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云之乐
都走来看时, 果见湘云卧于山石僻处一个石凳子上, 业经香梦沉酣, 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 满头脸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 手中的扇子也在地下, 也半被落花埋了, 一群蜂蝶闹嚷嚷地围着他, 又用鲛帕包了一包芍药花瓣枕着。 众人看了, 又是爱, 又是笑, 忙上来催唤搀扶, 湘云口内又作睡语说酒令… —— 曹雪芹《红楼梦•憨湘云醉眠芍药裀》 偶读来《红楼梦》一回,道是史湘云憨直洒脱之性,却将那时女子闺乐之情,一片欢畅恬静之景。 酒酣后散卧青石上,芍药花圃里花瓣纷飞,手里的扇子顺着衣裙滑落地下,又被花瓣掩盖,蜂蝶闹嚷却也沉眠,是枕下丝绢包着的芍药花瓣正芬芳着一个梦。姐妹们掩面指指笑笑,却不言语,只听着她口中醉念着的还是刚刚的行酒辞…… 湘云之憨乐常见于前文,不计亲寡,只凭得心真本意,一时口快也惹得少许心有不快,久而久之便见其真挚热烈。不郁结于心不似黛玉般步步细念,不八面玲珑,不怯怯幽幽,不疾言厉色,不似天女下凡,不似出水芙蓉,不似国色天香……不静亦也不动,一嗔一喜,一怜一哀,皆是不在成为想要成为什么的格段里。 湘云这样幸福的女子,成长却不完美。父母早亡,只由叔父扶养长大,婶母为难苛刻,湘云不争不怨,入大观园后又见闺秀风范,不怯懦宣扬,诗词文章与黛玉不相上下,乃可比“咏絮”之才。如此心性,实属难能可贵。 在某版《红楼梦》后四十回结尾中,描述了一回大观园荒废,众子孙凋零,宝玉做了“更夫”,在自己敲打的声刻里怀念过去的自由欢畅。在夜晚的烛火中,宝玉偶遇湘云,得知她与丫鬟翠缕相依为命,以打鱼为生,二人相拥而泣,共叙疾苦,最后一起泛舟,隐居于江湖。结局似乎与西施范蠡一同相忘于江湖相似,后人将最后爱情的美满给予了湘云,也给了宝玉最后的宁静,不禄功名,不安抚细思忧虑。这或许是偏爱湘云的做法,但却也不失为湘云这样“得而得之”之性情的一番褒奖,感怀,乃至慕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