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

《初心》 与好友谈及一主题,名曰——初心,很是感慨。我比千禧一代最大的那群人还要长一岁,虽说并未踏至中年门槛,但也是年过而立有几岁,无论是阅历、心性、脾气、认知,都有不同的沉淀和长进,但每每问及初心,还是掩饰不住的迷惘和困惑,曾经心之所想,心之所向,心之所及的那些美好,都已经化作生活负累的泡沫,随风而去,顺水而逝,曾经的单纯又执着的梦,已经不在,恐再难寻回。 孟子认为人生性本善,荀子却说,人本恶,需后天人为修正。我想说从稚嫩孩童无邪清澈的眼眸中,我们其实是可以找到答案的,是的,人性本善,人的恶是后天滋生养成的,除去人性之恶,只能后天人为去斧正。如果将初心放在整个人类这个大群体上,那自然就是“善”。 我天生爱素洁极简的东西,喜欢饮白水,食白粥和清蒸菜肴,喜欢穿纯色的衣衫,喜欢在没有线条的白纸上写字涂鸦,喜欢听纯粹的钢琴曲或是吉他solo。人说做喜欢的事,心情会愉悦,人会变快乐,所以对于我个人而言,初心不过也就归于一个“简”字。只是,人立于世,但凡遭遇浮生困扰时,即使做了喜欢的事,也会忧忧地发现,那些极简极致的纯粹之趣,依然无法救赎我们的本心,或者是让我们的心真正得到安宁。 孔老夫子说,他生活的春秋末期是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而生于这个时代的我们又何尝不是这种感觉。人心浮躁不堪,人文消隐倒退,道德沦丧缺失,信仰崩塌断裂,物质极端崇尚,这就是我们所处的时代,如果中国社会需要一个初心的话,那就是“归”,是回归先人仁义礼智信的道德之归,也是重归精修精学精研精制的学者匠人精神之归。用道德维系人立之本,用科学理性的态度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初衷,礼崩乐坏自然就会远离。 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是春秋第一相管子的话,圣人之言,自然抓要点抓得精准透彻。无论是哲学还是心理学,都会谈及人需求的层次性,生理&心理,物质&精神,而最终的追求不过是自我实现而已。所以无论是物质上的,还是精神上的,都是有一个初心的,那就是欲求的“欲”。 电影《 Hacksaw Ridge 》和《Billy Lynn's Long Halftime Walk》,说的都是小小的个体,以及他们上战场的初心或是迷茫。他们一个是为了心中信仰,不愿持枪上战场的二战战士,却于枪林弹雨中救出近百号人伤者,而且不分敌我,是伤者就救;一个是当代身在异域反恐的美国大兵,他手刃恐怖分子却依然救不回自己的战友,并被国人当作国家英雄,他收获了鲜花、荣誉、赞美、爱慕,但他也收到了嘲讽、谩骂、轻蔑和不解,所以迷茫和失望,让他再次选择回归战场。 二战大兵的初心,出于对信仰的坚守和对国家的热爱,而当代大兵的初心,从头到尾只不过是为了躲避对现实生活的失望而已。初心“欲”,可以积极、乐观、正能量,但有时候也只不过是逃避摆脱失望、失落和绝望的借口而已。 初心,大到人类社会,中到国家团体,小至个人,只有在足够的保障和前提下,才会散发斑斓斑斓的迷人之光,如若是仓禀不实,衣食不足,人心不定,心念不齐,初心,就只会变成一种逃避的借口,一种负担,一种晦涩的暗流。 但愿你我的初心,在历经世事浮沉后,依然都能如晨曦白露般生机透亮,亦能似晚霞染天般明艳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