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危机:烂片能拍六部,只因为我们爱看长腿姐姐杀丧尸?
编者按:2月24日,相比北美版,删减7分钟的《生化危机:终章》在国内院线上映。首日零点票房突破1500万,几乎追平《美国队长3:内战》位列历史第六。在这个北半球乍暖还寒的周末,不知有多少人像我一样,摸进一个漆黑的电影院,一边观赏15年容颜未改的Alice手刃一个个丧尸,一只手抓着一把爆米花塞进嘴里忘了嚼。
零点开画票房,即新片上映当日零点场的票房统计。商业院线最早的上午场(也是最冷清的)是9点后开始,因此0点场的首映就比首映日上午的第二轮场次提前了至少9小时,以满足铁杆影迷或系列粉丝“第一波观影”的愿望。
游戏迷万众瞩目的《魔兽》以5540万超越《速度与激情7》的5222万,成为国内院线零点票房的霸主。《复联2》与《变形金刚4》则以2000万级别位列三四名。《美国队长3:内战》1700万第五名的成绩刚刚受到了2017年第一部引进片巨鳄《生化危机:终章》的威胁,但最终后者功亏一篑,以1503万收官零点场。能召唤影迷们放弃舒适沙发和柔软床垫,午夜摸进电影院的首映,往往都是一些特点鲜明的片子——大IP系列制作,漫改片或游戏改编电影。
《生化危机》系列历时15年,用6部电影讲述了和原游戏剧情八竿子打不着的故事。虽然最近几部差评一大片,原教旨生化迷对系列操盘手,导演+编剧保罗·安德森的夫妻店恨得牙痒痒,但我们依然习惯于隔几年就看到演技欠奉的米拉大姐,和米帅、李冰冰并肩前行,十步杀一尸。
不论是横向将《生化危机》系列与其他科幻类恐怖、惊悚片比拼电影素质,还是拿系列电影与《生化危机》游戏作品并置,对比两者的独创性、历史地位和文化内涵,《生化》六部曲都乏善可陈。剧情单一,角色动机奇怪,米拉大姐除了凶狠脸之外演技欠奉,bug丛生不忍直视。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我们一直吃这样的套路?
☠️
我们爱丧尸
丧尸电影遥追弗兰肯斯坦的恐惧内核,从乔治·A·罗梅罗的《活死人之夜》《活死人黎明》开始走出了70年代血浆cult片的领域自成一格。以“活死人”“惊变28”系列为代表作,形成了丧尸电影的基本范式。同时亦有《群尸玩过界》《恐怖星球》《僵尸肖恩》这些比较另类的作品,丹尼·博伊尔、埃德加·赖特等大导也都染指过类似题材。
但可以说,自从2002年《生化危机》首部曲开始,丧尸题材才真正进入了A级大制作电影的范畴中。
《生化危机》作为32位主机时代空前绝后的恐怖类游戏,影响力之巨大可谓空前。里昂和克莱尔的《生化危机2》双人海报与《最终幻想8》并驾齐驱,成为了当时主机游戏的代表。在那个还没有IP运作概念的年头,游戏改编电影成功者寥寥。2001年《古墓丽影》的票房大卖,坚定了好莱坞工业体系充分压榨游戏类改编剧本的决心。
2002年北京鼓楼大街的任何一个销售游戏主机的店里,玩《生化危机2》的玩家后面,都围着一群看他不停开门、找道具、打僵尸的小屁孩儿。那年头,看一个人玩游戏都能一动不动站两个小时。可想而知当传出《生化》系列电影改编的时候,游戏玩家是有多激动。一张不是枪版的dvd成了街头巷尾最抢手的文化产品。
在那时刚刚摆脱荒芜,盗版影碟欣欣向荣的时代,没有人会觉得这是个烂片。影评人?那时候这个群体还不存在。
从这个角度看,《我是传奇》《僵尸世界大战》以至于后面的《釜山行》和《行尸走肉》系列,都共享并拓展了《生化危机》系列电影开创的内容空间。
👗
我们爱大长腿
其实,人民需要丧尸。
恐怖片对于大多数电影观众来说是无福消受的。小时候看一部日本恐怖片,换来了夜不能寐的两个星期。在丧尸文化停留在B片领域的时代,它仍然只是少部分重口味爱好者的甜点。
恐怖片导演John Landis的作品,迈克尔·杰克逊《Thriller》的宇宙级MV,当年就曾因僵尸题材与阴暗恐怖的墓地场景,遭到了大量保守人士的抨击。这可能是僵尸文化在那个年代,对大众市场为数不多的试探。
