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国殇》第一回:淮南事
第一回:淮南事
“臣闻楚有七泽,尝见其一,未睹其余也。臣之所见,盖特其小小者耳,名曰云梦。云梦者,方九百里,其中有山焉。其山则盘纡郁,隆崇,岑参差,日月蔽亏。交错纠纷,上干青云。”朗朗妙音,从女子闺房传来,好似柔和的春风,吹拂在人面颊之上,让人如醉如痴。此时正是山花烂漫时节,淮南国又地处江淮富庶膏腴之地,风调雨顺,物阜民丰。加之比那关中之地,早沐春风,淮南王宫中,如今已是姹紫嫣红一片,生机盎然。
不过这郡主闺阁之外,倒是当真不见这满园春色,若不是点点杏花,飘落在院中,世人断然不会察觉,此时已是大地回暖,春光无限。院中不见丝毫树木花草,假山怪石,流觞曲水,一派萧索的情形,若是旁人不知,端的以为此处乃是一位新婚丧偶,遭逢不幸的幽怨妇人,亦或是身如槁木,心如死灰的半老徐娘,只因见那花团锦簇,不免“感时花溅泪”,见那鸟语啾啾,不免“恨别鸟惊心。”才让这院中,不见丝毫生气。
岂不知,窗棂之下,那阁中女子,淮南国郡主,年方她一十八九岁,只不过一身幽蓝翠烟衫,散花水雾绿草百褶裙,身披淡蓝翠水薄烟纱,肤若凝脂,身形窈窕,顾盼之间,忧郁藏于秋水含波的双眸之中。便是如此暖意融融的春色下,瞧见这等神色,也霎时因着淡淡的哀愁,觉察万物凋零般的秋之凉意。此时这女子,读罢一卷,只觉有些困倦,便合眼养神。只听厅堂上,侍女叫道:“公子来了,快请!”
“小点声,别惊动了郡主,我在这多等上一会,也不打紧。”一男子低声道。那男子音声温和又浑厚,让人听来,如一阵暖流,流入心间。
郡主听闻阁外有人私语,微微笑道:“呵呵,来都来了,快进来吧。”听闻此言,那男子才缓步走了进来。只见这男子,体貌颀长,眉清目秀,一袭黑发,散于肩头,更添几分俊逸,虽不说可比后世潘安,前世宋玉,可说他玉树临风,潇洒倜傥,也足以当得。他一袭白衣长衫,腰间斜跨长剑,烨然若神人,不过虽言长剑在手,可总没有威风凛凛,团团杀气,反倒是面容俊美,笑脸温和,让人如沐春风,暖意融融。若说不信“留侯似妇人”者,见此人,大抵也可见一斑了。
郡主见这男子,方才还略含忧郁的双眸中,微微泛起一丝笑意,如微风吹皱了春水一般,荡漾着女子的心神,只见她慌忙起身让那男子上座了,又略略对镜整了整装束,连声唤侍女道:“还愣着干什么?还不快给公孙公子上茶?”大汉民风不比后世,涉男女之大防;女子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之说,也在有宋一代之后,横行于世。当世莫说男女共处一室,便是女子改嫁,也是习以为常之事,君不知,刘彻之母王皇后,改嫁以来,飞上枝头做了凤凰,让多少生活不如意的女子,艳羡不已。君不见,那司马相如琴挑文君,当垆卖酒,本是始乱终弃的私奔之事,却未落人笑柄,竟是传为美谈。由是这公孙公子也不推辞,便坦然的坐了,只答应了一声,“谢郡主”。
那侍女奉上茶来,便退下了,郡主见屋中再无他人,便改了口气,假意嗔道:“怀儿,都到门外了,不赶快进来,在那偷听些什么?咱们师姐弟,有什么又不能当面问我?偏要论这些虚礼来?”公孙怀倒不觉局促,只微微笑道:“倒也没什么,只是见师姐,难得有雅兴,看看这大名鼎鼎的《子虚赋》,师弟又怎好扰了陵师姐的兴致。”
刘陵拿过方才看罢的《子虚赋》,摇头笑道:“嗨,这文章是四师弟送来的,她大概瞧着我终日闷闷不乐的,拿这个排解些烦忧。这司马文卿,当真是文采风流,只是我等世居这荆楚之地,怎不知还有这般奇美之景?若我说,这子虚先生,与乌有先生,当真才是那世间最善言说虚妄事之人了。听闻这司马相公,已然入诏宫中,又做《上林赋》一篇。虽说父王尚未得誊抄,但听说是浮夸之词,更是汪洋恣意。我猜我那皇帝哥哥,本没那游猎玩耍的心思,看了这个,怕也是要活心了。还说什么,规劝天子,勤于政事?不过要我说,这司马文卿,也没什么本事,无非是沽名钓誉之徒罢了,当年骗了卓氏文君不说,如今又骗起大汉天子来了,怀儿,你就是不耻与此等人物为伍,不然你早就大富大贵了,淮南国此等小庙,又哪里供得下你这尊大神呢?”说罢,便随手将那卷书,搁置在一旁,瞧也不瞧一眼,满眼只盯着公孙怀在看,嘴角挂起的如春桃一般的笑意,始终不曾隐去。
