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宝的小书
(鸣宝的玩具零零散散丢的差不多了,书架上的书零零散散有的她已经不喜欢翻了。突然觉得闺女长大了许多,记下来吧,她成长的足迹,不小心就丢在了时光的缝隙里。)
鸣宝九个月时从姥姥家抽屉里翻出一本林林姐姐的书,不肯撒手。手掌胡乱在书页上摩挲着,嘴里哼哼哈哈,大概把它当成又一件新玩具了。
这是林林的一本左右脑开发的书。我指着上面的人物教她认爸爸妈妈各种身份及物品的名称。慢慢她竟然学会发简单的音节来。直到一岁时教她学走路,我在身后试着放开手,姥姥在前面张开双臂唤着鸣宝过来,不怕不怕。她身子摇晃了一下颤巍巍地蹦出怕怕两字不肯迈步。我和姥姥瞬间像种芝麻收获一枚大西瓜一样得到了大惊喜。姥姥刮刮她的鼻尖半嗔怪道,小家伙,路不肯走,话说的怪囫囵。这是鸣宝语言启蒙的第一本书。上面有首儿歌《点豆豆》
红豆豆,绿豆豆。
捡到我的碗里头,
姥爷种豆不容易,
一颗豆豆也不能丢。
本来是农民种豆,我改成姥爷了。似乎有了特别的认同感,她特别喜欢这首歌。 每次拿到书她很着急地翻这一页,后来会喃喃地发出豆豆的音来。我翻到那一页, 哼唱到最后仨字“不能丢”,她都咯咯咯大声笑。再后来每次像等待一件重要的事情发生,一等我说出“不能丢”立马爆出呼天抢地的笑声来,特别卖力特别捧场,生怕我不和她玩儿这个。
我个人特别喜欢里面的小故事。主线重复而细节稍变。类似于诗经的重章复唱。线索简单逻辑清晰,通过情节的复置强化记忆。一咏三叹地,趣味横生。人物动物设置紧扣形象,特点突出,生动可爱。并且每个故事都有一个美满的结尾。特别喜欢。《小猪饿了》小猪吃了个红番茄,就变成了小红猪。又吃一根儿黄瓜,变成了小绿猪。吃了根儿茄子,变成了小紫猪。来到水边发现自己变了颜色,很害怕地呜呜哭起来。怕成那样还是抵挡不住美食的诱惑,又喝了一杯纯牛奶,就又变回了小白猪。好开心啊。鸣宝就会夸张地哈哈哈表现出开心的样子。小猪的故事,特别契合它贪嘴又笨拙的形象特征。绘画也美丽,用色丰富却不廉价。
《小松鼠的核桃》小松鼠捡来一颗核桃。大鹅的扁扁嘴啄不破,小鸡的尖尖嘴啄不破,小猪的脚踩不迫,好伤心哪。最后小松鼠的大板牙嘎嘣一下就咬破了。小松鼠终于吃到了核桃,好开心啊。鸣宝也会配合地哈哈大笑。并且学会了嘎嘣这个拟声词。每次讲到小松鼠露出大板牙,她都会认真侧耳听着,时刻张着嘴紧张地准备着接出嘎嘣俩字儿来。
《小木偶》讲一个小木偶想变成真正的男孩子。小仙女告诉他真正的男孩要勇敢。后来他打败了大鲨鱼,救出了老爷爷。爷爷夸他是勇敢的孩子。小木偶好开心啊。鸣宝,小木偶怎么打败大鲨鱼呀?鸣宝总是一脸义愤地吼吼哈黑。我说真是勇敢的孩子,好开心啊。她得了表扬笑嘻嘻跑开了。
总之这套书感觉特别好。故事有趣,绘画也优美,用色丰富配色却很用心。不同于超市廉价十元本。超市版快销本,配色混乱,构图粗糙,都是商业气十足的速成本。没有灵魂的书籍,会抹杀孩子灵敏的心。
曼泰加扎的洞洞书系列,一套十本。我选买了四本。买时想象的特别好。《睡不着》培养孩子安睡的好习惯。《不怕不怕》让孩子认识大自然的可怕事物,克服恐惧感。结果是鸣宝看完《睡不着》后,就彻底睡不着了。她一个劲儿地说牛牛不睡,马马不睡,鸭鸭不睡,狐狸不睡……每次睡前反反反复复,瞌睡早跑千里外了。我很忧伤。《不怕不怕》风雷电黑怪的插图太恐怖了,鸣宝每次看见封面的大洞洞就开始抗拒地哭着怕怕。最后不得不说,绝对不能以自己的想象或视角给孩子选书。
