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科普读物
推荐两套儿童科普读物。入门级。
《神奇校车》并不是天天的第一套科普书,因为家里屯着姐姐看过的其他科普书(顺便推荐下我十年前买的《砰砰跳科学图画书》系列(从低龄入门到自主阅读),刚搜了下,当当网上还有卖。16开,厚度适宜,多个作家和多个画家创作,画风不一,但基础颜色鲜艳明快,较写实,也曾让他爱不释手。目前家里的科普书中,《神奇校车》才是他心头的Top 1。他这套是图画版,由同一个画家所绘,明亮的线条画设色。内容分别为:电、水、恐龙、飓风、海底、太阳系、气候、人体、地球内部、感觉器官、蜜蜂(按照天天的最爱排序)。初见这书,就内容的理解和识字量,窃以为适合当时正在读小学的姐姐。没想到姐弟俩为了抢书闹得惊天动地(不仅限于本书),最后天天采用一撒二泼三哭闹的方式将其纳入他的书架内,姐姐渐渐长大也不那么在乎主权了,而且还经常帮助他识图讲解。天天对这套书的长情深爱直抵《不一样的卡梅拉》系列。对他来说,不管什么书,都是可以“讲故事”(所以连诗都可以要求妈妈讲“故事”)。而“讲故事”的方式,莫过于坐进爸爸妈妈怀里最佳。这套书反反复复居然讲了有三年之久,真是有料!耐用!
《神奇校车》以卷毛老师带领的全班同学为了完成某个科学主题、某项调研外出,校车能变形、能穿越,进行一日游为主要结构。这本书还表达了全体同学们严守校车变形的秘密的难能可贵的品质(哈哈~ )。话说,卷毛老师和阿诺是天天特别关爱的对象,卷毛老师每次换装他都提醒我注意。阿诺每次倒霉的时候天天都记得。再话说,故事里的老师这么不“正儿八经”,是美式文化吗?在《My weird school》里的老师们貌似不比卷毛老师正常多少。这套绘本的文字适合小学阶段孩子,除了正文外,画面上还有很多科学tips。讲故事的时候屡屡被天天的小手指着tips:“读这个!”打断,读书的时候,我一个人分饰多角,书上说的他不明白还得再转化解释给他听,读完一本累的不得了。而他却非常享受,甚至有段时间里,每晚睡前故事是这个。今年在喜马拉雅上找到了有人录制的,赶紧播给他听。相当长的日子里,我忙不开时他听书成了常态。他把书一一摆好,听着手机内容,听到相应的内容就一一匹配好,很得意地跑来问我对不对,我减负了不少。但是,广播还是替代不了父母陪读,他的小脑瓜不断地蹦出各种问题,还得爸妈们来解答。
儿童阅读要注意联系策略,最有用的是和生活产生联系。当孩子们将书本和自我生活联系起来,会对文中的人物、描述产生共鸣,更产生浓厚的兴趣。譬如下雨天讲水和气候或者电的章节,都能引发他不断提问。给他读关于电的那本时,讲起我们小时候不知深浅尝试做电的实验,弄得跳闸了还把手给电麻了,让他明白要在安全的条件下做实验。阅读过程中,他自己会根据内容提醒我曾经在其他书里相同的知识点,并找到后让我重新读给他听。这个过程不断地巩固他的认知,在后来的反复阅读中可以转换为,快要讲到某个tips时可以提问让他回答。
学校里整天要求各种形而上的阅读,不如实实在在普及推广一下科普阅读。未来才能少一些一面咋呼吃塑料紫菜塑料粉丝的人埋怨雾霾一面浪费能源笃信巫医的人,多一些尊重自然关爱民生能科学辨析真正推动社会进步的人。
![]() |
![]() |
![]() |
![]() |
《神奇校车》并不是天天的第一套科普书,因为家里屯着姐姐看过的其他科普书(顺便推荐下我十年前买的《砰砰跳科学图画书》系列(从低龄入门到自主阅读),刚搜了下,当当网上还有卖。16开,厚度适宜,多个作家和多个画家创作,画风不一,但基础颜色鲜艳明快,较写实,也曾让他爱不释手。目前家里的科普书中,《神奇校车》才是他心头的Top 1。他这套是图画版,由同一个画家所绘,明亮的线条画设色。内容分别为:电、水、恐龙、飓风、海底、太阳系、气候、人体、地球内部、感觉器官、蜜蜂(按照天天的最爱排序)。初见这书,就内容的理解和识字量,窃以为适合当时正在读小学的姐姐。没想到姐弟俩为了抢书闹得惊天动地(不仅限于本书),最后天天采用一撒二泼三哭闹的方式将其纳入他的书架内,姐姐渐渐长大也不那么在乎主权了,而且还经常帮助他识图讲解。天天对这套书的长情深爱直抵《不一样的卡梅拉》系列。对他来说,不管什么书,都是可以“讲故事”(所以连诗都可以要求妈妈讲“故事”)。而“讲故事”的方式,莫过于坐进爸爸妈妈怀里最佳。这套书反反复复居然讲了有三年之久,真是有料!耐用!
《神奇校车》以卷毛老师带领的全班同学为了完成某个科学主题、某项调研外出,校车能变形、能穿越,进行一日游为主要结构。这本书还表达了全体同学们严守校车变形的秘密的难能可贵的品质(哈哈~ )。话说,卷毛老师和阿诺是天天特别关爱的对象,卷毛老师每次换装他都提醒我注意。阿诺每次倒霉的时候天天都记得。再话说,故事里的老师这么不“正儿八经”,是美式文化吗?在《My weird school》里的老师们貌似不比卷毛老师正常多少。这套绘本的文字适合小学阶段孩子,除了正文外,画面上还有很多科学tips。讲故事的时候屡屡被天天的小手指着tips:“读这个!”打断,读书的时候,我一个人分饰多角,书上说的他不明白还得再转化解释给他听,读完一本累的不得了。而他却非常享受,甚至有段时间里,每晚睡前故事是这个。今年在喜马拉雅上找到了有人录制的,赶紧播给他听。相当长的日子里,我忙不开时他听书成了常态。他把书一一摆好,听着手机内容,听到相应的内容就一一匹配好,很得意地跑来问我对不对,我减负了不少。但是,广播还是替代不了父母陪读,他的小脑瓜不断地蹦出各种问题,还得爸妈们来解答。
儿童阅读要注意联系策略,最有用的是和生活产生联系。当孩子们将书本和自我生活联系起来,会对文中的人物、描述产生共鸣,更产生浓厚的兴趣。譬如下雨天讲水和气候或者电的章节,都能引发他不断提问。给他读关于电的那本时,讲起我们小时候不知深浅尝试做电的实验,弄得跳闸了还把手给电麻了,让他明白要在安全的条件下做实验。阅读过程中,他自己会根据内容提醒我曾经在其他书里相同的知识点,并找到后让我重新读给他听。这个过程不断地巩固他的认知,在后来的反复阅读中可以转换为,快要讲到某个tips时可以提问让他回答。
学校里整天要求各种形而上的阅读,不如实实在在普及推广一下科普阅读。未来才能少一些一面咋呼吃塑料紫菜塑料粉丝的人埋怨雾霾一面浪费能源笃信巫医的人,多一些尊重自然关爱民生能科学辨析真正推动社会进步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