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到魂动方始华》 ——乐评人李承隆
生活是一幕幕连续剧,每一天前因后果,连绵不绝。到了一定年纪,情感也不会大开大合地跌宕起伏,但这一次渐渐深至魂动的情感,却因为一首首歌而牵扯。
记得那是一个晴朗的午后,阳光慵和地照着路面,驾车在回家的路上,收音机里传来一首清新的歌曲,好久没有听歌,突然被一首歌打动,只可惜很快就进入地下车库,匆忙间只记住一句歌词“我们都被忘了”。
回到家,赶紧按图索骥,这首歌正是台湾歌手谢安琪的《我们都被忘了》,于是想下载下来听听。很可惜,酷狗对成名歌手的歌坚持收费的原则,让我不得不退而求其次地选择了翻唱歌手不才的版本。后来从评论区的反映来看,不才的版本似乎更优。于是,那几天里手机里循环播放的都是这首歌。也是从评论区里,知道了这首歌还有另一个版本-《化身孤岛的蓝鲸》,爱屋及乌,一首《化身孤岛的蓝鲸》加入了循环的序列。还因此看了一遍台湾偶像剧《我爱你爱你爱我》。一把年纪了,还像小年轻一样为剧中年轻偶像纠结的爱情转折而魂牵梦动。
说到这里,不得不说,台湾偶像剧对于感情的拿捏确实到位,男女主角都是我喜欢的类型。也因此,再次被剧中插曲《眼泪的名字》打动。于是手机里循环的歌曲多了一首《眼泪的名字》。
对比谢安琪和不才的歌曲,觉得不才的声音确实更干净,更纯粹,没有成名歌手那么多技巧和矫揉。而谢安琪的歌声总带有台湾国语特有的嗲声。也许是受日本文化影响,台湾人的国语发声显得不够干脆,这样的声音用来讲话,可有增加偶像的亲和感。但用于唱歌,尤其是国语歌,会影响我们对于歌曲本身表达感情的理解。
也是循着对不才歌声追随的脚步,在那个深夜归家的路上,百度了不才的一些资料,发现不才翻唱了很多经典歌曲,也有很多中国风歌曲,对于中国风的偏好,让我下载了好几首来听。其中《鹫岭檐》,再次勾起当年听金琳版《雨落长安》的记忆;《一身诗意千寻瀑》,让我们感受了民国才女林徽因的大气和才情,最好的时光遇到对的人,仿佛再次见证了她和诗人徐志摩那段刻骨铭心的爱情。
虽然“细草微风岸,平林新月未满”的句子已堪称经典,但要说打动人灵魂深处,能和曲子处理得毫无违和感,还要数那首《塘桥夜话》。如果有朋友对这首歌还有点陌生的话,那么它的另一个版本你肯定熟悉。那就是当年陈奕迅为电影《爱情呼叫转移》演唱的主题曲—《爱情转移》,两首歌是同一个曲子的两个国语版本。
我这个人就是这样,经典的东西就一定要刨根问底。这一次,我又在评论区找到了这首歌的初始版本—《富士山下》。作为一首传唱多年的经典曲目,而且在今年江苏卫视的《蒙面唱将猜猜猜》节目中,歌王李克勤刚刚翻唱了,而我至今才将它认识,不得不承认自己的孤陋寡闻。于是,赶紧下载来听听。如今三个版本的经典曲目在我的手机里循环播放。
如果非要对三个版本的曲目作一下感情排序的话,我选择《塘桥夜话》第一《富士山下》第二,至于《爱情转移》,也许是厮磨耳畔多年,竟有些麻木。Eason的沙哑腔调固然带着特有的磁性,但慵懒的表达,更像是一个爱情浪子疲惫的反省,符合歌曲主题,却带着些不正经,不符合我此刻的心境。我此刻在缅怀那些经典的爱情,像《面包树上的女孩》,像《半身缘》,彼此都留有遗憾。世间的情爱总是得不着,不善终,叹惋唏嘘间勾住了你的灵魂。《富士山下》讲述的故事是香港写字楼中的爱情,讲述了街头走过的片段,比喻却未免有失恰当,将富士山私有让人难以理解,前尘硬化如石头,也不过是一个梗。而跗骨剖心更能反映爱情在人心底留下的印记,那些冷到跌落冰下泥尘,却还要用热血浇灌枯瘦枝桠,将爱人的感情形容得更刻骨铭心。旧上海街头拥吻,九龙渡海小轮的场景也更有年代感。为一人痴傻捐身,不惜辜负了全世界,是何等的气魄?但无论怎样刻骨剖心,最好都抵不过那一碗汤茶,时事变迁,爱情就给人的不过是掌心那一道疤!
