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17
读了《天平之甍》,对日本古代史充满好奇和兴趣,尤其是书中和遣唐使有关的7~9世纪。
稍微做个今天下午了解到的资料的总结吧。只是总结给自己看,如果有更了解的人一不小心逛到我这篇瞎写的东西希望一定要指出错漏之处呀。
一 遣唐使赴唐的路线


一次派遣使者出访的情况大概如下:统共人员五百人左右,包含大使(授「节刀」)、副使、判官、录事以及其他诸多人员,这之中也包含了留学生以及留学僧。分四艘船出发。
在确定了出发事宜以后,要先参拜「住吉大社」,向「住吉大神」祈愿海上安全。船队由大阪湾出发,离开难波津,途径濑户内海,最终在那大津(现福冈市博多区)做最后的出海准备,正式离开日本国土。
从图2可以看出,在不同时期遣唐船的行程路线是不相同的。
1.北路(630—665):通过朝鲜半岛西海岸、辽东半岛南海岸,在胶东半岛的登州上岸。
此路线由于日本与新罗交恶而被废弃。
2.南路(773—838):从五岛列岛附近,穿过对马暖流西行前往唐土,在扬州或越州登陆。
3.南岛路(702—752):由萨摩国的坊津(鹿児島県南さつま市),经南西诸岛,横跨东海,抵达苏州。

虽然此时日本已经利用季风来规划航行,但这段旅程依旧充满了艰难险阻。看《天平之甍》时,我就被鉴真等人一次次航行复又失败,再度起程这样的循环往复所震撼。
二 四字年号时期和其他
1.有关日本年号有意思的小数据
日本历史上的年号(247个),统共只有「二字」和「四字」两种,而「天」字是用于字头最多的字(27次)。而统共247个年号也仅仅使用了72个汉字。
我在第一遍看《天平之甍》的时候,对中世史的了解可以说是少得可怜——当然现在也只是多了一点点而已,但起码不会再做出「天平」是「天平○○」年号的代称之类贻笑大方的判断了。(习得了「改元」这个词。)
这接连而来的四字年号(天平、天平感宝、天平胜宝、天平宝字、天平神护、神护景云,简直像在做词语接龙…)令我毫无由头的感到有趣。
2.天平和四字年号时期年号与西元纪年对照简表
天平(729—749):圣武天皇
天平感宝(749):圣武天皇


天平胜宝(749—757):孝谦天皇(阿倍内亲王)
天平宝字:(757—758):孝谦天皇
(758—764):淳仁天皇
天平神护(765—767):称德天皇(阿倍内亲王)
神护景云(767—770):称德天皇
从这个简表中可以一窥日本年号的几个特点,我进行简单的总结和一点点发散:
1.改元的原因:明治维新之前并不存在「一世一元制」,因此天皇可以凭自己喜好进行改元,但一般遵循着如下的规律:
1.「代始改元」
2.「瑞祥改元」
3.「灾异改元」
4.「革命改元」或「革令改元」
2.年号存在沿用现象,即天皇即位时不进行改元。(不遵循「代始改元」)
关于为何在这一时期出现特殊的四字年号,有说法是由于同时期武则天喜爱使用四字年号(万岁通天、万岁登封、天册万岁),孝谦受其影响而导致的。
改元「天平宝字」也有一桩民间传说,在此不表。
3.
有关孝谦其人,可以阅读「扶桑漫谈」的文章《大女帝时代》。
从中我们可以稍微了解一下这位女性天皇的一生。从如何在机缘巧合下被选为皇太子,到成为傀儡天皇再到和道镜结识重新复位,希望以佛法治国…这样的一个经历。
三 「マロ」
麻呂/麿(まろ)
公家などが使用していた日本語の古い一人称。身分の上下に関わりなく使われた。「日本語の一人称代名詞#麻呂・麿(まろ)」を参照。
柿本人麻呂、和気清麻呂、寺澤辰麿など、人名について主に男子の名を作る接尾辞。
算是解答自己的一个小疑惑。
参考文献
[1]张劲松&李明.日本的年号及其与中国文化的关系[N].辽宁大学学报,1994,(3):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