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唱给驼背的赞曲
跨越整个青春期直至今天,父母亲戚友人但凡仔细端详我一番后,总要说到驼背这件事。都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我也爱看书论道,但气质这事永远和我无关,原因就是驼背。
读大学那一会,随父母去朋友家聚会。那家叔叔是个爱女儿狂魔,聊到激动时便从房间里取出了女儿牙牙学语时的录音放给我们听。我父母自然要或真或假承接着别人的兴奋,一簇人团便如水下暗流般静默悄地从饭桌流去了沙发。等回过神来,就只剩屁股得了懒癌的我一人还坐在饭桌前了。可饭桌离沙发也不是很远,我向那人群投去了善意的笑容,还得意该笑容颇算得上真诚。
要补充的是,虽然我爸爸是从小把我当儿子养,也把我当儿子打,但我却真心喜欢那些从小生活在幸福与爱中的女孩。若自己生了女儿,也想让她永远不懂出于自尊心强的尴尬是怎样的情绪。因此当晚我听到那些录音时,是打心眼里能欣赏对方眼里的幸福的。我自认我的笑容虽有些社交尴尬,但真的是真诚。
后来有一天,我妈妈对我说:“那天你一个人坐在那,驼着背听着录音,我看的都要哭了。”
我吃惊道:“为何?!”
“你看起来好羡慕人家,看起来好卑微,好可怜。”
“额……”
—————————————————————
即便如此我还是真心喜欢驼背,甚至想将笔名定为,托贝耶。这名字的形象和它读音一样,仿佛属于18世纪中叶,一个生活穷困潦倒的三流小说家。
然而驼背是真的很爽啊,符合人体力学,也符合牛顿力学。水往下流,人往上走——背却还是要向下驼的。
当然有例外。很佩服牛棚中坚持真理的“右派”知识分子,他们的铮铮脊梁骨,是背负了坚韧的精神与追求的,他们的背是越遭受毒打,挺的越直的。每每看书至此,便会掩卷神游,幻想若身在那个年代自己会如何。是否会从恶如流,还是能看透其中的滑稽。
想到这我总很是佩服两人,王小波和安德烈纪德。我心中的前者,会在那个人人道貌岸然的时代,裸躺在草地上晒着太阳,拨甩着自己的睾丸,思忖着性爱这么美好,为何世人却畏它如虎豹。而我幻想中的纪德,若参与了1976年那场巴黎品酒会,也敢于揭穿葡萄酒业的皇帝新衣。正如他受前苏联好酒好肉的款待,回国后却遵从内心,遵从事实,写出了他感受到的架在苏联人民头上的强压,与他看到他们尊严丧失殆尽的现实。
于是我又瞎想,这两人的形象也总不是时时刻刻挺着背吧。王小波会对一个顶天立地高大伟岸的自我形象有着执念吗?纪德,诚如他一贯他追求自由,追求享乐,应该会尽力维持一个完美社交形象。但四下无人,抽着雪茄与友人写信时,是否会暗暗嘲笑自己那挺胸拗背,社交名流的形象呢?
当然这是我暗搓搓的遐想。驼背才没那么多高大上的理由呢,什么反抗尚金社会,尚颜社会,皆算不上!大部分人驼背只是因为懒,因为不在乎形象。
那为何就不能懒,不能不在意形象呢?自由是什么,不就是我愿挺胸就挺胸,我愿驼背,世俗那些以颜度人,以财富度人,以形象度人的眼光,我也全然不在意吗。
我若是茨威格《变形的陶醉》中的克丽丝蒂娜,便不在意别人如何看待我的出生,和咬字发音是否“上流社会”。
我若是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那》中的安娜,便不在意别人是否认为我是弃妇,是否都瞪大眼睛等着我哪天卧轨。
我喜欢是毛姆《刀锋》中的拉里,或黑塞《悉达多》中的悉达多,有彷徨有疑问,也有着决心去追寻答案,唯没有一颗在意世俗非议的脆弱心脏。其实哪怕被指着鼻梁骂没出息,我若自信没荒度生命,又有何畏呢。
既然如此,求仁得仁,每个人的追求都值得被尊重。有的女孩愿意练习跳舞,培养气质,他们获得了完美的身材和气质。一些厉害的女孩,人近中年都有着近乎苛刻的自我标准,因而维系着苗条健美的身材。
而我们志不在此的女孩,是时候驼着背怒吼一声了,“没有完美的身材就要死吗”,“没有高雅的气质就要丧吗”,“谁在意别的男人怎么看自己别的女人怎么看自己”,“谁特么要用小三般的妖气套牢自己的男人”,“告诉你,女教授,女博士,就算是黄脸婆也特别有魅力!”
—————————————————————————
那些坐在书城地上看书的青年们,也大都驼着背,粗衣麻布的文艺青年,看的人心酸。——喂喂喂收起你的泪水,人家看书看的可投入啦。
“你看那个人,好像一条狗哦。”——喂喂喂人家只是驼着背而已啦。他可能只是个普通人,也可能是某专业的牛人,神人。这不是重点,关键是,驼背只是真的很爽啦!!
