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们是如何看待写作的?
摘记集锦。
《不存在的骑士》卡尔维诺
(一)编写故事的技巧就在于擅长从子虚乌有的事情中引申出全部的生活;而在写完之后,再去体验生活,就会感到那些原来自以为了解的东西其实毫无意义。
(二)我并没有通过写作变成完人,我只是借此消磨掉了一些愁闷的青春。对我来说,这一页页不尽如意的稿子将是什么?一本书,一次还愿,但它并不会超过你本人的价值。通过写作使灵魂得救,并非如此。你写呀,写呀,你的灵魂已经出窍了。
《蝙蝠》皮兰德娄
任何一个作家,只要他是一个真正的作家,哪怕是个庸才,都具有这种令人感动的地方,或者换而言之,让人觉得可笑之处:他本人在众人之先被自己所写的东西感动,有时甚至是众人之中唯一受感动的人。
《小说和读者》菲利普·拉金
只要让我开心两代人——
你就会是“真正的伟大”。
《砂女》安部公房
想当作者,说到底就是利己主义,就是要当玩木偶的,借此把自己与木偶们区分开来。这和女人化妆在本质上没有任何区别……够严厉的。
《仿佛一块石头从天外陨落》曼德尔施塔姆
仿佛一块石头从天外陨落,
一行诗,身世不明,被罢黜到此地。
无所哀求,这造物也不可改变。
它只能是这个样子。无人可以评判。
《去他的戒律》弗朗索瓦·齐博
我斟字酌句,却言之无物,有如串串空心珍珠,到头来我写下的句子,各人怎么理解听其自便。反正总有人自以为若有所悟的,其实毫无悟道可言,就像看戏,有人傻笑,其实没啥可乐的。不管怎样,人各有所悟呗。只需扔出几根骨头。由他人龇牙啃噬,由他人识别是猪肉还是羊肉,是公有理还是婆有理。我嘛,很久以来,长篇大论,信手走笔,搜索枯肠,蹒跚而行。我口袋揣着沙丁鱼罐头,若无其事,趟着泥水高歌独唱。
《加缪手记(第一卷)》加缪
1、别人写作,是基于迟发性的诱惑。他们人生中的每一个失落,都可以是一部艺术作品,一个用他们生命中的谎言编织起来的谎言。至于我,从我笔下流露出来的将会是我的幸福快乐。即使这其中不乏残酷的成分。我需要写作就像我需要游泳,这是一种生理上的需求。
2、书写,就是不问世事。某种程度上地隐居在艺术里。重写。努力总会带来收获,无论是怎么样的。那些无法获得成功的人,是懒惰的关系。
3、有时候我也需要写下一些自己也不太明白、但却正好可以证明我有个无法羁束的内在的东西。
4、因为想更快出风头,人们才不愿意重写。可鄙。重新再来。
5、写作的话,总是要言犹不及(与其说得太过)。总之不要喋喋不休。
6、真正的艺术作品是那种点到为止的。一个艺术家的整体经验和他的想法、人生之间,有着某种关联,而作品正是这种经验的反映。如果艺术作品把整个经验都讲出来,还包上一层文艺的流苏,那么此一关联就是恶劣的。但如果艺术作品只是从整个经验中切削下来的一小块,像钻石的一个切面,内蕴的光芒将无穷扩散。第一种是超载的文学。第二种则是沃土般的作品,那些不言而喻的经验正暗示着它丰富的内容。
7、调和作品中的描述性和解释性。让描写重获它真正的含义。当只有白描时,虽精彩却不感人。这时只要让人感觉到我们的限制是刻意设下的。限制于是消失,而作品也有了“回音”。
8、短篇小说:罗讷河和索恩河,描述它们的流向,其中一条跃起来,另外一条犹豫着,终于过去跟它会合,因为冲力太大而迷失自我。两个人顺着这两条河而下:对照组。
9、差劲的作家写作,是根据一个读者不可能晓得的内在脉络。写作的人必须能够一分为二:最重要的,再说一次,是学习如何自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