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密关系恐惧症:若你喜欢怪人,其实我很美
上段恋情,全心投入,结果重伤。于是这次恋爱怕受伤,就很保留。这意味着:上次那个伤你的烂人,得到最完整的你,而这次这个发展中的情人,得到个很冷淡的你。我知你是保护自己,但这若是做生意,你这店一定倒的。永不再来的恶客,得到最好服务,而新客上门,却备受冷落,这店怎么不倒?——蔡康永《康永,给未知恋人的爱情短信》
如果你时常感觉到自己被拒绝在圈子之外、难以交到知心的亲密朋友、无法和亲人亲昵交心、也对下一段爱情再无希冀——你可能是患上了『亲密关系恐惧症』噢。
•敏感型
敏感型的亲密关系恐惧症,一般都有害怕被背叛、被伤害的特征。在人际关系当中,他们会感觉到焦虑的感觉,虽然内心渴望和别人建立亲密的关系,但是与此同时又时刻担心别人无法回应自己所付出的感情,因此开始倾向于回避社交、回避和别人产生亲密关系的机会。

如果这种类型的亲密关系恐惧症的患者,本身的性格魅力和才华吸引力又比较少,那么要和别人建立真正的亲密关系的话就显得更加困难啦。
建议:学会表达自己,在感觉到自己可能又误会了别人的时候劝说自己,并且学会自嘲,减少对一切太过在意和紧张所给自己造成的心理压力。
•防御型
英剧里的夏洛克,就是一个典型的“防御型”亲密关系恐惧症者,他觉得和人类交谈很麻烦,有时候和别人交往只让他感觉到浪费时间——人和人的沟通,有时候没有用。
大多数人无论性格是什么样子的,与别人建立亲密的关系其实都是为摆脱孤独的感觉。但是,如果在建立一段关系的时候,一个人感觉到的不安全感、厌恶感,远远严重过独处时感觉到的孤独不安感,那么他们就会选择不去和别人建立亲密关系啦。

与人相处确实是一门技术活儿,在亲密关系当中,人与人之间缺乏了私密空间、多少会有些“不公平”对待的感觉、每个人的价值观世界观都可能有一些差异需要磨合,有的人比较幸运,天生就有这样的天赋,但大多数人,其实都是在不断地与世界进行摩擦、流着血成长起来,学会如何和他人单独相处的。
建议:尝试进入一个让你感觉到有参与感的团体,如果你喜欢玩游戏,那么就进入一个玩游戏的群体;如果你喜欢看漫画,那你可以进入一个看漫画的群体……群体内部沟通产生的摩擦,可以让你逐渐学会如何与人相处。在这段过程当中,在尝试结交以为让你感觉到治愈的朋友。当然,后者可遇不可求,但是这样的愿望还是要有的,万一真遇到了呢。
•隔离型
隔离型的亲密关系恐惧症患者,和别的类型不太一样,他们主要是对父母难以产生亲密感。
国内著名的两性研究专家方刚,曾经在他举办的『男德班』中遇到过这样一个男性参与者,他说他曾经是一个非常和蔼爱笑的人,可是后来工作后他成为一名中学教师,意识到『如果一直笑眯眯,会没有威严感,学生难以信任他,男人就该有男人严肃的样子』,因此便决定彻底转变形象。后来他与女儿的关系非常疏远,两人很少交谈、更别说交心,问女儿为什么,女儿说道:你一天到晚都板着个脸,谁想和你说话。
实际上,在国内这样的家长非常多,加上近十几年来国内经济发展非常迅速,父辈与我们之间往往代沟非常大,许多人都感觉到难以和父母产生亲密的感觉。在西方国家当中,父母与儿女拥抱、亲吻,是十分常见的动作,但是我们当中的许多人,可能等到父母离世之后才想起来一辈子都未曾和父母这样亲昵过。

家庭是最小的社会单位,我们每一个人的社交能力,最开始都是在家庭生活当中摸索学会的。如果一个人在童年长期感觉到疏远感,成长之后融入社会,往往也会在如何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上觉得不知所措。
建议:如果你现在还在与父母朝夕相处,试试从一些简单的动作开始与父母创建简单的亲密感,例如抓手臂、拍肩膀、轻轻的拥抱,或者洗脚、吹头发等等。如果你离你的父母已经非常遥远,或者他们甚至已经不在人世,也不要感觉到不可补救。你迟早会有自己的小宝宝,与他一起共创亲昵的生活氛围,会是一个很棒的方式。
•创伤型
在日常生活当中,不难遇到这样的一群有强烈『厌男症』的妹子,时常想着『男人没一个好东西』、『男性都把下半身当脑子』,这些妹子可能曾经在爱情当中收到过强烈的伤害,由于自己太过固执、脆弱,且占有欲太强,导致内心创伤久久难以愈合,和异性之间的交往能力也逐日退化。
这种类型的亲密关系恐惧症,就是创伤型的。
实际上,这样的妹子不一定长得就不好看,相反,因为她们固执坚定的生活态度,她们往往能把自己拾掇得整整齐齐、干净利落。但是,异性却会习惯性地远离这样的『好姑娘』,被她们身上『非爱即恨』的气场所吓跑。
建议:裤头一直认为,对待爱情认真是没错,可是认真、不代表一定要严肃。一段感情能给人带来的最好结果,不是『结婚生子』的所谓『修成正果』,而是两人都在这段感情当中修炼了自身,学会如何真挚又平和地与他人相处。对于有这样的亲密关系恐惧症的妹子,裤头的建议是——放下那些固执的念头和过去的伤害,以轻松的心态,再去爱一次。

亲密关系恐惧症一般都是由于后天的心理创伤所导致的社会交际能力不良,这些创伤可能来自父母、可能来自朋友、可能来自恋人,一般都可以通过引导而逐渐治愈。
但是,除了『亲密关系恐惧症』之外,这个世界上还有许多种与『社会交际能力』有关的心理疾病/现象,例如天生的自闭症、孤独症、学者症、社交恐惧症等等。如何与这样的群体交往,首先一个最重要的前提就是需要尊重他们,给予他们更大的心理调适空间啦。(简单来说,就是:关你屁事啊!(划掉))