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他是天才的捕手,是美国出版史上传奇人物!

写在开头
本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
并被第66届(2016)柏林国际电影节提名金熊奖
第31届(2017)西班牙戈雅奖提名最佳欧洲电影
本篇文章均为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同时也希望你们能阅览到文章的最后
▼


镜头拉近,纽约1929的某天,正在下着磅礴大雨,街边的一名男子站在雨中。他泯灭了无数个烟头 ,路过的行人,全是清一色黑色雨伞,和他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男子抬头看着眼前的建筑——斯克里布纳之子公司,镜头慢慢拉远,雨依然下着,那么这名男子究竟是谁?

这幢公司的某个办公室里,有一名男子在用红笔圈圈改改,悄无声息,他一直在低头修改,镜头在他的面部和纸上的修改内容之间来回交替。

办公室中书柜上陈列的书籍,虽然镜头只停顿了几秒,但这里其实是一个伏笔。

在艾琳·伯恩斯坦的帮助下,Thomas Clayton Wolfe(即托马斯·沃尔夫)的作品被送到了柏金思的面前,柏金斯听到送过来的人评论很特别,便答应说扫一眼。
在行驶的列车车厢中,编辑Maxwell Evarts Perkins(即麦克斯威尔‧柏金斯)翻开作品,随即出现了本片唯一被投以最多镜头的男作家的名字:托马斯·沃尔夫。

没想到这一翻阅便上瘾,于是以旁白的念白形式将纸上的字迹娓娓道来,随着THE END的完结,影片名字被作品带出——GENIUS。由此可见,导演以渐隐的方式,将这个词印在了柏金斯的旁边,原来办公室的男子,就是他,他是第一主角。


话痨作家——托马斯·沃尔夫登场了,本片主要通过柏金思与汤姆斯·沃尔夫之间的故事为主,讲述柏金思在挖掘人才,对文字的敏锐度和编辑的天赋。

也许是被拒绝多次,当托马斯·沃尔夫被告知他的出可以被出版,他瞬间激动了,激动得无语伦次!甚至跟柏金斯说只要能出版随便你删…但我能听出他的隐忍和不舍。 但是柏金斯说这是你的书,我希望它能以它最好的形态出版。

当在麦克斯家里共进晚餐的时候,谈及新书便打开了话匣子,浮夸的讲话状态,谈吐像极了在唱歌一般。但当麦克斯的夫人说到话剧,却被他贬说得死气沉沉。

临睡前他希望他没说错话,甚至告诉麦克斯他未曾有过一个朋友直到遇到他。而且,托马斯·沃尔夫自视自己为“卡利班”——莎士比亚作品中半人半兽的怪物。


在作品送去印刷前,柏金斯问托马斯·沃尔夫,真的没有其他名字了吗?于是,托马斯·沃尔夫刷刷刷提笔写下他想好的名字——《天使望故乡》。
因为这部自传体小说,托马斯·沃尔夫成了公司目前最畅销的作家,当月就卖出1万5千本!现在这部小说,即使当下很多书店有,也是珍藏不售,价格昂贵的珍稀读物。


《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作者出现 —— 弗朗西斯·斯科特·基·菲茨杰拉德。他跟柏金斯诉说着这段时间的经历和痛苦,而柏金斯提及《格兰特将军回忆录》为什么而写来开导他,激励他继续写作。

柏金斯夫人与艾琳(即托马斯·沃尔夫情人)的谈话,艾琳告诉柏金斯夫人,托马斯对她的重要性。而柏金斯夫人告诉她柏金斯将托马斯·沃尔夫视作儿子,也是挚友。

而另一边,托马斯再次敲响门,说自己新书已经完成,搬进来了好几箱书。这便是《时间与河流》的初稿。
柏金斯希望他能删减,不然就得用更长的时间完成书的装订,希望他能忍住继续写的冲动。

于是在柏金斯的提示下,托马斯·沃尔夫像是打开了思路一般改得越来越顺手,整个影片在此时突然明亮了,音乐节奏开始变得欢快。
影片中有一个片段,托马斯决定带柏金斯去体会黑暗的旋律——黑人爵士乐。爵士乐的即兴性让这个小酒馆瞬间嗨翻。
于是联想到《海上钢琴师》,因为自己的毕业论文曾研究过关于爵士即兴乐,更是对1900斗琴片段印象深刻。即兴,就是爵士的魅力。
欢愉过后,短暂的解压,终于完成了。托马斯说他希望再加一段话:谨以此书献给Maxwell Evarts Perkins ,一个勇敢且诚实的人。

第二部作品又被送去印刷出版了,因为《天使望故乡》被寄予满满期待的托马斯的这次作品到底如何?
当《纽约时报》被送至办公室,大家都屏住呼吸期待着,柏金斯微笑地放下报纸,连音乐都变得轻柔了,又转为轻快,因为书评竟然意外的不错!而且人们把他冠以“GENIUS”头衔。

于是公司加印了5版,整整售出3万多册!《时间与河流》再度成为畅销读物!也是传世之作之一!


