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疆红】来鄯善,不容错过的新疆美食
塞外边疆地区的浩瀚沙漠与辽阔草原风情万种,令许多人悠然向往。凡到新疆旅游观光的游客,大都怀着饱览大漠雪山美景之余、再品尝新疆美食的愿望。
手抓饭
抓饭,维吾尔语叫“波罗”,是维吾尔、乌兹别克等民族兄弟以及中亚国家、俄罗斯联邦等民族执行宾客的风味食品之一。逢年过节、婚丧嫁娶的日子里,都必备“抓饭”待客。他们的传统习惯是先请客人们围坐在炕上,当中铺上一块干净餐布。随后主人一手端盆,一手执壶,请客人逐个淋洗净手,并递给干净毛巾擦干。待客人们全部洗净手坐好后,主人端来几盘“抓饭”,置餐布上(习惯是二至三人一盘),请客人直接用手从盘中抓吃。故取名为“抓饭”。现在有些家庭接待汉族客人,一般都备有小勺。
黄面烤肉
黄面又叫凉面,是夏天里大家常吃的一道街头小吃,基本和炒米粉的地位持平。黄面柔韧耐拉,细滑精道,放上切好的芹菜丁,黄瓜丝,浇上香醋蒜泥辣椒面调好的汤汁,和刚刚烤好的羊肉拌在一起。尝一口,绝对引爆你的味蕾!
手抓肉
手抓肉即用手把着吃肉之意,多用羊肉,是草原牧民最常用和最喜欢的餐食,也是他们招待客人必不可少的食品。常年似乎已形成这样一种概念,即到草原观光旅游不吃一顿手抓肉就算没完全领略到草原食俗风味和情趣,虚此一行。牧民不用手抓肉招待客人,就不能完全表达自己的心意。
特点:这种肉味道清纯软嫩,油香不腻,既可吃肉,又可喝汤,不仅是本地人喜欢享用的食物,更是招待远方来客的美食。特别用小羊肉煮出的,谓之“羔羊肉”,其美味则更具上乘。
如何得名:手抓肉是从哈萨克民族中传来的一种羊肉食用法,因用手抓吃,故得名。
烤馕
烤馕是维吾尔族群众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最主要的食品,也是维吾尔族饮食文化中别具特色的一种食品。维吾尔族食用馕的历史很悠久。馕是用馕炕(吐努尔)烤制而成,呈圆形。
品种:馕的品种很多,大约有五十多个。常见的有肉馕、油馕、窝窝馕、芝麻馕、片馕、希尔曼馕等等。据考证,“馕”字源于波斯语,流行在阿拉伯半岛、土耳其、中亚西亚各国。维吾尔族原先把馕叫做“艾买克”,直到依斯兰教传入新疆后,才改叫“馕”。
特色:馕的一般做法跟汉族烧饼很相似。在面粉(或精粉)中加少许盐水和酵面,和匀,揉透,稍发,即可烤制。添加羊油的即为油馕;用羊肉丁、孜然粉、胡椒粉、洋葱末等佐料拌馅烤制的乃为肉馕;将芝麻与葡萄汁拌和烤制的叫芝麻馕,等等。皆因和面和添加剂成分、面饼形状、烤制方法等各不相同,馕的名称也就相应而别。
传说当年唐僧取经穿越沙漠戈壁时,身边带的食品便是馕,是馕帮助他走完充满艰辛的旅途。通过这个美好的传说,各族人民把馕看作日常生活必备的食品。
烤包子
食如其名,烤包子当然是烤出来的,值得一提的是,在哪里烤出来的呢?不是烤箱,而是馕坑。所以说啊,如果你想吃上烤包子,必须要找一个有馕坑的店,这是不是很难得啊,当然这在新疆还是蛮普遍的。烤包子里满满的都是和洋葱拌在一起腌制过的羊肉丁,从馕坑出炉以后,皮色黄亮,轻咬一口,浓浓的肉香味扑面而来,香浓的羊油霸占了你的整个嘴巴。
熏马肠
