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一代一双人
一份美好的爱情应该是什么样的?
有人说,相似的人适合一起欢闹,互补的人适合一起变老。
其实相似的人很多,互补的人很少。
很多老一辈用他们的爱情故事告诉我们:爱情,没有那么多的条条框框,只要是你,其他的都不重要。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我想苏轼这种相思之苦爷爷也感同身受吧。
奶奶走了整整12年了吧,小的时候我总会听到有人问爷爷,
“你怎么不再找一个老伴呢,这样好歹有个伴啊。”
爷爷总是笑笑不说话,又或者只是说找来干嘛之类的。有的时候别人也会问我爷爷为什么不给我找一个新奶奶之类的问题,每次我都是沉默。因为那那时候年幼的我并不知道死亡是什么,只知道妈妈告诉我奶奶去了好远的地方,不会回来了,叫我以后不要再喊奶奶。所以每次别人问我这个问题,我都会很不开心,我明明就有奶奶,怎么可以换新的呢?
爷爷终究没有再找一个老伴,而是干起了他以前认为的“女人活”,给他的孙儿们洗衣做饭、洗碗等,无微不至地把他们拉扯成人,好让儿子媳妇安心工作。当孙儿们长大了出去外面上学、工作了,他选择了帮他们看家,一个人守着空荡荡的房子等待着孩子们的归来。
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不再是那个年幼无知的小女孩,看着爷爷孤零零的一个人我总会想“如果奶奶还在就好了”。有的时候看着村里没了老伴的人都重新找了老伴我越发觉得或许当初爷爷应该再找一个老板的,只要她对爷爷好,我也会把她当成自己的亲奶奶来孝顺她的。有一次我忍不住问起爷爷当初为什么不再找一个。说真的他当初的回答并没有让我很满意,甚至有点失望。
“万一再找一个也像你奶奶那样得了癌症怎么办?岂不是害死人?”原来爷爷是怕承担责任啊,并不是因为爱情啊。那时候的我太年轻,总觉得爱情才是最终的归宿。我甚至会觉得爷爷并没有多爱奶奶。
据说爷爷和奶奶的结合是通过相亲认识的,门当户对的,又彼此不反感就在一起了,组建了小家庭,还生下了3个可爱的孩子。尽管当时日子过得很苦,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但他们依旧生活在一起。可是好景不长,他们之间的争吵渐渐多了起来,常常为了“柴米油盐”而吵得不可开交,再加上奶奶的娘家也渐渐好起来,这样更显得爷爷没出息。
吵归吵,但他们终究没分开,尽管有时候奶奶会跑回娘家,但她每次都还会回来,还带了一些米回来。或许,奶奶不忍心丢下这三个可爱的孩子吧,又或者
是其他的原因吧。
或许是经过长年累月的争吵奶奶得了抑郁症吧,有时候会神志不清,甚至有一次在去娘家的路上不小心把她最小的女儿弄丢了。据说那天,他们破天荒地没有争吵,而爷爷只是发了疯地去找他们的小女儿,但最终无果。从此大家都选择性地忘记了这件事情,而我只是在懂事后听妈妈有意无意地提起才知道原来我还有个小姑。当我鼓起勇气去问爷爷的时候,他竟然平静地回答了我所有的疑惑。
“那你有骂奶奶吗?”
“还有什么好骂的,那时候她都已经那样了。”
爷爷说这句话时异常平静,头也不抬地在帮我洗碗。也对那时候奶奶都已经走了好几年的,还有什么不能放下的呢?记得奶奶生病那会,爸妈都在医院忙着照顾奶奶,照顾我们的重任就落在了爷爷身上。我不知道爷爷会不会想奶奶,会不会担心她。我只记得奶奶要出院的那天爷爷一大早就教我们说了一大堆祝福的话,比如祝奶奶身体健康、添福添寿这类的话。还时不时抽背我。其实我那时并不知道那天是奶奶出院,我只知道那天好久没回家的奶奶回来了,而且还跨了火盆,放了鞭炮,好热闹大家都好高兴。直到奶奶走我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一晃就是十几年爷爷一个人生活了十几年,终究没再娶。
以前扫墓爷爷总会和我们一起去,直到他中风了,腿不方便了才放手。出发前他还特意叮嘱了我一遍。
“告诉你奶奶想买什么就买什么,告诉她我去不了了,山太高了。”
我只是“哦”了一声。他们之间终究没有太多的言语,我想或许这一句就足矣。
奶奶走后的12年爷爷也走了,他选择了在中秋佳节这一天离开了我们。他像往常一样等他的儿子、孙子们回家,只不过这次他用尽了生命的最后一口气,终止了他一生的等待。中秋佳节这个阖家团圆的日子,他与我们团聚了,便上路去找了奶奶。记得以前他问我:
“我陪你到高中你可以独立了吗?只要你上了高中我就不怕死了。”
或许他的使命完成了,了无牵挂了,累了所以选择了离开吧。中秋节那天在殡仪馆是见爷爷的最后一面了。最后的最后我们送他去和奶奶团圆了。爸爸将爷爷和奶奶葬在了一起。因为我们都不愿意让他一个人。
“梦兰憔悴,掷果凄凉,两处销魂。”爷爷终于终止了“相思相望不相亲”的无奈。以前我总以为爱情是婚姻的归宿,殊不知爱情会慢慢转化为亲情,让彼此守望相助、白头偕老。以前车马很远、书信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如今一切都很快,但爷爷却只愿爱一个人。爱或不爱,爷爷奶奶的这一辈子只有彼此,尽管他们阴阳相隔了12年,但终究团圆了。一生一代只愿一双人。
有人说,相似的人适合一起欢闹,互补的人适合一起变老。
其实相似的人很多,互补的人很少。
很多老一辈用他们的爱情故事告诉我们:爱情,没有那么多的条条框框,只要是你,其他的都不重要。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我想苏轼这种相思之苦爷爷也感同身受吧。
奶奶走了整整12年了吧,小的时候我总会听到有人问爷爷,
“你怎么不再找一个老伴呢,这样好歹有个伴啊。”
爷爷总是笑笑不说话,又或者只是说找来干嘛之类的。有的时候别人也会问我爷爷为什么不给我找一个新奶奶之类的问题,每次我都是沉默。因为那那时候年幼的我并不知道死亡是什么,只知道妈妈告诉我奶奶去了好远的地方,不会回来了,叫我以后不要再喊奶奶。所以每次别人问我这个问题,我都会很不开心,我明明就有奶奶,怎么可以换新的呢?
