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
奶奶已经很老了,像老院里的槐树一样老。
我第一次见到奶奶就是在故乡的老院里。那时候我还不记事,不会走路也不会说话。我被爸爸抱着,第一次看见他的故乡——澄澈的蓝天,绵延的青灰色山丘,尘土飞扬的小路,清清浅浅的小溪,小溪尽头的老院:老院不大,三间平房,两块菜地,一棵槐树,槐树下站着我的奶奶。那是我记忆中第一抹有关故乡的景象,辽远的,温柔的,沉静的,让我感受到被一切包容的感觉,就像我被爸爸紧紧地搂在臂弯里一样。
奶奶不到二十岁就嫁到了这个小村庄,那时候槐树还是棵小槐树,枝干瘦弱,随着风轻轻摇摆。奶奶和爷爷在老屋里住了半个世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养育了六个子女。年轻的时候,他们每天在田里种地,山野里的风在他们的脸上划出沟沟壑壑,看起来活像黄土高坡广袤的土地。年岁一天天过去,爷爷和奶奶渐渐儿孙满堂,到了享清福的年纪。儿女们早就离开了小村庄到城市里生活,可老人家却总是不愿意离开居住了几十年的老屋。奶奶腿脚开始不灵便,干不了重活,她只好一遍遍地给槐树浇水。她总说,人要是不干活了,那他为什么还活着呢。
爸爸是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毕业之后就留在了城里。我在城里出生和长大,整日看着高楼大厦和钢筋混凝土,对乡土的认知微乎其微。从我四五岁开始,爸妈每年都会带我回老家过年。那一个或者两个星期的时光构成了我童年最无拘无束的记忆。在家的时候孤零零的,可老家总是很热闹——大人们在屋里就着炉火话家常,孩子们在老院里疯跑,头上脸上都是土;到了晚上,屋里热气腾腾香气四溢,屋外是满天的星辰——那是独属于家乡的星辰,那是在城市里如何也看不到的景象。除夕夜的时候,一屋子老老少少来到门口放烟火,五颜六色的烟花在天空绽放,那形状和大槐树的树冠一模一样。奶奶站在槐树下笑吟吟地看着我们,我想,那大概也是她最幸福的时光。
后来爷爷去世了,老家只剩下奶奶一个人,爸爸要把奶奶接到城里来住,可是她不肯。奶奶总说,人已经不在了,能守得住的就只剩下老屋了。那间老屋,那棵槐树,连同屋里屋外几十年来的生活气息,早就已经构成了奶奶生活的全部。我们还是每年回去看她。每次回去,奶奶似乎都更老了一点儿。后来我渐渐长大,开始学着逗奶奶开心。村口有一座小山头,山头上种满了核桃树,夏天的时候,核桃树结了果,我揪了核桃拿回去给奶奶。奶奶很开心,说我长大了。她吃着核桃,一边叫我给她讲三国演义的故事。她说爷爷从前最爱给她讲三国故事,奶奶不识字,就叫我讲给她听,她说听着故事,就想起了爷爷。每一次我们大家要离开的时候,奶奶都很难过。她总是给我们带上大包小包的吃的,我们把吃的装上车,慢慢地把车开出老院。我打开车窗跟奶奶告别,她蜷着腿站在老槐树下,显得块头特别小。她挥挥手跟我们道别,想说什么又没说。车很快开远了,奶奶的身影连同大槐树,都渐渐消失在家乡的尘土里了。
后来奶奶生病了来城里做手术,手术过后身体更弱了。儿女们把她留在城里照顾她,她从此再也没有回到老屋去住。奶奶住在城里总是不习惯,她每天透过窗户往外看,依稀是朝着老家的方向,仿佛能透过一栋栋高楼大厦和几十公里的路程看到老屋的模样似的。我看着奶奶,觉得她越来越像那棵槐树了,皱皱巴巴的皮肤,颤颤巍巍的身子,风吹一下,也要跟着晃起来。奶奶离开了老屋就不是原来的奶奶了。一个人离开了他的故乡,那他身上的某一部分就从此变得不再完整。
今年夏天,老家的一个亲戚办喜事,我们大家带着奶奶又回了一次老家。看得出来奶奶特别兴奋,她下了车,就马上快步走到老院里去,仿佛一下子年轻了十岁似的。院里的槐树几年来没人浇水,可居然也没死。奶奶进屋端了一盆水浇给槐树,一边慈爱地抚摸着槐树的树干,那情形活像两个阔别多年的老友在叙旧。农村办喜事阵仗很大,亲戚家支起了几口书桌那么大的锅,雇了十几个厨子来做饭。上百个亲朋好友围坐在家门口的空地上,笑着闹着,又仿佛回到了以前一样。偶尔吹来一阵风,饭碗里都掺了尘土,可没有谁在意。我又像个小孩似的这里逛逛那里逛逛,我第一次爬上村口的老城墙——那里很高,小时候我从来没上去过。我俯瞰整个村落,看到了数百间一样的平房和数百棵一样的槐树。我看到小溪从山上流下来,缓缓地穿过整个村落。我看到偶尔有一行人走过房屋间的小路,扬起了一路的尘土。故乡的一切,仿佛几十年来都没有改变过。只是这里不再像从前那么有人气儿了,人们各自奋斗着更好的生活,把村子孤零零地丢在了这儿。我在城墙上依稀看到亲戚家的热闹景象,听到人们操着乡音嘘寒问暖——这个村子已经很久没有这么热闹过了。
那天奶奶很开心,只是坐车离开的时候,她转过脸去不愿说话。回到城里之后,奶奶沉闷了好几天,突然有一天他跟爸爸提起要重修一下老屋。她说老屋虽然没人住了,但总要修得漂亮一点,不能漏风漏雨,以后身体好些了,她就回去住上一段日子。等以后她走了,让家人把她带回老家,和爷爷在一起,他们守着老屋,再也不离开了。说完了这些之后,奶奶似乎开心了很多。我们大家还是像以前一样守着奶奶,而那棵槐树还是一如既往地伫立在那里,替奶奶守护着老屋,替我们守护着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