妍读聊斋之红娘夜奔
“红娘”做媒失败了,竟然学着“姐姐”红拂那般,上演了夜奔的戏码,“丝萝非独生,愿托乔木”,只可惜张生缺少卫国公李靖的恣意洒脱,提出“礼、孝、信”三道难题,解决后才能共结鸳盟。
这位胆大的红娘叫青梅。母亲是狐狸精,因其父娶了王家女,一气之下弃女离去。不久,父亲病死,后娘改嫁,青梅只能跟着堂叔生活,没成想,堂叔游手好闲、不务正业,将青梅卖给王进士,作了王家千金阿喜的婢女。
王家有一位租客叫张介受。此张生家徒四壁,没钱没房子。青梅偶然的机会去张家办事,看到张生侍奉父母,至纯至孝。回到家,青梅向小姐阿喜极力推荐张生,“娘子不欲得良匹则已;欲得良匹,张生其人也”。阿喜小姐也很心动,青梅说服张家妈妈找媒人提亲。理所当然,王进士嫌弃张生家境贫困,死不应允。
“这么好的男子,小姐得不到也不能让别人得了去。”青梅心一横,夜奔至张生处,倾诉衷肠。《聊斋》里其他故事的男主遇到这种情况,那绝对是色中饿鬼,“饿眼望将穿,谗口涎水空咽”(《西厢记》),好事必成。而张生却是位谦谦君子,气质如兰,坚决拒绝与青梅私定终身。只与青梅商定一起解决遇到的困难。
青梅回到家向阿喜小姐说明了自己私会张生的全过程,阿喜也被张生的诚实正直、守礼孝顺所打动,决心帮助青梅二人,拿出自己藏的私房钱帮助青梅赎身。青梅顺利嫁给了张生,孝顺公婆、勤俭持家。青梅刺绣手艺精湛,绣品换来的钱改善了张家的生活状况,张生可以潜心读书不用再为生活发愁了。
故事发展到这里,我觉得像是《西厢记》的另一个版本,只不过张生娶了“红娘”,而不是“莺莺”。是蚊子血还是朱砂痣,是白月光还是饭粒子,谁能说得清?红娘,好处是劳动人民出身,根正苗红,不怕苦、不怕累,得了好夫婿心里欢喜得紧,里里外外一把手,夫婿没有什么后顾之忧,缺点就是小夫妻必须白手起家,没有什么后盾;莺莺,好处是丈人家的背景足够强大,无论是人脉还是财力都能够支持小两口,要是现代社会,“莺莺”绝对是优中之优,可惜故事发生在旧社会,“嫁出的姑娘泼出的水”,岳丈家是否愿意帮助这个贫贱姑爷是个大问题,而对于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娇小姐,不知是否能忍受困苦的生活。
阿喜随父母到了山西,父亲获罪,家财散尽,父母先后病死,都没办法下葬。阿喜只能卖身葬双亲,迫不得已嫁给李郎做妾侍。初入李府,却被李夫人乱棍打了出来。幸好尼姑庵的尼姑收留了阿喜,阿喜暂时在尼姑庵带发修行。
一天,暴雨倾盆,一位贵妇人带着众仆从到尼姑庵避雨,阿喜认出贵妇人正是青梅。青梅将阿喜带回家,并做主将阿喜嫁给了张生。结局我不喜欢,娥皇、女英共侍一夫,却是满足男子心理的大团圆。
读到暴雨倾盆时,第一反应竟是《锁麟囊》“春秋亭”一折中的唱词:“春秋亭外风雨暴,何处悲声破寂寥。”作为程派最具代表的曲目,其浑厚深沉、抑扬顿挫、时断时续的独特唱腔令人过耳不忘。如果说《青梅》的前半部分故事像《西厢记》,那后半部分故事就是《锁麟囊》了。
富家小姐薛湘灵出嫁路上,突遇暴雨,花轿停在春秋亭,亭中还有另一顶花轿,那新娘子因为没有陪嫁一直在哭。薛湘灵唱道:“世上何尝尽富豪。也有饥寒悲怀抱,也有失意痛哭嚎啕。”问清原委后,薛湘灵把自己的锁麟囊送给了哭泣的新娘子,唱道:“人情冷暖凭天造,谁能(何不)移动它半分毫。我正富足她正少,她为饥寒我为娇。分我一枝珊瑚宝,安她半世凤凰巢。”后来,薛湘灵与家人失散,为了生计到卢员外家当保姆,偶然见到了自己赠出去的锁麟囊,原来卢夫人就是当年春秋亭哭泣的新娘子。余下的故事可想而知了。
回到《青梅》,与其说是一篇爱情故事,倒不如说是一篇闺蜜故事。青梅和阿喜从小相伴长大,相亲相爱。青梅见到可爱的男子,竭力推荐给阿喜,并为其努力斡旋;阿喜受到家庭的阻碍后,又为青梅费劲心机,先是劝父母将青梅嫁出去,又说自己不忍心让青梅做妾,希望赎金便宜一点好许配为正室夫人,最后还拿出自己的私房钱帮助青梅赎身。青梅遇到落魄的阿喜,二话不说,将其盛装接回家中,安排自己的老公娶阿喜,并始终“执婢妾礼”阿喜,一辈子恩情莫敢相忘。
三个故事,两出戏,人生充满了众多的不确定,富贵贫穷倏忽之间,起起落落如是浮萍,唯有情义才是永恒。
薛湘灵于困顿中也领悟到:“我只道铁富贵一生注定,又谁知人生数顷刻分明。想当年我也曾撒娇使性,到今朝哪怕我不信前尘。这也是老天爷一番教训,他教我收余恨、免娇嗔、且自新、改性情,休恋逝水、苦海回身、早悟兰因。”
愿早悟兰因!