《你会说话吗》、《那是一个洞吗》绝对是我随时凑运费时添加的。效果非同一般的好。嘟呜嘟呜,你会说话吗?我是猫头鹰。每种小动物发出一种声音。依次有小狗汪汪汪,小牛哞哞,小鸭子嘎嘎嘎,小鱼啵啵啵,小麻雀喳喳喳……最后一页蹦出一只鹦鹉来,hellohello说着英语。鸣宝每次都hihihello热烈回应着,仿佛自己掌握了一门新语言。后来鸣宝外出碰见小狗小鱼小鸟都会熟练地切换着自己的语言模式,俨然变身它们的老朋友了。《那是一个洞洞吗》一只洞洞串起鼹鼠、啄木鸟、毛毛虫、小蜜蜂、小老鼠们的家。很奇妙的感觉。每次问那是一个洞洞吗?鸣宝都摇着小手说nonono,那是我的家呀。哦,对对,那是小动物的家,每次我都会附和她。
真果果翻翻书系列。我选了其中一个趣味认知游戏系列。《咚咚咚,谁在家》一只小房子,翻看来是蜗牛的家,一只吊起的大球球,翻看是蜜蜂的家……每次我都让鸣宝咚咚咚来敲书上的门,哗啦开门来,里面出来了小蜗牛,小蜜蜂,小麻雀……她学会了象声词咚咚,并用的很准确。《看,变成了什么》第一页翠绿的大荷叶铺满池塘。呲啦翻看荷叶上变出一只青蛙妈妈来,鸣宝立马联想到了常听的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反复多次依然兴奋,找到妈妈啰找到妈妈啰。鸡妈妈在草丛里下了一窝蛋,翻看来变成一群活泼的鸡娃娃。我让鸣宝来喊变字,她也学着我控着节奏突然一声变,鸡鸡宝宝哗啦啦出来了,像要从书页上涌出来。鸣宝又凑上去亲一亲。
这套国产丛书。我自己感觉特别好。设计精巧有变化,很能引逗孩子的好奇心,他们不由自主想翻看背后的秘密。绘图也大气,色彩明艳,不刺目。还有其中一本《亲一亲,睡觉了》,比洞洞系列的《睡不着》强太多。每次看小兔子和妈妈收拾刷牙上床讲故事闭眼亲一亲,她也像走流程一样亲亲我闭上了眼。大爱。
翻这两个系列时,鸣宝大概一岁五个月了。她会说些单音节和简单的双音节词汇,能记住一些简单情节的先后顺序,比如先收玩具,刷牙,洗澡,穿睡衣,尿尿,喝牛奶,睡觉亲亲。她能够简单地提炼出整齐、澡澡、泡泡、牛奶奶、讲讲、亲一亲,觉觉。
这本阳光宝贝的蔬果认知书,是我在南方时带鸣宝去社区医院打疫苗,排号时无聊从一个孕婴店买来的。店家非给我推荐阳光宝贝系列的故事小册子。类似《龟兔赛跑》《拔萝卜》等,我翻了一下,绘图比例严重失调,画面混乱缺乏美感。就决然拂了推销员的热情,随便只拿了这一本。里面蔬果一股浓浓的工业风。俨然是一个工科男拿出绘制工作图表的心情去做的。严谨有余,趣味不足。
结果是我又一厢情愿了。鸣宝对它表现出了空前的热情。她整天拿着她,果,哪呢(banana我偶尔教的几个英文单词,她只能发出哪呢俩音)芒。后来指着图片她大概能说出它们的名字了。莓,萄,橙,眼(龙眼),猕(猕猴桃),莓(蓝莓),柠(柠檬),樱(樱桃),杨(杨桃),梨,枝(荔枝),木(木瓜),菠(菠萝),榴(石榴),塔头(tomato),瓜瓜(黄瓜),瓜瓜啃啃(西瓜,此处大声地兴奋地双手拍床)她认不得后面的蔬菜,每次翻到姜蒜都说怕怕。再后来连蔬菜也全部认识了。并且从任意一页翻起她都能快速地说出名字来。开始她分不清楚柿子和石榴,原因是柿子带个花托,而绘图者又弱化了石榴裂开嘴的特征,也像个小花托。我教她仔细辨认,柿子的是帽帽,石榴的是小辫子。久而久之,每到石榴她都先说辫辫儿,再试探着说出石榴才确信地舒展眉梢。我鼓励她让她亲亲辫辫。
