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诗歌沙龙No.3 | 古冈《职员的晨曦》 读者见面暨组诗朗读会
![]() |
海上先锋诗歌巡礼(第二期) 古冈《职员的晨曦》读者见面 |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绝望之冬;人们的前途应有尽有,人们的前途一无所有;人们正走向天堂;人们也正直下地狱。”这是19世纪中叶,英国作家狄更斯小说《双城记》中的开篇箴言警句。今天,在被人们广为称道的魔都上海,我们的境遇我们的状况,与157年前狄更斯所描绘的伦敦巴黎,竟如此的似曾相识。
当下中国诗界不也如此!上世纪90年代以降,特别是新世纪以来的十余年间,诗歌写作倏忽间出现了类似“大跃进时期”全民狂欢般的幻境。普罗草根们的民间/口语写作,以娱乐至死、废话段子为标榜,一派将媚俗、从低、浅薄进行到极端的腔调;而那些温文尔雅的学院/书面写作,本着“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做派,动辄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把操守、是非问题化作学术纠缠,显示了高雅且又安稳无虞。
诗人,时代的触须,黑夜的敲更人。从1980年代至今的漫长岁月里,上海先锋诗人们秉持“诗以载道”的圭臬,不事张扬笔耕不辍,以血肉之魂记载、揭示了这座城市的变迁和他们铭心刻骨的爱恨情仇。在社会各界价值观普遍混乱,好坏、美丑不分的今天,诗人对国家民族-世界人类之责任感、使命感的拳拳之心,与鲁迅先生一生所感慨的“怒其不争,哀其不幸”愈发吻合共鸣了。在良知和艺术、传统和现代面前,无所谓也没有新与旧、成或败。上海先锋诗人们存在、坚守的历史和姿态,不就是一种大言稀声大相无形的风范么。
让我们且听且看,这些诗,这些人。
【召集人】李日月
【时间】2017年3月11日 14:30 - 16:30
【地点】上海市徐汇区复兴中路1199号A座5楼明圆美术馆展厅(地铁1号线、10号线,陕西南路站)
【电话】021-64451199
【主办】上海明圆美术馆 日月丽天人文学院
【协办】撒娇诗院 大陆诗刊
【参加方式】在“一起文化”微信公众号发送“姓名+古冈”预约参加
![]() |
陈惠兴 / 摄 |
古冈
上海人。深圳大学经济系毕业,现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六点分社文学编辑。在国内外及香港、台湾诗刊发表诗作,如《上海文学》《萌芽》、台湾诗刊《笠》、海外文学刊物《今天》以及美国诗刊《一行》等。另在诸多民刊发表作品。
主要诗集
2013 《尘世的重负——1987—2011诗选》
(Red Hen Press ,Pasadena, California USA出版社)
2003 诗集《古冈短诗选》
(中英对照,香港银河出版社2003年出版)
1990 《朝圣者》(1990年自印)
1988 《正在写作的一只手的正反面曝光》(1988年自印)
文论
《诗学的敌人》《都市的游魂——读“上海诗人小辑”》《儿童王国的律法》《正义的诗歌》
获奖
2016 北京文艺网第三届国际华文诗歌奖。
(组诗《上海,驱巫的版图》)
2016 首届上海国际诗歌节诗歌创作大赛奖。
2012 美国DJS艺术基金会设立的DJS诗集奖。
(《尘世的重负——1987—2011诗选》)
古冈近期诗作
沪上即景
偏要抽掉一层热脂肪的卡车,
货比枝桠多几吨,漫过两边
破的木翻板。
轮胎瘪气,它的铁轱辘着地,
几千里来回拉货,
上海不就靠海,长满泡沫的方言。
房价贴额头,衰老从骨骼处
抽不走的年轮,谁也不会走。
当年购股,亲情照抛
多事的春秋不见底,大赌场一个
长和跌的卫生巾。
扔了一把腐臭味的街巷,
水泥抹干随地的吐沫星。
禽蛋满天飞,要下崽的类人猿
性别生蛋,红彤彤地
开天时就是这景,椭圆形一声噩叫。
冷暖
出地铁站,潮湿、带棕榈
散淡的南方味。热的毛孔。
遇着冷的街气,
打烊店铺铐的环形锁。
上班不是自己的身,
莫名、厌倦的套话。
钱和糊口,
使得休假成了自欺。
割了脐带的痛,
绕紧儒家的器官。
注:以上作品选自《上海,驱巫的版图》第二辑:来自审判的早晨
上海先锋诗歌旧影
![]() |
“海上”诗人、艺术家剪影 |
张汝儁、古冈、何旸、南方、默默、王秋人、周泽雄、张远山、刘漫流、阿钟、郁郁
(一九九零年秋,邹容大将军墓前)
![]() |
《大陆》复刊聚会(二零零四年夏) |
![]() |
欢迎丹麦诗人尼科 古冈、南方、尼科、孟浪、宋琳、陈东东 |
![]() |
缅怀已故诗人杨宏声(左三),已故诗人刘苇(左一) |
(二零零四年,陕西北路某茶餐厅)
附录:古冈诗歌创作简表
1962年
生于新疆乌鲁木齐市,一岁半到上海,由祖父母抚养,祖父喜作古体诗及书画。
曾祖父母于1911年自湖北黄陂迁居上海市孟纳拉路(现延安中路一段)仁胜里14 号。
↓
1970年
去新疆克拉玛依市读小学,一年后返沪(因爷爷1969年政治原因遭隔离审查)。
↓
1986年
深圳大学经济系就读期间,《咖啡厅》登在校刊《粤海潮》,系首次发表作品。
↓
1987年
《深大诗歌报》辟出一期刊登古冈诗歌专辑,贝岭和孟浪撰有评论文章。
《脱帽遗像》等七首诗发在《上海诗歌前浪》创刊号。
↓
1988年
就职于某石油公司上海分公司。著有诗集《正在写作的一只手的正反面曝光》(自印)。
↓
1990年
著有诗集《朝圣者》(自印)。
《传教士》等诗作发在《异乡人》(南方主编)创刊号。
《朝圣者》等诗作发在《一行》诗刊。
↓
1993年
任美国《一行》诗刊上海地区代理人。
2002年 《零度写作》举办“古冈诗作讨论”,忻江敏、杨宏声、刘苇、叶青、吴跃东等评论文章,集为“古冈诗作讨论专辑”,刊4-5合期刊。
任《零度写作》诗歌编委。
↓
2003年
由东方书林俱乐部支持,参与组织复旦“大学城书店”举办的“诗歌与文化上海”诗歌朗诵会,朗诵者有古冈、严力、郁郁、默默、陈东东、韩博、杨宏声、刘苇等,三十一位诗人的朗诵诗作以《诗·文化·都市》为题印制小册子。
出版《古冈短诗选》(中英对照,香港银河出版社)。
↓
2004年
《四重奏》创刊,为古冈、杨宏声、陈惠兴、吴跃东四人诗刊。
↓
2008年
诗作入选《现代诗笺注》(程庸主编,陈东东、刘漫流副主编,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
↓
2012 年
华东师大出版社六点分社任文学编辑。
获美国DJS艺术基金会诗集奖。
↓
2013年
出版《尘世的重负——1987—2011古冈诗选》(美国Red Hen出版社)。
↓
2016年
获首届上海国际诗歌节诗歌创作大赛奖。
以组诗《上海,驱巫的版图》获北京文艺网第三届国际华文诗歌奖。
任北京文艺网国际诗歌奖评委。
注:2000年后在刊物发表作品情况从略。
![]() |
关注“一起文化”微信公众号 |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