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霄之府,且志金椀——饶平三饶塔山摩崖
饶平县的三饶镇昔日是县城,至今留有许多历史古迹,在城南的塔山便是其中之一。塔山因山上建有“文明塔”故名,山下有双流寺,“河口古刹”自古为饶阳八景之一,据传宋王十朋曾夜宿于此,看当地形胜,留下“天下大乱,此处无忧;天下大旱,此处半收”之语。每年正月初七,三饶当地人将之称为“踢桃日”,即是“游玩日”之意。这一天大家会放下手头的工作,吃完“七样羹”之后,携亲朋好友,一同去附近的景点游玩。塔山自然是热门去处之一,登山路线可由双流寺牌坊旁边的石阶梯上山,直至山顶文明塔处,然后途径“第一山”摩崖石刻下山,最后至双流寺。
下山路较陡,半山有摩崖几处,分别为“第一山”、“杨任斯诗刻”、“李氏女墓志”,此三处镌于同一巨岩,沿路而下,另有“仙石岩”、“九曲仙踪”石刻。除李氏女墓志铭,其余皆为明末饶平进士杨任斯手书。摩崖石刻多是歌咏山川的题字、题诗和游记,抑或专门志事,像这种墓志类的较为少见。
墓志镌于清康熙六年,正文是:“余次女阿柘,字玉纯。生而端凝颖慧,神采异常,疑非尘世间人,年甫九岁,果化为尤物,因卜尤地以棲之,是铭曰:丹霄之府,且志金椀埋处,时康熙六年岁次丁未五月廿九日也。潮海羊山李辅臣镌”。寥寥数语,道出李辅臣令嫒身世:他的第二个女儿名阿柘,字玉纯,生得“端凝颖慧,神采异常”,可惜九岁便早逝,他一直怀疑女儿并非尘世间人,只是时候一到化为尤物,所以为女儿找寻一处好地方下葬。
李辅臣将女儿埋处称作“丹霄之府”,此处可俯瞰饶阳,远衔众山,近有巨石断崖,山下双溪萦绕,风景奇胜。明代进士杨任斯曾在附近结亭游赏,并留下诗刻:“重开混沌见山青,孤峻绝依自结亭。景入佳妆天让补,力能崛胜地增灵。松关风响生清籁,石穴花明散殊馨。杯酹神仙呼吸动,水光月色赠新铭。”可见杨任斯很喜欢此处风光,所留下的摩崖,无论是诗刻,亦或是擘窠大字,均将此处形容为仙境,确实堪称丹霄之府。
铭文“且志金椀埋处”,“金椀”即“金碗”之意,典出《搜神记》:范阳有位卢充,年方二十,某日打猎误入崔少府宅邸,崔少府接待他,并拿出卢充已逝父亲帮儿子订婚的书信,卢充识得这是他父亲的手迹,于是便与崔氏女结婚。三天过后,崔少府让卢充回家,并跟他说如果他女儿生产男子,便还给卢充,如是女儿便自己养育。卢充回家后才知崔少府是过世的人,自己误入其墓地。
四年后,卢充再次见到崔氏女,怀抱儿子与金碗相还,并赠诗一首:“煌煌灵芝质,光丽何猗猗!华艳当时显,嘉异表神奇。含英未及秀,中夏罹霜萎。荣耀长幽灭,世路永无施。不悟阴阳运,哲人忽来仪。会浅离别速,皆由灵与只。何以赠余亲,金鋺可颐儿。恩爱从此别,断肠伤肝脾。”然后崔氏女便忽然不见,卢充凭借金碗找到崔氏女故人,得知金碗因为崔少府之女“未出而亡。家亲痛之,赠一金鋺,着棺中。”后来卢充儿成令器,子孙冠盖相承。
李辅臣引用此典,或因他的女儿身世与崔氏女一样,甚至看石刻落款时间,是五月廿九日,亦是“含英未及秀,中夏罹霜萎”。他痛惜女儿早夭,但至于“幽婚”,或只是一种美好的希冀;“果化成尤物”,或也是身为父亲的一种自我安慰,是在找一个理由让自己不过于伤痛。故事与李辅臣经历虽相隔千年,然舔犊之爱,此心戚戚,亘古不变。