新疆伊犁的熏马肉和熏马肠是哈萨克族过冬必备的食物,每年11月底到12月份,是哈萨克族牧民熏肉的旺季。他们在这个时候,要挑选一些膘肥体壮的牛、马、羊宰杀后供过冬食用。为了使这些肉能较长时间的保存,他们采用了多年的方法--熏。初冬开始,哈萨克人家要屠宰牲畜备冬肉,腌制熏干越冬,熏制的肉香味浓郁、耐贮藏。市场上出售的熏肉基本相似,再增加些佐料,如孜然、胡椒、花椒、洋葱等,可煮熟、蒸食。熏马肠是熏肉中的上品。
羊肉串
以新疆烤羊肉串为代表的普及性烧烤,基本是属于大众食品,有街头夜市的烧烤摊和烧烤店两种经营方式。蒙式烤肉,以羊肉为主,取肉用料讲究,口味不膻不腻,跟流行的以牛肉为主的韩国烧烤一度是高档消费的代名词之一。
烧烤的工具根据方法的不同有很多种,如明火烤、炭火烤、炉烤、泥烧、竹烤、铁板烧等都算是烧烤的范畴。常用的炭火烧烤所用的工具有:烧烤炉、碳、钎子、刀、鱼夹、牙签等等。 市面上常见的炭有:易燃碳、木炭、机制炭三种。易燃烧烤炭的表面有一层易燃层,比起普通木炭要容易引燃,缺点是较贵。普通木炭优点是便宜,缺点是大小不一,烧烤时火力不均,燃烧时间短,烧烤的过程中须加炭。机制烧烤炭是由炭和煤混合而成,压制成中空的多棱形,这种烧烤炭大小均匀,燃烧时间长,火力均匀,无烟,价格不贵。很多专业烧烤店选择的都是这种烧烤炭,缺点是不宜引燃。
馕坑肉
馕坑肉和烤包子是一家的,都是从馕坑里出来的。很多人都知道新疆有好吃的烤肉串,架子肉,烤全羊,但很少有人知道馕坑肉。但是!馕坑肉是完全不输烤肉串、架子肉的存在。为什么?第一,馕坑肉的每一块肉都比烤肉串上的大,完全能满足吃货们的胃与心。第二,馕坑肉是在馕坑里焖熟,不需要明火,比起烤串健康绿色,因为是焖熟的,馕坑肉外焦里嫩,口感度五颗星。第三,馕坑肉不仅有肉,还有好吃的馕。这个馕可不是普通的馕。
拌面
拌面,俗称拉条子,一种不用擀、压的方法而直接用手拉制成的小麦面制品,加入了佐餐的拌面菜,是新疆各族群众都喜欢的一种大众面食,特别是维吾尔族和回族等民族的拉条子别有一番风味。
拉条子驰名世界,深受各国人民喜爱,但拉条子水平差异巨大,最好吃的拉条子应该是自己做的,很简单,只需要做几次,就会得心应手。新疆气候寒冷,小麦生长期长,面粉筋道,有嚼头,最适宜做拉条子。
特色:在新疆如果是正宗的维族餐馆,你千万别说你要吃拉条子。因为人家不知道啥子是拉条子,这是汉族人给的称呼。拉条子就是新疆拌面的俗称。制作时不用擀、压的方法而直接用手拉制成,加入了各种蔬菜和牛羊肉,是新疆各族群众都喜欢的一种大众面食,特别是维吾尔族和回族等民族的拉条子别有一番风味。驰名中外,深受各国人民喜爱。
新疆拉条子,实质是陕甘宁地区的拉面技术和新疆肉食习惯相融合的一个美食用方法。一盘拉条子,菜和面都有了,常吃不腻,经久不饿。吃完干活也攒劲。
营养功效:增长肌肉、增加免疫力、促进康复、补铁补血、抗衰老、杀菌、促进消化、降血压降血脂、防癌抗癌、补钙、减缓色斑、防血栓、解热、增加食欲。
米肠子
米肠子是用羊下水做的一道名馔。做法是将羊肺子和羊大肠洗净,将和好的面用水洗出面筋,呈糊状加油和盐,灌入面肺内,然后扎紧气管,放入水中煮两小时左右即成。米肠子是用切碎的羊肝、羊心、羊肠油、加胡椒粉、孜然粉、精盐拌入大米,用水煮,待半小时,在肠中扎眼使之漏气,煮一小时即熟。
