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认知:成长=认知升级

成长=认知升级
今天在央财学术讲堂培训,培训内容第一节就是讲的人的认知。今天要聊的和下午培训无关,仅仅谈谈我对成长和认知的认识。所谓成长,并不来自于所谓的位高权重,不来自于所谓的财富积累,也不来自于你掌握的某一单项技能。

一个人认知的四种状态,也是人的四种境界,便是:

•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以为自己什么都知道,自以为是的认知状态。
•知道自己不知道——有敬畏之心,开始重塑自己,准备丰富自己的认知。
•知道自己知道——抓住了事情的规律,提升了自己的认知。
•不知道自己知道——永远保持空杯心态,认知的最高境界。
人和人根本的区别就在于这四种状态。更可怕的是,95%的人都处在第一个状态,甚至更多。这也就是为什么碌碌无为而毫不前进占多数。视而不见,会失去升级的可能性。只有尝试自我否定与自我批评,保持空杯心态和重塑自我的勇气,才有可能真正成长,实现跨越。

人和人最大的差别在于认知差异
认知,几乎是人和人之间最本质的差别。技能的差别是可量化的,经验再多累加,也就是技术熟练工种。而认知的差别是本质的,是无法量化的。

马云凭什么能去指挥如此大的一个电商帝国?关键是他在不断观察行业变化,更新自我认知,匹配身边资源。人和人比拼的,是对一件事情的理解和对行业的洞察。执行很重要,但执行本质是为了实践认知。高中历史课时,大家都会反思,为什么鸦片战争时期,看似辉煌的大清帝国输那么惨?简单说,一群怀揣现代物理学认知的人,打败了另一群信奉四书五经认知的人。其实就是两种不同认知的较量。

真正的认知需要通过行动展现,行动一旦缺失,认知容易陷入误区。很多时候,自以为是,是自我认知升级的死敌。想想博士研究生的科研前行就是如此,只知皮毛终究不会有所改变,每一次都是自我发现、自我实践、自我否定、提高认知依次循环才能顺利完成学业。

自我否定,就是假设自己无知,不论自己是否真的知道,可能这也是自我认知升级的唯一途径吧。不论学业、事业还是生活、工作,不做痛苦的自我否定,认知上不了一个新台阶。即使正确信息摆在面前,你也会视而不见。这基本是区别英雄和凡人唯一的机会了。

身为百万富翁而备受尊敬,但他在破产之后再能成为百万甚至千万富翁,才是他身上最大的闪光点。绝境当中,他真正拥有的核心武器,根本不是资源,而是认知。

人的一生,或经历大风大浪,波澜起伏,或庭前花开花落,相望一生。我们会面临很多一次次看似困难的选择,会拥有一份份无比珍贵的荣誉,也会遭受一次次想象沉重的打击。但无论如何,当我们从一个阶段步入下一段旅程时,回头看看,不免有种去留无意,看天上云卷云舒之感,内心深处不眠有一丝淡淡的喜悦,自信地昂起头对自己说一句“收获了,便是成长了”,而所谓成长,就来自于认知。
有时候,想起这个时代,我脑海常浮现一个历史典故——煮酒论英雄。两人坐在那,一个指点群雄,一个一味谦恭。问天下英雄是谁?曹操说唯使君与操耳,刘备吓得筷子都掉了。纵然天下各种人物拥有千军万马,但曹操真正顾忌的却是这个正在种菜的刘备。虽然刘备寄人篱下,内心却是匡扶汉室的认知。后面的历史走向也正如以上的认知讨论一样。天下大势,何其复杂;即便如此,也能简化到最关键的点,即是关键人的关键认知。

而认知的本质就是做决定。人和人一旦产生认知差别,就会做出完全不一样的决定。而这些决定,就是你和这些人最大的区别。你拥有的资源、能力,都不重要,核心是你脑海里的大图、期望和你认知的能力。

曾经在看企业管理时,思考过书中的一句话:一个人卓越,造就不了一家卓越的团队;一群人卓越,才能造就一家卓越的公司。而卓越的核心是一家公司和一群人的认知升级,否则不可能真的上新台阶。

如果一个人,不断想学习,想了解,去反思;空杯心态,放下恐惧,坚定信心,重塑自我,并不拒绝改变。

认知升级,其实也就在于我们敢不敢捅破那层窗户纸。成长亦如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