爷爷终究没有再找一个老伴,而是干起了他以前认为的“女人活”,给他的孙儿们洗衣做饭、洗碗等,无微不至地把他们拉扯成人,好让儿子媳妇安心工作。当孙儿们长大了出去外面上学、工作了,他选择了帮他们看家,一个人守着空荡荡的房子等待着孩子们的归来。
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不再是那个年幼无知的小女孩,看着爷爷孤零零的一个人我总会想“如果奶奶还在就好了”。有的时候看着村里没了老伴的人都重新找了老伴我越发觉得或许当初爷爷应该再找一个老板的,只要她对爷爷好,我也会把她当成自己的亲奶奶来孝顺她的。有一次我忍不住问起爷爷当初为什么不再找一个。说真的他当初的回答并没有让我很满意,甚至有点失望。
“万一再找一个也像你奶奶那样得了癌症怎么办?岂不是害死人?”原来爷爷是怕承担责任啊,并不是因为爱情啊。那时候的我太年轻,总觉得爱情才是最终的归宿。我甚至会觉得爷爷并没有多爱奶奶。
据说爷爷和奶奶的结合是通过相亲认识的,门当户对的,又彼此不反感就在一起了,组建了小家庭,还生下了3个可爱的孩子。尽管当时日子过得很苦,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但他们依旧生活在一起。可是好景不长,他们之间的争吵渐渐多了起来,常常为了“柴米油盐”而吵得不可开交,再加上奶奶的娘家也渐渐好起来,这样更显得爷爷没出息。
吵归吵,但他们终究没分开,尽管有时候奶奶会跑回娘家,但她每次都还会回来,还带了一些米回来。或许,奶奶不忍心丢下这三个可爱的孩子吧,又或者
是其他的原因吧。
或许是经过长年累月的争吵奶奶得了抑郁症吧,有时候会神志不清,甚至有一次在去娘家的路上不小心把她最小的女儿弄丢了。据说那天,他们破天荒地没有争吵,而爷爷只是发了疯地去找他们的小女儿,但最终无果。从此大家都选择性地忘记了这件事情,而我只是在懂事后听妈妈有意无意地提起才知道原来我还有个小姑。当我鼓起勇气去问爷爷的时候,他竟然平静地回答了我所有的疑惑。
“那你有骂奶奶吗?”
“还有什么好骂的,那时候她都已经那样了。”
爷爷说这句话时异常平静,头也不抬地在帮我洗碗。也对那时候奶奶都已经走了好几年的,还有什么不能放下的呢?记得奶奶生病那会,爸妈都在医院忙着照顾奶奶,照顾我们的重任就落在了爷爷身上。我不知道爷爷会不会想奶奶,会不会担心她。我只记得奶奶要出院的那天爷爷一大早就教我们说了一大堆祝福的话,比如祝奶奶身体健康、添福添寿这类的话。还时不时抽背我。其实我那时并不知道那天是奶奶出院,我只知道那天好久没回家的奶奶回来了,而且还跨了火盆,放了鞭炮,好热闹大家都好高兴。直到奶奶走我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一晃就是十几年爷爷一个人生活了十几年,终究没再娶。
以前扫墓爷爷总会和我们一起去,直到他中风了,腿不方便了才放手。出发前他还特意叮嘱了我一遍。
“告诉你奶奶想买什么就买什么,告诉她我去不了了,山太高了。”
我只是“哦”了一声。他们之间终究没有太多的言语,我想或许这一句就足矣。
奶奶走后的12年爷爷也走了,他选择了在中秋佳节这一天离开了我们。他像往常一样等他的儿子、孙子们回家,只不过这次他用尽了生命的最后一口气,终止了他一生的等待。中秋佳节这个阖家团圆的日子,他与我们团聚了,便上路去找了奶奶。记得以前他问我:
“我陪你到高中你可以独立了吗?只要你上了高中我就不怕死了。”
或许他的使命完成了,了无牵挂了,累了所以选择了离开吧。中秋节那天在殡仪馆是见爷爷的最后一面了。最后的最后我们送他去和奶奶团圆了。爸爸将爷爷和奶奶葬在了一起。因为我们都不愿意让他一个人。
“梦兰憔悴,掷果凄凉,两处销魂。”爷爷终于终止了“相思相望不相亲”的无奈。以前我总以为爱情是婚姻的归宿,殊不知爱情会慢慢转化为亲情,让彼此守望相助、白头偕老。以前车马很远、书信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如今一切都很快,但爷爷却只愿爱一个人。爱或不爱,爷爷奶奶的这一辈子只有彼此,尽管他们阴阳相隔了12年,但终究团圆了。一生一代只愿一双人。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