风俗:用大米和杂碎来招待客人,被维吾尔人认为是对客人的一种尊重,原因是他们做的杂碎味道好,风味独特,做工讲究,富有营养。米肠子便是其中之一。
特点:米肠子与面肺子,肠糯鲜,肺软嫩,羊肚、面筋有嚼劲,香喷可口,风味独特,不愧为新疆民族风味之佳品。
粉汤
新疆是多民族聚居地,有很多回族人民世代在新疆生活。回族的传统美食很多,不得不提的就是粉汤与丸子汤。先说粉汤。简单来说粉汤就是加了粉块的羊肉汤,辅以大白菜等时令蔬菜。粉块的好坏直接决定粉汤美味与否,一般有豌豆粉和土豆粉两种。豌豆粉白亮白亮的,但是比较硬。而土豆粉颜色略暗,口感弹滑劲道。
酸奶子
酸奶子是我国新疆等少数民族的叫法,其实就是酸牛奶,它是以新鲜的牛奶为原料,经过马氏杀菌后再向牛奶中添加有益菌,经发醇后,再冷却的一种牛奶制品。酸奶不但保留了牛奶的所有优点,而且某些方面经加工过程还扬长避短,成为更加适合于人类的营养保健品。
我国新疆、西藏、内蒙古、青海等少数民族地区称之为酸奶子。牧民一般不爱喝鲜牛奶,而喜欢喝酸奶子。
制法有二:一是将鲜牛奶倒入大锅中烧开,再放在通风处景凉,使其发酵,产生酸味;另是将鲜牛奶置于阳光下或温度高的地方,使其受热发酵,产生酸味,便成酸奶子。
油馓子
油馓子是信仰伊斯兰教少数民族的的风味名点之一。在古尔邦节和肉孜节,家家户户的餐桌上,都有一盘黄澄澄的多层的圆柱形的油馓子。
当客人来到的时候,宾主互致节日问候。客人入座后,笑容可掬的主人首先掰下一束油馓子递到客人面前,然后斟上香喷喷的奶茶或茯茶,殷勤地给客人泡上主人喜欢食用的新疆石河子产的方块糖。客人吃着油馓子喝着茶,主人高兴地连声说:“热合买提,热合买提。”(汉语“谢谢”的意思),感谢客人的光临。
油馓子色泽黄亮,香脆味甘。现在过春节,有的汉族人家也请少数民族邻里巧手帮做油馓子,用以招待兄弟民族客人,可见油馓子亦成为各族人民共同喜爱的名点美食了。
薄皮包子
薄皮包子和烤包子一样以肉馅为主,不同的是,配料相对简单,只是洋葱,盐还有些许胡椒粉。薄皮包子可以配馕,也可以配抓饭来吃,味道很赞。当然也可以蘸醋和辣椒面享用。薄皮包子和烤包子一样实在,一般人一次吃五六个就很撑了。尝一尝这的有别于烤包子的味道,来一次味蕾上的按摩吧。
油塔子
油塔子形状似塔,是西北回族人发明的面油食品。一般做早点配合粉汤吃。塔子色白油亮,面薄似纸,层次很多,油多而不腻,香软而不沾,老少皆宜。 现在成为新疆各族人民喜爱的美食,例如新疆伊犁的维吾尔族人除了用白面和油做成油塔子外,还延伸了油塔子的内容,做成一种叫“赛维孜”的油塔子(即黄箩卜油塔子)。
琼琼饭
菜饭合一的吃法是新疆饮食的一大特点,饭菜不分,只需一锅即可完成。蒸肉,拿仁,羊肉焖饼,抓饭……都是菜饭合一的吃法。另外还有那种新疆方言叫“琼琼饭”的做法也是典型的菜面合一的吃食。
“琼琼饭”制作工序简单。将土豆或胡萝卜擦成丝,也可以用其他蔬菜,野菜拌面粉,或玉米面蒸熟后浇泼葱油即可。“琼琼饭”绵香适口,清香恬淡,是一道充满乡野情趣的小吃。用野菜为主料的“野味琼琼饭”更是极好的药膳。
新疆炒米粉
炒米粉中的米粉较粗,很精道,嚼起来QQ哒。炒米粉属于酱香类菜式,因而汤汁浓,味道重。炒米粉的种类很多,可以自由选择鸡肉或是牛肉,常见的配菜有芹菜,小白菜,酸菜。从微辣到爆辣,完全可以满足爱吃辣的您的胃口!