时过境迁,此处已经看不到阿柘的墓地,其父亲的身份以难以查明(落款处的“潮海”是潮州的别称,羊山应是地名,今潮安古巷有羊山地名,附近恰好有水美李村,不知道是否是此处?)唯有石刻,依旧安静的镌于深山,人们在游玩无意撞见时,知道世间曾有此女。知道铭文之意后,也隐约有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感慨。
![]() |
塔山俯瞰三饶镇 |
下山路较陡,半山有摩崖几处,分别为“第一山”、“杨任斯诗刻”、“李氏女墓志”,此三处镌于同一巨岩,沿路而下,另有“仙石岩”、“九曲仙踪”石刻。除李氏女墓志铭,其余皆为明末饶平进士杨任斯手书。摩崖石刻多是歌咏山川的题字、题诗和游记,抑或专门志事,像这种墓志类的较为少见。
![]() |
![]() |
墓志镌于清康熙六年,正文是:“余次女阿柘,字玉纯。生而端凝颖慧,神采异常,疑非尘世间人,年甫九岁,果化为尤物,因卜尤地以棲之,是铭曰:丹霄之府,且志金椀埋处,时康熙六年岁次丁未五月廿九日也。潮海羊山李辅臣镌”。寥寥数语,道出李辅臣令嫒身世:他的第二个女儿名阿柘,字玉纯,生得“端凝颖慧,神采异常”,可惜九岁便早逝,他一直怀疑女儿并非尘世间人,只是时候一到化为尤物,所以为女儿找寻一处好地方下葬。
![]() |
李辅臣将女儿埋处称作“丹霄之府”,此处可俯瞰饶阳,远衔众山,近有巨石断崖,山下双溪萦绕,风景奇胜。明代进士杨任斯曾在附近结亭游赏,并留下诗刻:“重开混沌见山青,孤峻绝依自结亭。景入佳妆天让补,力能崛胜地增灵。松关风响生清籁,石穴花明散殊馨。杯酹神仙呼吸动,水光月色赠新铭。”可见杨任斯很喜欢此处风光,所留下的摩崖,无论是诗刻,亦或是擘窠大字,均将此处形容为仙境,确实堪称丹霄之府。
![]() |
铭文“且志金椀埋处”,“金椀”即“金碗”之意,典出《搜神记》:范阳有位卢充,年方二十,某日打猎误入崔少府宅邸,崔少府接待他,并拿出卢充已逝父亲帮儿子订婚的书信,卢充识得这是他父亲的手迹,于是便与崔氏女结婚。三天过后,崔少府让卢充回家,并跟他说如果他女儿生产男子,便还给卢充,如是女儿便自己养育。卢充回家后才知崔少府是过世的人,自己误入其墓地。
四年后,卢充再次见到崔氏女,怀抱儿子与金碗相还,并赠诗一首:“煌煌灵芝质,光丽何猗猗!华艳当时显,嘉异表神奇。含英未及秀,中夏罹霜萎。荣耀长幽灭,世路永无施。不悟阴阳运,哲人忽来仪。会浅离别速,皆由灵与只。何以赠余亲,金鋺可颐儿。恩爱从此别,断肠伤肝脾。”然后崔氏女便忽然不见,卢充凭借金碗找到崔氏女故人,得知金碗因为崔少府之女“未出而亡。家亲痛之,赠一金鋺,着棺中。”后来卢充儿成令器,子孙冠盖相承。
李辅臣引用此典,或因他的女儿身世与崔氏女一样,甚至看石刻落款时间,是五月廿九日,亦是“含英未及秀,中夏罹霜萎”。他痛惜女儿早夭,但至于“幽婚”,或只是一种美好的希冀;“果化成尤物”,或也是身为父亲的一种自我安慰,是在找一个理由让自己不过于伤痛。故事与李辅臣经历虽相隔千年,然舔犊之爱,此心戚戚,亘古不变。
时过境迁,此处已经看不到阿柘的墓地,其父亲的身份以难以查明(落款处的“潮海”是潮州的别称,羊山应是地名,今潮安古巷有羊山地名,附近恰好有水美李村,不知道是否是此处?)唯有石刻,依旧安静的镌于深山,人们在游玩无意撞见时,知道世间曾有此女。知道铭文之意后,也隐约有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感慨。
![]() |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