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色、艺术与搞基——原来你是这样的克里夫·巴克

这次的文章源于一次在豆瓣的吐槽,大概是当时在网上乱看看到了一些克里夫·巴克有趣的八卦想和大家分享下。《养鬼吃人》(或者《猛鬼追魂》)和钉子头本人其实知道的人不少,但这一切的缔造者克里夫·巴克虽然也同样名头响亮,但除了作品出名外其实本人并不太为大家熟知,顶多是一些百科上的冷冰冰的内容。说两句他的这个人的生平,然后就开始大肆形容他在各种作品里创作的形象和世界观了。
所以这次文章的目的就是希望再次重新介绍一下他,试着用一些有趣的角度和材料,展现一个不一样的克里夫·巴克。
如果让我从所有恐怖电影中选最经典的形象,在电影史好好捋一下的话从最早的科学怪人和环球怪兽到80年代杰森、迈克尔、恰奇等一批经典偶像,再来到后面亚洲的楚人美、贞子与伽椰子然后一直到21世纪的Jigsaw、安娜贝尔和巴巴杜,这显然能列出一长串百八十人的大名单。
但有两个形象从可以从脑子里瞬间蹦出来根本不用多想:异形和钉子头。

要聊异形多经典有多大的影响力根本不用我多费口舌了,况且这次的主角并不是它。但如果说到钉子头的话,或许在国内新一批的恐怖片影迷就显然没那么了解。因为虽然《养鬼吃人》(猛鬼追魂)从1987年拍到2011年是第九部,今年应该会有第十部。但其实也只有前几部能看,而那已经是20多年前了。
虽然如此但影迷们应该或多或少都见过钉子头的形象。基本大部分去看《养鬼吃人》系列的影迷其实最开始也不知道克里夫·巴克是谁,也不清楚这是个什么样的电影。只是单纯的因为钉子头的造型实在太狂帅酷炫吸引人所以不得不找来看看这到底是什么东西。

虽然有造型师的帮忙,但钉子头主要还是克里夫·巴克的设计。所以可以说第一部《猛鬼追魂》是一部彻头彻尾的克里夫·巴克作品,从小说到剧本改编,还有导演和造型设计,他本人负责到了每一个关键部分。而异形就需要HR·吉格和雷德利·斯科特两位天才的通力合作了。
然而钉子头今天也不是主角,其实比起国内簇拥数量还不算少的《养鬼吃人》系列电影或者是和麦克法兰合作的《扭曲灵魂》系列。克里夫·巴克在国内被了解的程度还远不如他的一系列作品和世界观。所以这篇文章主要是就是多八克里夫·巴克本人,他的作品顺便一提就好了。



我看到了恐怖的未来,他的名字叫克里夫·巴克” ——史蒂芬·金
这写在1985年美国出版《血书》封面上的话经常被引用,原因不是别的,正是因为说这话的人是大名鼎鼎的史蒂芬·金。30年后的现在再看这句话,不得不承认金神有一定的前瞻性,克里夫·巴克确实对后面的电影游戏动漫等都有不小的影响。但大概因为大家都是熟人,所以这话其实当时或许有点为好哥们站台的嫌疑。
要说回来当时恐怖电影界的那一堆大咖基本都互相认识,不论是来自英国美国或者意大利(巴克是英国人)。其实大家都在领域内影响深远各有千秋,但如果要横向这么对比,其实克里夫·巴克的才华依旧显眼。因为在写作/导演/视觉艺术领域他的成就都很突出。像史蒂芬·金虽然也导演过电影(1986年的《火魔战车》),但也就像他演戏一样大概只能算是玩票了。从我个人角度来讲要找出另一位才艺上可以比肩巴克的恐怖大咖话就是约翰·卡朋特,主要老爷子除了编导之外在音乐领域实在是太过牛逼。
但是克里夫·巴克有一点其他几位比不了的地方...那就是他长得帅了。



克里夫·巴克的颜值其实完全用不上同行衬托,他就是一个有蓝灰色眼睛、高挺鼻梁的英式帅哥,稍微有点像少了些柔情但是多了点灵气的休·格兰特。既然史蒂芬·金都能充满了自信明目张胆的不停演出和客串(原谅我金神!! (/Д`) ),巴克成为一个专业演员想必也没啥问题,演一个17、18世纪被转化的贵族吸血鬼感觉也是蛮合适的。可惜的是他没活跃在这个男色消费的时代,想象二三十岁又有颜值和才华的他如果开设了FB粉丝专页和Twitter与Instagram,那该会有多少迷妹迷弟每天舔屏啊。

