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南京不期而遇
2014.04.19
高铁的速度开始变慢,我振奋了身子,大概是南京快到了。窗外开始断断续续出现黑瓦白墙的房舍,像是放养在广袤草原上的羊群,我仿佛定格在这一刻的,看着它们逐草流转,点缀在田野之上,甚是可爱。
四月天的南京,已经回温许多,可我心心念念的樱花,已经在前段时间怒放玉损,这让我心里有莫名的小小失落。此行最大的目的,就是赏花。虽错过最盛大的一场花期,可南京的行道树也是让我惊喜的。它们的树干都极其的粗壮,像是要把六朝古都的历史,全都一字不差地融进它们一圈圈数不尽的年轮里。生生不息,化为不朽。尤其是梧桐,长得特别高大,确有欲与天空试比高的气势。我想到了亦舒笔下的木棉——“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在春日里新鲜生长的树叶,绿晃晃地舒展,相互交织在一块儿,努力遮蔽阳光直射到地面的车流,但是总有星点阳光洒落,固执地冲过罅隙,随着车来车往兴奋跳跃。这份固执,不像是春阳的温柔,更像是少年的青涩与热烈,像我怒放在枝头的青春。最初的小失落退散,欣喜涨潮。
根据地图,信步来到鸡鸣寺山脚,入口处有彩旗在迎着微风飘扬。在这浓郁的宗教气息里,飘扬的不再是普通的拼接的纱布,而是被住持开过光的尘埃,是春天尾巴里弥留的一米阳光。
庆幸的是,鸡鸣寺上仍有日本晚樱开得如火如荼,每一朵樱花都极其饱满富有生机。那浅粉色的花瓣像是女童蓬蓬裙的裙摆,粉嫩又薄如蝉翼。花开满了一路,如同只为了遇见最美的新娘。而美得醉人的日本晚樱,却开在这个有些尴尬的晚春时节——大多数红花都已开败,绿树还没郁郁葱茏。我想到了秋季遗世独立的菊和冬日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梅花,她们开得孤傲,开得从容。人生漫漫长路,何必匆忙挤上同一班车?不如等待下一班,不急不躁,不愠不怒。而后乘一班空车,坐看火树银花逐车怒放的美景。
每上一段台阶,就有几座寺庙伫立,就有数不尽的游客参拜。我们的手中都握着三炷香,想着到最心仪的寺庙里去上香。我偶一回头发现一个穿一袭长款花裙的女人,她在寺庙之外,一个最普通的位置,朝着东南西北四面拜着。我奇怪她为何不进一座庙,对一尊佛,虔诚地上香。也就是那刹那,我心中响过水滴滴落到岩石上的声音,我好像突然就明白了。我用双手轻轻地扶正三炷香,学着那个女人的样子,就在我所在的位置,闭上眼,参拜。
台阶绵延到山顶,那里卧着沉睡的明城墙。我们遇到身披厚棉被的禅师,看到她身前的桌子上有字——“买过门票可得三炷香”。虽然在山脚已经取过了,我们还是问了问禅师能否拿香。她说了一句禅语一般的话:“你们上明城墙,还要拿香去有何用。”是呵,我们该拜的,该上香的,在鸡鸣寺中都已经做过了。上长城不过是为了看看风景,感受古代风情。我放下抬起的准备取香的手,转身上长城的时候,思绪飘到我曾经的生活,明明很多东西不需要,却还是硬霸占着,殊不知自以为是的更多财富,或许是前行的包袱。我猛地轻松了,回头发现背包还在,却总觉得心里比从前舒坦了许多。
长城上的整个空间都更宽阔了,初夏的风揉乱我的发丝,他又像牧羊的孩子,追赶着那粉蓝色天空中的几缕白云。
“妈妈,你看!蝴蝶!”
“别去动!脏不脏!快走!”