公孙怀让人夸奖一番,倒也不在意,笑道:“师姐谬赞了,何苦拿我取笑他人?虽说师弟我素喜《庄子》、《孟子》、《诗经》、《离骚》,虽是文笔纵横,却也言之有物,不喜这太过浮夸之词,但司马文公之人,也当真是文采风流,若是单论这辞藻之事,我是万万不及的。”
“姊姊,姊姊,不好了!不好了!”二人正在闲谈之际,只听屋外大吵大嚷的冲进来一男一女,在这对男女身后,又有一对男女连忙也跟了上来。一侍女见有人如此擅闯郡主寝殿,便要上前拦阻,可却被另一个年长一些的侍女拉住。
只听那个年长些的悄声道:“你怎么如此不懂规矩?这几个人也是你能拦得了的?”那侍女却不知所以的问道:“他们又是……”
“罢了,瞧你便是新来的,不懂规矩,看那个一身黑衣,紧趁利落的那个高个子男子没有?”那年长侍女随手指了指一个高个子男子,那男子面如镔铁,面庞消瘦,双目玲珑,不住的打转,面沉似水,瞧不见丝毫神色,只那双目中,闪烁着无尽的波涛。“他大号唤作庞备,是咱们郡主的四师弟,那急匆匆走进来的,一身灰袍,身形单薄,儒生模样的,叫方琰,是咱们郡主的五师弟。那两个女子就更了不得了,你也不瞧瞧,她们俩,是不是和咱们郡主,就是一个模子生出来的?这二人一个唤作刘弗,一个唤作刘徐儿,那分明就是咱们郡主的二妹和三妹。”那侍女这才知晓,这些人,原来颇有来头。还不等再看究竟,便听刘陵吩咐道:“你们俩嘀咕什么呢?还不快奉茶?”那二人这才连忙支会一声,便下去了。
只听方琰怒气冲冲道:“哎呀,师姐,我们还哪有心思品茗论道呀,马邑之围,三十万汉家主力,劳师动众,无功而返,眼睁睁让近十万匈奴人马,逃之夭夭,如今皇上已将大行令王恢下狱论死。王上此时,正自顾自的痛斥此事,还扬言要向皇帝上书呢。哼,我只恨我自己,不能练就一身以一敌百的绝世武学,和战无不胜的兵书战法,不然我便去带兵远征塞北,扬我汉家君威,看这些胡虏戎狄之徒,还敢不敢窥测我汉家神器!”说罢,方琰火往上撞,面红耳赤,猛的一拍桌子,震得茶碗微微一晃,若不是他身子单薄,手上并无力道,这一击,大抵要将这茶座,击为两节。
“琰哥,何苦如此气恼?放眼今日之天下,难不成还没有让你去寻那‘修齐治平’的法子不成?又何苦在此白白气恼,白白累了自己的身子。”说话的,便是刘陵的小妹妹刘徐儿,她年方二八,身披轻盈粉纱,薄如蝉翼,面若桃李,目似春江,比起刘陵来,举手顾盼之间,略逊沉稳,可多了几分俏皮,颇有些天真无邪之态,尤其是面颊生起的点点红晕,让人颇觉娇媚可人。此时她伴在方琰的身旁坐下。一手搭在方琰的肩上,一手将玉杯递于方琰,嘴角挂起盈盈一笑。
方琰浑然不理,却依旧自顾自的坐在那握拳发狠。
刘陵和这五人便是自小一同长大的,淮南王刘安,博学鸿儒,颇有建树,广招天下门客,著有《淮南子》一书,名扬天下,宗室之中,更是德高望重。淮南王膝下育有几个子女,便也让他们修习“礼、乐、射、御、书、数”之类,又从万千门客的子女中,优中选优,择了些出类拔萃的儿女,成了自己孩儿们的伴读。公孙怀,庞备,方琰,便是这些人中,和刘陵姊妹三人自幼交好的。六人朝夕相处,情谊愈发浓厚,年岁日久,这六人私下里论了年龄,排了位份,刘陵最长,便做了大师姐,之后便是公孙怀,刘弗,庞备,方琰,刘徐儿。这六人朝夕相处五六载,两年前,才各自出师。情谊自然不比寻常。
刘陵乃是六人长姊,众人心性如何,她心中自是有数:自己小妹刘徐儿,自幼便喜爱书生意气之人,仰慕那“浩然正气”,而方琰生性有些儒生脾气,那一腔平治天下的豪情,怎能不让小妹动心?只是这二人年岁尚浅,小妹是否有心,自己还不全然得知,可方琰大抵上是真心无意。不然方才,美人入怀,哪有还那般自顾自的义愤填膺,不往身边人这瞧上一眼?不过此时刘陵并无心思量这些,她方才稍稍有所缓和的面容上,随即重现阴霾,转而问道:“怎么?马邑之围,失算了?”
公孙怀无奈之下,长叹一声,摇头道:“原本我就是为此事来的,只瞧着师姐难得有片刻欢愉,我又怎舍得坏了师姐兴致……”刘陵那如秋水般深邃的双眸中,略略的翻转一二,丹唇微启,苦笑一声道:“呵呵……师姐心中原本便明白,你不是有意来看我的,罢了,”说罢,刘陵秀眉微锁,心烦意乱的扶了扶发髻,长出了一口气,“闲言少叙,你们在这等着,依你们所说,父王想来又要上书,我去拦住父皇,决不能再上书言反战之事了,不然岂不是自讨苦吃?”
