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读三国志诸夏侯曹传
与之前的不同,这几位可是曹魏的中流砥柱啊。不过也有一时站错队伍,最后成了乱臣贼子的。不过介于少帝时期司马懿的地位,以及本书的年代性质,恐怕不能尽信,大抵也就是权利斗争的牺牲品吧。连少帝都说免就免,更何况他们了。
夏侯家一门忠烈,深受几代皇帝器重,结果最后毁在了夏侯玄手里。
夏侯惇随曹操出征,功不可没,为人仗义疏财不以权谋私,家里不设家产,谥号忠侯,可见评价之高。夏侯渊骁勇善战,战绩彪炳,老婆还是曹操的妹妹,谥号愍侯。
夏侯尚弱一点,但是个情痴啊。因为爱妾冷落公主,结果爱妾被曹丕派人杀了,自己悲痛不已,还因此遭到牵连,没过一年也就撒手人寰了。但也是个性情中人。
再说他的儿子夏侯玄,就是给夏侯家抹黑那位。他的篇幅还不算短,先是一大段的治国选才良方,实在是太长了。大概就是说完依才选官,还要考察人品,能力,上下的评价等等。接着话锋一转,先是因为曹爽的事受了牵连,后又和少帝的岳父一起密谋要害司马师,后来慷慨赴死,被灭了三族。
从夏侯家几个,就能看出曹操曹丕的个性了。先是夏侯惇被抓获救,曹操以此为案例,说以后遇到这样的事都不要管人质。好吧,这姑且说是以大局为重。至于曹丕就,看了这许多,曹丕是真的脾气不好,而且小气。公主被冷落,就一气之下派人杀了小妾。不过比起对曹洪就是小巫见大巫了,就因为没有借钱给他,就要把人家置于死地,要不是卞太后出面,曹洪命就保不住了。此时卞太后和曹丕关系应该很僵了,都要通过郭皇后来传递消息。这样的气量实在不是天子所为,不过鉴于他之前的表现,怕是也不奇怪了。
曹家几个也不错,最后毁在了曹爽手上。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当初本来是要托孤给曹宇的,结果曹宇倒霉没有当上,最后儿子当了皇帝。这样看来,也不知道倒霉的到底是谁了。
曹仁骁勇善战,更难得的是为了几百士兵只身犯险,能在曹操要屠城的时候给予正确建议,谥号也是忠侯。
曹洪和曹仁一样都是曹操的堂弟,都是一开始就跟着曹操的,立下过汗马功劳。不过因为早年得罪过曹丕下场不太好,后来明帝替他爹擦屁股总算又恢复地位,谥号恭侯。还真是伴君如伴虎,一朝天子一朝臣呐!
曹休和曹真都是曹操的族子,从小和曹丕一起长起来的。击败过张飞,打退过东吴,曹丕也很喜欢他,要不是后来打了败仗,说不定托孤大臣就有他了。他是后背长疮死的,谥号壮侯。
曹真是托孤大臣,战绩彪炳,曹操和曹丕都很器重他。他成功预测了孔明的计划,并成功地预防了,陈仓得保。为人也是仗义疏财,军饷不够倒贴荷包,还主动把自己的分封给同袍的后代,谥号元侯。可惜后来因为儿子曹爽被灭了三族。
曹爽也是托孤大臣,只是结果和他老爹有天壤之别。他从小就谨小慎微,这和后来得势了的肆意妄为就有点矛盾了。而且他是有意要削弱司马懿的权利的,从这开始梁子就结下了。到了这个时候,司马懿的地位和之前早已大不相同,司马师,司马昭都任职高官,地位也更加稳固,后宫又有郭太后,曹爽自然是斗不过的。最有意思是司马懿写的奏章,直接给了曹爽,联合太后直接就给曹爽罢免了。完全就是把曹爽吃定了,和少帝都不用打招呼的感觉。可见这个时候司马懿的权势。曹爽也知道大势已去,也只能任人鱼肉了。后更因为和何晏,张当等密谋篡位,最后被灭了三族。
曹爽和夏侯玄都被灭了三族,事实证明,和司马家作对的果然都没有好下场啊!