烤鸡蛋
烤鸡蛋是和田巴扎上所特有的。放在撒了灰的碳火上慢慢的烤,不停的翻动,火候一定要掌握好,否则鸡蛋会裂,弄的蛋黄四溅。这样烤出来的鸡蛋蛋清细腻、爽口,蛋黄有一股淡淡的焦香,是一种能记住一辈子的味道。
土火锅
用巴里坤传统的用铜特制的火锅,里面放入夹沙、丸子、粉条、豆腐、绿菜叶,然后将牛、羊骨头汤,装入砂锅,可点燃煤或柴来加热,肉汤开后即可吃。
夹沙和丸子须先将精肉剁成肉泥,再加适量粉面、鸡蛋以防过油时松散变形和僵硬。夹沙需增加的工序是先将鸡蛋煎成薄饼,再包夹剁好的肉泥过油,夹沙的制作工艺很是繁琐,现今要品尝到正宗的夹沙决非易事。
椒麻鸡
椒麻鸡是新疆美食中的一道经典菜式,不论是在正式的宴席还是三口之家的饭桌上都有它的存在。椒麻鸡色泽清亮,红的花椒,绿的小葱,黄的姜丝,还有白嫩的鸡肉,入口麻而不燥,鲜咸并存,清爽可口。做为凉菜,在夏天椒麻鸡充当美酒佳肴中的点睛之作,冬天呢?他的出现则会让你眼前一亮,在你享用完它以后,它的麻味提神醒脑。椒麻鸡因为口感软嫩的鸡肉,颜色亮丽的配料理所当然地成了凉菜中的贵族小姐。
大盘鸡
大盘鸡是新疆地区名菜,大约起源于80年代后期,主要用料为鸡块和土豆块,配皮带面烹饪而成。新疆大盘鸡色彩鲜艳,有爽滑麻辣的鸡肉和软糯甜润的土豆,辣中有香,粗中带细,而且经济实惠,亲朋聚会食用尚家。
特点:“2014丝绸之路国际食品展览交易会暨第四届中国清真美食文化节”上,乌鲁木齐饮食服务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发布了新疆特色美食标准。大盘鸡的标准为:要有皮带面(皮带宽的面条),才能兼具肉食、主食、蔬菜的营养价值;拌面的面条要有200克,辅料中要有大白菜;抓饭的制作要放白糖;一个馕的重量是200克;一块烤肉是10克左右、2厘米大小;粉汤的汤底要用牛尾骨熬3小时;丸子汤要有豆腐、木耳、菠菜等。
营养价值:鸡肉肉质细嫩,滋味鲜美,并富有营养,有滋补养身的作用。鸡肉中蛋白质的含量比例很高,而且消化率高,很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有增强体力、强壮身体的作用。鸡肉含有对人体生长发育有重要作用的磷脂类,是中国人膳食结构中脂肪和磷脂的重要来源之一。鸡肉对营养不良、畏寒怕冷、乏力疲劳、月经不调、贫血、虚弱等有很好的食疗作用。祖国医学还认为,鸡肉有温中益气、补虚填精、健脾胃、活血脉、强筋骨的功效。
大葱味辛,性微温,具有发表通阳,解毒调味的作用。主要用于风寒感冒,恶寒发热、头痛鼻塞,阴寒腹痛,痢疾泄泻,虫积内阻,乳汁不通,二便不利等。大葱含有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蒜素,又含有二烯内基硫醚、草酸钙。另外,还含有脂肪、糖类,胡萝卜素,维生素B、C,烟酸,钙,镁,铁等成分。
烤全羊
烤全羊之所以如此驰名,除了它选料考究外,就是它的别具特色的制法。新疆羊肉质地鲜嫩无膻味,在国际国内肉食市场上享有盛誉。
烤全羊是选择羯羊或周岁以内的肥羊羔为主要原料。羊宰杀后,去蹄及内脏,用精面粉、盐水、鸡蛋、姜黄、胡椒粉和孜然粉等调成糊状,均匀地抹在羊的全身,然后用钉有铁钉的木棍,从头穿到尾,放在特制的馕坑里,盖严坑口,并要不断地翻动观察,约1小时左右即成。
全羊烤成后即放置餐车上,烹制者在羊头上挽系红彩绸,打成花结,羊嘴放置香菜或芹菜,餐车备有小刀,服务人员推车围绕餐桌转动,恭请客人启刀食肉。不客气的食客们,持刀从烤羊身上切下肉来,尽情地吃,其热烈闲逸古朴浪漫的情景,非身临其境的人,是难以想象其盛况的。
烤全羊色泽黄亮,皮脆肉嫩,鲜香异常,是维吾尔族人民招待贵宾的佳品。
手抓饭
抓饭,维吾尔语叫“波罗”,是维吾尔、乌兹别克等民族兄弟以及中亚国家、俄罗斯联邦等民族执行宾客的风味食品之一。逢年过节、婚丧嫁娶的日子里,都必备“抓饭”待客。他们的传统习惯是先请客人们围坐在炕上,当中铺上一块干净餐布。随后主人一手端盆,一手执壶,请客人逐个淋洗净手,并递给干净毛巾擦干。待客人们全部洗净手坐好后,主人端来几盘“抓饭”,置餐布上(习惯是二至三人一盘),请客人直接用手从盘中抓吃。故取名为“抓饭”。现在有些家庭接待汉族客人,一般都备有小勺。
黄面烤肉
黄面又叫凉面,是夏天里大家常吃的一道街头小吃,基本和炒米粉的地位持平。黄面柔韧耐拉,细滑精道,放上切好的芹菜丁,黄瓜丝,浇上香醋蒜泥辣椒面调好的汤汁,和刚刚烤好的羊肉拌在一起。尝一口,绝对引爆你的味蕾!