“且慢!”方才一直没言语的庞备一把将刘陵拉住,续道:“师姐,万万不可!王上为人倔强,多年以来,你岂有不知之理?你如此一来,非但不能拦住王上,反倒抱薪救火,又有何益?再说,你忘了上回王上上书之时,你前去劝阻,王上让你在宫外罚跪一个时辰了?”庞备面沉似水,波澜不惊,少有神情变化,刘徐儿常常取笑他呆若木鸡。可此时这“木鸡”的面颊上,抽搐了几下,犀利的双眸中,划过一丝难以掩饰的不安。
刘弗起身道:“四师弟所言不妥,事已至此,我等便是拼着一顿重罚,也不能看着父王,再落深渊。不如咱们一起去,若是父王执意如此,左右咱们也是尽了心力的。”刘弗身量纤纤,婀娜窈窕,肤白胜雪,冰肌玉骨,光鲜照人,清丽洗练,又不染纤尘。宛若临空仙子,堪比有女东墙,明艳不可逼视,端庄不容亵渎,论相貌,她才是姐妹三人中,最为出挑的。行住坐卧之间,比刘徐儿平添几分稳重,又不似刘陵那般忧郁阴冷,如秋阳夕照,暖意融融。临事自是不卑不亢,一字一稳,谈吐之间,颇有些圣洁不容侵犯之感。
这姊妹三人,都是人中少有的明艳,却各有各的秀美,长姊刘陵,若深谷幽兰,幽怨深邃,二姊刘弗,如吹水芙蓉,冰明玉润,小妹刘徐儿,却如桃花一般,明媚多姿。
“这……”庞备原本欲言,“如此费力不讨好之事,你们去便去得,何苦带上我?”可一来,看着刘弗仪态沉稳端庄,竟是活生生将他七尺男儿的气概,比了下去,若是不去,便是不如女子担当得起。二来可碍着姐妹弟兄的颜面,姊妹弟兄赴汤蹈火,自己也不好自全其身,终究是将这话吞了回去。
姊妹弟兄们一争辩,刘陵似乎也没了主意,求救般的瞧了瞧公孙怀。俗语有云:“人物头不走,鸟无头不飞。”姊妹弟兄六人每逢大事,争执不下之时,都要看二师兄公孙怀的。此时,公孙怀在屋中来回踱步,思罢多时,手捻下颚,微微沉吟道:“此番我们决不可坐视王爷有难而不顾,又不可造次无功,莫急,容我思量一番……”
方琰恨恨道:“王爷也真是的,匈奴几番入境,杀我子民,掠我疆土,杀烧劫夺,无恶不作,几度烽火甘泉,让我煌煌大汉,定那城下之盟,威严丧尽,如今兵甲已足,为何不奖帅三军,横扫硕漠,非要忍气吞声……哼……”说罢,便又气鼓鼓的不做声了。
公孙怀迟疑了片刻,瞧了瞧刘陵,刘陵心领神会,点了点头,对门外喊了一声,“你们都退下吧。”门口侍女们答应一声,纷纷退下。公孙怀这才低声缓缓道来:“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米,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相容。”此言一出,刘弗、刘陵姊妹,连上庞备都长叹一声,好似心都是一沉。
刘徐儿眨眨眼道:“这是哪里的民谣,我似曾听说过。”那天真无邪的面容,挨个看过公孙怀与刘弗,刘陵姊妹。方琰也不明白其中深意,瞧着师兄师姐均是面色沉重,也知此事非同小可,便打起精神,静静的听着。公孙怀缓缓道:“此是我孝文皇帝时的民谣,当时流传甚广,只是如今年代久远,传唱者不多,在淮南国中,又颇有禁忌,大抵上你二人只是听闻,不曾知晓其中关窍。”
庞备原本不肯将此事原委,细细道来,但见二师兄说了,便知若是追查下来,总不至于只说他一人的不是,便接口道:“当年诸吕作乱,齐王刘肥,燕王刘建,都被高后逼死,赵王刘如意,淮阳王刘友,梁王刘辉,更是相继为高后所害。高皇帝身后,只剩下我孝文皇帝,当年还是代王的刘恒,还有便是王爷的父亲,淮南厉王刘长了。”
“那为何独有爷爷能幸免呢?”刘徐儿不假思索问道。
公孙怀心不在焉的瞧着墙上的壁画,续道:“淮南厉王刘长乃是当年赵王张敖作乱时,留下来的孩子,出生不久,便没了娘亲,几经辗转,被高后养育,才长大成人,与高后舐犊情深,至于我孝文皇帝,大抵上只因母妃不得宠爱,因祸得福,幸免于难,后周勃、陈平,荡平诸吕,拥立代王刘恒为尊,原本以为我文皇帝,容不下自己同胞弟弟,可大出世人所料,文皇帝待淮南王,非但不严加防范,反而是恣意纵容,便是淮南王击杀左丞相辟阳候审食其,都不闻不问。”
说到此处,庞备原本端在手中的茶盏,啪的一声落在地上,众人均是一愣,只见庞备呆若木鸡,坐在那里,茶盏落地,竟是浑然不理,四肢僵硬不能动,面色蜡黄,好似撞见了邪神鬼祟一般。刘弗拉过庞备的手,只觉手心冰凉,分别是大骇之下的神色。刘徐儿担忧道:“四哥,你,你怎么了,找个太医瞧瞧吧。”
“不,不用……”庞备愣了半晌,才回过神来,缓缓摇了摇头,蹲下身子,将那茶盏拾起。那双眸中,凝结成冰的神色,缓缓溶解开来。公孙怀瞧上去,竟是猜不透是愤怒还是恐惧,不过更让公孙怀瞧不透的是,他不知道这恐惧也好,愤怒也罢,究竟何来?不过众人此时心都在淮南王身上,不曾理会庞备。
“怎么会这样?”方琰见四师哥没事,又皱眉问道:“大汉天下,怎容得有如此诸侯,不讲礼数?难不成我文皇帝,真的如此软弱,又骄纵不法皇族?”刘弗听闻此言,不以为忤,反而双眸闪烁,颇有赞许之意,微微含笑,心道:“当今之世,如五弟方琰这般,食人俸禄,又敢仗义执言之人,当真是不多见了,试问当今诸侯门客,哪个不是奔着拜将封侯,荣华富贵,极尽谄媚阿谀之能事,又有谁敢寄人篱下,却又在人女儿面前,说起主上先祖的不是来?这般心胸可比往日孔丘、孟轲之属,当真是让人佩服之至。”
庞备此时已然恢复了方才的神色,嘴角微微一撇,那没有一丝波澜的面颊上,藏不住略带嘲讽的微笑,似乎瞧着方琰这般意气风发,颇为不屑,好似老叟戏顽童一般,拍了拍方琰肩头,笑道:“五弟也是饱读诗书之人,为何如此糊涂?难道记不得那《左氏春秋》开篇是什么了?”
