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爱花记
有人说:读书就是在书中寻找自己,寻找相似的经历或是理想的场景。读到席慕蓉的《槭树下的家》中“海棠与花的世界”,文中写的母亲,而我却想到父亲。
父亲爱花,屋子边上筑起两个小花台,这里花开四季。父亲爱花,是博爱,玫瑰、月季、桂花、夜来香、芍药……还有许多叫不出名儿的,都相继在父亲的小花台开放。有一种花,小时候我很是喜欢,花开之时没有叶,只有一支支长长的花径挺立着,花瓣像红灯笼一样散开来,待花枯萎了才在地上长出叶来。那时候并不知道花名,只觉得这花真高傲,高傲到要一枝独秀,完全不需要绿叶的陪衬,后来才知道那是地狱之花——彼岸花!

后来小花台并不能满足父亲对花的喜爱,父亲的房间里也多了几盆花,是兰花,父亲对房间里的兰花多了许多偏爱,他时常浇水,还买专门的肥料。小花台里的花有些会死去,然后被替换成新的品种,但父亲房间里的兰花却越长越盛。有一天我在客厅看电视,一阵阵幽香飘来,待你仔细嗅来,味道又似有似无。待父亲农活归来,我将这事告诉他,他笑着将我带到兰花旁边指给我看,果然,在绿叶中间,有几片鹅黄色的细长花瓣隐隐舒展开来。原本一直不明白父亲为何偏爱兰花,花看起来并不特别,味道也只是隐隐约约、躲躲闪闪。直到读了《孔子家语.在厄》中的“芝兰生于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

父亲本是个文化人,可时运不济,创业多次失败。后来我考上大学,父亲为了供我,开着小三轮走街串巷的做起了卖吃食的小生意。父亲卖的吃食是自己家里做的,有几次做出来味道没有达到父亲的要求,他竟是全部倒掉。有一次奶奶实在心疼,就说:“别倒了,去卖了吧!味道也相差不了多少,都是村里人,也不会说什么”。父亲板着脸什么也没说,把吃食全倒了。我终于明白,父亲偏爱兰花,是因为他以身践行着“君子修道立德,不为贫穷而变节”。
去年寒假回家,父亲的兰花依然养得很好,父亲的小生意也做得顺利,他笑得淡然,只是鬓角多了些许岁月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