因为酷爱吃西瓜,后来这本书上她学会的第一个双音节词是西瓜,逐渐地所有的蔬果都能完整说出名字来。芒果,柿子,木瓜,菠萝,山竹,西红柿塔头,哪呢,红薯,紫甘蓝,洋葱,大蒜,大姜(学会了大蒜,她总要给姜也加上大字儿,仿佛这样心里才贴服了)冬瓜,南瓜,黄瓜(这几个瓜让鸣宝抓挠了一段时间才区分开),花菜(西蓝花,刚开始三音节有难度我就教她念花菜,后来反复改不过来了,就这样花菜去吧,索性就放弃了)。
自成得了这本书,鸣宝着了魔一样。超市的蔬菜水果摊成了我们每次必去的地方,地位不亚于后来的木马。她坐在购物车上妈妈菠,芒,瓜,柚,姜……到后来的妈妈菠萝,芒果,冬瓜,柚子,大姜。完美完成从音节到双音节的跨越。
这一套八本,有两本画风明显诡异,丢在了一边。
《猜猜我遇见了谁》画风抽象,我要辨认许久,才看出是老太太变成猫头鹰,变成花裙子,变成大象狐狸。鸣宝翻来翻去,大概是被艳丽的色彩吸引了。《出来吧,老狼》鸣宝特别喜欢,小红帽去找外婆,一会花朵变成了房子,戴头巾的阿姨变成老狼,一会儿眼睛变成鱼,后来老狼被打败了,妈妈出来了,孩子欢呼着。
类似情节设置国内翻刻的也有,但大都流于形式。粗糙缺乏打磨。就像我们翻拍过来的影片,水土不服的感觉,画出骨肉画不出灵魂。这本虽也是移步换景,人物设置却变化多端,意料之外,惊喜连连。
鸣宝最爱这一页,翻看之前指着说睛睛,翻开来立马开心大呼:鱼鱼,游游,澡澡,河。我忍不住告诉她是孔雀,突然意识到自己犯了个大错误。蓝色的底色倾泻而出,多像一群小鱼逆流而上。她眼睛里是多么活泼且富有意境的画面啊。她眼神读到生活之美,正是我们眼睛里一点点失去的呀。我用110块唤起她发现美的目光。不要太划算。
这个系列,设置精巧,富于变化,画风也多变。其中两本图画绝对是大家手笔,线条流畅舒展,用色浓郁而大胆(不要小看孩子的审美,鸣宝特别喜欢)场景设计感很足,做书人绝对工匠精神。不同于常见的幼儿画风,翻看每页都有惊喜。逻辑方面典型的西方思维方式。杂却不乱,线索清晰 。内容轻松活泼且不乏深度。耐得住反复读,如果你能接受其中的诡异画风。估计能看到小学毕业。
这俩本晚了点,鸣宝大概快两岁时买的。可以互动的书。鸣宝最爱的两本,现在还会拿来学各种动作。
《蹦!》各种小动物做出蹦起来的姿势。嘴里喊着蹦,小狗小兔小猫咪小青蛙小鸡妈妈等等都嗖的一下展开身肢跳到半空中,人仰马翻的,动作舒展而夸张。看见忍住住心情也舒展起来。
最后一页一个小女孩蹦起来,小辫飞上天。快乐无以言表,溢出纸面来。
《从头到脚》很好亲子互动。我是企鹅我会转头,我是海豹我会拍手,我是长颈鹿我会扭脖子。每种小动物都有一项特殊技能。孩子不由自主跟着学起来。鸣宝最爱我是猫咪我会弯腰,就四肢伏地屁股撅起老高。
国外亲子教育确实先行于我们好多步。我们着重于认知,重于对外的认识。他们却重于身体,重于对自我的认识。想来我们的教育中,对个人、人本身的重视程度及个人意识的觉醒还有许多步要走。
格雷涅茨的《月亮的味道》。太喜欢这本了。故事好,童趣十足。绘画尤其好。
大大的一团月亮占满整书页。黄橙橙亮晶晶像一湖秋水要滚下来。小动物们睁大双眼看着这只月亮慢慢爬上山坡,一点点突破山尖,挂在黑色的天幕上。顿时亮起来,薄薄的酥酥脆脆的酥饼一样。小动物们商量着一定要吃上一口这个大酥饼。小乌龟爬上山顶,摸不到,大象来了,长颈鹿来了,斑马,狮子,小狐狸,小猴子,小老鼠都来了。叠罗汉爬上去,重于摸到了月亮,小老鼠咔嚓咬下一片来。太美味了。大家都吃到了月亮,挤挤挨挨在明晃晃的月色下睡着了。小鱼好纳闷,为什么要到高高的山上摘月亮呢,月亮就在水里,在我身边嘛!