“啊!”方琰迟疑了片刻,恍然大悟道:“郑伯克段于鄢,多行不义必自毙……”庞备点头道:“你总算是没白读这些个诗书……”与“仁以为己任”的方琰不同,庞备酷爱纵横之术,自幼便仰慕苏秦、张仪、公孙衍,吕不韦之流,凭着三寸不烂之舌,杠杆天下,纵横捭阖,戏诸侯于鼓掌,谋权贵于险中。此类人物,颇通权谋诈术,帝王计量,一瞧知其端倪,庙堂斗法,全在掌控之中。更不必说,此等雕虫小技。
刘徐儿眨了眨天真的双目,忍不住问道:“哎呀,你们就别支支吾吾的了,快说后来如何了?”没有什么比说到自家先祖,更让人心生好奇了,何况此事又关于眼前。想来这淮南厉王之事,虽是当年举国哗然之大事,但一来时过境迁,已不再有人街头巷议,没完没了的分说,二来想必淮南国王宫上下,也对此事讳莫如深。由是方琰和刘徐儿年岁尚浅,并不知情。便是刘陵也是偶然间听闻父王说起此时,而她左思右想,还是只将此事,说给了另三人,不曾告知这年岁最小的却生性天真,又性如烈火的师弟师妹,此时这二人也就难免更加好奇了起来。
庞备续道:“其后,果然淮南厉王愈加骄纵起来,竟是将大汉朝廷派来的文武官员,全都赶出了淮南朝廷,出入仪仗,全都照着天子仪仗,孝文皇帝,忍无可忍,将其置于囚笼之中,流放蜀地,沿街过市,各地县令,均要大张旗鼓,另其招摇。”刘弗端起肩膀,恨恨道:“士可杀不可辱,想祖上何等自矜功伐之人,岂肯如此委命下吏?便愤然自杀了。文帝闻此,说是心生怜悯与愤恨,竟将一路去蜀地的县丞、县令,杀了个一干二净。祖上三子,皆封为王,长子便是父王,而次子封衡山王,三子封庐江王。”
“这……”听闻此言,方琰适才那愤愤不平之气,也霎时收敛不少,在他看来,这孝文皇帝虽说有些阴狠,但淮南厉王所为,也着实有失体统,一时不知是非对错,便没了言语。庞备却道:“诸位也该知道,原本我淮南国携有三郡,九江郡,衡山郡,庐江郡,经此一事,不仅淮南厉王沦为阶下之囚,再无夺嫡可能,便是偌大的淮南国,也一分为三,孝文皇帝,没丢尺寸之地,又落下广施恩德的美名,当真是名利双收。可淮南国四分五裂,便是后继子孙,想为父报仇,也是有其心而无其力了。”
刘弗一张俏脸,划过一丝哂笑,不屑道:“孝文皇帝所做,不仅如此吧,想那齐王刘襄,荡平诸吕,功勋卓著,可到头来,还不是将自家土地,分给了胞弟刘章,刘兴居,孝文皇帝拿了人家的物事打人情,又落得美名,不忘功臣,可自己又献出寸土没有?被高后四分五裂的齐国,到了孝文皇帝这里,仍是分崩离析,且高后时,陷于敌手,尚且能收,这给了自己兄弟,又如何收的回来?后来齐国一分为六,淮南国一分为三,真真是应了贾生对策中,那‘众建诸侯以分其地’的话了。如此软刀杀人,又不落骂名,也当真阴狠,如此行径,庶人尚且不为,何况是文德兼备的一国之君?说来此等伎俩,又有何高明之处,当真能封得住天下人悠悠之口吗?那当年长安民谣,便是如山铁证了。”
刘陵叹道:“如此一来,父王时时怀恨在心,原本还有起兵夺位的念头,只是苦于不会领兵,且看那吴楚七国,声势浩大,连城百余里,带甲十余万众,却几经恶战之后,灰飞烟灭。以淮南国一己之力,焉能撼动大汉朝廷?便作罢了,说来也真是凶险异常,吴楚七王起兵之时,父王也想着起兵,将自己国中军马,交给国相,谁知那国相却出尔反尔,拥兵自重,只坐山观虎斗,不曾发一兵一卒,父王顿足捶胸,大呼上当,却悔之已晚。”
刘徐儿一皱眉,颇有些后怕道:“那吴楚七王平定之后,朝廷没拿父王如何?”公孙怀接口道:“朝廷彻查此事,却无真凭实据说王上有不臣之心,且吴楚七国,叛臣叛将,大有人在,朝廷一时间,没有闲暇顾及王上,此事便就作罢了。说来,也真是福祸相依,若是王上起兵,以周亚夫那等用兵如神,想来如今也是社稷倾覆,宗庙不保了。不过便是如此,此事也是大逆不道之事,只是年头久了,没人知晓也就罢了,若是再有人查找出来,依旧是灭顶的祸患。”说到这等隐忧,六人均是叹了口气,不免更多一层担心。
“到也未必,说不定父王的兵马,助了吴王一臂之力,将那汉家朝廷取而代之,也未可知呢?”刘徐儿不假思索问道。
公孙怀微微一笑,心中暗想:我这师妹,真是天真烂漫的紧。不禁摇头道:“天下一统,乃是大势所趋,若是群雄各据一方,便非要争个你死我活不可,大周列国便是如此,楚项王分封,也是一样,莫说吴楚七王,逆天而动,必不能成事,便是当真成事了,接下来,便是七王之间,自相角逐,总要有一王,端坐长安龙椅,那时生灵涂炭不说,说句不敬的话,依着咱们王上那本事,当真是吴王刘濞的对手不成?”