![]() |
这位胆大的红娘叫青梅。母亲是狐狸精,因其父娶了王家女,一气之下弃女离去。不久,父亲病死,后娘改嫁,青梅只能跟着堂叔生活,没成想,堂叔游手好闲、不务正业,将青梅卖给王进士,作了王家千金阿喜的婢女。
王家有一位租客叫张介受。此张生家徒四壁,没钱没房子。青梅偶然的机会去张家办事,看到张生侍奉父母,至纯至孝。回到家,青梅向小姐阿喜极力推荐张生,“娘子不欲得良匹则已;欲得良匹,张生其人也”。阿喜小姐也很心动,青梅说服张家妈妈找媒人提亲。理所当然,王进士嫌弃张生家境贫困,死不应允。
“这么好的男子,小姐得不到也不能让别人得了去。”青梅心一横,夜奔至张生处,倾诉衷肠。《聊斋》里其他故事的男主遇到这种情况,那绝对是色中饿鬼,“饿眼望将穿,谗口涎水空咽”(《西厢记》),好事必成。而张生却是位谦谦君子,气质如兰,坚决拒绝与青梅私定终身。只与青梅商定一起解决遇到的困难。
青梅回到家向阿喜小姐说明了自己私会张生的全过程,阿喜也被张生的诚实正直、守礼孝顺所打动,决心帮助青梅二人,拿出自己藏的私房钱帮助青梅赎身。青梅顺利嫁给了张生,孝顺公婆、勤俭持家。青梅刺绣手艺精湛,绣品换来的钱改善了张家的生活状况,张生可以潜心读书不用再为生活发愁了。
故事发展到这里,我觉得像是《西厢记》的另一个版本,只不过张生娶了“红娘”,而不是“莺莺”。是蚊子血还是朱砂痣,是白月光还是饭粒子,谁能说得清?红娘,好处是劳动人民出身,根正苗红,不怕苦、不怕累,得了好夫婿心里欢喜得紧,里里外外一把手,夫婿没有什么后顾之忧,缺点就是小夫妻必须白手起家,没有什么后盾;莺莺,好处是丈人家的背景足够强大,无论是人脉还是财力都能够支持小两口,要是现代社会,“莺莺”绝对是优中之优,可惜故事发生在旧社会,“嫁出的姑娘泼出的水”,岳丈家是否愿意帮助这个贫贱姑爷是个大问题,而对于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娇小姐,不知是否能忍受困苦的生活。
阿喜随父母到了山西,父亲获罪,家财散尽,父母先后病死,都没办法下葬。阿喜只能卖身葬双亲,迫不得已嫁给李郎做妾侍。初入李府,却被李夫人乱棍打了出来。幸好尼姑庵的尼姑收留了阿喜,阿喜暂时在尼姑庵带发修行。
一天,暴雨倾盆,一位贵妇人带着众仆从到尼姑庵避雨,阿喜认出贵妇人正是青梅。青梅将阿喜带回家,并做主将阿喜嫁给了张生。结局我不喜欢,娥皇、女英共侍一夫,却是满足男子心理的大团圆。
读到暴雨倾盆时,第一反应竟是《锁麟囊》“春秋亭”一折中的唱词:“春秋亭外风雨暴,何处悲声破寂寥。”作为程派最具代表的曲目,其浑厚深沉、抑扬顿挫、时断时续的独特唱腔令人过耳不忘。如果说《青梅》的前半部分故事像《西厢记》,那后半部分故事就是《锁麟囊》了。
![]() |
富家小姐薛湘灵出嫁路上,突遇暴雨,花轿停在春秋亭,亭中还有另一顶花轿,那新娘子因为没有陪嫁一直在哭。薛湘灵唱道:“世上何尝尽富豪。也有饥寒悲怀抱,也有失意痛哭嚎啕。”问清原委后,薛湘灵把自己的锁麟囊送给了哭泣的新娘子,唱道:“人情冷暖凭天造,谁能(何不)移动它半分毫。我正富足她正少,她为饥寒我为娇。分我一枝珊瑚宝,安她半世凤凰巢。”后来,薛湘灵与家人失散,为了生计到卢员外家当保姆,偶然见到了自己赠出去的锁麟囊,原来卢夫人就是当年春秋亭哭泣的新娘子。余下的故事可想而知了。
回到《青梅》,与其说是一篇爱情故事,倒不如说是一篇闺蜜故事。青梅和阿喜从小相伴长大,相亲相爱。青梅见到可爱的男子,竭力推荐给阿喜,并为其努力斡旋;阿喜受到家庭的阻碍后,又为青梅费劲心机,先是劝父母将青梅嫁出去,又说自己不忍心让青梅做妾,希望赎金便宜一点好许配为正室夫人,最后还拿出自己的私房钱帮助青梅赎身。青梅遇到落魄的阿喜,二话不说,将其盛装接回家中,安排自己的老公娶阿喜,并始终“执婢妾礼”阿喜,一辈子恩情莫敢相忘。
三个故事,两出戏,人生充满了众多的不确定,富贵贫穷倏忽之间,起起落落如是浮萍,唯有情义才是永恒。
薛湘灵于困顿中也领悟到:“我只道铁富贵一生注定,又谁知人生数顷刻分明。想当年我也曾撒娇使性,到今朝哪怕我不信前尘。这也是老天爷一番教训,他教我收余恨、免娇嗔、且自新、改性情,休恋逝水、苦海回身、早悟兰因。”
愿早悟兰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