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吃喝喝——吴味书香
讲吃之前,先啰嗦两句。
这吴味书香,是吴门人家开在西城永捷的新店。之前有说到苏帮菜之所以发展不起来,有一个原因就是菜价下不来,再加上强调传统,结果就是年轻人对它很不感冒。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现在有些菜馆已经开始往年轻化的方向尝试了,比如松鹤楼的松鹤楼小馆,这家吴味书香应该也是这种尝试的产物。
我个人觉得松鹤楼小馆方向是对的,店面装修是西式的,符合年轻人的审美。将菜品的量减少,可以立竿见影的降低菜价。因为菜量少了,摆盘上也发展出有别于传统的变化。
那么吴味书香感觉上就差了点意思,首先店面装修上有些一言难尽,有浓重80年代干部食堂的风格,堆砌了很多中国元素,但是看起来很别扭,四个字形容就是格调不高。
菜量上并没有减少,而是增加了一些原料简单的菜品,菜单上甚至出现了川菜。怎么说呢,川菜确实很受欢迎,但是作为顾客来说,我有满大街的川菜馆子,何必到你一家苏帮菜馆吃川菜呢?其他菜系的优秀做法,可以融合到苏帮菜中,不必单独拎出来摆上菜单。
总之我觉得苏帮菜可以参考怀石料理,作为一种代表性的、比较高端的菜品,满足重大场合的需要,也就是奔着米其林三星去,当然我们离这个标准还非常远,但我觉得是值得努力的。
下面说正事。
冷菜
冷菜三拼(两素一荤)

分别是蒜泥黄瓜、油氽花生和苏式爆鱼。这个三拼挺好的,价格实惠,量比较少,也不担心吃不掉。
这道苏式爆鱼,应该是改良过了,不够甜,不够甜也就不够鲜,就不太苏式了。
油氽花生,就是将花生米在油里氽熟,很家常。早年苏州人早饭在家里吃的话,一般就是油氽花生米和皮蛋就粥,用来下酒也挺好,比如我喝小酒就只需要花生米和豆腐干。
蒜泥黄瓜,苏式蒜泥黄瓜是吃不出蒜的辛辣味的,只有蒜泥的甜味,加上大明油,硬生生飙出几千卡路里来。
热菜
樱桃肉

什么季节吃什么东西,这叫时令,春天就是吃樱桃肉的时候。
吴门人家这块肉是做得相当不错的,真正做到了肥而不腻,入口丰腴,下面的精肉也不柴,虽然明知道是满满的脂肪胆固醇,但就是忍不住连吃几块。
樱桃肉是用红曲着色,色泽红润,犹如樱桃。江浙一带,比起酱油来,更喜欢用红曲着色,可能这种饱和度极高的红更能让人赏心悦目吧。
蟹粉豆腐

这个菜就是不讲究时令的后果。
这个季节,蟹粉肯定是冰冻的,烧出来的蟹粉豆腐非常的腥。但是我在菜单上又点不出什么菜了,明知道会有问题还是点了。
主要吧,我这个人不太能吃淡水鱼,不会吐刺,容易鲠住,所以什么白鱼之类的就没法点了。如果是在秋天,蟹粉豆腐绝对是人间美味。
香椿炒蛋

香椿也是非常时令的食材,香椿炒蛋也很家常。
网上有很多香椿炒蛋的做法,有先炒蛋后炒香椿的,有混在一起炒的,有往蛋液里加巴黎水的,各有说法。但其实要我说,这道菜要炒的好吃,就是要用大油,其他什么法子都是锦上添花。
吴味书香的这道香椿炒蛋油就很大,炒出来的蛋特别饱满,香椿处理的也很好,那种特殊的香味都融合到炒蛋里了。
香椿这个食材原本很普通很大众,最近几年不知道为何身价倍张,超市里卖到40几块一斤,好在炒一碗蛋用不了几棵香椿,不然都要吃不起了。
炒素什锦

这个菜也是很家常很自由的,内容主要看当天厨房的备菜情况。
因为在樱桃肉和香椿炒蛋这种特色鲜明的菜之后上,于是素什锦就显得很无趣了。但是过后拿回家(没错,我又打包了_(:з」∠)_),和蟹粉豆腐一起回锅热一热,竟然变得鲜美起来,烹饪真是一件神奇的事啊。
汤
莼鲈之思

西晋的时候,有个叫张翰的苏州人在洛阳做官,秋天的时候想念家乡的莼菜和鲈鱼,就自己跑回家官也不要了,这件事一般被奉为吃货的最高境界。
这道莼鲈之思,刚喝第一口汤的时候,只感觉汤略微有些寡淡,只吃出了明油味,但是第二口将鲈鱼肉和莼菜一起嚼进嘴里,再混合明油,只觉得好鲜啊,而且是那种芦苇摇荡,碧波万顷,泛舟湖上的、有画面感的鲜。
虽然西晋时候莼鲈的吃法和现在不一样,但如果是为了这样一口鲜美的汤汁,恐怕我也会买张高铁票跑回家的。
点心
葱油拌面

因为是父上生日,就要了一碗葱油拌面。
葱油拌面,听起来简单,要做好也是不容易的,烹饪界的特色就是越简单的菜式越不容易做好,像西方什么分子料理了,创意菜了,不断做加法以求丰富复杂的口感,东方实际都在做减法,这大概也是一种禅意。
这碗葱油拌面,葱油香气扑鼻,调味适当,让人不知不觉就能吃下一大碗。
总结一下,吴门人家的菜品质量一直都是有保证的,外地朋友来苏州旅游,我通常也会推荐这家,只是吴味书香的定位再调整一下就好了。
吴味书香 地址:广济南路19号西城永捷4F 电话:15150102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