“那些虚妄之事,不必再说了,”刘陵更挂怀眼前之事,家国天下,并不愿多想,“如今父王总寻思着,自己乃是高祖嫡孙,国之大事,总要评说一二,虽说父王此时并无夺嫡之心,但不甘沉寂,时不时拿出些大汉皇叔的派头,以国事指手画脚,总是在所难免。”她无不担忧的续道:“前些日对闽粤用兵,便是一例。大军凯旋之后,皇帝派严助为特使,前来淮南国,诉说闽粤之战经过,席间极尽夸张之能事,将汉家天军诉说的神乎其神,无往不胜,好在那特使还算客气,未对父王有丝毫不敬,不然真不知父王如何自处。想来,吴楚七王乱后,天子防我等诸侯,如防贼一般,不仅派了丞相监国,还降下诏书,说两千石以上官员均由朝廷委派,如此一来,我等皇亲国戚,无非囚徒一般,任人摆布,父王如此执拗,只怕……”
说到此处,众人均是一阵不言语,各自盘算着各自的心思,春暖花开之时,时不时从屋外传来阵阵清脆鸟语,如此生机,更衬此刻无心赏景之人,心绪郁结。屋中焚起那淡淡的熏香,似乎在将各自的忧愁,轻轻诉说。不多时,只听殿外有人道:“淮南王有请,请三位郡主,三位公子,堂上议事。”刘陵答应一声,那人退下。
“臣闻楚有七泽,尝见其一,未睹其余也。臣之所见,盖特其小小者耳,名曰云梦。云梦者,方九百里,其中有山焉。其山则盘纡郁,隆崇,岑参差,日月蔽亏。交错纠纷,上干青云。”朗朗妙音,从女子闺房传来,好似柔和的春风,吹拂在人面颊之上,让人如醉如痴。此时正是山花烂漫时节,淮南国又地处江淮富庶膏腴之地,风调雨顺,物阜民丰。加之比那关中之地,早沐春风,淮南王宫中,如今已是姹紫嫣红一片,生机盎然。
不过这郡主闺阁之外,倒是当真不见这满园春色,若不是点点杏花,飘落在院中,世人断然不会察觉,此时已是大地回暖,春光无限。院中不见丝毫树木花草,假山怪石,流觞曲水,一派萧索的情形,若是旁人不知,端的以为此处乃是一位新婚丧偶,遭逢不幸的幽怨妇人,亦或是身如槁木,心如死灰的半老徐娘,只因见那花团锦簇,不免“感时花溅泪”,见那鸟语啾啾,不免“恨别鸟惊心。”才让这院中,不见丝毫生气。
岂不知,窗棂之下,那阁中女子,淮南国郡主,年方她一十八九岁,只不过一身幽蓝翠烟衫,散花水雾绿草百褶裙,身披淡蓝翠水薄烟纱,肤若凝脂,身形窈窕,顾盼之间,忧郁藏于秋水含波的双眸之中。便是如此暖意融融的春色下,瞧见这等神色,也霎时因着淡淡的哀愁,觉察万物凋零般的秋之凉意。此时这女子,读罢一卷,只觉有些困倦,便合眼养神。只听厅堂上,侍女叫道:“公子来了,快请!”
“小点声,别惊动了郡主,我在这多等上一会,也不打紧。”一男子低声道。那男子音声温和又浑厚,让人听来,如一阵暖流,流入心间。
郡主听闻阁外有人私语,微微笑道:“呵呵,来都来了,快进来吧。”听闻此言,那男子才缓步走了进来。只见这男子,体貌颀长,眉清目秀,一袭黑发,散于肩头,更添几分俊逸,虽不说可比后世潘安,前世宋玉,可说他玉树临风,潇洒倜傥,也足以当得。他一袭白衣长衫,腰间斜跨长剑,烨然若神人,不过虽言长剑在手,可总没有威风凛凛,团团杀气,反倒是面容俊美,笑脸温和,让人如沐春风,暖意融融。若说不信“留侯似妇人”者,见此人,大抵也可见一斑了。
郡主见这男子,方才还略含忧郁的双眸中,微微泛起一丝笑意,如微风吹皱了春水一般,荡漾着女子的心神,只见她慌忙起身让那男子上座了,又略略对镜整了整装束,连声唤侍女道:“还愣着干什么?还不快给公孙公子上茶?”大汉民风不比后世,涉男女之大防;女子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之说,也在有宋一代之后,横行于世。当世莫说男女共处一室,便是女子改嫁,也是习以为常之事,君不知,刘彻之母王皇后,改嫁以来,飞上枝头做了凤凰,让多少生活不如意的女子,艳羡不已。君不见,那司马相如琴挑文君,当垆卖酒,本是始乱终弃的私奔之事,却未落人笑柄,竟是传为美谈。由是这公孙公子也不推辞,便坦然的坐了,只答应了一声,“谢郡主”。
那侍女奉上茶来,便退下了,郡主见屋中再无他人,便改了口气,假意嗔道:“怀儿,都到门外了,不赶快进来,在那偷听些什么?咱们师姐弟,有什么又不能当面问我?偏要论这些虚礼来?”公孙怀倒不觉局促,只微微笑道:“倒也没什么,只是见师姐,难得有雅兴,看看这大名鼎鼎的《子虚赋》,师弟又怎好扰了陵师姐的兴致。”