鸣宝看见小老鼠咔嚓嚓吃月亮,总会张大嘴巴做出好吃状。鸣宝两岁了,已经会说完整的句子。说月亮起来啰,小乌龟爬上来啰,大象爬上来啰,长颈鹿来啰……最近一段时间她特别喜欢在每句话结尾加一个“啰”字表达她各种情绪。
《晚安,月亮》
夜晚,小兔子对房间里的所以东西说一遍晚安。晚安,月亮上的牛。晚安,灯,气球,小熊,椅子,小老鼠,晚安,毛刷。晚安,梳子。晚安,碗粥。晚安,兔奶奶,星星,最后,晚安,天上的月亮。晚安,所有的声音。满纸童心,静美温柔。世界安静了,时间也静止下来。看身边喃喃熟睡的鸣宝,感觉岁月无限温柔。
那时鸣宝词汇正在从俩字儿逐增到三个四个字。兔奶奶总学不会,最后索性叫兔兔奶了。看见自己奶奶也叫兔兔奶,弄得奶奶哭笑不得。晚上她睡觉也对着自己的几个毛绒玩偶说一遍晚安。晚安,小猴猴,晚安,图图,晚安,狼狼,晚安小恐龙。晚安佩奇。对着枕头上的史努比说完晚安才罢休。真心受不了这个话痨。
《蚂蚁和西瓜》鸣宝只喜欢那只大大的西瓜,和最后的瓜皮滑梯。这本书的效果并不像别人推荐的那么好。也许各家情况不同。故事有点凌乱,构图单调。最后的尾有亮点。
《圣诞节的礼物》鸣宝学会描述下大雪啰,爷爷送礼物啰。后来指着家里所有盒子都叫礼物。鞋盒,快递包装,积木盒 牛奶箱等等。
一岁时入手的。鸣宝现在仍特别喜欢。吃货的世界也简单。小蛇哦了,爬呀爬,吃各种东西,变成各种形状。一口吞了菠萝,鸣宝自发叫着小刺猬,小刺猬形状。后来她看见熟悉或相似的事物,都加上形状二字。花花形状。摸着我的眼睛说葡萄形状。我的头西瓜形状。很搞笑。
这本绘画基本由线条构成,简单明了。本以为她不会喜欢。可能因为表意直白,更符合她直接的思维方式。
这一张她最喜欢。她经常嘴巴张的瓢儿大,对着我们啊呜啊呜。我和爸爸都发抖做出好害怕的样子,引得她哈哈笑不止。
这本画风实在欣赏不来。她却特别喜欢。那一段天天拿着爸爸跑,爸爸飞,爸爸第一名,爸爸跳舞,爸爸唱歌,爸爸扫地。也许这本书很精准地抓住了孩子对父亲天生崇拜和依赖感。父亲高大威猛无所不能的形象深入孩子的心灵。
嗯,书本糊弄不了孩子,好书终究打动人心。
简井赖子。特别喜欢这种风格的绘本,像吉卜力的动漫,简单平实,满满的细节,生活感足足的咕嘟嘟往外冒。
小女孩美依第一次上街买牛奶的经历。特别喜欢这个名字。美依,叫起来阳光明媚,春天花全开了的感觉。鸣宝好像也特别钟意这个名字。后来所有书上出现的女孩,她都叫美依,开心时还娇滴滴谄媚地叫美依姐姐。
特别喜欢最后一幅画。温馨的呀。那时鸣宝还只能俩字儿:抱弟。
这个细节和小梅姐妹俩跟着大龙猫找到妈妈的画面异曲同工。
这本是最喜欢的一本,没有之一。故事很简单。小女孩毛毛接外地打工的爸爸回家过年,贴春联放爆竹,煮饺子,补窗户,刷门漆,换灯泡,修理一年坏掉的家具。爸爸脖子驼着闺女去看舞龙。藏好好运硬币。过完年爸爸不舍地抱着小闺女低头穿鞋,镜子里映出妈妈背身拭泪的身影。小女孩天真地倚门舔着棒棒糖。
细节丰富抓人。含蓄富有张力。国人性格深处的悲喜情绪全部融入新年情结里。
《首先有一个苹果》鸣宝的第一本数字启蒙书。首先有一只苹果,两只小虫来吃它,三只小鸟来吃虫,四个猎人来打鸟。五只猎狗来追赶……动物依次累加,数量依次累加。直到来了一群蜜蜂嗡嗡飞乱了,数不清有多少。数字的魅力在动物的互相牵制中无限彰显。鸣宝学会了123.12345.12345678910.现在能轻松数到二十。鸣宝最喜欢说那是猎人。
《菲菲生气了》买给自己的。
莫莉卞的图,美得要死了。色彩明丽,线条夸张恢宏地美。气势恢宏地描摹女孩儿生气了。大自然默然消解人类的各种情绪,大美不言。直接上图吧。