“……”
一个五六岁的男孩被他妈妈拖着走了,我极目往向他粉嫩的小手指的地方,那不过是只飞蛾。除却长城上的游人,这只飞太高的蛾是我看到的唯一的生物。他为什么要飞这么高,他怎么做到飞这么高,这是他想要看到的世界的高度么。我掏出相机想拍下这只蛾,以高耸的明长城给它做伟大的背景,可是当我再抬头,发现它已飞向更远的,我目不能及的地方了。
走了一上午的路,确实有些乏了。我趴在明城墙上感受这一个时刻的阳光,砌筑有些硌人,却像是按摩着舒服。我觉得我变成了一床久久为晒的、干瘪的棉被,在这春末略带温热的阳光下膨胀,饱满,散发出日光特有的气息。想不起来是有多久没有享受过这种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做的静默时光了。刚刚偶遇的那只高飞的蛾,大概也是上来享受这片刻的自由吧。
我摩挲着古老的城墙,往下走,走尽这历史的建筑,走尽这通幽的曲径,回到车水马龙的世界。回忆起去年盛夏到厦门旅行,邂逅的一枚文艺铺子,里边挂着一块做旧的木牌,上边镌刻着“美好的生活总是充满欣喜与期待”。南京之行的晚樱也好,鸡鸣寺上陌生的女子也好,不为外物所动的禅师也好,明长城上的小小的飞蛾也好,甚至是那一刻的春阳泽被,都给我带来了不期而遇的欣喜。
高铁的速度开始变慢,我振奋了身子,大概是南京快到了。窗外开始断断续续出现黑瓦白墙的房舍,像是放养在广袤草原上的羊群,我仿佛定格在这一刻的,看着它们逐草流转,点缀在田野之上,甚是可爱。
四月天的南京,已经回温许多,可我心心念念的樱花,已经在前段时间怒放玉损,这让我心里有莫名的小小失落。此行最大的目的,就是赏花。虽错过最盛大的一场花期,可南京的行道树也是让我惊喜的。它们的树干都极其的粗壮,像是要把六朝古都的历史,全都一字不差地融进它们一圈圈数不尽的年轮里。生生不息,化为不朽。尤其是梧桐,长得特别高大,确有欲与天空试比高的气势。我想到了亦舒笔下的木棉——“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在春日里新鲜生长的树叶,绿晃晃地舒展,相互交织在一块儿,努力遮蔽阳光直射到地面的车流,但是总有星点阳光洒落,固执地冲过罅隙,随着车来车往兴奋跳跃。这份固执,不像是春阳的温柔,更像是少年的青涩与热烈,像我怒放在枝头的青春。最初的小失落退散,欣喜涨潮。
根据地图,信步来到鸡鸣寺山脚,入口处有彩旗在迎着微风飘扬。在这浓郁的宗教气息里,飘扬的不再是普通的拼接的纱布,而是被住持开过光的尘埃,是春天尾巴里弥留的一米阳光。
庆幸的是,鸡鸣寺上仍有日本晚樱开得如火如荼,每一朵樱花都极其饱满富有生机。那浅粉色的花瓣像是女童蓬蓬裙的裙摆,粉嫩又薄如蝉翼。花开满了一路,如同只为了遇见最美的新娘。而美得醉人的日本晚樱,却开在这个有些尴尬的晚春时节——大多数红花都已开败,绿树还没郁郁葱茏。我想到了秋季遗世独立的菊和冬日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梅花,她们开得孤傲,开得从容。人生漫漫长路,何必匆忙挤上同一班车?不如等待下一班,不急不躁,不愠不怒。而后乘一班空车,坐看火树银花逐车怒放的美景。
每上一段台阶,就有几座寺庙伫立,就有数不尽的游客参拜。我们的手中都握着三炷香,想着到最心仪的寺庙里去上香。我偶一回头发现一个穿一袭长款花裙的女人,她在寺庙之外,一个最普通的位置,朝着东南西北四面拜着。我奇怪她为何不进一座庙,对一尊佛,虔诚地上香。也就是那刹那,我心中响过水滴滴落到岩石上的声音,我好像突然就明白了。我用双手轻轻地扶正三炷香,学着那个女人的样子,就在我所在的位置,闭上眼,参拜。
台阶绵延到山顶,那里卧着沉睡的明城墙。我们遇到身披厚棉被的禅师,看到她身前的桌子上有字——“买过门票可得三炷香”。虽然在山脚已经取过了,我们还是问了问禅师能否拿香。她说了一句禅语一般的话:“你们上明城墙,还要拿香去有何用。”是呵,我们该拜的,该上香的,在鸡鸣寺中都已经做过了。上长城不过是为了看看风景,感受古代风情。我放下抬起的准备取香的手,转身上长城的时候,思绪飘到我曾经的生活,明明很多东西不需要,却还是硬霸占着,殊不知自以为是的更多财富,或许是前行的包袱。我猛地轻松了,回头发现背包还在,却总觉得心里比从前舒坦了许多。
长城上的整个空间都更宽阔了,初夏的风揉乱我的发丝,他又像牧羊的孩子,追赶着那粉蓝色天空中的几缕白云。
“妈妈,你看!蝴蝶!”
“别去动!脏不脏!快走!”
“……”
一个五六岁的男孩被他妈妈拖着走了,我极目往向他粉嫩的小手指的地方,那不过是只飞蛾。除却长城上的游人,这只飞太高的蛾是我看到的唯一的生物。他为什么要飞这么高,他怎么做到飞这么高,这是他想要看到的世界的高度么。我掏出相机想拍下这只蛾,以高耸的明长城给它做伟大的背景,可是当我再抬头,发现它已飞向更远的,我目不能及的地方了。
走了一上午的路,确实有些乏了。我趴在明城墙上感受这一个时刻的阳光,砌筑有些硌人,却像是按摩着舒服。我觉得我变成了一床久久为晒的、干瘪的棉被,在这春末略带温热的阳光下膨胀,饱满,散发出日光特有的气息。想不起来是有多久没有享受过这种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做的静默时光了。刚刚偶遇的那只高飞的蛾,大概也是上来享受这片刻的自由吧。
我摩挲着古老的城墙,往下走,走尽这历史的建筑,走尽这通幽的曲径,回到车水马龙的世界。回忆起去年盛夏到厦门旅行,邂逅的一枚文艺铺子,里边挂着一块做旧的木牌,上边镌刻着“美好的生活总是充满欣喜与期待”。南京之行的晚樱也好,鸡鸣寺上陌生的女子也好,不为外物所动的禅师也好,明长城上的小小的飞蛾也好,甚至是那一刻的春阳泽被,都给我带来了不期而遇的欣喜。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