“黑暗哲学家”是国内巴克粉丝对他最常用的称谓,他大学确实是学哲学的。一开始这么叫,然后仿佛一种传统一样,后来入坑的同学也就跟着这么叫了起来。这当然自有其道理,天才的巴克对于肉体、灵魂、恐惧、欲望、痛苦、永恒等等都有自己独到的思索,在自己创作的世界观再到作品中都有所展现,他的作品无疑拓展了人类对于黑暗世界想象力的边界,只要看过随便一部他的电影或者世界设定的人都会认同这一点。
但是这个词的坏处在于给只了解作品不了解他本人的粉丝们预设了一个形象:巴克成为了一个阴暗的、深沉的、时常在思索那些关于终极意义之类问题の迷般男子。但这更多只是粉丝们一厢情愿的想法,实际上的巴克要比这有趣多了。

1990年BBC曾经推出过一个名为《Horror Cafe》的节目,节目中邀请了6位恐怖领域的大咖坐在一起聊天。其中有罗杰·科曼、约翰·卡朋特这两位电影界的大神,还有两位著名的恐怖小说家拉姆齐·坎贝尔、莉莎·塔特尔和编剧皮特·阿特金斯。克里夫·巴克也在其中,同时还兼职主持人的身份。

这个节目让我对巴克有了新的认识:首先是他并不沉默,口头表达能力很强。通常文字能力好没法和语言能力好直接画上等号,谈话类节目的主持人也不是那么好当的。巴克在整个节目中的表现可以说是游刃有余,即便是面对卡朋特和科曼这样的前辈也能Hold住场面始终引导话题也足见其才华了。节目的形式很特殊,六个人是边吃边聊,旁边还不停的有服务员端菜撤盘子。吃饱喝足了还能点上香烟继续话题,这在现在的电视节目里是不敢想象的。

另外就是克里夫·巴克也不阴沉,整个节目他本人也是吃喝不断,聊天时候很爱用手势,听人说话也很认真,感觉就是那种活泼又聪明的男生。当时其实已经38岁的他还留了一个The Mullet 头,还好他本人长得年轻,这挑脸的发型当年不知道毁了多少欧美男孩。当时42岁的卡朋特其实只比巴克大四岁,但是感觉上却可以当他的父辈。有趣的是卡朋特抽的是香烟,而巴克那张有点“稚嫩”的脸配的是雪茄,显得有说不出的违和感。
克里夫·巴克问卡朋特:“你想没想好你最后的遗言是什么?” 卡朋特说:“I'll be right back!”


作为一个风趣聪明有才华颜值高的腐国人,96年才出柜的巴克其实已经算非常晚了。其实也不能算出柜,他在18,19岁左右认识到自己是同性恋,之前他始终没回避但也没特地强调这件事儿。当时是在他出版的《Sacrament》里面有一位同志主角所以把他推到了风口浪尖,根据巴克自己的说法他始终不觉得作为一个同志有什么问题:
自打我第一本书出版开始我就在世界各地的同志书店里面看书,我始终不觉得有什么问题,直到1995年因为各种各样的“gay things”发生,所以我帮自己找了一个危机公关,因为我同时出现在好几本同志杂志的封面,搞得有点满城风雨。

有一本加拿大的杂志《January》曾经采访过巴克,记者在文章里是这样写的:
“你像个来自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我说,我们在温哥华西尔维娅酒店华丽的休息室,灯光微弱,氛围宁静而高雅:“你拍电影、写书还有画画,你还做其他别的有创造力的事么?” 他看着我,格外年轻感觉有些无辜感的脸上有一双碧蓝的眼睛,“Fuck” 他说。
外貌人畜无害的巴克其实对于性非常直率,而且如果说他不是重口味大部分人才会感觉奇怪,他想象中那些比地狱还地狱的世界与怪物造型当然不会出自于什么内心阳光的春风少年。钉子头的造型中虽然有天主教的元素但大部分的灵感还是来自于纽约和阿姆斯特丹的SM俱乐部,至于他是前去寻找思路还是自己为了快感而光顾那就不得而知了。

