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都说此路不通
查看话题 >越追求正能量,越难以获得幸福
人要么永不做梦,要么梦得有趣;人也必须学会清醒:要么永不清醒,要么清醒得有趣。
——尼采
接受过中学物理教育的人,都清楚能量无所谓正负之分。假设能量果真有正负,而正能量是人人追求的好东西,那么我们可做如下推论:
1.人体A传递正能量后,本身能量会减少,传递负能量后,本身能量会增加,所以很少有人愿意传递正能量,而更偏向于传递负能量;
2.如果人体A不断吸收正能量、排出负能量,那么A本身的能量会不断增长,根据质能守恒定律,A的质量也会不断增长,胖人或将成为正能量最大赢家;
3.如果人体A能量和质量不断增长,而体积维持不变,那么A本身的能量密度会越来越大,而我们知道,物体能量密度越大,发生爆炸的可能性越大,A或将成为最理想的人体炸弹。
当然,以上推论只是玩笑。按照百度百科的定义,“正能量”指的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是社会生活中积极向上的行为。“正能量”一词的来源,一说认为发明者是山木培训的董事长宋山木,据说宋山木在猥亵女员工时常常会说:“你身体里的负能量太多了,现在我就输送点正能量给你补补”;一说认为源于对英文“positive energy(积极能量)”的误译,发明者为英国心理学家怀斯曼,他将人体比作能量场,通过激发内在潜能重塑新的自我。我更倾向于相信后一种说法。
主流媒体使用正能量一词,多是为了灌输一种不可描述的价值观,在此我们不作讨论。广大网友使用正能量,主要是为了描述令人兴奋、刺激、愉悦、幸福的事物和情绪,如男神女神、美食大餐、诗和远方、活在当下、听从内心等。网络上各种正能量语录泛滥,随手捡拾一条如下:“活着就为了幸福,而幸福,是我们的追求,我们崇尚这样的生活,在人生的旅途上我们寻找着,追逐着。向往着,挣扎着,然而幸福其实就在我们身边。”说白了,就是鼓励人们安于现状,珍视平凡生活。而制造这条正能量的人,可能表面上仙风道骨、与世无争,内心里对功名利禄趋之若鹜。诚然,幸福是值得追求的人生目标,但所谓正能量不过是一剂迷魂药,我等吃瓜群众万万不可上当。
如果只把正能量理解为积极情绪,它也不是别有用心的人熬制的心灵鸡汤,而是人本身就具有的积极、正向、稳定的心理倾向,如罗素所言:“积极情绪就是当事情进展顺利时,你想微笑时产生的那种美好感受”。爱与被爱就是一种积极情绪,我们都曾体验过爱的甜蜜,像麦芽糖的云朵、冰淇淋的彩虹、蛋糕做的梯田、牛奶香的山泉。毫无疑问,积极情绪能激发人的创造力、适应能力和自信心等,但生活总是充满各种吊诡和悖论,有时我们越是刻意去追求幸福和快乐(也就是所谓的正能量),反而越难以感受到幸福。
刻意地维持某一种情绪,会消耗我们过多的精力,也会导致各种消极后果,正如刻意追求养生,反而不能健康长寿,道理是一样的。你执着于爱情,本来是为了体验爱的愉悦,却有可能越陷越深,迷失了自我;你去喝大酒,本来是为了一醉解千愁,第二天醒来心情却更加糟糕;你为了升职加薪,体验人生巅峰的快感,可能会不择手段、借机上位,结果在职场中难以立足。一味追求积极情绪,可能会导致消极后果,这就是心理学上的“追求积极情绪的悖论”。追求积极情绪的负面效应,首先是会降低人们的主观幸福感,过于渴望积极向上的情绪体验,在生活中就很难产生较高的满意度和快乐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期望越高、失望越大”;过于追求快乐和刺激,还会损害我们的身心健康,爱喝小酒会变成酗酒,爱打小牌会变成嗜赌,越是压抑消极情绪,越是会焦虑和抑郁;把追求积极情绪当成个人目标,还可能会过于关注自己,忽视别人的需要,从而导致被社会孤立。
人的情绪,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任何情绪都有其存在的价值,负面情绪也是心理健康必不可少的一环,过于压抑负面情绪,无异于减弱人类的生命力。没有恐惧的情绪,人类可能早就丧生于猛兽毒蛇之口,也不会进化出现代文明;没有悲伤的情绪,我们也不能吸取过去的教训,避免类似错误的发生;没有抑郁的情绪,可能就没有那么多“天才的灵光一闪”,我们会失去很多优秀的文艺作品。消极情绪会让人精力集中、冷静思考、更加谨慎,面对困境和挑战时,适度的消极情绪反而有利于综合处理各种信息。因此,网上很多负能量段子,往往会让人产生心灵疗愈感。
无论是积极情绪还是消极情绪,都是我们内心的真实体验,为了“正能量”而过分追求积极情绪、为了“正能量”而过于压抑消极情绪,都是不可取的。我们唯一能做的,是保持内心的平衡,积极情绪出现时,要适可而止,消极情绪出现时,要沉着冷静。快乐和幸福,人人皆可得,但不是生活的全部,人,生而痛苦且无往不在痛苦之中,认清现实才能勇敢前行,绝望之后才能重燃希望,从黑暗中求得的光明才是真光明,从痛苦中搏取的幸福才是真幸福。
愿读者大人们能够真的幸福,“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