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空闲便长似两日《苏东坡传》
卷一 童年与青年 1、人生如梦,一出戏演得如何,只有在幕落只是才可以下断语。P05 2、在中国,小儿初生便是一岁,这是由中国人历来都愿早日达到受人尊敬的高龄的缘故。第一个新年一到,人人都长了一岁,那个婴儿就是两岁。根据中国的计算法,一个人在他生日前来算,他总比实际年龄大两岁,在生日之后算,总是大一岁。P17 3、这种背诵记忆实在是艰难而费力的苦事。传统的老方法则是要学生背一整本书,书未加标点,要学生予以标点,用以检测学生是否彻底了解。最努力苦读的学生竟会将经书和正史抄写一遍。苏东坡读书时也是用这种方法。若对中国诗文质朴的经典,以及正史中常见的名称事故暗喻等典故,稍加思索,这种读书方法,自有其优点。因为将一本书逐字抄写之后,对那本书所知的深刻,绝非仅仅阅读对次所能比。P26 4、所有的婚姻,任凭怎么安排,都是赌博,都是茫茫大海上的冒险。P34 5、在理想的社会,婚姻是以捉迷藏的方式进行的,未婚的青年男女在十八岁到二十五岁之间,虽然当地社会伦理和社会生活十分安定,但是幸福婚姻的比例,也许还是一样的。P34 6、考生首先考历史或政论,次考经典古籍,最后,在录取者的试卷已阅毕,再在皇帝陛下亲自监察之下考诗赋,然后再考策论。P37 卷二 壮年 7、苏东坡是大事聪明,小事糊涂,但是构成人生的往往是许多小事,大事则少而经久不见,所以苏东坡则事事多听从妻子。P57 8、真诚的友谊永远不会特别表白的,真正的好朋友彼此不必通信,因此既是对彼此的友情信而不疑,谁也不需要写什么。一年分别后,再度相遇,友情如故。P57 9、在中国四千年的历史上,有四次变法,结果都归于惨败。最成功的一次是法家商鞅的法西斯极权主义,因为商鞅的学说由秦始皇——万里长城的筑造人,认真地实行出来。另外有两次激进的改革,一次是汉武帝时,一次是在王莽当政时。第一次是按照桑弘羊的国家资本财政论,虽然战争绵延,国库赖以增富,但是终以几乎招致叛乱而废止。第二次则因王莽被推翻而新政亦成泡影。所以,如今王安石变法成为第四次失败,固不足为奇。但是在此次新的实验之中,每一次都是由一个具有创新力的思想家的观点出发,其人宁愿把过去全予摈弃,凭其信念与决心,全力以赴。P69 10、中国政治哲学的基础,是好政府必然是“广开言路”,而坏政府则不然。P90 11、政府由复杂笨拙的连锁机构组成,功能的界限重复,最后决定的大权仍然在皇帝手中。当时所谓宰相,只是个交际上的称呼而已,实际名称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P91 12、两派的领袖王安石和司马光,虽然政见不同,不能相与,但皆系真诚虔敬洁身自好之士。在金钱与私德上从未受人指责,欧阳修则至少在家庭生活上曾传有暧昧情事。P95 13、王安石和司马光都志在执行自己的政策,而不在谋取权力地位,而且王安石对金钱绝对不重视。P96 14、在中国,监察机构是朝廷一个历史悠久的制度,其作用就是代表舆论时时对当政的政权予以控制或批评。在一个好政府里,监察机构必须能随时对皇帝进诤言,向皇帝反映舆论,这种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P101 15、一个发挥自由功用不惧利害的监察机构所代表的,就是真正的公众意见。P108 16、每一次革命在未得势之前,能表现出最大的力量与团结;但在既已得势,既已清楚反对力量之后,则开始由内部的纷争而分裂,终至崩溃。在力图推翻别人时,人性中的精华发挥作用;在企图控制别人时,则人性中之糟粕发挥作用。P116 17、一日空闲长似两日。所以人若一生七十年都在空闲中过,他实际上等于活了一百四十年。这就是求长寿最容易的办法。P122(论点唯心,但是所表达的道理是,愉快地度过一生便是最好的长寿。)p122 18、杭州像是苏东坡的第二故乡,不只是杭州的山林胡海之美,也非只是由于杭州繁华的街道,闳壮的庙宇,也是由于他和杭州人的感情融洽,由于他一生最快活的日子是在杭州度过的。P127 19、一个城市,能得诗人发现其生活上复杂的地方性,并不容易;而诗人能在寥寥四行诗句中表现此地的精粹、气象、美丽,也颇不简单。P128 20、人若不能控制身心,便不能控制灵魂。