最后,放几张驼背界翘楚的照片吧~
读大学那一会,随父母去朋友家聚会。那家叔叔是个爱女儿狂魔,聊到激动时便从房间里取出了女儿牙牙学语时的录音放给我们听。我父母自然要或真或假承接着别人的兴奋,一簇人团便如水下暗流般静默悄地从饭桌流去了沙发。等回过神来,就只剩屁股得了懒癌的我一人还坐在饭桌前了。可饭桌离沙发也不是很远,我向那人群投去了善意的笑容,还得意该笑容颇算得上真诚。
要补充的是,虽然我爸爸是从小把我当儿子养,也把我当儿子打,但我却真心喜欢那些从小生活在幸福与爱中的女孩。若自己生了女儿,也想让她永远不懂出于自尊心强的尴尬是怎样的情绪。因此当晚我听到那些录音时,是打心眼里能欣赏对方眼里的幸福的。我自认我的笑容虽有些社交尴尬,但真的是真诚。
后来有一天,我妈妈对我说:“那天你一个人坐在那,驼着背听着录音,我看的都要哭了。”
我吃惊道:“为何?!”
“你看起来好羡慕人家,看起来好卑微,好可怜。”
“额……”
—————————————————————
即便如此我还是真心喜欢驼背,甚至想将笔名定为,托贝耶。这名字的形象和它读音一样,仿佛属于18世纪中叶,一个生活穷困潦倒的三流小说家。
然而驼背是真的很爽啊,符合人体力学,也符合牛顿力学。水往下流,人往上走——背却还是要向下驼的。
当然有例外。很佩服牛棚中坚持真理的“右派”知识分子,他们的铮铮脊梁骨,是背负了坚韧的精神与追求的,他们的背是越遭受毒打,挺的越直的。每每看书至此,便会掩卷神游,幻想若身在那个年代自己会如何。是否会从恶如流,还是能看透其中的滑稽。
想到这我总很是佩服两人,王小波和安德烈纪德。我心中的前者,会在那个人人道貌岸然的时代,裸躺在草地上晒着太阳,拨甩着自己的睾丸,思忖着性爱这么美好,为何世人却畏它如虎豹。而我幻想中的纪德,若参与了1976年那场巴黎品酒会,也敢于揭穿葡萄酒业的皇帝新衣。正如他受前苏联好酒好肉的款待,回国后却遵从内心,遵从事实,写出了他感受到的架在苏联人民头上的强压,与他看到他们尊严丧失殆尽的现实。
于是我又瞎想,这两人的形象也总不是时时刻刻挺着背吧。王小波会对一个顶天立地高大伟岸的自我形象有着执念吗?纪德,诚如他一贯他追求自由,追求享乐,应该会尽力维持一个完美社交形象。但四下无人,抽着雪茄与友人写信时,是否会暗暗嘲笑自己那挺胸拗背,社交名流的形象呢?
当然这是我暗搓搓的遐想。驼背才没那么多高大上的理由呢,什么反抗尚金社会,尚颜社会,皆算不上!大部分人驼背只是因为懒,因为不在乎形象。
那为何就不能懒,不能不在意形象呢?自由是什么,不就是我愿挺胸就挺胸,我愿驼背,世俗那些以颜度人,以财富度人,以形象度人的眼光,我也全然不在意吗。
我若是茨威格《变形的陶醉》中的克丽丝蒂娜,便不在意别人如何看待我的出生,和咬字发音是否“上流社会”。
我若是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那》中的安娜,便不在意别人是否认为我是弃妇,是否都瞪大眼睛等着我哪天卧轨。
我喜欢是毛姆《刀锋》中的拉里,或黑塞《悉达多》中的悉达多,有彷徨有疑问,也有着决心去追寻答案,唯没有一颗在意世俗非议的脆弱心脏。其实哪怕被指着鼻梁骂没出息,我若自信没荒度生命,又有何畏呢。
既然如此,求仁得仁,每个人的追求都值得被尊重。有的女孩愿意练习跳舞,培养气质,他们获得了完美的身材和气质。一些厉害的女孩,人近中年都有着近乎苛刻的自我标准,因而维系着苗条健美的身材。
而我们志不在此的女孩,是时候驼着背怒吼一声了,“没有完美的身材就要死吗”,“没有高雅的气质就要丧吗”,“谁在意别的男人怎么看自己别的女人怎么看自己”,“谁特么要用小三般的妖气套牢自己的男人”,“告诉你,女教授,女博士,就算是黄脸婆也特别有魅力!”
—————————————————————————
那些坐在书城地上看书的青年们,也大都驼着背,粗衣麻布的文艺青年,看的人心酸。——喂喂喂收起你的泪水,人家看书看的可投入啦。
“你看那个人,好像一条狗哦。”——喂喂喂人家只是驼着背而已啦。他可能只是个普通人,也可能是某专业的牛人,神人。这不是重点,关键是,驼背只是真的很爽啦!!
最后,放几张驼背界翘楚的照片吧~
![]() |
许知远。驼背并不影响他做学术。 |
![]() |
老去的杨振宁。驼背并不降低他的成就。 |
![]() |
杜拉斯年轻的时候也略驼背,却毫不减少她的魅力。 |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