在《时间与河流》再度火爆之时,托马斯·沃尔夫正在欧洲旅行,亦可说是散心。艾琳跑到柏金斯的办公室,想要从他口中知道托马斯的下落。她说自己被托马斯从生活中删除了,边说边从包中拿出了银色小手枪。她告诉柏金斯,等他走了,活着毫无乐趣。

托马斯回到美国,路过街边施粥点,他说到我写的文章他们都看不到,就在感叹之时,忽然发现自己刚到纽约住的第一间屋子,便带着麦克斯爬上楼梯,在天台上告诉麦克斯这里就是他写天使望故乡的灵感源泉所在。

托马斯来到柏金斯的家中做客,却因托马斯的谈吐太过恶劣,柏金斯指责托马斯让他成熟点,其实柏金斯此刻的内心也很痛苦吧?托马斯跟女友发牢骚,但是艾琳也让他一个人静静,不要再伤害任何人了。

托马斯再次出现在雨中,淋雨望着公司的名字发呆。这里与片头出现的片段一模一样,一是呼应开头,二是因为此时的托马斯想到唯一能倾诉的人,是柏金斯。

在与柏金斯交谈之后,托马斯计划上门去斯科特家道歉聊天,当托马斯在斯科特面前抱怨着柏金斯的时候,斯科特却反问他:有人愿意陪着你走,为什么要伤害他呢?

他感到彷徨,来到海边,深呼吸片刻,似乎是想清楚了,转身离开的那一瞬,突然倒地。医生诊断说是脑结核。(院线的翻译有误,如果你仔细听的话,会有很多单词翻译有出入。)

当托马斯在医院醒来的时候,他向护士要了纸笔,在纸上写下Dear Max……


麦克斯威尔‧柏金斯 (Maxwell Evarts Perkins,1884年9月20日-1947年6月17日) 是美国出版史上一位传奇人物和编辑。他曾为佛兰西斯·史考特·基·费兹杰罗(F. Scott Fitzgerald)、欧内斯特·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汤玛斯·伍尔夫(Thomas Wolfe)、玛乔丽·金楠·劳林斯(Marjorie Kinnan Rawlings)等著名作家编书。
伍尔夫在自己《你再也无法回家》(You can't Go Home Again)一书中,藉一个虚拟的人物爱德华(Foxhall Edwards)生动地刻画柏金斯,使他的传奇形象跃然纸上。


- 托马斯·沃尔夫(Thomas Clayton Wolfe,1900-1938),20世纪美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
- 四部长篇小说是:《天使,望故乡》(1929) ,《时间与河流》(1935) ,《网与石》(1939)和《你不能再回家》(1940)。甚至有人将这四部作品称为“美国版的《追忆似水年华》”

- 弗朗西斯·斯科特·基·菲茨杰拉德(Francis Scott Key Fitzgerald,1896年9月24日-1940年12月21日),20世纪美国作家、编剧。
- 代表作品:《人间天堂》、《了不起的盖茨比》。

- 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Ernest Miller Hemingway,1899年7月21日-1961年7月2日),美国作家和记者,被认为是20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是美国“迷惘的一代”(Lost Generation)作家中的代表人物,作品中对人生、世界、社会都表现出了迷茫和彷徨。
- 代表作品:《老人与海》(1953)《永别了,武器》(1929年)。


- Gunis翻译即天才,表明了柏思金是一个擅于捕捉到真正的写作人才的天才。更是暗暗告诉我们,这是一部人物传记电影。另一层意思便是说托马斯·沃尔夫的写作天赋。
- 而大陆将其翻译成天才捕手,其原因之一是为了吸引人,就像我看到预告的时候以为这是一部侦探类的悬疑电影。原因之二就是分析了这部电影中的人物是捕获天才的人,即抓捕他们的写作天赋。
写在最后
这部电影赚足了我的情感,直戳我的泪点。在我们阅读某个历史上著名作家的文章,往往会被他的内容情节所触动,在这些作家的作品背后,其实还有一个隐藏在黑暗里的默默无闻的编辑。
我知道现在的社会,编辑被赋予很多层意思,我也知道我的身边或者是我的圈子里很多人,弃本专业投文,拿起笔杆子准备度过一生,我知道你们一定彷徨过,迷茫过,迷失过自己。
在此,我希望这些弃医从文也好,像我一样弃艺从文的也罢,只要你们能坚持写作,写出自己真实的自己,就好。加油!
关注 微信公众号 行走的相机与电影(shiercx),推荐不一样的电影,走不一样的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