手抓肉
手抓肉即用手把着吃肉之意,多用羊肉,是草原牧民最常用和最喜欢的餐食,也是他们招待客人必不可少的食品。常年似乎已形成这样一种概念,即到草原观光旅游不吃一顿手抓肉就算没完全领略到草原食俗风味和情趣,虚此一行。牧民不用手抓肉招待客人,就不能完全表达自己的心意。
特点:这种肉味道清纯软嫩,油香不腻,既可吃肉,又可喝汤,不仅是本地人喜欢享用的食物,更是招待远方来客的美食。特别用小羊肉煮出的,谓之“羔羊肉”,其美味则更具上乘。
如何得名:手抓肉是从哈萨克民族中传来的一种羊肉食用法,因用手抓吃,故得名。
烤馕
烤馕是维吾尔族群众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最主要的食品,也是维吾尔族饮食文化中别具特色的一种食品。维吾尔族食用馕的历史很悠久。馕是用馕炕(吐努尔)烤制而成,呈圆形。
品种:馕的品种很多,大约有五十多个。常见的有肉馕、油馕、窝窝馕、芝麻馕、片馕、希尔曼馕等等。据考证,“馕”字源于波斯语,流行在阿拉伯半岛、土耳其、中亚西亚各国。维吾尔族原先把馕叫做“艾买克”,直到依斯兰教传入新疆后,才改叫“馕”。
特色:馕的一般做法跟汉族烧饼很相似。在面粉(或精粉)中加少许盐水和酵面,和匀,揉透,稍发,即可烤制。添加羊油的即为油馕;用羊肉丁、孜然粉、胡椒粉、洋葱末等佐料拌馅烤制的乃为肉馕;将芝麻与葡萄汁拌和烤制的叫芝麻馕,等等。皆因和面和添加剂成分、面饼形状、烤制方法等各不相同,馕的名称也就相应而别。
传说当年唐僧取经穿越沙漠戈壁时,身边带的食品便是馕,是馕帮助他走完充满艰辛的旅途。通过这个美好的传说,各族人民把馕看作日常生活必备的食品。
烤包子
食如其名,烤包子当然是烤出来的,值得一提的是,在哪里烤出来的呢?不是烤箱,而是馕坑。所以说啊,如果你想吃上烤包子,必须要找一个有馕坑的店,这是不是很难得啊,当然这在新疆还是蛮普遍的。烤包子里满满的都是和洋葱拌在一起腌制过的羊肉丁,从馕坑出炉以后,皮色黄亮,轻咬一口,浓浓的肉香味扑面而来,香浓的羊油霸占了你的整个嘴巴。
熏马肠
新疆伊犁的熏马肉和熏马肠是哈萨克族过冬必备的食物,每年11月底到12月份,是哈萨克族牧民熏肉的旺季。他们在这个时候,要挑选一些膘肥体壮的牛、马、羊宰杀后供过冬食用。为了使这些肉能较长时间的保存,他们采用了多年的方法--熏。初冬开始,哈萨克人家要屠宰牲畜备冬肉,腌制熏干越冬,熏制的肉香味浓郁、耐贮藏。市场上出售的熏肉基本相似,再增加些佐料,如孜然、胡椒、花椒、洋葱等,可煮熟、蒸食。熏马肠是熏肉中的上品。
羊肉串
以新疆烤羊肉串为代表的普及性烧烤,基本是属于大众食品,有街头夜市的烧烤摊和烧烤店两种经营方式。蒙式烤肉,以羊肉为主,取肉用料讲究,口味不膻不腻,跟流行的以牛肉为主的韩国烧烤一度是高档消费的代名词之一。