刘陵拿过方才看罢的《子虚赋》,摇头笑道:“嗨,这文章是四师弟送来的,她大概瞧着我终日闷闷不乐的,拿这个排解些烦忧。这司马文卿,当真是文采风流,只是我等世居这荆楚之地,怎不知还有这般奇美之景?若我说,这子虚先生,与乌有先生,当真才是那世间最善言说虚妄事之人了。听闻这司马相公,已然入诏宫中,又做《上林赋》一篇。虽说父王尚未得誊抄,但听说是浮夸之词,更是汪洋恣意。我猜我那皇帝哥哥,本没那游猎玩耍的心思,看了这个,怕也是要活心了。还说什么,规劝天子,勤于政事?不过要我说,这司马文卿,也没什么本事,无非是沽名钓誉之徒罢了,当年骗了卓氏文君不说,如今又骗起大汉天子来了,怀儿,你就是不耻与此等人物为伍,不然你早就大富大贵了,淮南国此等小庙,又哪里供得下你这尊大神呢?”说罢,便随手将那卷书,搁置在一旁,瞧也不瞧一眼,满眼只盯着公孙怀在看,嘴角挂起的如春桃一般的笑意,始终不曾隐去。
公孙怀让人夸奖一番,倒也不在意,笑道:“师姐谬赞了,何苦拿我取笑他人?虽说师弟我素喜《庄子》、《孟子》、《诗经》、《离骚》,虽是文笔纵横,却也言之有物,不喜这太过浮夸之词,但司马文公之人,也当真是文采风流,若是单论这辞藻之事,我是万万不及的。”
“姊姊,姊姊,不好了!不好了!”二人正在闲谈之际,只听屋外大吵大嚷的冲进来一男一女,在这对男女身后,又有一对男女连忙也跟了上来。一侍女见有人如此擅闯郡主寝殿,便要上前拦阻,可却被另一个年长一些的侍女拉住。
只听那个年长些的悄声道:“你怎么如此不懂规矩?这几个人也是你能拦得了的?”那侍女却不知所以的问道:“他们又是……”
“罢了,瞧你便是新来的,不懂规矩,看那个一身黑衣,紧趁利落的那个高个子男子没有?”那年长侍女随手指了指一个高个子男子,那男子面如镔铁,面庞消瘦,双目玲珑,不住的打转,面沉似水,瞧不见丝毫神色,只那双目中,闪烁着无尽的波涛。“他大号唤作庞备,是咱们郡主的四师弟,那急匆匆走进来的,一身灰袍,身形单薄,儒生模样的,叫方琰,是咱们郡主的五师弟。那两个女子就更了不得了,你也不瞧瞧,她们俩,是不是和咱们郡主,就是一个模子生出来的?这二人一个唤作刘弗,一个唤作刘徐儿,那分明就是咱们郡主的二妹和三妹。”那侍女这才知晓,这些人,原来颇有来头。还不等再看究竟,便听刘陵吩咐道:“你们俩嘀咕什么呢?还不快奉茶?”那二人这才连忙支会一声,便下去了。
只听方琰怒气冲冲道:“哎呀,师姐,我们还哪有心思品茗论道呀,马邑之围,三十万汉家主力,劳师动众,无功而返,眼睁睁让近十万匈奴人马,逃之夭夭,如今皇上已将大行令王恢下狱论死。王上此时,正自顾自的痛斥此事,还扬言要向皇帝上书呢。哼,我只恨我自己,不能练就一身以一敌百的绝世武学,和战无不胜的兵书战法,不然我便去带兵远征塞北,扬我汉家君威,看这些胡虏戎狄之徒,还敢不敢窥测我汉家神器!”说罢,方琰火往上撞,面红耳赤,猛的一拍桌子,震得茶碗微微一晃,若不是他身子单薄,手上并无力道,这一击,大抵要将这茶座,击为两节。
“琰哥,何苦如此气恼?放眼今日之天下,难不成还没有让你去寻那‘修齐治平’的法子不成?又何苦在此白白气恼,白白累了自己的身子。”说话的,便是刘陵的小妹妹刘徐儿,她年方二八,身披轻盈粉纱,薄如蝉翼,面若桃李,目似春江,比起刘陵来,举手顾盼之间,略逊沉稳,可多了几分俏皮,颇有些天真无邪之态,尤其是面颊生起的点点红晕,让人颇觉娇媚可人。此时她伴在方琰的身旁坐下。一手搭在方琰的肩上,一手将玉杯递于方琰,嘴角挂起盈盈一笑。
方琰浑然不理,却依旧自顾自的坐在那握拳发狠。
刘陵和这五人便是自小一同长大的,淮南王刘安,博学鸿儒,颇有建树,广招天下门客,著有《淮南子》一书,名扬天下,宗室之中,更是德高望重。淮南王膝下育有几个子女,便也让他们修习“礼、乐、射、御、书、数”之类,又从万千门客的子女中,优中选优,择了些出类拔萃的儿女,成了自己孩儿们的伴读。公孙怀,庞备,方琰,便是这些人中,和刘陵姊妹三人自幼交好的。六人朝夕相处,情谊愈发浓厚,年岁日久,这六人私下里论了年龄,排了位份,刘陵最长,便做了大师姐,之后便是公孙怀,刘弗,庞备,方琰,刘徐儿。这六人朝夕相处五六载,两年前,才各自出师。情谊自然不比寻常。
刘陵乃是六人长姊,众人心性如何,她心中自是有数:自己小妹刘徐儿,自幼便喜爱书生意气之人,仰慕那“浩然正气”,而方琰生性有些儒生脾气,那一腔平治天下的豪情,怎能不让小妹动心?只是这二人年岁尚浅,小妹是否有心,自己还不全然得知,可方琰大抵上是真心无意。不然方才,美人入怀,哪有还那般自顾自的义愤填膺,不往身边人这瞧上一眼?不过此时刘陵并无心思量这些,她方才稍稍有所缓和的面容上,随即重现阴霾,转而问道:“怎么?马邑之围,失算了?”
公孙怀无奈之下,长叹一声,摇头道:“原本我就是为此事来的,只瞧着师姐难得有片刻欢愉,我又怎舍得坏了师姐兴致……”刘陵那如秋水般深邃的双眸中,略略的翻转一二,丹唇微启,苦笑一声道:“呵呵……师姐心中原本便明白,你不是有意来看我的,罢了,”说罢,刘陵秀眉微锁,心烦意乱的扶了扶发髻,长出了一口气,“闲言少叙,你们在这等着,依你们所说,父王想来又要上书,我去拦住父皇,决不能再上书言反战之事了,不然岂不是自讨苦吃?”
