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饶之海贰
花了一天,看完奔马(我怎么可以这么闲!!!T_T哀叹三秒),老实说,不如春雪吸引我。奔马里刚性太多,松枝清显和饭沼勋差别尽管很大,但根本上,俩人的执念的顽固性是一致的,只不过方向不同,一是为爱,一是为理想。清显的执念,在我看来很正常,为爱痴狂,因爱丧命,纵观文学史上这样的人物形象数不胜数,而勋的执念,却是日本特有的。武士道精神,剑术,天皇,《神风连史话》……右翼激进少年在日本内忧外患的年代妄图通过以自我牺牲为代价推翻现有制度,回到过去。是怎样的环境才能早就这样的思想?由于对日本历史知识的匮乏,我只好通过回想中国的近现代历史来类比日本当时的状况,体会有志青年迫切的革命决心。突然想起高中历史课本上马克思在中学时期说的理想“要为全人类的幸福事业而奋斗终身”,当时历史老师就说了,伟人就是伟人,在这样的年纪就决定要做这样伟大的事业了。印象很深是因为,当时自己完全没有想过以后要做什么,没有理想,没有坚定的目标,就算当时唯一想法是考上好大学,也从未想过要上多好的大学,因为我很清楚自己几斤几两。这个就是自知之明的悲哀了。即使到现在也没有想过要去做弘扬中华文化的使者,投身民族复兴的事业。因为世道很太平(幸生此时此地),自己只是燕雀,从未想过鸿鹄之志。而倒不如说勋代表的就是真正的三岛,那个时代真正的经历者,这种政治观点在今天来看显然是倒退的,然而三岛想回到的究竟是过去怎样理想的年代,是雪国的时期吗?勋的死,是否本身就证明了失败的必然性,那么三岛想说的究竟又是什么呢?看奔马一半是忍不住看了前言的介绍,丰饶之海本身或许就是虚无。

佛,在丰饶之海里溢满。人生是悲苦的,四生轮回,也逃不过咒命,死。只有涅槃才能解脱,涅槃是化为虚无,不再轮回。想到三岛最后的结局,不禁感慨人是多么矛盾,道理都懂,不去尝试却比死更难受,然而尝试过后却是死,殊途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