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危机•终章》观后感
《生化危机•终章》观后感
2017-03-06 卞大伟 卞大伟的原创空间
15年前,伴随着一瓶蓝色冷冻物质的破碎,一种被称作T Virus的病毒自浣熊市地下蜂巢释放开来。
15年后,面对着残破不堪,僵尸肆虐的荒芜,世界终究要靠一种被称作Anti-virus的绿色冷冻物质来拯救。
You are all going to die here。从哪里开始的,最终也要在哪里结束。
《生化危机》系列电影可以算得上是僵尸片里的良心之作。2002年,导演保罗•安德森推出第一部《变种生还》,随后又先后上映了《启示录》、《灭绝》、《战神再生》、《惩罚》,2017年伊始,系列的最后一部作品《终章》终于登上大幕。
1.T病毒是个什么鬼?
按照游戏剧情,古生物学家爱德华•亚希福特和奥斯威尔•E•斯宾塞在非洲研究古代生物“太阳阶梯”菊花时意外发现了T病毒的雏形。这种病毒具有改变生物的能力,可以让生物拥有极强的生命力和抵抗力,即基因突变。于是,他们敏感的意识到T病毒在生物武器方面的巨大潜力。成立Umbrella公司后,经生物学家马库斯博士融合实验改良,具有了作为生物武器的能力。后来,感染T病毒的水蛭和马库斯的尸体结合并成功复活再生了马库斯。其弟子威廉在T病毒基础上整合出了更可怕的G病毒。威廉在死前,将G病毒注入自己体内变异成的怪物,连火箭筒也对付不了。最终随着浣熊市的核弹摧毁才灰飞烟灭。
在电影里,T病毒的诞生最初是为了治疗亚德里安博士家族患有遗传性的运动细胞衰退症,这是一种自身免疫疾病。为了治疗女儿疾病,他天才的通过控制T病毒造成的突变和T病毒解药对突变的控制让女儿的肌体重新具备活力,消灭坏死的细胞和神经,最终让他的女儿丢掉了拐杖,成为正常的孩子。
2.消灭方式的选择
基于对人性恶的理解,人类毫无节制的人口膨胀、资源消耗、战争贫苦、恐怖主义…终究有一天会导致地球环境难以承载。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及早肃清人类,保留下良好的资源和设施。而后待时机合适,再解冻部分人选,散布T病毒抗体让所有感染T病毒生物死亡从而实现绿色、协调、可持续发展。在《终章》里,全世界还剩下4000余人未感染,Umbrella公司仍保留着上千部冷冻体对于生存权和毁灭权的争夺成为了剧情发展的根本动力。
平心而论,肃清计划也并非一无是处。Red Queen的目的是拯救人类,控制病毒。只是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平白无故的剥夺别人的生命权是要付出代价的,最终以Alice为首的一波(克隆)人最终实现了大翻盘干掉了公司boss们。剧情伊始其实已经注定,不管怎样发展,结局都会以人类的胜利告终,这是值得欢欣鼓舞的。跳出剧本看电影,在选择哪一部分人类存活下来时,导演保罗•安德森明显偏向了爱妻,也即Alice的扮演者米拉•乔沃维奇。
3.克隆体和人工智能
如果说对《终章》剧情里有所惊讶的话,一是来源于Alice对自身身份和记忆断层的怀疑,并在Red Queen的佐证下最终认同其实自己只是创始人女儿的一个克隆体。二是威斯克在本集里的表现让人大跌眼镜。一句“You are fired”就被公司无情解雇了,Red Queen随即将其毙命。一代枭雄威斯克大幕落下,英雄迟暮竟也戚戚然。一身的变异本领竟也没能得到丝毫展现。其三是大boss最终被自己的克隆体捅死,也算是一种自我了断吧。
人工智能的优点在于绝对执行人类输入的既定程序,天若有情天亦老,Red Queen还是无情好。不得不提一嘴,比之妹妹White Queen的冷若冰霜,其实姐姐更加温柔接地气。
一部电影拍到第六部着实不易,虽然《终章》国内的阉割版少了足足7分钟精华,但这并不妨碍其赚的盆满钵溢。
也许是怀旧情结,在我眼中,《生化危机》系列无论是游戏还是电影都称得上是一部伟大的作品。
2017-03-06 卞大伟 卞大伟的原创空间
15年前,伴随着一瓶蓝色冷冻物质的破碎,一种被称作T Virus的病毒自浣熊市地下蜂巢释放开来。
15年后,面对着残破不堪,僵尸肆虐的荒芜,世界终究要靠一种被称作Anti-virus的绿色冷冻物质来拯救。
You are all going to die here。从哪里开始的,最终也要在哪里结束。
《生化危机》系列电影可以算得上是僵尸片里的良心之作。2002年,导演保罗•安德森推出第一部《变种生还》,随后又先后上映了《启示录》、《灭绝》、《战神再生》、《惩罚》,2017年伊始,系列的最后一部作品《终章》终于登上大幕。
1.T病毒是个什么鬼?