这套书买给自己的。浓浓中国风俗画风,很喜欢。歌谣抒写民生,贴近人心。国风风格。生动活泼,或优美恬静或热烈泼辣,又有南北朝民歌的遗风。画风不为孩子所喜。歌谣鸣宝最爱爸爸读给她的那首《瞎独跳》。听见瞎独跳瞎独跳乐不可支。后来我教她一首《陆河县有个陆老头》。
鸣宝九个月时从姥姥家抽屉里翻出一本林林姐姐的书,不肯撒手。手掌胡乱在书页上摩挲着,嘴里哼哼哈哈,大概把它当成又一件新玩具了。
![]() |
第一本书,反反复复看,撕破皮了 |
这是林林的一本左右脑开发的书。我指着上面的人物教她认爸爸妈妈各种身份及物品的名称。慢慢她竟然学会发简单的音节来。直到一岁时教她学走路,我在身后试着放开手,姥姥在前面张开双臂唤着鸣宝过来,不怕不怕。她身子摇晃了一下颤巍巍地蹦出怕怕两字不肯迈步。我和姥姥瞬间像种芝麻收获一枚大西瓜一样得到了大惊喜。姥姥刮刮她的鼻尖半嗔怪道,小家伙,路不肯走,话说的怪囫囵。这是鸣宝语言启蒙的第一本书。上面有首儿歌《点豆豆》
红豆豆,绿豆豆。
捡到我的碗里头,
姥爷种豆不容易,
一颗豆豆也不能丢。
本来是农民种豆,我改成姥爷了。似乎有了特别的认同感,她特别喜欢这首歌。 每次拿到书她很着急地翻这一页,后来会喃喃地发出豆豆的音来。我翻到那一页, 哼唱到最后仨字“不能丢”,她都咯咯咯大声笑。再后来每次像等待一件重要的事情发生,一等我说出“不能丢”立马爆出呼天抢地的笑声来,特别卖力特别捧场,生怕我不和她玩儿这个。
![]() |
自己翻出来,自言自语着。动情处还会凑上去亲一亲 |
我个人特别喜欢里面的小故事。主线重复而细节稍变。类似于诗经的重章复唱。线索简单逻辑清晰,通过情节的复置强化记忆。一咏三叹地,趣味横生。人物动物设置紧扣形象,特点突出,生动可爱。并且每个故事都有一个美满的结尾。特别喜欢。《小猪饿了》小猪吃了个红番茄,就变成了小红猪。又吃一根儿黄瓜,变成了小绿猪。吃了根儿茄子,变成了小紫猪。来到水边发现自己变了颜色,很害怕地呜呜哭起来。怕成那样还是抵挡不住美食的诱惑,又喝了一杯纯牛奶,就又变回了小白猪。好开心啊。鸣宝就会夸张地哈哈哈表现出开心的样子。小猪的故事,特别契合它贪嘴又笨拙的形象特征。绘画也美丽,用色丰富却不廉价。
《小松鼠的核桃》小松鼠捡来一颗核桃。大鹅的扁扁嘴啄不破,小鸡的尖尖嘴啄不破,小猪的脚踩不迫,好伤心哪。最后小松鼠的大板牙嘎嘣一下就咬破了。小松鼠终于吃到了核桃,好开心啊。鸣宝也会配合地哈哈大笑。并且学会了嘎嘣这个拟声词。每次讲到小松鼠露出大板牙,她都会认真侧耳听着,时刻张着嘴紧张地准备着接出嘎嘣俩字儿来。
《小木偶》讲一个小木偶想变成真正的男孩子。小仙女告诉他真正的男孩要勇敢。后来他打败了大鲨鱼,救出了老爷爷。爷爷夸他是勇敢的孩子。小木偶好开心啊。鸣宝,小木偶怎么打败大鲨鱼呀?鸣宝总是一脸义愤地吼吼哈黑。我说真是勇敢的孩子,好开心啊。她得了表扬笑嘻嘻跑开了。
总之这套书感觉特别好。故事有趣,绘画也优美,用色丰富配色却很用心。不同于超市廉价十元本。超市版快销本,配色混乱,构图粗糙,都是商业气十足的速成本。没有灵魂的书籍,会抹杀孩子灵敏的心。
![]() |
洞洞书 |
曼泰加扎的洞洞书系列,一套十本。我选买了四本。买时想象的特别好。《睡不着》培养孩子安睡的好习惯。《不怕不怕》让孩子认识大自然的可怕事物,克服恐惧感。结果是鸣宝看完《睡不着》后,就彻底睡不着了。她一个劲儿地说牛牛不睡,马马不睡,鸭鸭不睡,狐狸不睡……每次睡前反反反复复,瞌睡早跑千里外了。我很忧伤。《不怕不怕》风雷电黑怪的插图太恐怖了,鸣宝每次看见封面的大洞洞就开始抗拒地哭着怕怕。最后不得不说,绝对不能以自己的想象或视角给孩子选书。
