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岁时,所能理解的《围城》
《围城》,这本书大概看了半个多月,终于看完了。好久没有痴迷过一本小说了,也是感激自己能有这样的执着。当然,功劳应该归功于作者,钱钟书老先生,还有他的贤内助,杨绛女士。文字幽默风趣,故事贴近我未能体验到的生活,所以也甚是好奇。
当然,在爱情故事里的描述,即是男主角方鸿渐与苏文纨、赵辛楣、唐晓芙的感情纠葛,那里的感情,是我能理解的。至少我认为我能理解这几个年轻人的纠结,内心对于喜欢的表达、困扰。还有失恋之后的执着,为感情的伤心欲绝,可以几日不食、不语。那样的爱情,可以用轰轰烈烈来表达。方鸿渐也说了,这在人生中,也只有少年时,才能经受的起这样的感情,强烈,还有折磨自己。在人生关于爱情终有定局时,发现这竟然是美好的。喜欢其中关于男女人探讨的描述:要是结婚,就先来一次旅行,可能越艰苦越好,这样可以认定对方是不是可以终身彼此托付的人;女人之间的政治外交,其实比男人做得好;女人似乎执拗起来,比谁都可怕……
故事的第五部分,是一次在战争时期,从上海到湖南的工作转移。临时的队伍里,有两个失恋的年轻人:方鸿渐、赵辛楣,一个主导后半段故事的女性——孙柔嘉,还有两个不受人喜欢的:李梅亭、顾尔谦。战时的混乱、旅途吃住的恶劣、经济的紧张,这几个因素,使一开始齐心的队伍,分为了两支:方鸿渐、赵辛楣、孙柔嘉一组,李梅亭、顾尔谦一组。这样的组合,也为之后在三闾大学里的阵营做了前言解释,也是所谓的埋下伏笔吧。虽不知道,这主人公战时里的经历是否是当时真实的中国,是否仅为戏剧化效果而已。但这其中的令人恶心,却是让我不能忘怀。很有一种,幸好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窃喜。
但令人此生难忘的艰苦经历,并没有使得在三闾学校的生活有很好之处吧?当然,方鸿渐、赵辛楣也确实学到了很多为人圆润的方法,处世之道。而我,作为一名在校十几年的学生,似乎从中参透了一些校园政治内幕一样,特别好奇其中各个人物的想法。总觉得离我这个学生很近又很远的东西,被我慢慢的发现,如有一种发现新大陆的快感。所以,那时有人问我,《围城》这本书如何,我会很开心的说:很有趣,很好看……一个劲的夸。但是,到故事中关于婚姻的部分,我并不是这样认同自己当初的感觉了。
三闾大学再怎样艰苦的经历,也总算让男主角有了一个归宿。方鸿渐跟孙柔嘉结婚了。以一个神一般的速度,确定了这后半生的归属。这其中,外人的推动力量比内心对女方的认可更强。总之,方鸿渐这一婚姻,似乎已经在之前在他与赵辛楣的聊天中,设定了。很多情景,似乎被他们预言到了一样。好吧,也是敬佩作者这样的伏笔。方鸿渐与孙柔嘉的爱情,从婚姻关系在大家确定之后开始的。那些甜蜜,情侣之间的小心思、其中的你侬我侬,卓识让读者,当然,是我这样的单身狗,受虐呀……但,似乎爱情的坟墓—婚姻,又把我拉回来。至少,是给我一丝不知名的慰藉。
第八第九部分讲的,就是方鸿渐与孙柔嘉的婚姻。他们在上海的婚后生活,被困于方家:一个有父母、有两个弟弟和他们老婆、还有两个两三岁大娃……这一个大家庭中,还有孙家,一个难对付外国回来的姑母,能力有,势力强的女人。方孙两家彼此都会对对方恶心,所以家庭之间很少往来。因而孙柔嘉也在婆媳关系之中难处。幸好他两可以远离方家的大家庭,不跟他们一起居住。但是日常的往来,也是免不了了。然而每一次的见面,都是一场“内耗”。总之,越处是越不好。而方鸿渐,也是常遭孙家嫌弃,特别是那一位护着妻子的姑母。在这样的一团乱麻的亲戚关系中,这两人的婚姻,终要有一场大战,只是战事到底如何,是不是毁了一段婚姻,就不懂了。因为在战争暂时停下的最高潮,作者收尾了……
我也不禁开始想,婚姻到底在人生中应该是怎么样的那?当然,也许每一段可以与子偕老的婚姻,都要经历这样的,以一种争吵的方式了解、理解彼此的过程。可我,依然不懂……
中国的小说,与外国小说的不同,在我读完《围城》之后,让我感知到了一二。对于人物描写的细致、对于感情描写的细腻、对于思考方式的懂得,都让我对中国小说开始着迷了……当然,在校的研究,我还是要去认真开展的,毕竟这样安静的学习、研究的日子并不多了。也感谢,在适应西农的日子里,幸好有钱钟书老先生的著作相伴。