性和身体始终是克里夫·巴克作品中非常重要的两个主题,我说的不只是电影小说游戏设定里那充满各种暗示的造型。自打年轻时候他就开始以此为母题进行创作,包括短片、绘画还有摄影,有时候还在人体上进行绘画后再拍摄,对象除了别人之外还有他自己。他自19岁一直到现在都有持续拍摄自己和别人裸体的创作。
我喜欢看到我的作品在人们的肉体上,昨晚在波士顿,一群人来到我的签售现场,向我展示我的插画永久的烙印在他们的身上。这真是无与伦比(也十分性感)的体验,当看到你以前在纸上的作品现在转移到别人的皮肤上。 ----1996年7月16号。


有一次我问史蒂芬·金为什么在他的书中从来不出现性爱描写,他说他觉得有些尴尬。我不觉得这在恐怖小说作者中这是罕见的想法,他们真觉得比起戏剧冲突来性爱更适合隐喻,只有作为潜台词的时候才管用。这纯属胡说八道,如果要有性爱描写,那就直接来。我不希望性爱在我的书中是恐怖的一种缓解,我要它是恐怖的一部分。

虽然巴克对这些事情非常开放,不过他的私生活和交往对象之类的却挺神秘的,除了一位交往了13年的黑人摄影师 David Armstrong。其实这段恋情也没高调到哪去,毕竟巴克又不是娱乐明星,就算长得帅也不会有什么狗仔长枪短炮的没事儿为他蹲点。但是2012年这位前恋人的一纸诉状让让这段已经结束了三年的关系备受关注。David Armstrong 指责巴克和自己的侄子发生了关系(- - #)之后又把艾滋病传给了他......然后还把他和他的女儿一起扫地出门风餐露宿。虽然最后巴克赢了官司不过这种起诉也实在不是一件光彩的事儿....

今年巴克已经65岁了,即便是再面相年轻驻颜有术也不得不向岁月低头。因为上次的诉讼他的健康状况也受到关注,不过他从来没在公开场合谈论过自己有没有艾滋病,普遍舆论还是倾向于没有,觉得也是他能胜诉的主要原因。2008年时他曾承认自己得了喉息肉,后来还传出过得了喉癌,虽然也被证实只是谣言,但确实他已经因为健康原因把雪茄戒掉了。
比起依然每年有N部作品被搬上银幕和荧幕,不断在刷FB和Twitter的史蒂芬·金;刚刚结束完全球音乐会巡演并准备拍新片的约翰·卡朋特(戳这里关于之前看卡朋特老爷子的现场);90多岁依旧活跃跑来帮中国监制网络大电影的罗杰·科曼(戳这里看罗杰·科曼老爷子干嘛来了),克里夫·巴克无疑要安分许多。最近的消息是巴克启动了一个项目来扶持年轻人的恐怖电影事业,有兴趣的朋友在这个月17号之前可以上传一部1-3分钟不等的短片到 projectgreenlight.com,巴克将和评委会审核出一部优胜者,给予30万美元的资金拍电影,并且本人将参与到作品中当做指导和顾问。

即便是《养鬼吃人》还在继续有新作出炉,前两年也刚刚推出新书《猩红福音》,但要承认的是巴克的黄金时代其实已经过去很久了,但值得庆幸的是他的影响还在持续。之所以称他是一个“文艺复兴式”的人,是因为正如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一样他是一个全才:恐怖小说家、导演、艺术家、摄影师、概念设计师,这些都不能代表他的身份,但他依然作为一个Icon依然在影响这些领域的人。我不知道他后面会不会再推出什么新的作品,不论他将继续往年轻男孩身上涂抹油彩还是带领新晋恐怖片导演开创自己的事业,我唯一知道的是他还会以自己的方式生活下去。

订阅号:BtoZmovie 本文链接 丨其他平台链接直达:豆瓣小站 / 微博 / BiliBili
-
我扎死你得了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4-02-18 07:39:59
-
资深低阶路人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11-09 07:00:26
-
大王派我来巡山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11-05 02:51:14
-
Chester327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07-28 17:12:27
-
Violet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7-10-16 12:15:12
-
韩松落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7-03-07 10:30:43
-
LeungChanXXX 转发了这篇日记
第一次接触Hellraiser系列大概是很小的时候,算是我的恐怖片启蒙之一了,以及,Clive Barker真的好迷人【
2017-03-04 23:3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