当一个cult文化有了相当数量的受众,它自然会突破自己固有的领域,向更大众的领域蔓延。爱伦·坡的恐怖小说,洛夫克拉夫特的克苏鲁文化和龙与地下城系列游戏,都是典型的例证。不论僵尸或丧尸,都已经有了几十年和两三代电影人的积淀。
这也是为什么说《生化危机》系列电影,在最恰当的时机,把丧尸文化在电影界真正地“A级化”。这是一个切入点——它用足够大众的方式,将一种亚文化切口,“转译”成为大众文化符号,生产出了一票(虽然不怎么原汁原味)的主流丧尸大片。
裹挟游戏粉丝的热情,电影版大幅度弱化恐怖桥段,同时最大程度上减少米拉·乔沃维奇同学身上纺织物的覆盖比例。于是我们看到,不论有多少危险的丧尸可能随时啃咬,Alice永远以傲人的胸部和裸腿出镜。这种Beauty & Beast的粗暴对位,对于男性观众的杀伤力往往是最直接且有效。承认吧,那些购置了高清投影仪、7.1环绕音响和北欧真皮沙发的人,并不是为了看一部cc修复的法国艺术电影。枪战、飙车和米拉在高速镜头下一脸凶狠肢解人体,让血浆慢慢喷溅在生了孩子也依然毫无走形的身体上,才是他们真正的追求。
同时,《生化》电影大幅度增加的动作桥段和无(下)限杂糅的科幻元素,也迎合了2000年前后,《黑客帝国》开创的一个科幻电影小黄金时代。当然,不要缘木求鱼地寻找一些核心科幻的宏大理论深邃思考了,编剧只是为了塞进更多的CGI特效而已。AI说进化就进化,一个看起来一摔就坏的金属蜘蛛,成了精神控制的黑科技道具。科幻迷们看这个系列,可以大幅度提高吐槽功底。
综上,保罗安德森的僵尸世界,就是一个网络游戏打怪的金字塔——更高层的管理者(充当每作的boss),更大的阴谋(制造更多的丧尸和灾难),女主各种不讲理地习得各种新技能,血条越来越长,一路突突突下去,就这样突突了十五年。
🍟
我们爱(吃不完的)爆米花
电影迷会诟病第四、五部毫无叙事逻辑的大段枪战和杀戮戏份,永远打不完的子弹和无穷无尽的主角光环,游戏迷则会杯葛毫无逻辑的剧情,乱添加的赛博朋克、超能力元素和各种奇怪的角色设定。甚至个人眼中素质非常一般的《生化危机·:诅咒》与《生化危机:恶化》两部CG电影,都被捧到了高于真人电影系列的程度。
那为什么,它还能在十五年里,像上班打卡一样顺利地拍出六部曲?
《黑客帝国》三部,《回到未来》三部,《星球大战》新老分开看也是三部。科幻系列电影一直处在“三部曲”这个“舒适区”之内——这个体量往往符合“惊艳设定——扩展格局——高潮收官”的常见节奏。《疯狂麦克斯》《夺宝奇兵》《星际迷航》则是时隔多年后,被电影工业强行复活继续榨取剩余价值的范例。重启的故事往往独立成篇,与原来系列的关联不大。
在更广一些的类型片领域,能舒舒服服地拍上五部以上的系列,我能想到的也只有《电锯惊魂》《惊声尖笑》《月光光心慌慌》这些典型的cult片。而大多数超长系列,往往都是彼此独立故事。像《电锯惊魂》虽然扯了个超大的阴谋格局,分开看每部电影,依然是独立的杀人装置艺术秀。
个人眼中,《生化危机》系列真正的成功模板,其实是《速度与激情》这个不断狗尾续貂的系列——极为单一,永远有效的飙车+城市风光公式,换成了各类不断升级的怪物,各种奇异的环境(基地、城镇、海岛、沙漠、极地)与不断新加入(大多数会死掉)的配角。温特沃斯·米勒这类乱入的明星圈来了美剧粉丝,中岛美嘉客串一个比较“重要”的丧尸则是试图告诉日本观众我们还在拍你们的游戏IP哦,而李冰冰饰演的艾达·王则是对中国影迷和游戏粉丝的双重讨好。呃,虽然,好像哪方都没讨好到。
《生化危机》六部曲,是真正的流水线电影。资质平庸,勤勤恳恳,工艺达标。好像一个每次考试都能将将及格的学生,进步空间那是绝对没有,偶尔发挥失常你也不太好意思骂。它很难进入任何一个影迷的年度十佳榜单,但在科幻片逐渐荒芜的这十几年里,总会有时候想想,今天也没事儿干,那就把它看了吧。然后你打开文件或塞入影碟,从微波炉里拿出爆米花,再次和乔沃维奇一起冲入怪物堆里。
其实,影迷需要爆米花。
🎞
最后,我们爱烂片吗?