一切都很好,忘关注我的亲朋好友们放心。关于这一篇不成熟的读后感,也请大家吐槽一下。我喜欢思想的碰撞与交流。
记于:2016年9月24日星期六
当然,在爱情故事里的描述,即是男主角方鸿渐与苏文纨、赵辛楣、唐晓芙的感情纠葛,那里的感情,是我能理解的。至少我认为我能理解这几个年轻人的纠结,内心对于喜欢的表达、困扰。还有失恋之后的执着,为感情的伤心欲绝,可以几日不食、不语。那样的爱情,可以用轰轰烈烈来表达。方鸿渐也说了,这在人生中,也只有少年时,才能经受的起这样的感情,强烈,还有折磨自己。在人生关于爱情终有定局时,发现这竟然是美好的。喜欢其中关于男女人探讨的描述:要是结婚,就先来一次旅行,可能越艰苦越好,这样可以认定对方是不是可以终身彼此托付的人;女人之间的政治外交,其实比男人做得好;女人似乎执拗起来,比谁都可怕……
故事的第五部分,是一次在战争时期,从上海到湖南的工作转移。临时的队伍里,有两个失恋的年轻人:方鸿渐、赵辛楣,一个主导后半段故事的女性——孙柔嘉,还有两个不受人喜欢的:李梅亭、顾尔谦。战时的混乱、旅途吃住的恶劣、经济的紧张,这几个因素,使一开始齐心的队伍,分为了两支:方鸿渐、赵辛楣、孙柔嘉一组,李梅亭、顾尔谦一组。这样的组合,也为之后在三闾大学里的阵营做了前言解释,也是所谓的埋下伏笔吧。虽不知道,这主人公战时里的经历是否是当时真实的中国,是否仅为戏剧化效果而已。但这其中的令人恶心,却是让我不能忘怀。很有一种,幸好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窃喜。
但令人此生难忘的艰苦经历,并没有使得在三闾学校的生活有很好之处吧?当然,方鸿渐、赵辛楣也确实学到了很多为人圆润的方法,处世之道。而我,作为一名在校十几年的学生,似乎从中参透了一些校园政治内幕一样,特别好奇其中各个人物的想法。总觉得离我这个学生很近又很远的东西,被我慢慢的发现,如有一种发现新大陆的快感。所以,那时有人问我,《围城》这本书如何,我会很开心的说:很有趣,很好看……一个劲的夸。但是,到故事中关于婚姻的部分,我并不是这样认同自己当初的感觉了。
三闾大学再怎样艰苦的经历,也总算让男主角有了一个归宿。方鸿渐跟孙柔嘉结婚了。以一个神一般的速度,确定了这后半生的归属。这其中,外人的推动力量比内心对女方的认可更强。总之,方鸿渐这一婚姻,似乎已经在之前在他与赵辛楣的聊天中,设定了。很多情景,似乎被他们预言到了一样。好吧,也是敬佩作者这样的伏笔。方鸿渐与孙柔嘉的爱情,从婚姻关系在大家确定之后开始的。那些甜蜜,情侣之间的小心思、其中的你侬我侬,卓识让读者,当然,是我这样的单身狗,受虐呀……但,似乎爱情的坟墓—婚姻,又把我拉回来。至少,是给我一丝不知名的慰藉。
第八第九部分讲的,就是方鸿渐与孙柔嘉的婚姻。他们在上海的婚后生活,被困于方家:一个有父母、有两个弟弟和他们老婆、还有两个两三岁大娃……这一个大家庭中,还有孙家,一个难对付外国回来的姑母,能力有,势力强的女人。方孙两家彼此都会对对方恶心,所以家庭之间很少往来。因而孙柔嘉也在婆媳关系之中难处。幸好他两可以远离方家的大家庭,不跟他们一起居住。但是日常的往来,也是免不了了。然而每一次的见面,都是一场“内耗”。总之,越处是越不好。而方鸿渐,也是常遭孙家嫌弃,特别是那一位护着妻子的姑母。在这样的一团乱麻的亲戚关系中,这两人的婚姻,终要有一场大战,只是战事到底如何,是不是毁了一段婚姻,就不懂了。因为在战争暂时停下的最高潮,作者收尾了……
我也不禁开始想,婚姻到底在人生中应该是怎么样的那?当然,也许每一段可以与子偕老的婚姻,都要经历这样的,以一种争吵的方式了解、理解彼此的过程。可我,依然不懂……
中国的小说,与外国小说的不同,在我读完《围城》之后,让我感知到了一二。对于人物描写的细致、对于感情描写的细腻、对于思考方式的懂得,都让我对中国小说开始着迷了……当然,在校的研究,我还是要去认真开展的,毕竟这样安静的学习、研究的日子并不多了。也感谢,在适应西农的日子里,幸好有钱钟书老先生的著作相伴。
一切都很好,忘关注我的亲朋好友们放心。关于这一篇不成熟的读后感,也请大家吐槽一下。我喜欢思想的碰撞与交流。
记于:2016年9月24日星期六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