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想光斑
校园里的悬铃木已经撑开了天空,亭亭如盖了。最奇幻的是光。光斑陆离,明暗有变,从树叶缝隙间投向地面,像眩目的霓虹的重叠。黑叠着白,白叠着灰,灰进一步叠着更灰,更白,更黑。它们看起来好似噙满泪水的眼中看到的一圈又一圈水泡的交相辉映。初夏的微风簌簌而动,它们也随风从原来的位置滑向别处,然后又弹回到原初,像一种古老的时间突然的流转。有时它们又忽然跳跃到行人的发丝上,肩膀上,甚至少年的脸庞。它们没有脚却在穿梭而过的人群里随意跳动,徒然增添了明丽动人。温度刚刚好,不冷也不热,它们是诗歌里摘下的春果。 当太阳西斜之后,再光顾时,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树顶交圈之处呈现的昏暗,与树丛下的地面上长长的光道形成了明晰的两个世界。这时候的光在周遭的衬托中无比明亮,像雨后初晴的云层上突然迸溅出来的,又像教堂里的上帝。是什么时候从光斑陆离,明暗交辉的暧昧,变成了光芒万丈,明晰两分。实在让人感到无比的惊诧。
中国有句古话称“以不变应万变”。在这里则是以相对的不变造变化的万象。当定位于某一时间时,可以认为太阳不变,树的枝叶随风而动,于是光斑有了摇动。而人的运动又让光斑的投射面产生了变化,形成了跳跃。而从更长的过程来看,则是树不动,太阳发生了变动,然后光斑逐渐产生了自身的形态变化,当太阳移动到某一角度时,它便完全脱离了树叶间的缝隙,而从树的侧面直接投向大地。在这之间,树,风,人,太阳都是相互协作,多组变和不变的孤立关系相互叠加,然后产生了复杂而无穷。。。 所以,综上所述,双排交错的悬铃木是一种建筑的好类型,是捕捉光的好容器! 所需完成的应是一种艰难的转化,转化需要一种密码。
本文作于2014年5月7日,南京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