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怪“跑男”要去大理,原来大理这么仙
有的城市去了注定要失望,有的城市来了就不想走 浮光掠影之大理 大理有四景: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从而有了风花雪月之称。下关的风自不消说,一出大理火车站,那风从脖子,从袖口,从裤脚将你缠住,纵然羽绒加身,一样遍体冰凉。只是一出了下关镇,这风便倏忽无踪。 洱海月虽无缘得见,但我赏过白天的洱海。说是海,其实是群山间一个湖 ,古时曾有洱河、叶榆河、叶榆泽、弥河、昆弥川、昆明池等名,但都不如“洱海”这个名字来得诗情画意。走在海舌公园里,干枯的树桠在湛蓝如洗的碧天衬托下,竟有水墨画的留白美。岸边一池金黄的芦苇,在阳光的照耀下,晃得人睁不开眼睛,蓝天,碧池,黄叶,对着如斯美景,即便发一天呆,又有谁会忧虑时光虚度呢?阳光灿烂,温暖地裹着游人,走在静谧的林间小路上,岁月正好。


远处的群山,隔着湖上蒸腾的水汽,似蒙了一层纱。野鸭“咕咕”叫着,三三两两散落在湖面。还有些枯树静静矗立在湖边,湖水清澈,倒影里一枝一木都清晰可见。风过处,一池湖水如褶皱般层层叠叠地游到岸边。阳光盛放时,波光粼粼,像无数宝石点缀在湖面,灰瓦白墙的村子依在岸边镇日默默地看着这一池的金光。


据说月圆之夜,洱海“日月与星,比别处倍大而更明”。倘若中秋夜,荡一叶扁舟于湖上,躺在船头,枕着波涛的细语,漫看满天的星月,什么也不做,大抵风雅如是。如要饮酒,却适宜在岸边,捡一处干净地方,邀上三五知己,携一“红泥小火炉”,温一壶当地的青梅酒,亦或玫瑰酿,浅斟低唱,而天上月水中月尽收眼底。

不论你在洱海上,还是古城内,只要行走在路上,你都无法忽视雄伟的苍山,一抬头,一转身,苍山峻峭的身姿便落入眼帘。墨绿色的山脉,顶着皑皑白雪,时刻提醒着它的存在。离山越近,越觉气势逼人,明代杨慎之《点苍山游记》曰:“一望点苍,不觉神爽飞越。”

从洗马潭坐缆车而上,初时山势平坦,不以为然,待缆车滑行至一独峰处时,山势突然陡峭,山峰直拔而上,再看脚下,已是万丈深渊。越往上,山峰越险峻,但见奇峰突兀,怪石嶙峋,崖深不见底,正是“两山千仞,中有一虚”。随着海拔的升高,紫外线越来越强烈,缆车内温度急遽升起,手机受不了这高温的炙烤,自动关机了。到了中转站,缆车门一开,便有寒风扑进来,瞬间换了一个世界。乘坐另一辆缆车,继续往更高处前行,雪峰在阳光下泛着金光,风呜呜地刮着,像要吹尽世间一切。太阳似嵌在天间的一面镜子,熠熠生辉,一抹流云从山顶飘过,和雪峰蓝天构成了奇绝的摄影素材,引得众人一阵狂拍。

缆车终点站在海拔3900米处,出了站,雪反射着太阳光,刺得眼睛都睁不开。凛冽的雪风比下关的风狂躁了许多,卷得你摇摇晃晃,只得乘风停下来的间隙,快步前行。走到背风处,方见漫山遍野的雪,苍翠的松柏耸立在白雪间,相互映衬。栈道两旁,高山杜鹃收紧了枝叶,却在每个枝叶顶端拱出了一个个花芽,待到四五月,便是满山遍野盛开的杜鹃花,想来又是别有一番风景。

越往上爬,呼吸越重,因担心高原反应,只得歇了要去看洗马潭的想法。洗马潭坐落在苍山玉局峰与龙泉峰交接处,被称为“山巅之湖”,是南诏国修建的高山水库。千年前的古人在海拔近四千米的高处修建这样一个水库,不知几多艰难?伫立雪山间,眺望洱海,朝代更替,历史变迁,惟有它们见证着这一切。

从苍山下来,回到古城。沿着人民路缓缓而行,街两边的商铺充满了浓郁的小资情调。破旧的土砖屋,雕花窗子用一根木头支支对,配上老式的桌椅,铺上蜡染布,再缀以实木艺术品,墙上的鲜花从屋顶倾斜下来,形成了一道自然的拱门,别有一番格调。

我们来时并不是上关草甸花开的最佳季节,可我以为赏花却并不需去别处,大理家家户户皆是花繁木盛,自古就是“三家一眼井,一户几盆花”。随意经过一处院落,皆是绿木扶疏,姹紫嫣红。街两旁的商户,门口皆种着各色花,或是娇艳的波斯菊,或是一簇簇炮仗花、三角梅垂在窗前。最常见的是放一截空心老树,里面种满了各式让你垂涎三尺的多肉。朋友说,大理光照充足,与多肉的老家地中海气候相似,极宜养植,把多肉往盆里一栽,无须照料,便长得恣意盎然。即便是夜市摆地摊的人,虽然城管一来他们就得卷起包裹跑路,但依然在桌上或是地摊一角放一花瓶,里面插一枝玫瑰或是一小束满天星、勿忘我。随处可见卖花的小贩,或十块、或十五块,一捆花就抱回了家。大理人爱花,大抵是一种情怀。年三十的上午,太阳刚刚升起,一位双鬓斑白的老奶奶手中抱着一束山茶花,从街对面的人群中颤巍巍走来。心中颇为触动,有一天,当你白发苍苍,还会记得带一束花回家吗? 旅游城市总不免过于喧闹,可是大理却安静得过分。我们住在洱海门外的一处客栈里,刚入夜还能听见楼下掌柜偶尔说话声,或是谁家狗吠声,待到院子里昏黄的灯一灭,整个屋子都陷入了沉寂的黑夜中。直到清晨,太阳唤醒万物众生,传来人们细细簌簌的劳作声,新的一天才开始了。推开窗户,阳光照着院墙,桌上的玫瑰娇艳欲滴,院子里静悄悄的,只有客栈的猫偶尔慵懒地“喵喵”叫着。

即便是最繁华的人民路,摆地摊的,观光的,行人如织,酒吧的歌手也在弹唱,可依然觉得这个城市很安静。这里的酒吧都敞着门窗,歌声吸引着游人驻足围观,大家静静地听着,待到一曲终了,安静地散去。每个人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来来去去却彼此不干扰。年三十的洋人街更安静,阳光透过高大的树木斑驳地洒在路面,许多商铺业已关门,只有街道两旁的溪水“哗啦哗啦”地留着。街上尚有一处古井,不知年岁。 或许在大理,寻一座安静的院落,种上几处多肉,躺在院子里,静静地发一天呆,人生惬意也不过如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