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加和你说自招】高一就坚定梦想从不却步!
新学期即将到来之际,都是自主招生考生的黄金冲刺时间。许多高三考生抱怨,高一高二的时候没有把自主招生当回事,如今招生简章即将颁布,就要开始报名的时候,才发现两手空空,一个拿得出手的奖项特长也无,平白错过了珍贵的升学机会。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位百加学员,看看他是如何从高一开始规划自主招生的。
根据统计,2016年报考自主招生的高三学生人数达到58万,这个数字相当于每2个通过一本线的学生中,就有1个报考了自主招生。而各顶尖高校录取学生中,裸分统招上线的人数越来越少,仅以北大为例,2016年统招录取学生不足30%。而其他被录取的考生,很多都是凭借早早打定主意,做好充分准备,通过自主招生等加分制度,拿到了名校的录取通知书。既然他们都可以,你又为什么不行呢?

在这其中,有一名让我印象十分深刻的学员,他的名字叫做鲁栾子健。鲁栾子健的成绩并不突出,和千千万万学子一样,他也承受着升学的压力与学习的苦恼。但是与其他人不同的是,鲁栾子健早在高一的时候,就决定要通过自主招生进入心仪的学校。因此,他在三年的高中生活中,积累了许多自主招生的知识与资本,最终,以北京外国语大学综合评价全国第三名的好成绩,成功进入北外亚非学院,圆了他的名校梦。如果你也像当年的鲁栾子健一样,因为成绩的问题烦恼是否够格进入名校,那么,不如一起看看鲁栾子健的成功历程,从他的身上我们能够学到,自主招生早作准备,就能让自己拥有更广泛的选择。
鲁栾子健来自山东省日照市第一中学,他的家乡山东,是全国高考压力最大的省份之一。2016年,山东高考有接近71万人和他一起竞争,要在这些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其难度可想而知。雪上加霜的是,2016年也是山东文理综首次使用全国卷的一年,题型的转变让鲁栾子健和其他考生一样措手不及,连班主任都说,这一届学生面临着极为严峻的高考年。
但是,与其他同学的两耳不闻窗外事相比,鲁栾子健有着更加独立自主,积极活跃的性格。他爱好广泛,擅长英语、辩论,还是校园活动的积极分子。他早在高一的时候,就深入地思考过,未来希望过什么样的大学生活。鲁栾子健希望自己能够进入名校,而不是在一所默默无闻的大学消磨四年。但是梦想虽美好,现实却十分残酷。抛去整体高考环境的严峻不提,鲁栾子健的自身成绩并不是十分突出,虽然比较稳定,但是很难达到600分。这个水平在山东是考不上顶尖大学的。因此,只有通过自主招生,将他课本之外的能力展示出来,才有可能考入名校。这也是后来,他常常感到幸运的原因——因为对自身条件的清醒认识,所以早早开始了关于自主招生的规划。
鲁栾子健在确定目标之后,就开始从网上着手,搜索各种关于自招的信息,其中,一个叫做“松鼠自招论坛”的自主招生信息网引起了他的注意,这也是百加自招的前身。鲁栾子健在“松鼠自招论坛”听了很多关于自招的线上讲座,了解了学校里没有传授的信息。让他记忆犹新的,是一封来自北大学长孙童的信。孙童也是百加自招的CEO,当年就是靠着50分的自招加分,成功走进了北京大学的校门。孙童信中说的“宁可承担风险,也要拒绝平庸”,成为了鲁栾子健的座右铭。他越发相信,如果继续固守高考的独木桥,他将有很大的可能进入一所平庸的学校,而自主招生虽然存在风险,却能增添一点他梦想实现的可能。
鲁栾子健高二的时候,自主招生的校荐制度取消了。在同学们怨声载道的时候,他已经提前参加了 “叶圣陶杯”、“文心雕龙杯”作文竞赛,以及“希望之星”,东吴杯全国中学生辩论赛,收获了20多个可以用于自招的奖项。他曾经在2个月内参加了7、8个比赛,还要在比赛的过程中兼顾功课,虽然辛苦但是收获颇丰。鲁栾子健的整个高二过得都很忙碌,原因就在于他一直在学业的同时参加比赛,积累着自主招生可用的素材。因此,等到一年以后自主招生报名时,当同学们或焦头烂额,或扼腕叹息时,他已经开始准备材料,给早就选择好的院校邮寄,然后安心等待消息。
功夫不负有心人,到了4月开始陆续发放初审通知时,鲁栾子健得到了中国政法大学,武汉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的自主招生复试资格和北京外国语大学的综合评价资格。这在日照一中当年是全年级的“独一份”,甚至很多成绩比鲁栾子健更优秀的同学,都没有收到这么多学校的复试通知。这也充分证明了,成绩突出不是自主招生的必需品,通过竞赛、论文和发明专利等方式,照样可以拿到名校的复试资格。
鲁栾子健的复试经历又一次证明了早做准备的好处。因为报名了百加自招的一对一全程保过班,他早在高三寒假起就开始学习自主招生复试的应试课程,课程一直持续到高考前,与竞争者相比,他多学了6个月的针对性复试课程,做过好几套目标院校的题型练习,把老师划的可能考试范围背得滚瓜烂熟。并且在高考结束的第二天,在北京开始了密集的自招训练,做自主招生的最后冲刺。身体虽然疲惫,但是我能够看出,当时的鲁栾子健脸上洋溢着积极的笑容,这是一种知道自己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更靠近梦想的欣慰的笑容。有了百加老师的鼓励与陪伴,鲁栾子健在复试中过关斩将,不仅拿到了中央财经大学财经英语系20分加分的好成绩,还荣膺北京外国语大学综合评价全国第3名的好成绩。
自主招生为鲁栾子健的高考志愿填报帮了大忙。因为改用全国卷,题型不熟悉,鲁栾子健的高考成绩比平常低了20分,只考了583分,在全省排在2700多名。按照这样的成绩,是不能去国内一流大学就读的。但是因为他在北外的自主招生加分,最终,鲁栾子健真的被北京外国语大学亚非学院朝鲜语专业录取,成为班级里少数几个去了北京重点院校的学生之一。正是因为他一路坚定,从不后退,才有机会将他的能力与才华展示出来,最终获得了录取的机会。
2016年,山东省应届考生71万,全国高考报名人数940万,鲁栾子健只是其中普通的一员。但是对于他自己而言,2016年,是改变人生的一年。因为高一时定下的志愿,不断进取,从未放弃,才能让今天的他最终实现自己的梦想。鲁栾子健的故事,也值得每一位目前还处在高一高二的学生和家长学习。现在正是2017届高三学生冲刺自主招生的时间,对他们而言,能够改变的东西已经不多了。但是对你们而言,你们还有着一到两年的准备期,还有着无限的可能。直到你们自主招生之前的这一两年时间,如果能善加利用,是能够为自主招生积累许多可用的奖项和素材,极大地增加通过的可能性。自主招生不是仅需高三学生考虑的事,还需要高一高二的同学提前提高认识。这样,明年或后年的今日,你就不必再为今日的荒废时光而追悔莫及,而是满怀决心,充满自信,向着自主招生的赛场迎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