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追求自由时,内心深处恐惧吗?
![]() |
余声先
巴基斯坦纪录片《河中女孩》的大意是:一个年轻的少女萨芭由于和相爱的少年私奔,遭到她的父兄执行“荣誉处决”,家里的女性成员对这种惩罚也表示支持,后来这个女孩九死一生活了下来,但最后她只能原谅她的家庭。
《河中女孩》由杰出的巴基斯坦籍女性导演、制片人莎梅·奥贝德·奇诺伊执导,于2016年2月29日,获第88届奥斯卡最佳纪录短片奖。
这是一部伟大的纪录片,片中如实记录了事件相关的萨芭,她的丈夫,父亲,叔叔,母亲,姐妹,长老,警察,律师等等真实角色的真实态度,没有评判,只有如实的记录。
我想从心理学的几个层次谈一些观影的初步的感受。
首先,心理学,尤其是治疗心理学,着重于个体的解放,而不是群体的解放。纪录片中的事情,是一个群体文化造成的结果,这种群体文化形成于古代的经济基础,民族特点,宗教等重要的基础。古代的经济基础决定了女性对男性的依附地位,违反了这个就会受到法律和道德的谴责及惩罚。这种文化是落后的,但要改变也很难,只能缓慢的改,但还有极端保守的人不允许改变的发生,电影中,村庄的长老们其实也知道这一点。
一个社会,其实和一个人相似,当一部分的需要和另一部分的需要发生强烈的冲突,必然会导致内部的矛盾,纠结,痛苦。我想,一个心理咨询师,不但要关注像萨芭这样收到伤害的纠结的个体,也要关注社会的痛苦,尽管这不是心理师的职业要求,但由于没有不生活在世间的心理师,心理师对社会的认识越深刻,才能越保持价值观中立的职业态度要求,才能更加有效的帮助个体解除痛苦,成长发展,这是社会相关的个人心理痛苦治疗的必要成份。
回到萨芭身上,她的心灵受到了巨大的伤害,她的恐惧该怎样消除?她的愤怒该如何解决呢?她的抑郁该如何解决呢?她该如何继续她未来的生活呢?她该如何成长呢?
从电影中看,萨芭是幸运的,年轻的活力使她逃脱了死亡,丈夫的爱和婆家的接纳使她暂时忘记了恐惧,结论是明显的,爱是治愈心理痛苦的最有效的良方。问题是,随着生活的继续,丈夫的爱与家庭的包容还会那么完美吗?只有自己对自己的爱才能真正治愈她。
按照内观治疗的方法,她只需要如实地去感受自己的恐惧,感受自己的愤怒,感受自己的抑郁。这个过程是一个逐渐的过程,随着她对这些情绪的体会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接纳,它们就会逐渐释放,她的心中就会逐渐出现天生就有的爱与智慧,她就走上了自我成长之路。不过我想伊斯兰教必然也有自己的心灵救赎方法,她心中的爱与智慧也许也充满了她的本民族和文化特征,我们只是善意的猜测和祝福。
个体解决与社会的矛盾的方法,我想应该是在适应社会和改变社会两个极端间灵活的操作,这个度的把握最终只能由个人自己把握。希望萨芭能从巨大的灾难中获取到意外的机缘,发掘自己的智慧,最终能实现个人的成长和幸福,也为她所处的家庭,村庄,国家,文化的成长和幸福做出贡献,就像纪录片的巴基斯坦女导演一样,用自己的纪录片客观地揭示冲突中不同角色的态度,为自己祖国的进步,男女平等的事业提供帮助。或许萨芭做不到这么高大的事业,我也希望她能挖掘到足够适应生活,让自己幸福的智慧。当然,无论怎样,一定量的心灵之苦是必须承受以至于享受的。
纪录片中萨芭对伤害她的家人的宽恕应该是正确的,不过她现在只是在口头上的宽恕。个人成长之后,内心的爱战胜了恐惧,愤怒和抑郁之后,希望她能够真的从内心宽恕伤害她的家人,用她的智慧拯救她的家人。因为,爱自己,进而爱别人是最重要的品质,真主,耶稣,佛,孔子,老子都是这么教诲我们的。
上文没有讨论对罪犯的惩罚问题,并不代表支持罪犯,也没有讨论男女平等问题,应该有专门的主题讨论这些问题。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文化环境中,女性朋友们,当你大胆追求自由时,内心深处恐惧吗?应该不会恐惧出现类似萨芭的不幸,为此,女性朋友们应该感到幸福和幸运,无论如何,我们的身边都不会发生这样的故事,我们的男性无比包容。
但是,不恐惧这样的事情,不代表当你追求各种自由时,内心深处没有恐惧,每个人在选择改变和自由时,内心深处都潜藏着深深的恐惧,它们是什么呢?怎样解决呢?让我们一起用专业的方法,觉察自己的恐惧,并为我们的恐惧悟出智慧的解决方法,在追求自由幸福之路上昂首坦然前进。
![]() |
明量心理咨询 电话:18514649186(同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