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读三国志程郭董刘蒋刘传
这一篇又是谋士,或者说是说客。往往都料事如神,见解独到。
程昱主要是张邈投吕布后帮曹操守住了三城,打兗州时凭口舌就劝定了县令靳允,打袁家也出了力。被人诬告还可以没事,也是不错了。
郭嘉也是打吕布出了力,而且料事如神,预测了孙策的死,打袁家也是出了力,也是一个被批评而没事的。
董昭也是个说客,而且善用计谋。先是伪造檄文平定了钜鹿,后又说服了杨奉,迎天子回许县,劝降等。而且懂得揣摩上意,了解主子的需求。知道借力打力,占得先机。作为一个谋士,也算是厉害的了。
刘晔一出场就杀了自己的小妈,跟着又杀了郑宝,做事果断狠辣。不过这几个人中,他也是贡献最多,最料事如神的一个,他的建议每一条都是有效的。只是在乎上面的人听还是不听。他往往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看得也比别人长远。如果曹操听他的早点入蜀,可能蜀国的历史就要改写了。还有孟达降而复叛,刘备打东吴,他都算到了。也是不得不佩服。
蒋济也是被诬告没事的,看来这一波都比较幸运啊。也是个高瞻远瞩,想得长远的,后来和司马懿一起灭了曹爽,因为曹爽的事还专门要辞官,结果皇帝不许。
刘放是个人物,和孙资一起把燕王曹宇,领军将军夏侯献、武卫将军曹爽、屯骑校尉曹肇、骁骑将军秦朗五个托孤大臣拉下马,换了司马懿和曹爽。他主要就是给皇帝写文案的,也是接近核心的人。曾经凭两封信就搞到孙权和诸葛亮起了嫌疑,也是厉害。只是这样的人,终究还是小人了点,能在历史上留个名,却终究上不了台面。
陈寿先生的评语:程昱、郭嘉、董昭、刘晔、蒋济才策谋略,世之奇士,虽清治德业,殊於荀攸,而筹画所料,是其伦也。刘放文翰,孙资勤慎,并管喉舌,权闻当时,雅亮非体,是故讥谀之声,每过其实矣。
至于陈寿先生说的言过其实,我倒是不那么认为,难道不该说魏国的亡国也是有他们一份功劳么!
程昱主要是张邈投吕布后帮曹操守住了三城,打兗州时凭口舌就劝定了县令靳允,打袁家也出了力。被人诬告还可以没事,也是不错了。
郭嘉也是打吕布出了力,而且料事如神,预测了孙策的死,打袁家也是出了力,也是一个被批评而没事的。
董昭也是个说客,而且善用计谋。先是伪造檄文平定了钜鹿,后又说服了杨奉,迎天子回许县,劝降等。而且懂得揣摩上意,了解主子的需求。知道借力打力,占得先机。作为一个谋士,也算是厉害的了。
刘晔一出场就杀了自己的小妈,跟着又杀了郑宝,做事果断狠辣。不过这几个人中,他也是贡献最多,最料事如神的一个,他的建议每一条都是有效的。只是在乎上面的人听还是不听。他往往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看得也比别人长远。如果曹操听他的早点入蜀,可能蜀国的历史就要改写了。还有孟达降而复叛,刘备打东吴,他都算到了。也是不得不佩服。
蒋济也是被诬告没事的,看来这一波都比较幸运啊。也是个高瞻远瞩,想得长远的,后来和司马懿一起灭了曹爽,因为曹爽的事还专门要辞官,结果皇帝不许。
刘放是个人物,和孙资一起把燕王曹宇,领军将军夏侯献、武卫将军曹爽、屯骑校尉曹肇、骁骑将军秦朗五个托孤大臣拉下马,换了司马懿和曹爽。他主要就是给皇帝写文案的,也是接近核心的人。曾经凭两封信就搞到孙权和诸葛亮起了嫌疑,也是厉害。只是这样的人,终究还是小人了点,能在历史上留个名,却终究上不了台面。
陈寿先生的评语:程昱、郭嘉、董昭、刘晔、蒋济才策谋略,世之奇士,虽清治德业,殊於荀攸,而筹画所料,是其伦也。刘放文翰,孙资勤慎,并管喉舌,权闻当时,雅亮非体,是故讥谀之声,每过其实矣。
至于陈寿先生说的言过其实,我倒是不那么认为,难道不该说魏国的亡国也是有他们一份功劳么!
来自 豆瓣App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