汽车的路程到达稻城-坐1个多小时的车到香格里拉镇-坐一个多小时盘山公路的车程到达亚丁景区游客中心 -坐20分钟的观光车才真正到达亚丁景区。
到达亚丁景区的时候,天空已经放晴,但能略微地感觉到当天是阴天。我们一行四人走走拍拍,似乎想优哉游哉地欣赏这被秋色浸染的风景,但是考虑到要待会要爬山,也是不敢耽误的。走了十几分钟,来到洛绒牛场,从这里就可以眺望神山仙乃勇,那一瞬间,我心里真的很感动,原来神山已是这么近了,它静静地在那里,看着芸芸众生,像在笑着说:你来啦。我向它说了一声谢谢,感恩它鼓励我来到它的身边 。我们在洛绒牛场逗留了很长时间,但是考虑到要爬山,还真是不敢耽误的。临近11点的时候,我们找了一块面对着神山的草地坐下,简单吃过东西,就像牛奶海和珍珠海出发。我的午餐是一个三明治和一个苹果。
整个上午,我的精神状态都很好,我以为自己在爬山的时候会颇轻松的,但事实是,我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也低估了高原反应。
![]() |
第四天
亚丁
这天早上,我返回景区的游客中心寄明信片,总共寄了6张,希望都能被收到。每一张明信片上都写下我最深切的话语。我这人不喜欢说大话空话,但愿收到明信片的人都能感受到我的真意。
下午的行程是到一个叫龙谷的藏族民俗村参观,借此机会,我得以真正进入一个藏族人家的房子参观。这栋房子,一楼是厨房和放杂物的地方,二楼是他们的经堂,也是每家每户最神圣和尊贵的地方。我们去的那家屋子,经堂里面放了大大小小十来个佛像,在里面连走路都要小心。我个人对佛教不认识,但起码知道敬畏天命,我相信存在即是合理的。它有它独特的能量。那位漂亮的卓姆拉姆跟我们介绍藏族人民的一些文化风俗,其中讲到的葬礼文化颇契合我心。藏族里面有天葬,火葬,水葬,其中水葬是最低级的,通常用来处置坏人,天葬是最高尚的,通常用来给对民族有特别贡献的人,而火葬是最普遍的,也是大家认可的。他们相信生命在时,要适时珍惜,活在当下,当死去的时候,化成灰,归于天空自然,一切随心,无所牵挂和执着。这种想法跟汉族人民非常地不一样,虽然现在我们这边的人也大多火葬,但是火葬之后,仍然要找地方埋骨灰和立碑之类的,说到底还是“执”。在这方面,我看得非常开,我的愿望一定是让自己归于大海的,因为我相信自己是自由的。
这段话给我的另一个启示还有“活在当下”。虽然身边总是充满着纷纷扰扰的人事物,但请记住生命的意义,是活在单下。每一个当下都值得被好好对待,当我懂得觉察和看到每个当下的意义时,才能给生命以意义。另外,我要寻找到自己此生的人生意义,我想人生肯定不止一个面向,也肯定不止我的所见所想,一定还有更多未知的,在等待着我的发现,而我需要的是,保持无畏的胆量,愿意去发现,愿意去承担,愿意去享受。
卓姆拉姆介绍完之后,就跟大家介绍藏药银的功效和希望大家购买之类的,虽然我也买了一些,权当纪念,在这不多记录。
![]() |
第五,六天 原路回程
回程是按原路返回。途中经过来时没有停下来看的一个佛塔。我围绕着佛塔转了三圈(导游说只能转单数),一边转一边反省和许愿。这个过程跟我前面提到跟远方的“它”说话是一样的,只是那时在我身边,有一个确切的实体,当我转动着转经轮的时候,感觉自己与“它”融为一体了,我看到“它”真正的力量,它在无条件地与友好相连,它真诚地接纳我正如我承认”它“的存在一样。
在我转的同时,也看到许多当地人在转,他们的口中都会念着一些话,让我近距离看到他们的真诚。
朝圣,这个词,从我开始接触西藏和稻城亚丁以来,我就不听地在想,它究竟该怎么定义。是说我们最终到达一个圣地,如布达拉宫;是说我们心里有种信仰;还是说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朝圣意义。
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该有的朝圣意义。正如我自己,现在我认为的朝圣是到达自己的梦想所在地,那里有力量,那里有意义,所以值得我花费心力。正如我看《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一样,牧羊少年也是历经艰辛去寻找炼金术,也正如作者保罗 ·柯艾略走去圣地亚哥的朝圣路一样,都是在寻找自己的人生意义。因为每个人的生命意义都是独特,圣洁的,值得守护的。我们要选择相信和拥抱属于自己的内心最向往的地方。
这趟旅程是我内心自我与自我的真正对话,它让我看到梦想的魅力,让我看到自己的无畏,让我相信自己和未来。
我并不知道自己的极限在哪里,我宁愿相信它是无限的。
这一路也算纪念了我的爱情,或许我还会在来,或许这就是最后一次。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会去面对,让我们勇敢的站起来面对一切。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