PS:之前似乎把少帝和高贵乡公记混了,这些都是发生在少帝时期的。少帝是被免了,高贵乡公是死了。再记一遍,加深印象。
补充:之前对于曹爽的事可能太主观了,因为司马家篡位,就把曹爽想得或许美好了。人都有野心和欲望,谁也不是绝对干净的,其实应该更客观一点看待。(2017.3.1)
夏侯家一门忠烈,深受几代皇帝器重,结果最后毁在了夏侯玄手里。
夏侯惇随曹操出征,功不可没,为人仗义疏财不以权谋私,家里不设家产,谥号忠侯,可见评价之高。夏侯渊骁勇善战,战绩彪炳,老婆还是曹操的妹妹,谥号愍侯。
夏侯尚弱一点,但是个情痴啊。因为爱妾冷落公主,结果爱妾被曹丕派人杀了,自己悲痛不已,还因此遭到牵连,没过一年也就撒手人寰了。但也是个性情中人。
再说他的儿子夏侯玄,就是给夏侯家抹黑那位。他的篇幅还不算短,先是一大段的治国选才良方,实在是太长了。大概就是说完依才选官,还要考察人品,能力,上下的评价等等。接着话锋一转,先是因为曹爽的事受了牵连,后又和少帝的岳父一起密谋要害司马师,后来慷慨赴死,被灭了三族。
从夏侯家几个,就能看出曹操曹丕的个性了。先是夏侯惇被抓获救,曹操以此为案例,说以后遇到这样的事都不要管人质。好吧,这姑且说是以大局为重。至于曹丕就,看了这许多,曹丕是真的脾气不好,而且小气。公主被冷落,就一气之下派人杀了小妾。不过比起对曹洪就是小巫见大巫了,就因为没有借钱给他,就要把人家置于死地,要不是卞太后出面,曹洪命就保不住了。此时卞太后和曹丕关系应该很僵了,都要通过郭皇后来传递消息。这样的气量实在不是天子所为,不过鉴于他之前的表现,怕是也不奇怪了。
曹家几个也不错,最后毁在了曹爽手上。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当初本来是要托孤给曹宇的,结果曹宇倒霉没有当上,最后儿子当了皇帝。这样看来,也不知道倒霉的到底是谁了。
曹仁骁勇善战,更难得的是为了几百士兵只身犯险,能在曹操要屠城的时候给予正确建议,谥号也是忠侯。
曹洪和曹仁一样都是曹操的堂弟,都是一开始就跟着曹操的,立下过汗马功劳。不过因为早年得罪过曹丕下场不太好,后来明帝替他爹擦屁股总算又恢复地位,谥号恭侯。还真是伴君如伴虎,一朝天子一朝臣呐!
曹休和曹真都是曹操的族子,从小和曹丕一起长起来的。击败过张飞,打退过东吴,曹丕也很喜欢他,要不是后来打了败仗,说不定托孤大臣就有他了。他是后背长疮死的,谥号壮侯。
曹真是托孤大臣,战绩彪炳,曹操和曹丕都很器重他。他成功预测了孔明的计划,并成功地预防了,陈仓得保。为人也是仗义疏财,军饷不够倒贴荷包,还主动把自己的分封给同袍的后代,谥号元侯。可惜后来因为儿子曹爽被灭了三族。
曹爽也是托孤大臣,只是结果和他老爹有天壤之别。他从小就谨小慎微,这和后来得势了的肆意妄为就有点矛盾了。而且他是有意要削弱司马懿的权利的,从这开始梁子就结下了。到了这个时候,司马懿的地位和之前早已大不相同,司马师,司马昭都任职高官,地位也更加稳固,后宫又有郭太后,曹爽自然是斗不过的。最有意思是司马懿写的奏章,直接给了曹爽,联合太后直接就给曹爽罢免了。完全就是把曹爽吃定了,和少帝都不用打招呼的感觉。可见这个时候司马懿的权势。曹爽也知道大势已去,也只能任人鱼肉了。后更因为和何晏,张当等密谋篡位,最后被灭了三族。
曹爽和夏侯玄都被灭了三族,事实证明,和司马家作对的果然都没有好下场啊!
PS:之前似乎把少帝和高贵乡公记混了,这些都是发生在少帝时期的。少帝是被免了,高贵乡公是死了。再记一遍,加深印象。
补充:之前对于曹爽的事可能太主观了,因为司马家篡位,就把曹爽想得或许美好了。人都有野心和欲望,谁也不是绝对干净的,其实应该更客观一点看待。(2017.3.1)
来自 豆瓣App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