当然不,我们喜欢看好电影。但这个问题也并不是那么容易回答。
烂片是个过于宽泛的概念。撇开甲之熊掌乙之砒霜这类废话不谈,公认的烂片里也分很多种。一些烂片会让你愤怒,比如之前春节档那几部国产伪劣贺岁;一些烂片会让你觉得无聊,比如某些毫无新意的爱情故事;但也有一些烂片,烂出水平,烂出风格,烂到自己反而成了经典之作。最经典案例就是《房间》(The Room)。导演托米·猥琐(Tommy Wiseau)自导自演了一部堪称历史最狗血电影,被誉为烂片界的《公民凯恩》。
所以其实,我们也需要烂片。
《生化危机》六部,一直不尴不尬地徘徊在“烂”这条线的上下。当第五部结尾,威斯克“瞬移”到女主身边扎了一针T病毒时,我出离愤怒了——大哥你是个好莱坞大片,怎么能用这种国产电视剧的五毛特效糊弄我?
前述的观影惯性,让许多影迷看完前一部大呼上当,但在新一部上映时还是会唉声叹气地买单。每一部生化危机制作成本都在3000万至6000万美元之间,全球票房则稳定在1.5至3亿的水平之内。特别是烂到不忍直视的4、5两部,分别有2.96和2.1亿美元的票房。
于是我面前浮现了保罗·安德森和米拉·乔沃维奇夫妇的无辜脸:赚钱的活儿,干嘛不做呢?
作为一个典型心口不一的别扭人,虽然对《生化危机》系列颇多微词,但我也是前五部一集没落看完了。想想十五年青葱岁月,从一个高中生看到预备役大叔,这样陪伴自己的电影系列其实一只手都数的过来。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没有苦劳也有疲劳。一个怎么看都不顺眼的朋友已经认识了十五年,你也很难忍心把他从通讯录里删了吧。看着米拉从姐姐到阿姨,为这个系列鞠躬尽瘁,嫁给导演生了孩子还要加班加点回来杀丧尸,泪水已经在我的眼眶中打转儿。
青春啊,岁月啊,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用上心头。于是我拿起手机,打开了购票软件。
总之,不管是所谓的观影惯性使然,还是更恶心一点儿的“情怀”作祟,我已经买了周末《生化危机:终章》的票,最后看一下这个狗血大戏的结尾。
如果没看过的观众想去撸这个新作,别受那个罪补前五部了,微博@谷阿莫老师已经放出了8分钟看完前五部的吐槽视频。僵尸/丧尸文化爱好者,建议各位等待6月的《僵尸世界大战2》。至于游戏玩家,《生化危机7》你肯定不会错过。
牢骚发完,伸个懒腰,盘算一下哪里解决晚饭,然后就可以进电影院看片儿了,嗯。其实前面那段里,我撒谎了。什么十五年的情怀,都是胡扯。我是看了剧照和预告片后买的票。
这一部里,米拉·乔沃维奇穿得还是很少。
关键词:#生化危机# #丧尸# #科幻电影#
📝责编:Raeka
📝作者:高小山,大龄犰狳,性温和,喜床。西坝河畔文字工作者,淡粉色爱的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