《你会说话吗》、《那是一个洞吗》绝对是我随时凑运费时添加的。效果非同一般的好。嘟呜嘟呜,你会说话吗?我是猫头鹰。每种小动物发出一种声音。依次有小狗汪汪汪,小牛哞哞,小鸭子嘎嘎嘎,小鱼啵啵啵,小麻雀喳喳喳……最后一页蹦出一只鹦鹉来,hellohello说着英语。鸣宝每次都hihihello热烈回应着,仿佛自己掌握了一门新语言。后来鸣宝外出碰见小狗小鱼小鸟都会熟练地切换着自己的语言模式,俨然变身它们的老朋友了。《那是一个洞洞吗》一只洞洞串起鼹鼠、啄木鸟、毛毛虫、小蜜蜂、小老鼠们的家。很奇妙的感觉。每次问那是一个洞洞吗?鸣宝都摇着小手说nonono,那是我的家呀。哦,对对,那是小动物的家,每次我都会附和她。
![]() |
真果果翻翻书系列。我选了其中一个趣味认知游戏系列。《咚咚咚,谁在家》一只小房子,翻看来是蜗牛的家,一只吊起的大球球,翻看是蜜蜂的家……每次我都让鸣宝咚咚咚来敲书上的门,哗啦开门来,里面出来了小蜗牛,小蜜蜂,小麻雀……她学会了象声词咚咚,并用的很准确。《看,变成了什么》第一页翠绿的大荷叶铺满池塘。呲啦翻看荷叶上变出一只青蛙妈妈来,鸣宝立马联想到了常听的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反复多次依然兴奋,找到妈妈啰找到妈妈啰。鸡妈妈在草丛里下了一窝蛋,翻看来变成一群活泼的鸡娃娃。我让鸣宝来喊变字,她也学着我控着节奏突然一声变,鸡鸡宝宝哗啦啦出来了,像要从书页上涌出来。鸣宝又凑上去亲一亲。
这套国产丛书。我自己感觉特别好。设计精巧有变化,很能引逗孩子的好奇心,他们不由自主想翻看背后的秘密。绘图也大气,色彩明艳,不刺目。还有其中一本《亲一亲,睡觉了》,比洞洞系列的《睡不着》强太多。每次看小兔子和妈妈收拾刷牙上床讲故事闭眼亲一亲,她也像走流程一样亲亲我闭上了眼。大爱。
翻这两个系列时,鸣宝大概一岁五个月了。她会说些单音节和简单的双音节词汇,能记住一些简单情节的先后顺序,比如先收玩具,刷牙,洗澡,穿睡衣,尿尿,喝牛奶,睡觉亲亲。她能够简单地提炼出整齐、澡澡、泡泡、牛奶奶、讲讲、亲一亲,觉觉。
![]() |
这本阳光宝贝的蔬果认知书,是我在南方时带鸣宝去社区医院打疫苗,排号时无聊从一个孕婴店买来的。店家非给我推荐阳光宝贝系列的故事小册子。类似《龟兔赛跑》《拔萝卜》等,我翻了一下,绘图比例严重失调,画面混乱缺乏美感。就决然拂了推销员的热情,随便只拿了这一本。里面蔬果一股浓浓的工业风。俨然是一个工科男拿出绘制工作图表的心情去做的。严谨有余,趣味不足。
![]() |
结果是我又一厢情愿了。鸣宝对它表现出了空前的热情。她整天拿着她,果,哪呢(banana我偶尔教的几个英文单词,她只能发出哪呢俩音)芒。后来指着图片她大概能说出它们的名字了。莓,萄,橙,眼(龙眼),猕(猕猴桃),莓(蓝莓),柠(柠檬),樱(樱桃),杨(杨桃),梨,枝(荔枝),木(木瓜),菠(菠萝),榴(石榴),塔头(tomato),瓜瓜(黄瓜),瓜瓜啃啃(西瓜,此处大声地兴奋地双手拍床)她认不得后面的蔬菜,每次翻到姜蒜都说怕怕。再后来连蔬菜也全部认识了。并且从任意一页翻起她都能快速地说出名字来。开始她分不清楚柿子和石榴,原因是柿子带个花托,而绘图者又弱化了石榴裂开嘴的特征,也像个小花托。我教她仔细辨认,柿子的是帽帽,石榴的是小辫子。久而久之,每到石榴她都先说辫辫儿,再试探着说出石榴才确信地舒展眉梢。我鼓励她让她亲亲辫辫。
![]() |