我知道,再经典的歌曲,最终都会沦落人世泥尘,最后化作一段记忆,成为心上那一道疤,但炽热如今,且欣赏了它。人若什么事情都看那么长远,把感情的波澜看作一朵浪花,岂不是少了很多乐趣!
记得那是一个晴朗的午后,阳光慵和地照着路面,驾车在回家的路上,收音机里传来一首清新的歌曲,好久没有听歌,突然被一首歌打动,只可惜很快就进入地下车库,匆忙间只记住一句歌词“我们都被忘了”。
回到家,赶紧按图索骥,这首歌正是台湾歌手谢安琪的《我们都被忘了》,于是想下载下来听听。很可惜,酷狗对成名歌手的歌坚持收费的原则,让我不得不退而求其次地选择了翻唱歌手不才的版本。后来从评论区的反映来看,不才的版本似乎更优。于是,那几天里手机里循环播放的都是这首歌。也是从评论区里,知道了这首歌还有另一个版本-《化身孤岛的蓝鲸》,爱屋及乌,一首《化身孤岛的蓝鲸》加入了循环的序列。还因此看了一遍台湾偶像剧《我爱你爱你爱我》。一把年纪了,还像小年轻一样为剧中年轻偶像纠结的爱情转折而魂牵梦动。
说到这里,不得不说,台湾偶像剧对于感情的拿捏确实到位,男女主角都是我喜欢的类型。也因此,再次被剧中插曲《眼泪的名字》打动。于是手机里循环的歌曲多了一首《眼泪的名字》。
对比谢安琪和不才的歌曲,觉得不才的声音确实更干净,更纯粹,没有成名歌手那么多技巧和矫揉。而谢安琪的歌声总带有台湾国语特有的嗲声。也许是受日本文化影响,台湾人的国语发声显得不够干脆,这样的声音用来讲话,可有增加偶像的亲和感。但用于唱歌,尤其是国语歌,会影响我们对于歌曲本身表达感情的理解。
也是循着对不才歌声追随的脚步,在那个深夜归家的路上,百度了不才的一些资料,发现不才翻唱了很多经典歌曲,也有很多中国风歌曲,对于中国风的偏好,让我下载了好几首来听。其中《鹫岭檐》,再次勾起当年听金琳版《雨落长安》的记忆;《一身诗意千寻瀑》,让我们感受了民国才女林徽因的大气和才情,最好的时光遇到对的人,仿佛再次见证了她和诗人徐志摩那段刻骨铭心的爱情。
虽然“细草微风岸,平林新月未满”的句子已堪称经典,但要说打动人灵魂深处,能和曲子处理得毫无违和感,还要数那首《塘桥夜话》。如果有朋友对这首歌还有点陌生的话,那么它的另一个版本你肯定熟悉。那就是当年陈奕迅为电影《爱情呼叫转移》演唱的主题曲—《爱情转移》,两首歌是同一个曲子的两个国语版本。
我这个人就是这样,经典的东西就一定要刨根问底。这一次,我又在评论区找到了这首歌的初始版本—《富士山下》。作为一首传唱多年的经典曲目,而且在今年江苏卫视的《蒙面唱将猜猜猜》节目中,歌王李克勤刚刚翻唱了,而我至今才将它认识,不得不承认自己的孤陋寡闻。于是,赶紧下载来听听。如今三个版本的经典曲目在我的手机里循环播放。
如果非要对三个版本的曲目作一下感情排序的话,我选择《塘桥夜话》第一《富士山下》第二,至于《爱情转移》,也许是厮磨耳畔多年,竟有些麻木。Eason的沙哑腔调固然带着特有的磁性,但慵懒的表达,更像是一个爱情浪子疲惫的反省,符合歌曲主题,却带着些不正经,不符合我此刻的心境。我此刻在缅怀那些经典的爱情,像《面包树上的女孩》,像《半身缘》,彼此都留有遗憾。世间的情爱总是得不着,不善终,叹惋唏嘘间勾住了你的灵魂。《富士山下》讲述的故事是香港写字楼中的爱情,讲述了街头走过的片段,比喻却未免有失恰当,将富士山私有让人难以理解,前尘硬化如石头,也不过是一个梗。而跗骨剖心更能反映爱情在人心底留下的印记,那些冷到跌落冰下泥尘,却还要用热血浇灌枯瘦枝桠,将爱人的感情形容得更刻骨铭心。旧上海街头拥吻,九龙渡海小轮的场景也更有年代感。为一人痴傻捐身,不惜辜负了全世界,是何等的气魄?但无论怎样刻骨剖心,最好都抵不过那一碗汤茶,时事变迁,爱情就给人的不过是掌心那一道疤!
我知道,再经典的歌曲,最终都会沦落人世泥尘,最后化作一段记忆,成为心上那一道疤,但炽热如今,且欣赏了它。人若什么事情都看那么长远,把感情的波澜看作一朵浪花,岂不是少了很多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