烧烤的工具根据方法的不同有很多种,如明火烤、炭火烤、炉烤、泥烧、竹烤、铁板烧等都算是烧烤的范畴。常用的炭火烧烤所用的工具有:烧烤炉、碳、钎子、刀、鱼夹、牙签等等。 市面上常见的炭有:易燃碳、木炭、机制炭三种。易燃烧烤炭的表面有一层易燃层,比起普通木炭要容易引燃,缺点是较贵。普通木炭优点是便宜,缺点是大小不一,烧烤时火力不均,燃烧时间短,烧烤的过程中须加炭。机制烧烤炭是由炭和煤混合而成,压制成中空的多棱形,这种烧烤炭大小均匀,燃烧时间长,火力均匀,无烟,价格不贵。很多专业烧烤店选择的都是这种烧烤炭,缺点是不宜引燃。
馕坑肉
馕坑肉和烤包子是一家的,都是从馕坑里出来的。很多人都知道新疆有好吃的烤肉串,架子肉,烤全羊,但很少有人知道馕坑肉。但是!馕坑肉是完全不输烤肉串、架子肉的存在。为什么?第一,馕坑肉的每一块肉都比烤肉串上的大,完全能满足吃货们的胃与心。第二,馕坑肉是在馕坑里焖熟,不需要明火,比起烤串健康绿色,因为是焖熟的,馕坑肉外焦里嫩,口感度五颗星。第三,馕坑肉不仅有肉,还有好吃的馕。这个馕可不是普通的馕。
拌面
拌面,俗称拉条子,一种不用擀、压的方法而直接用手拉制成的小麦面制品,加入了佐餐的拌面菜,是新疆各族群众都喜欢的一种大众面食,特别是维吾尔族和回族等民族的拉条子别有一番风味。
拉条子驰名世界,深受各国人民喜爱,但拉条子水平差异巨大,最好吃的拉条子应该是自己做的,很简单,只需要做几次,就会得心应手。新疆气候寒冷,小麦生长期长,面粉筋道,有嚼头,最适宜做拉条子。
特色:在新疆如果是正宗的维族餐馆,你千万别说你要吃拉条子。因为人家不知道啥子是拉条子,这是汉族人给的称呼。拉条子就是新疆拌面的俗称。制作时不用擀、压的方法而直接用手拉制成,加入了各种蔬菜和牛羊肉,是新疆各族群众都喜欢的一种大众面食,特别是维吾尔族和回族等民族的拉条子别有一番风味。驰名中外,深受各国人民喜爱。
新疆拉条子,实质是陕甘宁地区的拉面技术和新疆肉食习惯相融合的一个美食用方法。一盘拉条子,菜和面都有了,常吃不腻,经久不饿。吃完干活也攒劲。
营养功效:增长肌肉、增加免疫力、促进康复、补铁补血、抗衰老、杀菌、促进消化、降血压降血脂、防癌抗癌、补钙、减缓色斑、防血栓、解热、增加食欲。
米肠子
米肠子是用羊下水做的一道名馔。做法是将羊肺子和羊大肠洗净,将和好的面用水洗出面筋,呈糊状加油和盐,灌入面肺内,然后扎紧气管,放入水中煮两小时左右即成。米肠子是用切碎的羊肝、羊心、羊肠油、加胡椒粉、孜然粉、精盐拌入大米,用水煮,待半小时,在肠中扎眼使之漏气,煮一小时即熟。
风俗:用大米和杂碎来招待客人,被维吾尔人认为是对客人的一种尊重,原因是他们做的杂碎味道好,风味独特,做工讲究,富有营养。米肠子便是其中之一。
特点:米肠子与面肺子,肠糯鲜,肺软嫩,羊肚、面筋有嚼劲,香喷可口,风味独特,不愧为新疆民族风味之佳品。
粉汤