因为酷爱吃西瓜,后来这本书上她学会的第一个双音节词是西瓜,逐渐地所有的蔬果都能完整说出名字来。芒果,柿子,木瓜,菠萝,山竹,西红柿塔头,哪呢,红薯,紫甘蓝,洋葱,大蒜,大姜(学会了大蒜,她总要给姜也加上大字儿,仿佛这样心里才贴服了)冬瓜,南瓜,黄瓜(这几个瓜让鸣宝抓挠了一段时间才区分开),花菜(西蓝花,刚开始三音节有难度我就教她念花菜,后来反复改不过来了,就这样花菜去吧,索性就放弃了)。
自成得了这本书,鸣宝着了魔一样。超市的蔬菜水果摊成了我们每次必去的地方,地位不亚于后来的木马。她坐在购物车上妈妈菠,芒,瓜,柚,姜……到后来的妈妈菠萝,芒果,冬瓜,柚子,大姜。完美完成从音节到双音节的跨越。
![]() |
这一套八本,有两本画风明显诡异,丢在了一边。
《猜猜我遇见了谁》画风抽象,我要辨认许久,才看出是老太太变成猫头鹰,变成花裙子,变成大象狐狸。鸣宝翻来翻去,大概是被艳丽的色彩吸引了。《出来吧,老狼》鸣宝特别喜欢,小红帽去找外婆,一会花朵变成了房子,戴头巾的阿姨变成老狼,一会儿眼睛变成鱼,后来老狼被打败了,妈妈出来了,孩子欢呼着。
类似情节设置国内翻刻的也有,但大都流于形式。粗糙缺乏打磨。就像我们翻拍过来的影片,水土不服的感觉,画出骨肉画不出灵魂。这本虽也是移步换景,人物设置却变化多端,意料之外,惊喜连连。
![]() |
![]() |
鸣宝最爱这一页,翻看之前指着说睛睛,翻开来立马开心大呼:鱼鱼,游游,澡澡,河。我忍不住告诉她是孔雀,突然意识到自己犯了个大错误。蓝色的底色倾泻而出,多像一群小鱼逆流而上。她眼睛里是多么活泼且富有意境的画面啊。她眼神读到生活之美,正是我们眼睛里一点点失去的呀。我用110块唤起她发现美的目光。不要太划算。
这个系列,设置精巧,富于变化,画风也多变。其中两本图画绝对是大家手笔,线条流畅舒展,用色浓郁而大胆(不要小看孩子的审美,鸣宝特别喜欢)场景设计感很足,做书人绝对工匠精神。不同于常见的幼儿画风,翻看每页都有惊喜。逻辑方面典型的西方思维方式。杂却不乱,线索清晰 。内容轻松活泼且不乏深度。耐得住反复读,如果你能接受其中的诡异画风。估计能看到小学毕业。
![]() |
![]() |
大爱 |
![]() |
这俩本晚了点,鸣宝大概快两岁时买的。可以互动的书。鸣宝最爱的两本,现在还会拿来学各种动作。
《蹦!》各种小动物做出蹦起来的姿势。嘴里喊着蹦,小狗小兔小猫咪小青蛙小鸡妈妈等等都嗖的一下展开身肢跳到半空中,人仰马翻的,动作舒展而夸张。看见忍住住心情也舒展起来。
![]() |
![]() |
最爱这页,小狗跳的好滑稽 |
最后一页一个小女孩蹦起来,小辫飞上天。快乐无以言表,溢出纸面来。
《从头到脚》很好亲子互动。我是企鹅我会转头,我是海豹我会拍手,我是长颈鹿我会扭脖子。每种小动物都有一项特殊技能。孩子不由自主跟着学起来。鸣宝最爱我是猫咪我会弯腰,就四肢伏地屁股撅起老高。
国外亲子教育确实先行于我们好多步。我们着重于认知,重于对外的认识。他们却重于身体,重于对自我的认识。想来我们的教育中,对个人、人本身的重视程度及个人意识的觉醒还有许多步要走。
![]() |
格雷涅茨的《月亮的味道》。太喜欢这本了。故事好,童趣十足。绘画尤其好。
大大的一团月亮占满整书页。黄橙橙亮晶晶像一湖秋水要滚下来。小动物们睁大双眼看着这只月亮慢慢爬上山坡,一点点突破山尖,挂在黑色的天幕上。顿时亮起来,薄薄的酥酥脆脆的酥饼一样。小动物们商量着一定要吃上一口这个大酥饼。小乌龟爬上山顶,摸不到,大象来了,长颈鹿来了,斑马,狮子,小狐狸,小猴子,小老鼠都来了。叠罗汉爬上去,重于摸到了月亮,小老鼠咔嚓咬下一片来。太美味了。大家都吃到了月亮,挤挤挨挨在明晃晃的月色下睡着了。小鱼好纳闷,为什么要到高高的山上摘月亮呢,月亮就在水里,在我身边嘛!