“且慢!”方才一直没言语的庞备一把将刘陵拉住,续道:“师姐,万万不可!王上为人倔强,多年以来,你岂有不知之理?你如此一来,非但不能拦住王上,反倒抱薪救火,又有何益?再说,你忘了上回王上上书之时,你前去劝阻,王上让你在宫外罚跪一个时辰了?”庞备面沉似水,波澜不惊,少有神情变化,刘徐儿常常取笑他呆若木鸡。可此时这“木鸡”的面颊上,抽搐了几下,犀利的双眸中,划过一丝难以掩饰的不安。
刘弗起身道:“四师弟所言不妥,事已至此,我等便是拼着一顿重罚,也不能看着父王,再落深渊。不如咱们一起去,若是父王执意如此,左右咱们也是尽了心力的。”刘弗身量纤纤,婀娜窈窕,肤白胜雪,冰肌玉骨,光鲜照人,清丽洗练,又不染纤尘。宛若临空仙子,堪比有女东墙,明艳不可逼视,端庄不容亵渎,论相貌,她才是姐妹三人中,最为出挑的。行住坐卧之间,比刘徐儿平添几分稳重,又不似刘陵那般忧郁阴冷,如秋阳夕照,暖意融融。临事自是不卑不亢,一字一稳,谈吐之间,颇有些圣洁不容侵犯之感。
这姊妹三人,都是人中少有的明艳,却各有各的秀美,长姊刘陵,若深谷幽兰,幽怨深邃,二姊刘弗,如吹水芙蓉,冰明玉润,小妹刘徐儿,却如桃花一般,明媚多姿。
“这……”庞备原本欲言,“如此费力不讨好之事,你们去便去得,何苦带上我?”可一来,看着刘弗仪态沉稳端庄,竟是活生生将他七尺男儿的气概,比了下去,若是不去,便是不如女子担当得起。二来可碍着姐妹弟兄的颜面,姊妹弟兄赴汤蹈火,自己也不好自全其身,终究是将这话吞了回去。
姊妹弟兄们一争辩,刘陵似乎也没了主意,求救般的瞧了瞧公孙怀。俗语有云:“人物头不走,鸟无头不飞。”姊妹弟兄六人每逢大事,争执不下之时,都要看二师兄公孙怀的。此时,公孙怀在屋中来回踱步,思罢多时,手捻下颚,微微沉吟道:“此番我们决不可坐视王爷有难而不顾,又不可造次无功,莫急,容我思量一番……”
方琰恨恨道:“王爷也真是的,匈奴几番入境,杀我子民,掠我疆土,杀烧劫夺,无恶不作,几度烽火甘泉,让我煌煌大汉,定那城下之盟,威严丧尽,如今兵甲已足,为何不奖帅三军,横扫硕漠,非要忍气吞声……哼……”说罢,便又气鼓鼓的不做声了。
公孙怀迟疑了片刻,瞧了瞧刘陵,刘陵心领神会,点了点头,对门外喊了一声,“你们都退下吧。”门口侍女们答应一声,纷纷退下。公孙怀这才低声缓缓道来:“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米,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相容。”此言一出,刘弗、刘陵姊妹,连上庞备都长叹一声,好似心都是一沉。
刘徐儿眨眨眼道:“这是哪里的民谣,我似曾听说过。”那天真无邪的面容,挨个看过公孙怀与刘弗,刘陵姊妹。方琰也不明白其中深意,瞧着师兄师姐均是面色沉重,也知此事非同小可,便打起精神,静静的听着。公孙怀缓缓道:“此是我孝文皇帝时的民谣,当时流传甚广,只是如今年代久远,传唱者不多,在淮南国中,又颇有禁忌,大抵上你二人只是听闻,不曾知晓其中关窍。”
庞备原本不肯将此事原委,细细道来,但见二师兄说了,便知若是追查下来,总不至于只说他一人的不是,便接口道:“当年诸吕作乱,齐王刘肥,燕王刘建,都被高后逼死,赵王刘如意,淮阳王刘友,梁王刘辉,更是相继为高后所害。高皇帝身后,只剩下我孝文皇帝,当年还是代王的刘恒,还有便是王爷的父亲,淮南厉王刘长了。”
“那为何独有爷爷能幸免呢?”刘徐儿不假思索问道。
公孙怀心不在焉的瞧着墙上的壁画,续道:“淮南厉王刘长乃是当年赵王张敖作乱时,留下来的孩子,出生不久,便没了娘亲,几经辗转,被高后养育,才长大成人,与高后舐犊情深,至于我孝文皇帝,大抵上只因母妃不得宠爱,因祸得福,幸免于难,后周勃、陈平,荡平诸吕,拥立代王刘恒为尊,原本以为我文皇帝,容不下自己同胞弟弟,可大出世人所料,文皇帝待淮南王,非但不严加防范,反而是恣意纵容,便是淮南王击杀左丞相辟阳候审食其,都不闻不问。”
说到此处,庞备原本端在手中的茶盏,啪的一声落在地上,众人均是一愣,只见庞备呆若木鸡,坐在那里,茶盏落地,竟是浑然不理,四肢僵硬不能动,面色蜡黄,好似撞见了邪神鬼祟一般。刘弗拉过庞备的手,只觉手心冰凉,分别是大骇之下的神色。刘徐儿担忧道:“四哥,你,你怎么了,找个太医瞧瞧吧。”
“不,不用……”庞备愣了半晌,才回过神来,缓缓摇了摇头,蹲下身子,将那茶盏拾起。那双眸中,凝结成冰的神色,缓缓溶解开来。公孙怀瞧上去,竟是猜不透是愤怒还是恐惧,不过更让公孙怀瞧不透的是,他不知道这恐惧也好,愤怒也罢,究竟何来?不过众人此时心都在淮南王身上,不曾理会庞备。
“怎么会这样?”方琰见四师哥没事,又皱眉问道:“大汉天下,怎容得有如此诸侯,不讲礼数?难不成我文皇帝,真的如此软弱,又骄纵不法皇族?”刘弗听闻此言,不以为忤,反而双眸闪烁,颇有赞许之意,微微含笑,心道:“当今之世,如五弟方琰这般,食人俸禄,又敢仗义执言之人,当真是不多见了,试问当今诸侯门客,哪个不是奔着拜将封侯,荣华富贵,极尽谄媚阿谀之能事,又有谁敢寄人篱下,却又在人女儿面前,说起主上先祖的不是来?这般心胸可比往日孔丘、孟轲之属,当真是让人佩服之至。”
庞备此时已然恢复了方才的神色,嘴角微微一撇,那没有一丝波澜的面颊上,藏不住略带嘲讽的微笑,似乎瞧着方琰这般意气风发,颇为不屑,好似老叟戏顽童一般,拍了拍方琰肩头,笑道:“五弟也是饱读诗书之人,为何如此糊涂?难道记不得那《左氏春秋》开篇是什么了?”