P145 21、苏东坡这个人物个性太复杂,方面太多,了解不易。因为他精通哲理,所以不能做道学家;同样,也因为他深究儒学,故也不能为醉汉。他对人生了解的太透彻,也对生活太珍惜,自然不愿把生活完全消耗于醇酒妇人之间。他是爱自然的诗人,对人生抱有一种健康的神秘看法。这个看法永远与深刻精确的了解自然密不可分。P149 22、我们最好记住,即便是在天堂般的杭州,也不是遍地荷花牡丹的。P151 23、韩琦和欧阳修已死,富弼和范镇退隐林下,司马光潜心治学,张方平纵情饮酒,东坡之弟子由则明哲保身,闭口不言此事。P154 24、在诗是表情达意最通俗的文学形式的时代,两行巧妙的诗,比长篇大论的表章更有力量。P157 25、这时愤怒与苛酷的火气已无,只剩下安详平和与顺时知命的心境。甚至他对大自然之美的喜悦与生活中的乐事的享受,也比以前更洒脱而不执着。P158 26、苏东坡今名日大,以中土鸿儒之冠为远近所知。欧阳修去世之后,文坛盟主之名即降到苏东坡头上。文人儒士皆以“夫子”呼之。P166 27、苏东坡,我们用他自己的话说,他过去生活的态度,一向是嫉恶如仇,遇有邪恶,则“如蝇在食,吐之乃已”。P169 28、古之文人学者,因为没有民权的保障,在措辞造句上,便发明出一种极其微妙难以捉摸的表现法,而阅读的学者也养成一种习惯,乐于于字里行间之中寻求含义。P170 卷三 老练 29、在佛教要达到精神的空虚和无我的精神存在,就要完全摆脱个人的牵挂,而儒家是抱现实的思想,要对人类尽其职责义务,于是两种思想之间便有冲突。所谓解脱一事,只不过是在获得了精神上的和谐之后,使基层的人性附属于高层的人性,听其支配而已。P188 30、在元丰四年(一零八一),苏东坡真正务农了。他开始在东坡一片田地里工作,自称“东坡居士”。P191 31、解脱,或佛道,皆始于此心的自律。人在能获得心的宁静之前(心情宁静便是佛学上所谓解脱),必须克服恐惧、恼怒、忧愁等感情。P208 32、道家之特点在于重视自然的冥想沉思,重视由清心寡欲以求心神的宁静,尤其重视由修炼以求长生不死。P210 33、在那种年月,读书人只有两条道路可选择,一是做官,一是隐姓埋名,也就是甘于贫贱。P239 34、诗、画、字,这三者主要的材料,只是两种液体物——墨与洒;除去最讲究的毛笔和用最贵、最为稀有的原料做的纸之外,他们有上等酒、上等墨。苏东坡最喜爱的是澄心堂的纸,宣城的诸葛笔或是鼠毫笔和李廷邦的墨。P247 35、普遍都认为苏东坡作品之最精者,都是他醉后或兴致昂扬之时的作品,一想中国绘画、写字时一挥而就的潇洒明快,此话不能不信。P247 36、艺术上所有的问题,都是节奏的问题,不管是绘画、雕刻、音乐,只要美是运动,每种艺术形式就有隐含的节奏。在中国艺术里,节奏的基本概念是由书法确立的。P249 37、惜墨如金,就说明了中国画纯出自然。P251 38、所有绘画都是一种哲学不自觉的反映。中国画不知不觉中表示出天人合一与生命运行的和谐,而人只不啻沧海之一粟,浮光掠影而已。P254 39、但是政治的规范,则东西毫无二致。所以这种制度是使庸才得势的最好制度。这种政治之中也有些规则,不过主要在幕后进行时遵守而已。第一条是,一个高明的政客必然要精通一条艺术手法:那就是要么多说话,但内容必须空洞。高明的官员永远不说出什么,但只要否认。高明的官员必须深有修养,长于说“无可奉告”“阁下所说,诚然不错”!这样便大有前途了。第二条是,他必须讨好朋友。第三条是,当特别提放开罪于人。守口如瓶,低声而斯文,使人高兴地窃窃私语,全心全意讨好于人,此等官员,纵然不能爬到宰相之位,至少不会投置闲散,早晚会积劳成疾,因公殉职。P256 40、臣闻之孔子曰:“苛政猛于虎。”昔常不信其言,以今观之,殆有甚者。水旱杀人,百倍于虎;而人畏催欠,乃甚于水旱。P286 卷四 流放岁月 41、苏东坡也许是固执,也许真是克己自制,至少也从未失去那份诙谐轻松。P328 42、苏东坡及其门人学士为理想而从政之心,因遭逢迫害过深,已不复再存其壮志雄心,尤其是当时政治的歪风仍与他们的浩然正气相左。P337 43、我们一直在追随观察一个具有伟大思想、伟大心灵的伟人生活,这种思想与心灵,不过在这个人间世上偶然成形,昙花一现而已。P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