鸣宝看见小老鼠咔嚓嚓吃月亮,总会张大嘴巴做出好吃状。鸣宝两岁了,已经会说完整的句子。说月亮起来啰,小乌龟爬上来啰,大象爬上来啰,长颈鹿来啰……最近一段时间她特别喜欢在每句话结尾加一个“啰”字表达她各种情绪。
《晚安,月亮》
![]() |
夜晚,小兔子对房间里的所以东西说一遍晚安。晚安,月亮上的牛。晚安,灯,气球,小熊,椅子,小老鼠,晚安,毛刷。晚安,梳子。晚安,碗粥。晚安,兔奶奶,星星,最后,晚安,天上的月亮。晚安,所有的声音。满纸童心,静美温柔。世界安静了,时间也静止下来。看身边喃喃熟睡的鸣宝,感觉岁月无限温柔。
那时鸣宝词汇正在从俩字儿逐增到三个四个字。兔奶奶总学不会,最后索性叫兔兔奶了。看见自己奶奶也叫兔兔奶,弄得奶奶哭笑不得。晚上她睡觉也对着自己的几个毛绒玩偶说一遍晚安。晚安,小猴猴,晚安,图图,晚安,狼狼,晚安小恐龙。晚安佩奇。对着枕头上的史努比说完晚安才罢休。真心受不了这个话痨。
《蚂蚁和西瓜》鸣宝只喜欢那只大大的西瓜,和最后的瓜皮滑梯。这本书的效果并不像别人推荐的那么好。也许各家情况不同。故事有点凌乱,构图单调。最后的尾有亮点。
《圣诞节的礼物》鸣宝学会描述下大雪啰,爷爷送礼物啰。后来指着家里所有盒子都叫礼物。鞋盒,快递包装,积木盒 牛奶箱等等。
![]() |
一岁时入手的。鸣宝现在仍特别喜欢。吃货的世界也简单。小蛇哦了,爬呀爬,吃各种东西,变成各种形状。一口吞了菠萝,鸣宝自发叫着小刺猬,小刺猬形状。后来她看见熟悉或相似的事物,都加上形状二字。花花形状。摸着我的眼睛说葡萄形状。我的头西瓜形状。很搞笑。
这本绘画基本由线条构成,简单明了。本以为她不会喜欢。可能因为表意直白,更符合她直接的思维方式。
![]() |
这一张她最喜欢。她经常嘴巴张的瓢儿大,对着我们啊呜啊呜。我和爸爸都发抖做出好害怕的样子,引得她哈哈笑不止。
![]() |
这本画风实在欣赏不来。她却特别喜欢。那一段天天拿着爸爸跑,爸爸飞,爸爸第一名,爸爸跳舞,爸爸唱歌,爸爸扫地。也许这本书很精准地抓住了孩子对父亲天生崇拜和依赖感。父亲高大威猛无所不能的形象深入孩子的心灵。
嗯,书本糊弄不了孩子,好书终究打动人心。
![]() |
简井赖子。特别喜欢这种风格的绘本,像吉卜力的动漫,简单平实,满满的细节,生活感足足的咕嘟嘟往外冒。
小女孩美依第一次上街买牛奶的经历。特别喜欢这个名字。美依,叫起来阳光明媚,春天花全开了的感觉。鸣宝好像也特别钟意这个名字。后来所有书上出现的女孩,她都叫美依,开心时还娇滴滴谄媚地叫美依姐姐。
![]() |
特别喜欢最后一幅画。温馨的呀。那时鸣宝还只能俩字儿:抱弟。
这个细节和小梅姐妹俩跟着大龙猫找到妈妈的画面异曲同工。
![]() |
这本是最喜欢的一本,没有之一。故事很简单。小女孩毛毛接外地打工的爸爸回家过年,贴春联放爆竹,煮饺子,补窗户,刷门漆,换灯泡,修理一年坏掉的家具。爸爸脖子驼着闺女去看舞龙。藏好好运硬币。过完年爸爸不舍地抱着小闺女低头穿鞋,镜子里映出妈妈背身拭泪的身影。小女孩天真地倚门舔着棒棒糖。
细节丰富抓人。含蓄富有张力。国人性格深处的悲喜情绪全部融入新年情结里。
![]() |
直接泪奔的一幅 |
![]() |
相似的画面,鸣宝不识人间愁滋味 |
![]() |
《首先有一个苹果》鸣宝的第一本数字启蒙书。首先有一只苹果,两只小虫来吃它,三只小鸟来吃虫,四个猎人来打鸟。五只猎狗来追赶……动物依次累加,数量依次累加。直到来了一群蜜蜂嗡嗡飞乱了,数不清有多少。数字的魅力在动物的互相牵制中无限彰显。鸣宝学会了123.12345.12345678910.现在能轻松数到二十。鸣宝最喜欢说那是猎人。
《菲菲生气了》买给自己的。
莫莉卞的图,美得要死了。色彩明丽,线条夸张恢宏地美。气势恢宏地描摹女孩儿生气了。大自然默然消解人类的各种情绪,大美不言。直接上图吧。
![]() |
![]() |
![]() |
百岁童谣,歌谣大大好 |
这套书买给自己的。浓浓中国风俗画风,很喜欢。歌谣抒写民生,贴近人心。国风风格。生动活泼,或优美恬静或热烈泼辣,又有南北朝民歌的遗风。画风不为孩子所喜。歌谣鸣宝最爱爸爸读给她的那首《瞎独跳》。听见瞎独跳瞎独跳乐不可支。后来我教她一首《陆河县有个陆老头》。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