新疆是多民族聚居地,有很多回族人民世代在新疆生活。回族的传统美食很多,不得不提的就是粉汤与丸子汤。先说粉汤。简单来说粉汤就是加了粉块的羊肉汤,辅以大白菜等时令蔬菜。粉块的好坏直接决定粉汤美味与否,一般有豌豆粉和土豆粉两种。豌豆粉白亮白亮的,但是比较硬。而土豆粉颜色略暗,口感弹滑劲道。
酸奶子
酸奶子是我国新疆等少数民族的叫法,其实就是酸牛奶,它是以新鲜的牛奶为原料,经过马氏杀菌后再向牛奶中添加有益菌,经发醇后,再冷却的一种牛奶制品。酸奶不但保留了牛奶的所有优点,而且某些方面经加工过程还扬长避短,成为更加适合于人类的营养保健品。
我国新疆、西藏、内蒙古、青海等少数民族地区称之为酸奶子。牧民一般不爱喝鲜牛奶,而喜欢喝酸奶子。
制法有二:一是将鲜牛奶倒入大锅中烧开,再放在通风处景凉,使其发酵,产生酸味;另是将鲜牛奶置于阳光下或温度高的地方,使其受热发酵,产生酸味,便成酸奶子。
油馓子
油馓子是信仰伊斯兰教少数民族的的风味名点之一。在古尔邦节和肉孜节,家家户户的餐桌上,都有一盘黄澄澄的多层的圆柱形的油馓子。
当客人来到的时候,宾主互致节日问候。客人入座后,笑容可掬的主人首先掰下一束油馓子递到客人面前,然后斟上香喷喷的奶茶或茯茶,殷勤地给客人泡上主人喜欢食用的新疆石河子产的方块糖。客人吃着油馓子喝着茶,主人高兴地连声说:“热合买提,热合买提。”(汉语“谢谢”的意思),感谢客人的光临。
油馓子色泽黄亮,香脆味甘。现在过春节,有的汉族人家也请少数民族邻里巧手帮做油馓子,用以招待兄弟民族客人,可见油馓子亦成为各族人民共同喜爱的名点美食了。
薄皮包子
薄皮包子和烤包子一样以肉馅为主,不同的是,配料相对简单,只是洋葱,盐还有些许胡椒粉。薄皮包子可以配馕,也可以配抓饭来吃,味道很赞。当然也可以蘸醋和辣椒面享用。薄皮包子和烤包子一样实在,一般人一次吃五六个就很撑了。尝一尝这的有别于烤包子的味道,来一次味蕾上的按摩吧。
油塔子
油塔子形状似塔,是西北回族人发明的面油食品。一般做早点配合粉汤吃。塔子色白油亮,面薄似纸,层次很多,油多而不腻,香软而不沾,老少皆宜。 现在成为新疆各族人民喜爱的美食,例如新疆伊犁的维吾尔族人除了用白面和油做成油塔子外,还延伸了油塔子的内容,做成一种叫“赛维孜”的油塔子(即黄箩卜油塔子)。
琼琼饭
菜饭合一的吃法是新疆饮食的一大特点,饭菜不分,只需一锅即可完成。蒸肉,拿仁,羊肉焖饼,抓饭……都是菜饭合一的吃法。另外还有那种新疆方言叫“琼琼饭”的做法也是典型的菜面合一的吃食。
“琼琼饭”制作工序简单。将土豆或胡萝卜擦成丝,也可以用其他蔬菜,野菜拌面粉,或玉米面蒸熟后浇泼葱油即可。“琼琼饭”绵香适口,清香恬淡,是一道充满乡野情趣的小吃。用野菜为主料的“野味琼琼饭”更是极好的药膳。
新疆炒米粉
炒米粉中的米粉较粗,很精道,嚼起来QQ哒。炒米粉属于酱香类菜式,因而汤汁浓,味道重。炒米粉的种类很多,可以自由选择鸡肉或是牛肉,常见的配菜有芹菜,小白菜,酸菜。从微辣到爆辣,完全可以满足爱吃辣的您的胃口!
