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届香港艺术节(下)
8. Tanztheater Wuppertlal Pina Bausch – Café Muller and The Rite of Spring
评分:1
半场走,虽然我很喜欢斯特拉文斯基。1分给Pina Bausch的名气。《穆勒咖啡馆》从开始不到一分钟我就琢磨着跑路了,我不认为这种现代舞会有长久的生命力,因为看了就不舒服。希望能看看复原的尼金斯基编舞《春之祭》,也就是一百年前首演时的版本。
9. Camerata Salzburg and Piotr Anderszewski
评分:5
曲目:Mozart – Divertimento in D major, K205
Piano Concerto No 12 in A major, K414
Haydn – Piano Concerto No 11 in D major, Hob XIII:11
Symphony No 49 in F minor, Hob I:49, “La Pssione”
第三次听Anderszewski,但前两次都是Recital,这是第一次现场听他与乐团合作。 尽管在当今乐坛被当作肖邦传人,在与萨尔斯堡室内乐团的合作中,他还是选取了莫扎特和海顿几乎创作于同一年的作品(萨尔斯堡是莫扎特的故乡;海顿的哥哥(也是一位音乐家,专长宗教音乐)葬于萨尔斯堡,虽然我在那个教堂墓地转了三圈没找到门牌号挂Haydn的)。Anderszewski的演奏以情感突出见长,在两首钢琴协奏曲的处理上,触感短促,异常干净,因此增添了几分俏皮。看了一些新闻报道,据说他最近醉心制作纪录片,就快与他的唱片一起发行。一贯特立独行的老帅哥,还在接受纽约时报访谈时,表示自己年近半百,都不知如何维护一段浪漫关系,经常是与音乐本身恋爱—其实从他的演奏就知道,他过着一种大多数人无法理解的生活。
10. Ray Chen – Violin Recital
评分:2
曲目:Beethoven – Violin Sonata No 1 in D major, Op 12
Saint-Saens – Violin Sonata No 1 in D minor, Op 75
Ysaye – Sonata for Solo Violin No 4 in E minor, Op 27
Falla – Suite Populaire Espagnole
Monti – Czardas
又一位伊丽莎白王后大赛的第一名,技术毋庸置疑,虽然下半场的选曲如此媚俗。我给这个可怜的分数有以下原因:1、演奏的是小提琴,不是他的脸,所以挤眉弄眼这些就免去吧;2、演奏者像尿急一样在台上蹭来蹭去,我快有身体反应了;3、我来听音乐的,听相声我自己会找德云社,Curtis什么时候还教双簧?!我不反对古典音乐革新甚至偶像化,以便吸引不同年龄段和不同阶层的听众,但我反对取消音乐厅和街头表演的界限。
11. Vasily Petrenko and the Oslo Philharmonic
评分:5(如果满分以上还有无限高的话,那就无限高吧)
曲目:Grieg – Peer Gynt Suite No 1, Op 46
Shostakovich – Cello Concerto in E-flat major, Op 107
Rachmaninov – Symphony No 2 in E minor, Op 27
Tveitt – Excerpts from 100 Folk Tunes from Hardanger, Op 151
Elgar – Cello Concerto in E minor, Op 85
Sibelius – Symphony No 2 in D major
如果本次艺术节一定要选出最佳,我想就是这两场并列。当然,V. Petrenko的英俊相貌和卓越风姿,让我一见就倒吸了一口凉气,但这两场音乐会的优秀不止于此。首先,在选曲上极具匠心,同样归为民族音乐的北欧和俄国两大派系,涵盖具代表性的格里格、西贝柳斯、特维特、老肖和拉赫马尼诺夫,同时发挥乐团的传统优势和指挥的个人专长;其次,老肖和艾尔加的这两部大提琴协奏曲,难度系数不相上下而风格迥异,但Truls Mork均在其中有自己的处理,某些solo片段控制力极佳(我听腻了杜普蕾拉艾尔加天下第一这种cliché—是杜普蕾不行还是艾尔加不行,非要跟卖二手车一样hard sale?!);最后,V. Petrenko与乐团及独奏者的互动张弛有度,每一部分均能在作品中有合适的份额。在西贝柳斯二最后一个乐章的辉煌结尾里,音效和节奏不紊乱又具有递进层次,让人由衷赞叹。另外推荐各位上油管看一些V. Petrenko的访谈(比如他上过BBC Hardtalk),他对于作品创作背景的理解和古典音乐在当今的推广方式均有创见,口才也很好(虽然言多必失惹过歧视女性指挥的麻烦)。
12. Louis Langree and the Cincinnati Symphony Orchestra
评分:4.5
曲目:Ives – The Unanswered Question
Saint-Saens – Symphony No 3 in C minor, Op 78, “Organ”
Gershwin – Rhapsody in Blue
Ravel – Daphnis et Chloe Suite No 2
音效可以通过配器创造(Saint-Saens),也可以变换发声位置达到(Ives);调性可以强调个人特色革新(Ravel),也可以随意随性发挥(Gershwin)。我从来不是美国音乐的粉丝,对法国音乐亦经历了很长的重估。但我想这场也是结合乐团和指挥特长的音乐会,外行看着固然热闹,不用是内行同样悟得到门道。
13. 歌剧《红楼梦》
评分:4
结合了最顶尖的华人艺术家制作,作为一场秀很好看,虽然王夫人各种背锅编过头了……我很关心五年后,这幕戏还会不会有演出。同时,没完没了的歌剧和音乐剧的界限在哪的争论,搁在这部戏,双方能打个平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