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刘小枫《这一代人的怕和爱》
书名:这一代人的怕和爱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作者:刘小枫 版次:2011年5月北京第4次印刷 定价:29元 页数:349 ISBN:978-7-5080-4108-7 链接: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book/1970116/ 这本书主要借助作者的特殊经历与国外相类似的事件或小说来反对现代性。从而去寻找自我的在体性,通过神学与中国文化对比来完成。后分析了现代性问题的根源是知识启蒙与自由民主,而现代社会就是乌托邦式的发展,是在历史理性主义被加上一种道义正当性(人民)后,人的个体言述就被正当剥夺了。最后是作者希望中国学人要做有责任感的继承人,应当有精神自觉和问题意识,别让中国在奋不顾身的现代化中腐蚀掉。 从保尔与冬妮娅的对话中,我们就可以知道主权在民的乌托邦社会有何好处了?民族理念对个体理念的剥夺。接下来就论争我的在体性,通过解析西方千禧年主义与中国儒家公羊学派三世论,得出现代的政治行动只不过是由于人的激情与想象,只想去追求自己的幸福,却把正义丢在一旁。因此,就需要返回西方古典去,去看看对雅典民主政制的生活品质问题反省的最深透的哲人(修昔底德、柏拉图、色诺芬等)。 作者再说到中国文化时,我觉得讲廖平时很精彩。就像把孔子与廖平比做是柏拉图与施特劳斯,属于古典文化思想的代表。还有以柏拉图对内对外的写法来对孔子的微言大义也很有趣,并以孔子作六经与经史分家来论证。最要的还是写廖平的学术成就:一生学问六变,不如说是六进。主要在人学(圣贤)与天学。人学是关于天子治理国家之学,天学则是圣人性情上的追求(形而上学)。此外,提出经学是形而上学(天学),宋理之学则为“知行颠倒”(眼睛一亮,理由很合理)。 通过对西方反现代以回到古典主义这种方法用于中国,对照起来,有很多东西就变得明了。而且对廖平也勾起了极大兴趣。最后就是,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学术界是非常不满并且是失望的,外国人研究中国文化都比中国在有些地方做得好。所以,他多鼓励有能力者应为中国学术做点事,翻译有代表性的西方古典作品与了解西方文明,才能分清楚好坏。 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因为受过施米特和施特劳斯的影响,所以其力图从神学的角度来解决现代性危机。然而面对中国与基督教对立的关系,作者把基督性与现代源于地域性的这些宗教作了二元结构的区分,然后通过化解这种对立的关系,使汉语基督教(灵魂为基督性,肉身为中国文化)得以在中国生根发芽成为可能性。我们切不说实现的可能,单凭作者能够想到的这一点,就值得我们学习了。 面对虚无:我们活过、爱过,这就是生命的终极意义——即使世界明天就要毁灭,只要在爱中活过,生命就是不朽的——历史的紧急关头不是世纪末日的来临,而是我们的生命还在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