“啊!”方琰迟疑了片刻,恍然大悟道:“郑伯克段于鄢,多行不义必自毙……”庞备点头道:“你总算是没白读这些个诗书……”与“仁以为己任”的方琰不同,庞备酷爱纵横之术,自幼便仰慕苏秦、张仪、公孙衍,吕不韦之流,凭着三寸不烂之舌,杠杆天下,纵横捭阖,戏诸侯于鼓掌,谋权贵于险中。此类人物,颇通权谋诈术,帝王计量,一瞧知其端倪,庙堂斗法,全在掌控之中。更不必说,此等雕虫小技。
刘徐儿眨了眨天真的双目,忍不住问道:“哎呀,你们就别支支吾吾的了,快说后来如何了?”没有什么比说到自家先祖,更让人心生好奇了,何况此事又关于眼前。想来这淮南厉王之事,虽是当年举国哗然之大事,但一来时过境迁,已不再有人街头巷议,没完没了的分说,二来想必淮南国王宫上下,也对此事讳莫如深。由是方琰和刘徐儿年岁尚浅,并不知情。便是刘陵也是偶然间听闻父王说起此时,而她左思右想,还是只将此事,说给了另三人,不曾告知这年岁最小的却生性天真,又性如烈火的师弟师妹,此时这二人也就难免更加好奇了起来。
庞备续道:“其后,果然淮南厉王愈加骄纵起来,竟是将大汉朝廷派来的文武官员,全都赶出了淮南朝廷,出入仪仗,全都照着天子仪仗,孝文皇帝,忍无可忍,将其置于囚笼之中,流放蜀地,沿街过市,各地县令,均要大张旗鼓,另其招摇。”刘弗端起肩膀,恨恨道:“士可杀不可辱,想祖上何等自矜功伐之人,岂肯如此委命下吏?便愤然自杀了。文帝闻此,说是心生怜悯与愤恨,竟将一路去蜀地的县丞、县令,杀了个一干二净。祖上三子,皆封为王,长子便是父王,而次子封衡山王,三子封庐江王。”
“这……”听闻此言,方琰适才那愤愤不平之气,也霎时收敛不少,在他看来,这孝文皇帝虽说有些阴狠,但淮南厉王所为,也着实有失体统,一时不知是非对错,便没了言语。庞备却道:“诸位也该知道,原本我淮南国携有三郡,九江郡,衡山郡,庐江郡,经此一事,不仅淮南厉王沦为阶下之囚,再无夺嫡可能,便是偌大的淮南国,也一分为三,孝文皇帝,没丢尺寸之地,又落下广施恩德的美名,当真是名利双收。可淮南国四分五裂,便是后继子孙,想为父报仇,也是有其心而无其力了。”
刘弗一张俏脸,划过一丝哂笑,不屑道:“孝文皇帝所做,不仅如此吧,想那齐王刘襄,荡平诸吕,功勋卓著,可到头来,还不是将自家土地,分给了胞弟刘章,刘兴居,孝文皇帝拿了人家的物事打人情,又落得美名,不忘功臣,可自己又献出寸土没有?被高后四分五裂的齐国,到了孝文皇帝这里,仍是分崩离析,且高后时,陷于敌手,尚且能收,这给了自己兄弟,又如何收的回来?后来齐国一分为六,淮南国一分为三,真真是应了贾生对策中,那‘众建诸侯以分其地’的话了。如此软刀杀人,又不落骂名,也当真阴狠,如此行径,庶人尚且不为,何况是文德兼备的一国之君?说来此等伎俩,又有何高明之处,当真能封得住天下人悠悠之口吗?那当年长安民谣,便是如山铁证了。”
刘陵叹道:“如此一来,父王时时怀恨在心,原本还有起兵夺位的念头,只是苦于不会领兵,且看那吴楚七国,声势浩大,连城百余里,带甲十余万众,却几经恶战之后,灰飞烟灭。以淮南国一己之力,焉能撼动大汉朝廷?便作罢了,说来也真是凶险异常,吴楚七王起兵之时,父王也想着起兵,将自己国中军马,交给国相,谁知那国相却出尔反尔,拥兵自重,只坐山观虎斗,不曾发一兵一卒,父王顿足捶胸,大呼上当,却悔之已晚。”
刘徐儿一皱眉,颇有些后怕道:“那吴楚七王平定之后,朝廷没拿父王如何?”公孙怀接口道:“朝廷彻查此事,却无真凭实据说王上有不臣之心,且吴楚七国,叛臣叛将,大有人在,朝廷一时间,没有闲暇顾及王上,此事便就作罢了。说来,也真是福祸相依,若是王上起兵,以周亚夫那等用兵如神,想来如今也是社稷倾覆,宗庙不保了。不过便是如此,此事也是大逆不道之事,只是年头久了,没人知晓也就罢了,若是再有人查找出来,依旧是灭顶的祸患。”说到这等隐忧,六人均是叹了口气,不免更多一层担心。
“到也未必,说不定父王的兵马,助了吴王一臂之力,将那汉家朝廷取而代之,也未可知呢?”刘徐儿不假思索问道。
公孙怀微微一笑,心中暗想:我这师妹,真是天真烂漫的紧。不禁摇头道:“天下一统,乃是大势所趋,若是群雄各据一方,便非要争个你死我活不可,大周列国便是如此,楚项王分封,也是一样,莫说吴楚七王,逆天而动,必不能成事,便是当真成事了,接下来,便是七王之间,自相角逐,总要有一王,端坐长安龙椅,那时生灵涂炭不说,说句不敬的话,依着咱们王上那本事,当真是吴王刘濞的对手不成?”
“那些虚妄之事,不必再说了,”刘陵更挂怀眼前之事,家国天下,并不愿多想,“如今父王总寻思着,自己乃是高祖嫡孙,国之大事,总要评说一二,虽说父王此时并无夺嫡之心,但不甘沉寂,时不时拿出些大汉皇叔的派头,以国事指手画脚,总是在所难免。”她无不担忧的续道:“前些日对闽粤用兵,便是一例。大军凯旋之后,皇帝派严助为特使,前来淮南国,诉说闽粤之战经过,席间极尽夸张之能事,将汉家天军诉说的神乎其神,无往不胜,好在那特使还算客气,未对父王有丝毫不敬,不然真不知父王如何自处。想来,吴楚七王乱后,天子防我等诸侯,如防贼一般,不仅派了丞相监国,还降下诏书,说两千石以上官员均由朝廷委派,如此一来,我等皇亲国戚,无非囚徒一般,任人摆布,父王如此执拗,只怕……”
说到此处,众人均是一阵不言语,各自盘算着各自的心思,春暖花开之时,时不时从屋外传来阵阵清脆鸟语,如此生机,更衬此刻无心赏景之人,心绪郁结。屋中焚起那淡淡的熏香,似乎在将各自的忧愁,轻轻诉说。不多时,只听殿外有人道:“淮南王有请,请三位郡主,三位公子,堂上议事。”刘陵答应一声,那人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