按照游戏剧情,古生物学家爱德华•亚希福特和奥斯威尔•E•斯宾塞在非洲研究古代生物“太阳阶梯”菊花时意外发现了T病毒的雏形。这种病毒具有改变生物的能力,可以让生物拥有极强的生命力和抵抗力,即基因突变。于是,他们敏感的意识到T病毒在生物武器方面的巨大潜力。成立Umbrella公司后,经生物学家马库斯博士融合实验改良,具有了作为生物武器的能力。后来,感染T病毒的水蛭和马库斯的尸体结合并成功复活再生了马库斯。其弟子威廉在T病毒基础上整合出了更可怕的G病毒。威廉在死前,将G病毒注入自己体内变异成的怪物,连火箭筒也对付不了。最终随着浣熊市的核弹摧毁才灰飞烟灭。
在电影里,T病毒的诞生最初是为了治疗亚德里安博士家族患有遗传性的运动细胞衰退症,这是一种自身免疫疾病。为了治疗女儿疾病,他天才的通过控制T病毒造成的突变和T病毒解药对突变的控制让女儿的肌体重新具备活力,消灭坏死的细胞和神经,最终让他的女儿丢掉了拐杖,成为正常的孩子。
2.消灭方式的选择
基于对人性恶的理解,人类毫无节制的人口膨胀、资源消耗、战争贫苦、恐怖主义…终究有一天会导致地球环境难以承载。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及早肃清人类,保留下良好的资源和设施。而后待时机合适,再解冻部分人选,散布T病毒抗体让所有感染T病毒生物死亡从而实现绿色、协调、可持续发展。在《终章》里,全世界还剩下4000余人未感染,Umbrella公司仍保留着上千部冷冻体对于生存权和毁灭权的争夺成为了剧情发展的根本动力。
平心而论,肃清计划也并非一无是处。Red Queen的目的是拯救人类,控制病毒。只是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平白无故的剥夺别人的生命权是要付出代价的,最终以Alice为首的一波(克隆)人最终实现了大翻盘干掉了公司boss们。剧情伊始其实已经注定,不管怎样发展,结局都会以人类的胜利告终,这是值得欢欣鼓舞的。跳出剧本看电影,在选择哪一部分人类存活下来时,导演保罗•安德森明显偏向了爱妻,也即Alice的扮演者米拉•乔沃维奇。
3.克隆体和人工智能
如果说对《终章》剧情里有所惊讶的话,一是来源于Alice对自身身份和记忆断层的怀疑,并在Red Queen的佐证下最终认同其实自己只是创始人女儿的一个克隆体。二是威斯克在本集里的表现让人大跌眼镜。一句“You are fired”就被公司无情解雇了,Red Queen随即将其毙命。一代枭雄威斯克大幕落下,英雄迟暮竟也戚戚然。一身的变异本领竟也没能得到丝毫展现。其三是大boss最终被自己的克隆体捅死,也算是一种自我了断吧。
人工智能的优点在于绝对执行人类输入的既定程序,天若有情天亦老,Red Queen还是无情好。不得不提一嘴,比之妹妹White Queen的冷若冰霜,其实姐姐更加温柔接地气。
一部电影拍到第六部着实不易,虽然《终章》国内的阉割版少了足足7分钟精华,但这并不妨碍其赚的盆满钵溢。
也许是怀旧情结,在我眼中,《生化危机》系列无论是游戏还是电影都称得上是一部伟大的作品。
![]() |
欢迎关注卞大伟的原创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