烤鸡蛋
烤鸡蛋是和田巴扎上所特有的。放在撒了灰的碳火上慢慢的烤,不停的翻动,火候一定要掌握好,否则鸡蛋会裂,弄的蛋黄四溅。这样烤出来的鸡蛋蛋清细腻、爽口,蛋黄有一股淡淡的焦香,是一种能记住一辈子的味道。
土火锅
用巴里坤传统的用铜特制的火锅,里面放入夹沙、丸子、粉条、豆腐、绿菜叶,然后将牛、羊骨头汤,装入砂锅,可点燃煤或柴来加热,肉汤开后即可吃。
夹沙和丸子须先将精肉剁成肉泥,再加适量粉面、鸡蛋以防过油时松散变形和僵硬。夹沙需增加的工序是先将鸡蛋煎成薄饼,再包夹剁好的肉泥过油,夹沙的制作工艺很是繁琐,现今要品尝到正宗的夹沙决非易事。
椒麻鸡
椒麻鸡是新疆美食中的一道经典菜式,不论是在正式的宴席还是三口之家的饭桌上都有它的存在。椒麻鸡色泽清亮,红的花椒,绿的小葱,黄的姜丝,还有白嫩的鸡肉,入口麻而不燥,鲜咸并存,清爽可口。做为凉菜,在夏天椒麻鸡充当美酒佳肴中的点睛之作,冬天呢?他的出现则会让你眼前一亮,在你享用完它以后,它的麻味提神醒脑。椒麻鸡因为口感软嫩的鸡肉,颜色亮丽的配料理所当然地成了凉菜中的贵族小姐。
大盘鸡
大盘鸡是新疆地区名菜,大约起源于80年代后期,主要用料为鸡块和土豆块,配皮带面烹饪而成。新疆大盘鸡色彩鲜艳,有爽滑麻辣的鸡肉和软糯甜润的土豆,辣中有香,粗中带细,而且经济实惠,亲朋聚会食用尚家。
特点:“2014丝绸之路国际食品展览交易会暨第四届中国清真美食文化节”上,乌鲁木齐饮食服务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发布了新疆特色美食标准。大盘鸡的标准为:要有皮带面(皮带宽的面条),才能兼具肉食、主食、蔬菜的营养价值;拌面的面条要有200克,辅料中要有大白菜;抓饭的制作要放白糖;一个馕的重量是200克;一块烤肉是10克左右、2厘米大小;粉汤的汤底要用牛尾骨熬3小时;丸子汤要有豆腐、木耳、菠菜等。
营养价值:鸡肉肉质细嫩,滋味鲜美,并富有营养,有滋补养身的作用。鸡肉中蛋白质的含量比例很高,而且消化率高,很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有增强体力、强壮身体的作用。鸡肉含有对人体生长发育有重要作用的磷脂类,是中国人膳食结构中脂肪和磷脂的重要来源之一。鸡肉对营养不良、畏寒怕冷、乏力疲劳、月经不调、贫血、虚弱等有很好的食疗作用。祖国医学还认为,鸡肉有温中益气、补虚填精、健脾胃、活血脉、强筋骨的功效。
大葱味辛,性微温,具有发表通阳,解毒调味的作用。主要用于风寒感冒,恶寒发热、头痛鼻塞,阴寒腹痛,痢疾泄泻,虫积内阻,乳汁不通,二便不利等。大葱含有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蒜素,又含有二烯内基硫醚、草酸钙。另外,还含有脂肪、糖类,胡萝卜素,维生素B、C,烟酸,钙,镁,铁等成分。
烤全羊
烤全羊之所以如此驰名,除了它选料考究外,就是它的别具特色的制法。新疆羊肉质地鲜嫩无膻味,在国际国内肉食市场上享有盛誉。
烤全羊是选择羯羊或周岁以内的肥羊羔为主要原料。羊宰杀后,去蹄及内脏,用精面粉、盐水、鸡蛋、姜黄、胡椒粉和孜然粉等调成糊状,均匀地抹在羊的全身,然后用钉有铁钉的木棍,从头穿到尾,放在特制的馕坑里,盖严坑口,并要不断地翻动观察,约1小时左右即成。
全羊烤成后即放置餐车上,烹制者在羊头上挽系红彩绸,打成花结,羊嘴放置香菜或芹菜,餐车备有小刀,服务人员推车围绕餐桌转动,恭请客人启刀食肉。不客气的食客们,持刀从烤羊身上切下肉来,尽情地吃,其热烈闲逸古朴浪漫的情景,非身临其境的人,是难以想象其盛况的。
烤全羊色泽黄亮,皮脆肉嫩,鲜香异常,是维吾尔族人民招待贵宾的佳品。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